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齊
來源:定焦One(ID:dingjiaoone)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誕生頗為艱難。
1月3日,老鄉雞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此前,老鄉雞曾于2022年5月、2023年2月兩次向上交所遞交A股上市申請,后續于2023年8月主動撤回申請。此次,老鄉雞轉戰港股,繼續尋求上市。
不止老鄉雞,鄉村基、老娘舅等中式快餐品牌從2022年起就陸續提交招股書,幾年過去,幾家的招股書幾經更新,上市地也一再更換,IPO進程一波三折。
這背后,有企業自身盈利能力、供應鏈能力、擴張難度的問題,也有行業門檻不高、競爭壓力大、利潤率低等原因,還有資本市場對餐飲企業態度謹慎、審核嚴格等背景。
但是,這些拿了融資的企業,背后的投資方有著強烈的退出訴求,有些企業甚至簽署了回購協議。一位餐飲企業投資人就對「定焦One」表示,“虧著退出也比退不了強”。
所以,老鄉雞們上市勢在必行,但能否上市、上市后股價如何,各企業的前景還不算明朗。
01
老鄉雞再戰IPO
老鄉雞發展的前半段,從一家地方快餐店逐步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中式快餐品牌,算是一部勵志的企業成長史。
2003年,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在安徽省合肥市開設了第一家“肥西老母雞”快餐店,標志著其正式進軍快餐行業。此后的近10年時間,公司在安徽省內快速發展,2012年,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老鄉雞”。
到2017年,老鄉雞擁有350多家直營門店。2017年起,老鄉雞走出安徽,進駐南京和武漢。2018年,其收購“武漢永和”的部分門店,正式開啟全國布局計劃。2020年,老鄉雞開始探索加盟模式,形成“直營+加盟”的門店網絡。
2021年,老鄉雞在8個省市擁有1073家門店,成為繼麥當勞、肯德基之后的消費者最喜歡的第三快餐品牌。數據顯示,從門店數量上和交易總額上來看,老鄉雞在中國中式快餐行業位列第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老鄉雞在中國53個城市擁有1404家門店,包括949家直營門店和455家加盟門店。
但從沖擊IPO開始,老鄉雞以及同類企業的發展仿佛坎坷了起來。
2025年1月3日,老鄉雞放棄A股轉向港交所,這已經是它三戰IPO。
鄉村基曾于2010年在紐交所上市,但業績不斷下滑,于2016年4月選擇私有化退市。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后,將上市目的地選在了港股。2022年1月和7月,鄉村基曾兩次遞交上市申請。2023年4月其再次遞交招股書后,未有上市相關的進展公布。
老娘舅籌備上市的時間也很早,2021年10月,浙江證監局披露輔導備案公示文件顯示,老娘舅計劃在A股IPO。2022年5月,老娘舅更新招股書,準備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由于進展不順,老娘舅在2024年2月掛牌新三板,或將“借道”沖擊北交所,隨后未再有更多信息傳出。
不難看出,幾家中式平價快餐的IPO之路都不算順利。
政策監管是主要原因。2023年全面注冊制落地后,A股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嘉賓咨詢合伙人李應濤表示,A股審核嚴格,對餐飲企業的上市申請一直較為審慎,特別是有加盟模式的。
他指出,港股相對來說流動性比較差,資金規模也比較小,企業的市值在港股可能不會特別高,這也是這些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觀望和猶豫的原因,如果能在A股上市,很多企業可能還是會優先選擇A股。但兩三年下來沒有找到機會,只好選擇港股。
不過,港股上市的難度也不小。港股市場更青睞行業龍頭和具有稀缺模式的企業,而老鄉雞的“第二廚房”概念等尚未深入用戶認知,其在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可能相對不足 。
鄉村基在港股的上市申請也還沒有通過。有業內人士提到,雖然港股市場審核周期較短、門檻相對較低,程序相對簡單且更加國際化,但港交所2600多家上市公司中,餐飲行業上市公司的占比僅有0.27%,其在港股上市的難度可想而知。
02
平價中式快餐,為什么難上市?
一度發展得風生水起的老鄉雞,為什么卡在了上市前的臨門一腳?
李應濤認為,老鄉雞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盈利能力。它的綜合毛利率在行業內相對偏低,最新的招股書里,盈利能力并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老鄉雞的財務表現一直比較穩定,營收不低,凈利潤不算高,但近年來營收增速開始放緩。招股書顯示,老鄉雞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個月的總營收分別為45.28億元、56.51億元、46.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52億元、3.75億元、3.67億元。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24.80%,而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只增長了11.86%,增速下降了一半多。
在2024年消費低迷,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不久前剛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餐連鎖品牌“小菜園”業績增長也很乏力。招股書顯示,2024年前8個月,小菜園營收35.44億元,同比增長15.44%,凈利潤為4.01億元,同比僅增長1.5%。
堅果創投創始人、諸葛開店創始人展豪對「定焦One」表示,平價中式快餐爆發性增長本身就不是常態,只是因為之前休閑餐飲、商務活動變緩之后,快餐一下被放大了,它常態就是線性的增長而不是指數級的增長。
中式快餐的行業特性本身就是客單價、毛利率、凈利率都相對較低。例如,老鄉雞毛利率在23%左右,凈利潤率7%上下,老娘舅的毛利率在15%左右,凈利率在5%左右。這意味著企業即使營收達到一定規模,總利潤也并不高,難以滿足資本市場的高回報要求。
財務上呈現出來的問題背后,主要是供應鏈能力的問題。“從源頭到門店,老鄉雞打造了一整套比較強的供應鏈,但供應鏈管理、庫存管理等還沒做到極致。相較之下,海底撈可以把它的供應鏈外化為一個盈利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能夠作為獨立的公司給其他餐飲企業提供服務,這樣的供應鏈能就算是業內頂級的,快餐品牌還有一定差距。”李應濤說。
同時,老鄉雞還存在直營和加盟的平衡和管理問題。直營的擴張節奏必然是慢的,而且更適合于開在一二線城市,如果開在三四線城市,管理難度就會急劇提升,開放加盟后,直營和加盟之間會存在一定的沖突。老鄉雞的加盟店數量占比超過三成,但僅貢獻不到一成的收入,顯現出“量增利弱”的模式風險。
第三個是擴張問題。李應濤說,老鄉雞的門店相對集中于安徽以及長三角市場,它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全國性品牌,還沒有在其他的在更低的市場層級得到驗證,未來也是非常大的挑戰。
另外,老鄉雞曾多次靠營銷出圈,憑借“董事長手撕員工聯名信”“200元戰略發布會”,品牌和董事長束從軒一度成為“網紅”。2024年老鄉雞發生了“散養雞”被打假的事件,其宣傳的“自然生長180天以上的優質散養雞”被指欺騙消費者,雖然后來解釋為自創的二段式養殖方法,但這一事件還是對其品牌口碑造成了影響。
除了企業自身,平價中式快餐這個行業本身因為門檻較低,很容易供過于求。展豪提到,20萬投資就能開一家類似的店,要是口味更受本地人歡迎,成本可能比加盟店更有優勢。“消費者不在乎老鄉雞有1000多家店,而是考慮一個品牌就近方便,符合個人口味,價格合適”。
而且,平價快餐正在被上下夾擊。“一些休閑餐已經降到人均50-70元了,在老鄉雞等中式快餐店多點一點菜也會到這個價位,它的上面的空間被休閑餐飲擠壓;往下有十幾元的打鹵面自助、大食堂,去打它的下限。它自己的價格帶本身還有很多品牌在競爭。”展豪說。
長期關注消費行業的投資人葉清舜則認為,國內的大部分餐飲企業都不適合上市。“成熟的資本市場喜歡的企業有兩大要求,第一是持續的盈利能力,第二是合規,很多餐飲企業并不符合。”
他解釋,“做餐飲的門檻是相對低的,容易起盤,但是不容易做長期的合規管理。同時,門店業態(尤其加盟)在上市審核中的難度也比較大。如果基本功不扎實,不允許上市才是對投資者負責。”
03
平價中式連鎖快餐出路在哪兒?
中式快餐品牌非上市不可嗎?
其實對企業本身來說,to C業務為主的企業,上市的訴求并沒有太強烈。“對to B企業來講,上市公司的背書在談訂單的時候大有裨益,但是對于to C企業來說,很多人不會因為上市與否決定是否選擇一個品牌。”葉清舜說。他指出,這兩年想上市的餐飲企業,基本都是拿了融資,他們的上市有投資方的訴求。
展豪也認為,企業可能是出于投資方的需要才去上市。“以前的邏輯是,哪怕企業是虧損的,能搶先成為‘第一股’,也會有人買單,賬就算得過來了。但現在沒有這樣的紅利了,港股也沒給一些所謂的‘第一股’高估值。”
但葉清舜作為投資人表示,“即便上市后不一定能賺錢,能退出也比退不掉強,能保本甚至是虧一點,也比‘鎖死’了強。”當然,目前的形勢,也是投資人沒有預料到的,他表示,當初投資餐飲企業時,市場很好,奈雪的茶此前港股上市,也給了很多人信心。
至于平價中式連鎖快餐的發展,還是要針對問題找解決辦法。
展豪提到,中國整個的市場的口味相差太大,用同一個標品去打全國非常難,餐館高度依賴本地人的口味,所以快餐擴張需要有一個本地化的過程。李應濤也認為,老鄉雞想走出安徽,需要在更多城市打造樣本店,適當本土化。
另外,擴張節奏也需要好好把握。“以往資本用催熟的方式去做擴張,不符合目前的需求,此前這樣投餐飲的投資公司也幾乎沒賺到錢。我們現在投餐飲并不不愿意這些品牌去異地擴張,‘大干快上’,更希望他們把門店密度提上來、做區域王、做迭代升級、進一步提高性價比,把一個區域吃透,再一個省一個省去擴展,走出自己合適的規模跟范圍之后,再去搶資本市場。”展豪說。
在他看來,目前市場上平價餐飲的供給已經過剩。
對于存量的平價餐飲企業,葉清舜給企業的建議是,多研究客戶的需求,別被資本綁架。消費之所以被稱為扛周期賽道,是因為吃喝這些基礎需求如果有好產品能夠滿足,不會斷崖式消失,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能賺錢的企業才能生存。
“資本市場對于中式平價快餐的態度偏謹慎,因為確實目前跑出來的這幾家跟國際對標的麥當勞、肯德基相比在穩定性、標準程度、供應鏈規模化和集約化、未來的發展預期等方面還有不足。”李應濤認為,如果中式快餐品牌把這塊補足,提升自己的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能力,未來潛力非常大。
目前還有一個問題是大眾對預制菜的顧慮比較大,口碑偏負面。李應濤認為,預制菜完全可以做到健康,只不過,受中式飲食習慣影響,很多人一時接受不了預制菜的加工烹飪方式,再加上部分預制菜企業對產品質量把控不夠。未來,當預制菜被更多人接受后,中式快餐品牌化、連鎖化程度會進一步提升,快餐品牌可能會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快速擴張,也會受到資本青睞。
李應濤預判:“國內早晚會有一到兩三家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的平價中式快餐企業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