自2002年,我國啤酒行業以年銷量2384萬千升的佳績超越美國以來,我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啤酒產銷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我國啤酒年銷量高達4899萬千升,占世界總銷量的25%。其中華潤雪花啤酒2011年產銷量和雪花啤酒品牌的產銷量在全國同行業和同類產品中均列第一。
2011年,啤酒行業產量增長一路飆升,一季度增速為7.75%,二季度增速13.86%,三季度增速4.62%,四季度增速13.86%,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增長水平。其中,本土品牌三巨頭的銷量占據了半壁江山。2011年,華潤雪花銷量1023.5萬千升,市場占有率達到21%;青島啤酒(600600)銷量715萬千升,市場占有率約為14%;燕京啤酒(000729)銷量550.6萬千升(含托管企業),占全國啤酒總量的比例也超過了11%。
“三巨頭不僅在銷量上遙遙領先,在收入、稅收和利潤上更是優勢明顯。”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分析說,三大集團的收入率、稅收率和利潤率分別為2.5%、1.2%和近80%,遠高于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這說明規模越大,利潤越高,這就是規模效應。”
在規模化效應的影響下,外資企業百威英博首次進入第一梯隊,成為唯一的“洋面孔”。“外資企業在資金、產業鏈和市場布局上投入巨大,是集團化、規模化優勢的集中體現。”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分析說。
何勇認為,外資品牌的進入并未對中國啤酒行業的發展造成實質性威脅,“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都是國有控股,燕京啤酒是國有企業,三巨頭占據了第一梯隊中的三個席位,在這樣一個局勢下,我們為什么要將外資拒之門外呢?尤其是在企業管理和資源整合方面,外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
2009年,華潤雪花推出了高檔純生系列和勇闖天涯系列,首次嘗試進軍高端產品市場。當年,華潤雪花對高端品牌的沖擊就給財報帶來特別的利潤貢獻——2009年,華潤雪花的啤酒業務盈利大升81.2%。
燕京啤酒選擇走向利潤率更高的中西部地區,開拓新興市場,據燕京啤酒公布的2011年財報,燕京啤酒在新疆市場和四川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均達到40%以上,新興市場如云南市場、河南市場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競爭力。
“但燕京啤酒的大本營華北市場已經屢遭入侵,這也是它不敵百威英博的原因。”資深業內人士認為,“三巨頭中,華潤雪花穩居首位,青島啤酒緊隨其后,燕京啤酒與百威英博誰能躋身前三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