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ale
來源:iBrandi品創(ID:ibrandi)
新的一年,包括無糖茶、養生水、果味飲等在內,“水替”的戰爭將會繼續。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無糖茶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同比增長 110%,全國鋪貨點增加86%,即飲茶品類首次超越碳酸飲料成為市場份額第一(占比 21.1%)。
事實上,伴隨著健康需求爆發、消費場景擴展,無糖茶這一品類已經逐漸成熟,變為為用戶手中的“水替”之一。
而當這一小眾品類成長為飲料行業 “頂流”,其增長邏輯也會變成從單純的健康訴求轉向消費習慣的全面滲透。
?
如此之下,當下的市場也已成為“頭部集中化 + 長尾差異化”并存的格局。
比如,除了農夫山泉、元氣森林、三得利等這些頭部玩家,果子熟了、茶小開、讓茶這些品牌近年來成長速度同樣很快,尤其是,果子熟了。
去年,一則“統一被指要求經銷商禁售果子熟了產品”的消息引發關注。究其原因,這家成立于2019年的品牌,已經在近兩年默默成為了“水替”市場的黑馬。
據馬上贏情報站發布的“2024年(夏季)無糖即飲茶類目CR13集團及排名”顯示,4-5月統一位列排名榜單第六,果子熟了則位列第三。顯然,如此之下,不僅統一要忌憚果子熟了,大部分搞“水替”玩家也都可能要被果子熟了“拉下馬”。
?
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水替”市場,果子熟了是怎么成為“黑馬”的?新的一年,這匹馬又能跑多快?
01
0-10億只用兩年
走新老結合之路,果子“熟”了
早在2023年7月,微木資本創始人兼CEO呂曉彤便在小紅書表示,果子熟了“從0到10個億只用了兩年”。
?
此外,據公開數據指出,2024年,果子熟了在無糖茶市場的份額從2023年同期的0.32%躍升至3.03%,同比增長851.07%,成為僅次于東方樹葉、三得利和康師傅的第四大品牌。其核心單品“梔梔烏龍”在2024年4-5月同比增速超750%,成為細分市場TOP15中唯一非頭部品牌的sku。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果子熟了的黑馬之路,那就是“差異化”,但并非是和傳統飲料品牌的差異化,而是和一些“新銳品牌”的差異化,或是說走出了一條“新老結合”之路。
?
先看看“新”。
?
比如在產品層面,雖然聚焦的都是“水替”這一大品類,但果子熟了高速成長那幾年,正好也是東方樹葉“回春”與其他飲品巨頭加碼無糖茶的時刻。
因此,為了避免與傳統巨頭硬碰硬,果子熟了并沒有像東方樹葉那樣籠統的進行茶飲料推新,而是更加細分,選擇花香+茶這一品類,如梔子花烏龍、金桂烏龍、茉莉龍井等產品。
?
另一個“新”,則是指,果子熟了的產品布局策略也與大部分新消費品牌不同,即,區別于類似元氣森林等新銳品牌在成長初期押注氣泡水這一“大單品策略”,果子熟了最初的策略是“多品類押寶”以及“懂得取舍”。
?
成立之際,果子熟了率先推出產品其實是一系列果味的氣泡水,但因“競爭過于激烈”而退出,2021年左右上線了果味茶以及熟奶茶等產品。2023年8月,果子熟了推出“茉莉烏龍”正式進軍無糖茶市場,據公開數據顯示,果子熟了2023年上新了近10款產品,通過甜味創新和花香引入迎合著年輕人口味。
而除了無糖茶系列成功跑了出來,多品類布局之下,果子熟了旗下的由楊紫、檀健次代言的多多檸檬茶同樣有著亮眼表現。
至于“舊”,則是果子熟了的渠道布局策略。
?
與大部分新銳品牌早期大部分通過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快速積累用戶,發展到一定階段再在線下“亡羊補牢”不同,果子熟了早就深諳飲料品牌的重點戰場是線下渠道。
比如,在唐彬森最新的那封內部信,其強調公司要“日拱一卒”,不再走捷徑。“這一年……基本化解了過去幾年渠道上累積的隱患。”唐彬森所指的“隱患”,高峰期在2022年,當時元氣森林渠道庫存大量積壓,時任銷售1號位還曝出貪腐丑聞。
事實上,自線上起家的元氣森林,在近兩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為自己的渠道填坑。2023年,元氣森林投入了比往年更多的經費用于經銷商開拓、培訓及市場推廣,對經銷商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反觀果子熟了,在成立之初,便選擇了線下便利店為核心渠道,深耕一二線城市的便利店和食雜店。如此一來,既能通過高密度鋪貨和顯眼陳列提升品牌曝光率,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其渠道策略更聚焦于小業態(如便利店),也能避開與大品牌在商超渠道的直接競爭。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果子熟了在便利店市場份額領先于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和元氣森林,食雜店份額也明顯提升。
?
與此同時,在線下層面,果子熟了會通過加購、第二件半價等活動來進一步提升性價比并提升用戶購買頻次。對于吸引用戶初次下單方面,“首單 0.1 元”“任意消費加 3.5 元換購” 等策略也能快速吸引嘗鮮用戶,以便有機會讓用戶形成消費習慣。
02
無糖茶、養生飲、植物飲料……
“水替”的戰爭永不停歇
作為“水替”戰場的主力軍,無糖茶的競爭儼然已是紅海。據公開數據,2023年,中國無糖茶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 100%,總鋪貨點增長86%,預計到 2025 年,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市場競爭也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且頭部效應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自不必說。作為農夫山泉旗下的核心產品,東方樹葉在2023年實現年增長超 100%,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90% 。其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對三得利等競爭對手形成擠壓。
業內預測稱,按當前這一增速,東方樹葉有望在2026年成為農夫山泉首個200億級大單品,甚至可能提前實現目標。
?
東方樹葉也確實對三得利形成了“擠壓”。2023年,三得利無糖茶市場份額接近 20%,位居行業第二。2024年,根據尼爾森及線下監測數據,2024年上半年其市場份額從 21% 降至 12%,7月后進一步跌破10%。東方樹葉則憑借 50% 以上的份額穩居第一,三得利與東方樹葉的差距逐漸拉大。
最后來看看統一,雖然市場份額和東方樹葉、三得利沒法兒比,但是作為一家傳統企業,再硬實力的加持下,其茶飲,以及無糖茶的增速也還算可觀。
3月5日,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末期業績。報告期內,統一企業實現收益303.32億元,同比增加6.09%;歸母凈利潤為18.49億元,同比上升10.9%,實現了兩連增。
分品類來看,統一飲品分部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長8.2%至192.41億元,貢獻比重達63.4%。茶飲料表現亮眼,收入達85.75億元,同比大增13.1%。2023年,統一綠茶低糖系列銷量占比超40%,2024年推出“零卡糖”版本,進一步搶占無糖茶市場份額。
顯然,作為“水替”最代表性的產品之一,無糖茶的戰爭不會停止,但除此之外,包括養生水等在內的“無糖即飲”品類同樣也想在戰場上分到一杯羹。
?
尤其是,去年,元氣森林養生水的爆火與盒馬HPP紅心蘋果汁的爆火等也已經證實,大家都有成為消費者手中“水替”的基因。
因此,相較于無糖茶的“百家爭鳴”,或是“一超多強”,以及包括像果子熟了這些“黑馬”不斷涌現的局面,養生水和植物飲在當下來看,是那個更加細分且尚有入局空間的賽道。
?
據公開數據,中式養生水(瓶裝即飲類)2023年市場規模僅為4.5億元,但同比增長超 350%,預計2028年將突破百億元,復合增速超 88%。
iBrandi品創了解到,好望水的照顧系列養生水上市半年即突破億元。
2024年10月,果子熟了也推出了“有氣草本”系列植物飲料,口味包括五指毛桃薏米水、紅豆薏米水和黑米決明子,成為該賽道的主要玩家之一。
1月初,三得利在經銷商大會上曝光了面向中國市場的10余款新品,而這些新品,除了無糖茶還有養生飲。值得注意的是,三得利將在華推出兩個定位為養生飲的全新子品牌。
雖然據公開數據,元氣森林的自在水以58.6%市占率領跑養生水市場,但顯然,“一超”雖然已經有了,但“多強”還有一些位置留給品牌們。
?
至于植物飲,除了植物蛋白飲品,近兩年,果蔬汁、椰子水、玉米汁等也已經走進消費者視野。盒馬的紅心蘋果汁,憑借其紅心蘋果富含的花青素成分,迅速走紅市場。相關負責人透露,紅心蘋果汁上架首周銷售便超3萬瓶。最火的那段日子,消費者甚至只有“定鬧鐘才有可能搶到”。
事實上,在NFC、HPP這些技術加持下,無論是健康程度,還是功能性以及口味方面,包括果蔬汁在內的植物飲同樣未來可期。
03
結語
正如開篇所說,“水替”的戰場,已經從小眾品類成長為飲料行業 “頂流”,其增長邏輯也變成從單純的健康訴求轉向消費習慣的全面滲透。
如此之下,對于品牌來講,供應鏈效率、品牌本土化能力與心智滲透已成為關鍵競爭壁壘。
以及,市場需要的永遠都是優質的產品供給,而在食品飲料行業,拋開流量,去偽存真之下,圍繞優質產品供給所建立起來的系統是唯一護城河。
去年年底,果子熟了(湖南)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3596萬元底價競得株洲市石峰區一宗工業用地,該地將建設成為果子熟了的生產基地。這也意味著,當該基地建成竣工并正式投產后,果子熟了將不再僅依賴代工,而將迎來擁有自建產能的新階段。
作為長期發展最重要的“護城河”,持續加碼供應鏈布局投入,果子熟了顯然是在為未來增長“打地基”。
成立于2019年的果子熟了顯然已經完成了0-1階段的成長,也已經從“黑馬”成長為了“水替”戰場中的種子選手。
一個可以預見的事實是,“水替”的戰爭一時半會兒不會停歇,甚至會愈演愈烈,而果子熟了能否真正“成熟”且健康成長,還需要時間與消費者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