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壹 蟹蟹
來源:咖新社(ID:newdrinks)
近日,有業(yè)內(nèi)人士披露,瑞幸在整個新茶飲市場消費下行的環(huán)境下,直接發(fā)布了三條足以震驚整個行業(yè)的2025年新政——品牌自掏腰包,給予門店伙伴大力補貼扶持。
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降低物料成本;二是新增學校定點補貼;三是階梯式補貼營業(yè)額較低的門店。
政策將于2025年1月1日開始生效施行。
01
瑞幸發(fā)布三大補貼政策,減輕門店壓力
一是86種原材料供應價格不同程度下調(diào)。
瑞幸向加盟商發(fā)布的“下調(diào)原料供貨價”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本次降價擬覆蓋范圍包括咖啡豆、椰漿、牛奶等86款貨物,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物料“咖啡豆逆勢降價”。
原本業(yè)內(nèi)人士還紛紛猜測原料端成本的增加,會將壓力直接傳導至品牌和加盟商,甚至是消費者。
但沒想到即便目前咖啡期貨價格攀升至50年來的最高水平,瑞幸不僅沒有增加咖啡豆的進貨價格,反而整體降幅達16.8%,如意式拼配咖啡豆原價是一箱973.68元,現(xiàn)直接降至810元。
另外,據(jù)小食代報道稱,原材料是瑞幸加盟業(yè)務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此次“砍一刀”實則是在成本大頭上減輕負擔。就拿生椰拿鐵來說,瑞幸成本占比最高的前四項分別為:奶(21.6%)、咖啡豆(3.6%)、咖啡杯(3.2%)、包裝袋和吸管(2.2%),其中奶和咖啡豆均在此次擬降價原料范圍內(nèi)。
而瑞幸之所以能在源端物料上逆勢降價,實則也是由其2萬多家門店所帶來的供應鏈優(yōu)勢,不僅自建烘焙基地,并且直接與咖啡產(chǎn)區(qū)建立合作,以此進一步控制成本。
二是對位于學校的瑞幸門店給予6000元/月補貼。
同樣,自明年1月1日起,瑞幸聯(lián)營業(yè)務中心計劃新增學校定點補貼,也即給每個學校點位的店補貼6000元/月,補貼月份則是2月、7月和8月,總計單店最高補貼1.8萬元。
且補貼的月份剛好處于學生寒暑假期間,也是校園店生意的淡季,瑞幸此舉無異于是直接“給錢開店”。
不過,在該政策的背后,實則是瑞幸對校園市場的進一步爭奪和蠶食。
高校具有更年輕和更集中的客群,他們對咖啡的接受度高,且瑞幸的“低端定價”完美契合他們的消費水平。
而隨著庫迪、幸運咖、挪瓦咖啡等品牌不斷進駐校園,瑞幸在今年9月也發(fā)消息稱,已在全國推出超100個學校定向點位,而截至8月底,已有超40家門店通過選址。
有人說,這是瑞幸培養(yǎng)學生對品牌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形成消費習慣,即便未來畢業(yè),依然將會是瑞幸的忠實客戶。
但也有人認為,其本質(zhì)還是瑞幸對市場的不斷加密,以此擴大規(guī)模,增加市場占有率,將隨處可見的效益發(fā)揮到極致,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品牌自我內(nèi)耗,確保單店營收和利潤。
三是補貼營業(yè)額較低的門店。
?
根據(jù)瑞幸補貼政策,當門店當月總值商品的毛利低于4萬時,若一杯飲品利潤不足5元,品牌補貼差額至5元。
同理,以此類推,毛利大于等于4萬小于5萬時,確保門店4.5元的單杯利潤;毛利大于等于5萬小于6萬時,確保4元的單杯利潤;當月總值商品毛利大于6萬,則確保單杯3.5元的利潤空間。
對此,有行業(yè)人士說,當前很多餐飲商家在外賣平臺上扣除各種費用后,實收可能都沒有5元,而瑞幸是實打?qū)崒⒗麧櫶钛a到5元,這對于門店來說,相較于錦上添花,實則是雪中送炭。
在整個茶飲行業(yè)態(tài)勢疲軟的當下,很多品牌為了確保自身的勢能和營收效益,且不說取消給加盟商的補貼政策,有的壓根都沒有,更甚者,還想再賺一波加盟商的錢。
因此,瑞幸這三個政策一出來,業(yè)內(nèi)人士有疑惑,有驚訝,但更多是認可,同時又隱隱擔心其他茶飲和咖啡品牌的生存處境。
02
瑞幸補貼政策之下,誰是最大的受害者?
當下咖啡行業(yè),正被全球咖啡豆行情飆升拖入泥沼。原料成本的重壓下,各品牌加盟商與獨立咖啡館苦不堪言,普通咖啡豆進價飆升超50%,生豆更是直接翻倍,大家紛紛勒緊褲腰帶,想要逐步告別“9.9元咖啡”的價格廝殺。
瑞幸卻在其中獨善其身,憑借規(guī)模優(yōu)勢與先見之明,早在今年10月,它就和巴西簽下約25億美元的大訂單,鎖定未來五年24萬噸咖啡豆,用“時間差”和“數(shù)量差”,以大手筆囤下大批生豆,而規(guī)模采購又進一步壓低了均價。
當同行還在成本漩渦里掙扎,瑞幸手握低成本原料這張王牌,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漲價,還加大補貼、下調(diào)原料價格。
這般錯位競爭的降維打擊下,已不再是簡單的價格差博弈,而是一種近乎蠻橫粗暴的“呼臉羞辱式”競爭。當同行們被這波逆向操作強行鎖喉,瑞幸的市場競爭力則得以倍數(shù)放大,眼中再無對手。
一直將瑞幸視為“眼中釘”的老對手庫迪,從成立開始便用瑞幸當初如出一轍的低價打法,而成功開出萬家門店。但庫迪的低價有沒有“傷敵一千”不好說,但“自損八百”是毫無疑問的。
此前庫迪首席策略官李穎波便表示,庫迪咖啡平均材料成本5元左右,人工約2元,房租成本1元,再加上其他水電等費用,加起來不超過10元,因此全場9.9的定價,依然有利可圖。
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加盟商反饋,即便品牌會有補貼政策,但庫迪毛利依然很低,且運營成本高,實際到手凈利并不高,甚至可能虧本?。
此時,瑞幸進一步提升加盟商利潤,似乎在無形中便與庫迪的低利潤點形成鮮明反差,從而進一步加速庫迪加盟隊伍信心潰敗的速度。
而另外“低價咖啡三巨頭”之一的幸運咖,也好不到哪兒去。即便背靠蜜雪冰城的供應鏈體系,但之前在庫迪和瑞幸的“廝殺”中就沒能幸免于難,此次只怕更甚。
幸運咖定位很明晰,主打低價性價比,且其戰(zhàn)略也是主攻下沉市場和高校市場,最低售價美式5.9元,甚至時不時還會有全場6.6元的活動,已經(jīng)壓縮到極致的價格空間,此前在兩位“老大哥”的價格戰(zhàn)中就步履維艱,還要怎么再降?
此次,面對瑞幸的補貼政策,幸運咖賴以為生的低價策略或受進一步打擊。
瑞幸對國內(nèi)咖啡市場的塑造是全方面的,以前咖啡自帶“品味”“調(diào)性”光環(huán),但如今消費者被深度“教育”,咖啡去掉了神秘面紗融入日常生活,一杯咖啡價格在9.9-15元成為心理預期,連星巴克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去迎合消費者。
在此趨勢下,獨立咖啡館堅守的“專業(yè)”高地不斷失守。它們成本結(jié)構(gòu)本就單一、脆弱,原料進價隨市場攀升,卻難像瑞幸憑借規(guī)模與資本運作壓低采購成本。
再加上瑞幸此番動作,更是雪上加霜,直接搶奪日常消費客源,吸走大批對價格敏感的顧客。今年已有不少獨立咖啡館倒閉,明年大概率迎來更大范圍的閉店潮,曾經(jīng)的文藝角落,正被洶涌的平價咖啡淹沒。
咖啡與新茶飲的2025年,注定更慘烈。可以預見的是,新的一年,更多品牌將要面臨的不是業(yè)績下降,而是生死存亡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