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矛石
來源:調料家(ID:zgtlj2019)
“龍頭企業尋增長,腰部品牌穩局面,小微企業求生存。”
存量競爭時代,隨著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整個調味品行業“大魚吃小魚”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企業表露了自己的并購意愿,因此,在未來幾年,或將掀起整個行業新一輪的并購浪潮。
01
巨頭們的“并購”意愿
海天味業欲借道港股加快國際化進程,金龍魚和中糧完成了和魯花的股權置換和交割……不過,其他企業也沒閑著。天味食品在多次并購投資之后,于近日拿下了加點滋味;而中炬高新最重要的孫公司廚邦食品的股權爭奪也順利落下帷幕……
不過,調味品龍頭企業們的“野心”遠不止于此。
12月17日,日辰股份在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公司堅持“內生式增長”與“外延式擴張”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未來,公司將在不斷發展現有業務的同時,加大投資并購的資源投入力度,積極挖掘產業內縱橫合作的機會。
日辰股份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面向食品加工、連鎖餐飲和品牌零售等B端企業客戶,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味道解決方案,B端渠道銷售收入占比在90%以上。C端市場是公司近幾年新開拓的業務渠道,正在拓展過程中,公司擁有“味之物語”自有品牌,在商超、電商等渠道進行銷售。未來公司將根據市場形勢變化,科學配置資源,穩步推進C端渠道業務發展。”
無獨有偶。
當天,“榨菜茅”涪陵榨菜也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公司持續進行并購標的考察工作,目前主要考慮醬腌菜市場與復合調味料市場并購標的,在合適的時機公司將啟動并購工作。”
不止如此,早在今年8月,中炬高新就在投資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積極找尋并購標的,主要方向以調味品為主,以渠道補充,產品互補方向,醋類具有較強的地域產品屬性,也會作為我們考慮未來并購擴展的品類之一。”
而梅花生物則直接公告稱,擬以105億日元(約合5億元)收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Kirin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麒麟控股)的全資子公司Kyowa Hakko Bio Co., Ltd.(協和發酵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協和發酵)旗下的食品氨基酸、醫藥氨基酸、母乳低聚糖(HMO)業務及資產。
長遠來看,有能力對外并購的巨頭越來越多,但能被巨頭相中的標的卻是有限的,因此,單從并購行為上來看,各家也是在暗自“賽跑”。
02
“邏輯”與“思考”
相比日常的商品買賣和二級市場的股票買賣,企業并購的邏輯要深得多。無論是對于并購邀約的企業還是被并購的企業而言,需要思考的東西也就越多。
目前來看,整個調味品行業的并購邏輯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是補齊品類。比如卡夫亨氏收購味事達進軍醬油品類;海天味業先后通過收購鎮江丹和醋業、燕莊芝麻油、久晟茶油來正式進軍食醋、芝麻油和茶油品類等等;
二是補齊渠道。比如天味食品并購的食萃食品,浩天味美、墨比優創以及金麥地和千喜鶴,都是為了給自己的產品增加一些新的銷售路徑;
三是補齊供應鏈。比如天味食品并購的張兵兵牛油、海科機械等。
就目前來看,調味品上市企業的并購中,天味食品屬于較為完備的。既有上游產業,也有中下游布局。單從這一點來看,上市公司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如果要靠天味食品自己去培育或者孵化這些被并購的板塊,無論從資金投入、時間周期等多個維度看,成本可能遠不止于此。
比如前面提到的日辰股份,在2021年5月,日辰股份和呷哺呷哺成立合資公司,來增強和下游客戶的粘性和。而最新消息是,雙方合資的天津工廠仍在建設中,今年上半年才完成土建。真正建成投產的周期可能還會更久。
由此可見,并購并非不好,反而能節省不少時間,少走不少“彎路”。
而對于涪陵榨菜這樣的企業而言,其在醬腌菜行業算得上是寡頭,無論從品牌、產品和產能等多個維度看都是“一家獨大”。而涪陵榨菜當年就是通過并購“惠通”泡菜進軍泡菜領域的,因此其未來的并購方向在醬腌菜領域的可能性并不大。
早在2018年,涪陵榨菜就試圖收購四川恒星食品有限公司和四川味之濃食品有限公司,只不過最終未能如愿。
在涪陵榨菜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率領下,該企業或許不久之后,就會有新的并購消息傳出,并且,大概率標的會是一家復調企業。
對于中炬高新而言,并購事宜稍顯“被動”。為什么這么說?
坦率來說,中舉高新的“日子”挺舒服的。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貴為“醬油巨頭”之一,但其地位也頗為尷尬——“前有勁敵,后有追兵”。
所以,中炬高新才制定的了2024~2026年三年戰略目標:“再造一個新廚邦,實現發展高質量”。更為具體的是“到2026年,美味鮮公司營業收入目標100億元,營業利潤目標15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整個中炬高新的營收不到40億元,凈利潤也只有5.57億元,若不并購新的標的,美味鮮很難實現上述目標。
根據中炬高新的并購預期,渠道類標的和食醋類標的或將是其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