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ol He ?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文末添加聯系Cherry
限時免費領取600+最新品類趨勢報告
“年輕人養生的風吹到了中式養生水,紅豆薏米水、酸梅湯產品絡繹不絕?”
“瑞士卷、榴蓮千層月售破千萬,還有草莓盒子蛋糕賣成億元級大單品!”
“從香菜到折耳根、螺螄粉,餐飲界開始‘異香突起’了?”
……
從更高品質到“出其不意”的創新體驗,從食材、健康到地域、文化的情緒故事,從品牌端到渠道產業的產品創新,過去的2024年,食品飲料行業正發生著更多樣化的的演變。
結合爆品案例、亮點新品,看各個品類下產品與消費需求的變化,我們能拆解出怎樣的商業機會?
Foodaily在2025年提出「重塑創新性增長」的年度主題,并分為四大主題進行持續報道。在上期《100個商業增長案例》對三得利、朝日、百事、三養、鹽津鋪子、霸王茶姬等品牌的增長路徑進行拆解后,Foodaily研究院特別推出年度特別企劃第三篇——新商業熱點。
依托食品飲料上新平臺「每日新品」收錄的3152sku國內新品,提煉2025產品創新的靈感趨勢,希望能夠為新品開發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助力把握2025年選爆品、出新品的行業脈搏。
文章目錄:
一、食品飲料綜合四大關鍵詞
1、匹配健康新素養
2、情緒新故事:文化傳承,圈層與自我
3、渠道“逆向”創新
4、品牌“搭子”生態
二、七大品類下的趨勢商機
1、飲料:無糖茶全面內卷,中式養生水崛起,咖啡新變化,大小包裝;
2、乳品:原生、品質,餐飲原料,風味地域故事,功能需求細分;
3、零食&糖巧:品質更高,餐桌飲食零食化,肉類零食新形態,多維度縱享體驗;
4、功能性食品:全面營養化,銀發產品年輕態,體重管理&GLP-1衍生
5、餐飲&烘焙:地域速食,異香創新,預制主食;商超烘焙,健康輕食化,跨品類創新。
1
食品飲料綜合四大關鍵詞
1、匹配健康新素養
健康仍然是產品創新主基調。但相比往年,隨著大眾對自身健康及營養成分的認知加深,國民的健康素養快速提升。除了更加關注食品配方、營養標簽和成分表等信息,國民消費者還開始對食品寄托更專業更針對性的健康需求,考量過敏源、慢病預防等因素。
這些健康素養的變化和升級,催生了低GI、原生營養、無乳糖、無過敏原等概念的增長,也讓更多品牌借助咖啡因紅綠燈、健康營養標識,來進一步展現透明度更高的營養標簽信息。
2、情緒新故事:文化傳承,圈層與自我
更具多變性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在驅動著大眾的情緒需求往兩方面發展。
首先是在多樣化的文化圈層中尋找更強的歸屬感,甚至使命感。從往年的國潮復興到今年爆火的非遺,國民的傳統文化意識經歷了從覺醒到主動去傳承、去推廣的變化。品牌可以進一步挖掘非遺和傳統技藝、地域特色的飲食人文故事,而不單是在產品口味口感上做差異化。同時在宏觀的傳統文化底色下,國民多樣化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衍生出了個性化的圈層,比如游戲圈層、戶外運動、寵物達人等等。
另一方面,在焦慮、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國民更加追求自我情緒的慰藉與釋放。從求助玄學、發瘋文學到抽象營銷、去班味,盡管這些外在形式表現不同,但本質都在于消費者本身“自我”情緒的關注。
3、渠道“逆向”創新
量販渠道、硬折扣零售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催化產品在“性價比”上的內卷,低價高品質已成為當下消費環境的常態。在渠道變化新格局中尋找新機會,更多品牌從產品思維轉向產業思維,直接控制供應鏈,或是聯合山姆、盒馬等零售渠道推出渠道定制產品。對于零售渠道來說,布局自有品牌成為其強化消費體驗和服務,升級渠道價值的關鍵利器。
4、品牌“搭子”生態
2024年,“搭子”文化從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蔓延到食品飲料行業,品牌彼此之間建立起更緊密的關聯。比如,可樂可樂與奧利奧百年來首次合作推出聯名產品;君樂寶與蜜雪冰城在產品開發、供應鏈合作商建立戰略合作;肯德基和漢堡王兩大餐飲巨頭建立起“統一戰線”,在海外“世紀聯動”推出漢堡新品。
從“意想不到”的跨品類合作,到彼此優勢互補的產品開發與產業布局,再到競合關系中互相合作,品牌們都在思考彼此和同行之間的關系,利用更良性的競爭讓品牌、行業、消費者共同受益。
重磅預告
2025年3月30日-4月2日,Foodaily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博覽會暨每日新潮食品節將于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召開!70,000㎡展覽面積,30萬+專業觀眾共聚,以展+會+節的形式,一站式鏈接產業資源,打造沉浸式體驗與深度商貿對接平臺,共謀增長!
同樣以“重塑創新性增長”為核心,2025年Foodaliy創博會將邀約200+商業領袖和行業大咖,與5,000+品牌和產品決策者一起深度解讀行業趨勢,探索增長新路徑。
2
飲料五大品類機會點
1、在原料、工藝、體驗上內卷的無糖茶,正盯上健康功能
2024年,無糖茶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東方樹葉、三得利等無糖茶傳統品牌布局多元風味的產品,康師傅、東鵬飲料、娃哈哈也相繼加碼無糖茶領域,新銳品牌茶小開差異化開拓無糖花茶細分品類,伊利旗下伊刻活泉憑借多口味的旋蓋式現泡茶飲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目前的無糖茶產品,在原料、工藝上卷出了新高度。
除了紅茶、綠茶、烏龍茶等常規品類外,無糖茶還出現茶葉品種與產地上的明顯細分;從采茶到晾曬、萃取、調配、灌裝,甚至是包裝工藝,借助工藝優化口感體驗。無糖茶越發同質化的當下,通過強調茶葉品種等級、產地信息等優勢可以加強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品質感。
除了風味、品質體驗,也有品牌開始積極探索無糖茶在健康功能方面的發展空間。比如元氣森林推出天然茶多酚含量更高、茶葉活性成分更豐富的特燃生普洱茶,可可滿分推出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C、含1.8倍茶多酚的石榴紅茶。相比作為“水替”存在的無糖茶產品,進一步強化健康功能屬性或許是無糖茶新的發展方向。
2、從更日常滋補的“水替”切入,中式養生水崛起
前瞻產業研究院在《2024年中國中式養生水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0%,預計2028年可破百億元規模。在消費者更注重日常養生飲食的推動下,比日常“水替”更滋補健康的“中式養生水”迎來新機。
隨著可漾紅豆薏米水、元氣森林“自在水”相繼發展成大單品,不少品牌也開始入局中式養生水賽道。如果旗下瑞果推出大瓶裝紅豆薏米水;好望水上新薏米水、桂圓水;果子熟了、有叢氣、相遇歡等還分別推出五指毛桃薏米水、五谷紅豆薏米水、山藥紅豆薏米水等產品,在薏米水基礎上加入更多營養加成。
在紅豆薏米水、紅棗水等主流產品之外,可可滿分上新菊花柚子水,輕上推出烏梅熬山楂,伊刻活泉推出枸杞人參養生水,在探索更多元的中式養生食材在飲品中的應用價值。
Foodaily認為,消費者講究節令養生、順時而飲,在不同季節存在不同的養生需求。中式養生水在食材搭配上的選擇,除了考量風味體驗,也要契合特定時令下差異化的細分“功效”,提升中式養生水的產品價值體驗。
3、果蔬靠“鮮”復興,進階可套用“原料+功效”公式
從HPP果汁新品持續涌現,到液體沙拉賣爆,新鮮天然、營養豐富的果蔬食材,正在產業、技術變革的驅動下煥發新的魅力。
一方面,NFC、HPP果汁品類快速發展,吸引了統一、匯源等飲料品牌的入局加碼。在國民更愿意為高品質產品買單的背景下,NFC、HPP等工藝技術普及,以及冷鏈物流的完善布局,升級了果蔬汁的口感體驗與營養價值,也讓HPP果汁等高端高價飲料在價格、飲用門檻上變得更加親民。
在此風口下,通過在新品研發上更趨向時令應季的食材進行創新,并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將成為品牌脫穎而出的關鍵。
另一方面,從西梅、沙棘、羽衣甘藍到檸檬、番茄、苦瓜等更常見的食材,果蔬原料的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正被挖掘出更多潛力。
以Foodaily研究院在2023年就預測的寶藏食材——番茄為例,一顆大、番時番等新銳企業在番茄品牌化道路上高速成長;關注到消費市場對于番茄汁的熱情擁抱,農夫山泉時隔20年回歸番茄汁產品。
不止是番茄,檸檬和柚子,也在著力聚焦高維C的營養價值點,探索與花茶、牛奶結合或是做成濃縮液的應用形式。瞄準國民蔬菜焦慮和健身減脂需求,喜茶、盒馬分別推出羽衣纖體瓶、液體沙拉,打造成健康飲品爆款。
Foodaily認為,基于某一特定果蔬原料,挖掘其明確的功能/場景價值點,再以更流行更日常的產品形態提供健康又美味的體驗,是果蔬食材的創新增長密碼。
4、咖啡趨于品質化、健康化,并走向咖位分級
隨著咖啡市場競爭白熱化,從已培育出咖啡習慣的目標群體之外去拓展更多人群和場景,成為品牌增長擴容的關鍵。
對于咖啡資深人群,咖啡預包裝產品從原料、烘焙、處理及包裝各方面都在升級,提供品質更高的體驗。同時,精品咖啡趨向更規模化、日常化的發展,Manner、緹里咖啡等品牌跟進拓店,許多區域性咖啡館也走向連鎖化擴張之路。
滿足不同人群的咖啡飲用需求,咖啡在自身咖啡因含量上做出更細分的創新。在消費者更追求提神醒腦及便攜飲品的需求下,高濃度、大容量更加流行。比如旺旺邦德超咖啡就主打20倍咖啡因含量,便于攜帶又能快速提神;統一、賓格瑞分別上新1L、600ml大瓶裝咖啡,高性價比充分滿足提升需求。
面向咖啡因不耐受或有失眠困擾的人群,輕/無咖啡因產品也層出不窮。比如雀巢推出用咖啡果皮沖泡的果然輕咖;用生豆萃取,星巴克在去年生咖系列熱銷后又推出多種口味的瓶裝產品。這些低咖啡因產品,既滿足了咖啡因不耐受人群的需求,也提供了新奇的風味體驗。喜茶等品牌還會對產品采用咖啡因分級的“紅綠燈”標注,便于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選擇合適的產品。
在“美式消腫”、“黑咖燃脂”等概念的普及下,咖啡與體控塑形逐漸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關聯認知。更多咖啡產品會借助低糖低脂、高蛋白、高膳食纖維或加入中式滋補食材等方式,提高健康營養價值,挖掘咖啡在體重管理、輕食代餐伴侶等場景下的機會。
5、大包裝與小規格,全場景滲透
順應生活場景的多元化,包裝規格的變化在今年的飲料品類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除了常見的500ml規格、900ml、1L裝等大規格外,280ml、300ml、335ml等小包裝越來越流行。品牌借助包裝規格的變化,能夠更靈活地布局產品切入相應的消費場景中。
一方面,大規格的包裝,迎合了高性價比的消費趨勢,同時還滿足了消費者聚會、家庭囤貨、夏季暢飲等多元的情緒需求,比如元氣森林推出600ml規格的菊花茶,海之言推出900ml的等滲電解質飲料。針對補充能量的運動場景、餐飲解渴的佐飲需求以及多人場景的飲料品類,比如無糖茶、氣泡水、咖啡,都適用于較大的包裝。
另一方面,mini小包裝輕便易攜帶,能靈活地適應多元場景,小份量的包裝還通常與可愛迷你的認知相關聯。口味接受度較低或容易帶給消費者熱量負擔體驗的產品,都可以先以小包裝的形式,降低飲品新品的嘗鮮門檻。
3
乳品三大品類機會點
1、品質升級,向有機、鎖鮮、原生營養進階
消費升級推動下,乳品高端化日趨明顯。消費者越發關注食品原料、配方,傾向于天然、真實的食品,也愿意為品質更高、更具營養的乳品支付高價;而乳制品行業也在奶源品質、鎖鮮工藝、營養強化等各方面進行品質升級。
圍繞消費者關注的奶源品質,有機、限定牧場、稀缺奶源品種成為品牌差異化的重要維度。比如,充分挖掘地域奶源優勢,金典推出錫林郭勒牧場娟姍純牛奶,兼具娟姍奶原生高營養和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地域標識背書,讓品質體驗更具象化。
隨著鎖鮮技術的進步,兼具口感風味和營養價值的低溫鮮奶,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認可。同時,乳品產品在繼續夯實高蛋白高鈣營養認知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原生”。Foodaily收錄的2024年113款牛奶新品中,有28款帶有原生營養概念。
比如光明致優推出原生DHA鮮牛奶,伊利QQ星推出原生活性乳鐵蛋白純牛奶,滬上阿姨推出4.0g原生乳蛋白牛奶,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在乳品多種營養成分上做原生、鮮活的宣稱。
相比額外添加營養成分,原生主要是指來自食品原料本身的營養。品牌會通過挖掘特殊奶源品種的獨特的原生價值,或借助技術強化甚至調整重組原料的營養成分,來進一步提高乳品的營養價值。
以更易消化吸收、品類表現優異的A2奶為例,衛崗上新更鮮活的A2β-酪蛋白鮮牛奶,認養一頭牛推出A2β-酪蛋白娟姍純牛奶,以及使用A2β酪蛋白制作的鮮牛乳冰淇淋。在娟姍奶、A2奶等品類積累起一定消費認知后,向更新鮮營養的體驗或是更多樣的產品形態升級,將成為一種趨勢。
2、體驗至上,講好風味、地域、情緒的故事
除了在健康、營養和應用價值上升級,作為自帶濃醇體驗的乳品來說,體驗和情緒價值也是重要的創新維度。首先,乳品更多元的風味創新成為潮流。乳品除了采用結合時令的花果口味,與其他品類元素混搭,或與香菜、榴蓮、折耳根等“異香型”食材組合,都能提供更新奇的乳品體驗。
比如海河將香菜與牛油果搭配,獵奇的口味組合迅速吸引消費者注意,在社媒上引發網友熱議。
此外,融入地域特色食材,挖掘當地的特色飲食文化,成為海河、莊園牧場等區域乳企差異化創新,開拓全國市場的重要方向。
比如莊園牧場將傳統老蘭州風味的醪糟與酸奶組合,添加≥10%真實醪糟,帶有濃郁的當地特色。盒馬等品牌還從內蒙古、新疆等區域的口感風味較獨特的乳制品中汲取靈感,帶來更新奇的體驗。
3、功能需求細分,無乳糖、低GI、慢病成為關鍵詞
隨著大眾更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乳品作為國民營養認知較高的品類,被寄托了更個性化的健康功能訴求。面對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的人群訴求,乳品功能性的表現也更具針對性。
在涉及最多國人的腸道健康方面,無乳糖牛奶近兩年熱度持續上升。如今,國內超3億人群乳糖不耐受,更易消化吸收的無乳糖乳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尤其在高端鮮奶品類中,悅鮮活推出了低GI、低熱量的0乳糖鮮奶,每日鮮語推出0乳糖并結合乳蛋白、植物蛋白的雙蛋白牛乳。
睡眠是另一個功能訴求廣度覆蓋的場景。酪蛋白肽、GABA、茶氨酸是當下助眠型乳制品中的主要成分。
比如,聚焦睡前場景,伊利欣活推出添加茶葉茶氨酸、酸棗仁粉的悠享膳底配方奶粉,蒙牛上新含有γ-氨基丁酸、茶葉茶氨酸的晚上好牛奶,光明針對晨起、睡前場景推出含酪蛋白酶解物、茶葉茶氨酸的新舒睡奶等等。
在高血糖等三高慢病更加普遍甚至年輕化的趨勢下,低GI、降血糖的需求也是乳品可以功能化進階的方向。其中,伊利舒化安糖健是比較典型的代表案例,把牛乳與玉米須、桑葉提取物結合,實現血糖平穩。
4
餐飲&烘焙品類機會點
1、走“地域”風,玩轉“異香”,舌尖更有記憶點
對競爭激烈、同質化較嚴重的方便食品來說,地域性的飲食仍是方便速食品類持續創新的重要靈感來源。
在今年,地域酸湯品類異軍突起。酸湯中的酸性成分,提升獨特的風味、營養和情緒體驗。國內的酸湯種類非常多樣,如酸辣的貴州酸湯、較柔和的云南酸湯、海南糟粕醋酸湯、川渝酸湯等等,在口感和食材搭配上有各自鮮明的風格。
在制作工藝和標準化的加持下,以海底撈、白象、滿小飽為代表的品牌都開始布局地域酸湯不同地域特性,并以此為味型基礎,拓展酸湯+粉面/米線的多元組合。
此外,以香菜、折耳根、荊芥等帶有特殊辛香、口味偏好兩極化的食材,成為方便速食引發消費者熱議的破圈利器。除了好吃的體驗,強烈獨特的風味特性和可傳播的社交話題,是餐飲品牌可以挖掘的流量密碼。
2、“預制”主食變主角,“不用開火”即享品質體驗
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和獨居人群的快速增長,推動方便輕松餐食體驗的需求增長。相比往年主要以菜品為主,方便主食正成為預包裝餐飲食品的主角。米飯、意面、餛飩等包含主食的預制食品,進一步簡化了操作步驟和烹飪環節,簡單煮制或是微波爐、空氣炸鍋加熱,甚至免煮即食。
其中,預制米飯細分品類正興起。金龍魚、盒馬、紫燕百味雞、母親等品牌都推出了此類產品。在熟化工藝和無菌包裝等技術的升級下,預制米飯在口感、風味和營養價值上都更接近現煮米飯的體驗。從配方看,這類產品除了大米還會加入粗糧、谷物等食材,增強自身的營養價值。
Foodaily認為,在此基礎上,將方便即食的米飯與豐富多樣的菜品組合,或搭配下飯的調料澆頭,直接一餐解決消費者的飽腹需求,將成為餐飲品牌挖掘“懶人經濟”的關鍵。
3、性價比+創新力,商超烘焙成為風向標
從山姆走紅的瑞士卷、麻薯到大潤發土豆面包,再到盒馬賣爆的草莓蛋糕,一款款爆品相繼在商超渠道涌現。不同于業態相對單一的烘焙店,零售商超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逛吃體驗,并能實時收到產品反饋,更靈活地迭代創新產品。
此外,完善的供應鏈優勢,降低了零售商超的創新難度,還可以組合優化供應鏈的內部環節,實現品質、體驗和價格的降維打擊。
以盒馬烘焙為例,盒馬將其優勢的鮮品與蛋糕供應鏈結合,降低成本并提供穩定高品質的鮮果原料供應,極大滿足了消費者對高性價比、新鮮好吃的烘焙產品需求。“產品創新力”和“優化供應鏈”,是烘焙產品比拼實力的關鍵。
5
零食&糖巧兩大品類機會點
1、“格調”升級,走高品質路線
如今的零食會更強調原料品種、原生高品質、精選原產地等概念。在風味上,以黑松露、火腿、黑蒜等風味較獨特且帶有輕奢高端認知的高級食材,成為零食更有質感的重要加成。
英敏特全球新品數據表明,松露味是食品飲料市場增速最快的風味之一。過去十年間,松露味新品數量以年均51%的速度在增長,在1700多種風味元素中排名第五。
山姆賣爆的黑松露火腿餅干,成為網紅零食新寵,在多種休閑食品刮起“黑松露火腿”的風味熱潮。此外,甘源推出黑金蒜香菜味翡翠豆,洽洽推出意式風味火腿堅果仁,都在以更具反差更獨特的零食風味,為消費者帶來新奇又品質的體驗。
2、把餐桌飲食“零食化”,新中式零食風口來襲
從餐飲場景出發,把餐桌食品改造為更易儲存便攜的零食形態,以魔芋、辣條、鵪鶉蛋為代表的“新中式”零食越發受到消費者青睞。同時,這些零食持續在口感、風味和形態上做出升級迭代。
比如,鹽津鋪子以火鍋場景中的毛肚為靈感,結合人們愛用麻醬調味的飲食偏好,推出麻醬味的魔芋爽新品。
此外,風干牛肉、牛脆脆等肉類零食憑借更原生鮮美、新奇的體驗,一度成為網紅零食。肉類原料通常與真材實料、高蛋白等消費認知相關聯,將肉類打造成更獨特更好吃的創新形態,能契合消費者追求既健康又美味的飲食需求。
除了在口感質構上增強休閑食品的縱享體驗,通過地域飲食、稀缺體驗等情緒價值上的敘事,也是品牌布局的重點。比如樂事地域薯片、迪拜巧克力,從全球的地域文化中汲取靈感,在感官體驗之上,提供更新奇更稀缺的情緒價值。
6
功能性食品兩大品類機會點
1、全面營養化,中老年保健品盡顯年輕態
隨著大眾更注重健康飲食,國民更希望在食品中獲得更全面的營養方案。
一方面,從奶粉、膳食補劑到保健食品,相比單一的營養宣稱,消費者更偏好復合的營養組合,同時會更關注科學配比、均衡營養。比如,奶粉品類在基礎營養的補充上添加OPO、DHA、益生菌等高階營養元素,提供更科學、全面的營養組合。
另一方面,更多功能性食品會根據年齡、性別、生活方式的人群,提供針對性的產品。目前,已經有許多品牌圍繞男性/女性健康、不同年齡群體布局產品,推出分齡分性別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孕婦、特醫人群等潛在消費需求,還遠未被滿足。
其中隨著老齡化加劇,銀發市場消費潛力亟待挖掘。如今的中老年群體消費心態更年輕,營養功能需求更多元化。一些中老年功能性食品在產品形態、風味體驗上開始追求潮流。大眾認知度更廣的功能性成分,比如GABA、DHA等正逐漸應用到中老年食品中。
相比年輕消費群體,品牌可以關注中老年群體在認知健康、身體健康、社交情緒等方面的差異化表現,應用更流行更年輕態的產品形態,滿足其功能需求。
2、體重管理浪潮下,GLP-1衍生機遇
肥胖問題越來越引起消費者的重視。如何科學、有效地改善肥胖問題,并能讓消費者信服,成為品牌研發體控相關食品的關鍵方向。不久前,司美格魯肽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這一訊息引發了國內超重與肥胖患者以及關注減重領域人士的大量關注。
在國內,大江生醫、微康、量化健康等企業已率先布局與GLP-1作用通路相似的解決方案;海外,雀巢、康寶萊等品牌也在推出相關配套營養支持產品。從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等消費者已經開始構建認知的概念切入,圍繞GLP-1作用機制,以及對減重藥物的不良影響做出改善,都讓消費者有更強的產品感知。
7
品類趨勢報告領取&新品爆品對接
更多精彩趨勢解讀,掃描海報二維碼,領取7大品類、600+趨勢報告內容。
掃碼獲取Foodaily超級新品選品會一月新品手冊,帶您全方位領略食飲行業的蓬勃創造力,助力精準把握商機,發掘下一個市場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