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博洋
來源:有意思報告(ID:youyisi_cn)
最近,茶飲店正在集體“變綠”,而背后的主角是曾經在中國上不得餐桌的羽衣甘藍。
點開不少茶飲品牌的點單小程序,比如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和滬上阿姨,向下撥拉三款產品,里面一定有一款含有羽衣甘藍。
喜茶小程序截圖
難怪有人戲謔:這屆打工人歸宿是吃草,原先一天兩頓沙拉,如今下午茶也變成了喝沙拉。
不過羽衣甘藍頂多算是打頭陣的大將,小麥草、香菜、芹菜、紅菜頭、甜椒……一波蔬菜大軍正在襲來。
茶飲店,為何捅了蔬菜的窩?
01
新茶飲內卷,蔬菜快不夠用了
蕓菲發現,但凡有點上進心的茶飲店,最近都在忙著倒騰蔬菜,并且幾乎全部瞄準了輕食店的明星蔬菜羽衣甘藍。
最早一波始于今年7月26日,伴隨巴黎奧運會開幕,喜茶率先推出了與安踏冠軍聯名的“奪冠纖體瓶”,主打的就是羽衣甘藍。這款產品上線10天就賣了超過160萬瓶,要知道,去年喜茶與藤原浩聯名的人氣王“酷黑莓桑”還花了12天的時間才突破100萬杯銷量。
或許是看到了商機,喜茶之后將奪冠纖體瓶改為了常駐產品羽衣纖體瓶,接著還推出了以羽衣甘藍和苦瓜為主角的去火纖體瓶、以紅菜頭為主角的紅菜頭美顏瓶、以羽衣甘藍和黃瓜為主角的補水纖體瓶,12月還增加了羽衣甘藍搭配牛油果的能量纖體瓶。
奈雪的茶也在今年8月上新了同樣以羽衣甘藍為主角的“霸氣羽衣甘藍奇異果”;滬上阿姨也推出了幾乎與喜茶同名的羽衣甘藍纖體瓶;茶百道推出了暢輕羽衣甘藍;樂樂茶推出了鮮配纖體瓶;等等。
茶百道微信公眾號截圖
自從羽衣甘藍茶飲遍地開花,蕓菲覺得喝奶茶這件事責任變大了,以前就是單純地喝杯小甜水,現在不僅從熱量到纖維素做到心中有數,原料富含的維生素A到E也得盤算一遍。
的確,新茶飲的排兵布陣不僅講究旗鼓相當,還主打出其不意。
新茶飲品牌們除了大膽押注羽衣甘藍,還紛紛挖掘起具有差異化的蔬菜,比如在萬圣節限定產品中,喜茶使用了口味上飽受爭議的香菜和芹菜,此外還找到了被稱為“西方靈芝”的紅菜頭、特別適合抵擋秋老虎的苦瓜;茶百道率先抓住了貓和鏟屎官都欲罷不能的小麥草(貓草)、看著辣吃起來甜的紅皮甜椒;滬上阿姨選擇了胡蘿卜;樂樂茶則押寶羽衣甘藍的近親紫甘藍。
其實在新茶飲領域,蔬菜的風已經吹了不少時日。
在喜茶推出奪冠纖體瓶之前的同月,蜜雪冰城便在吉林、河南、遼寧等區域上架了以黃瓜為主角的“青瓜菠蘿茶”,只是這區域限定沒能掀起水花便匆匆下架。
再往前翻,2024年初開始,曾經主打水果茶的鮮果時間在品牌定位上升級為“鮮果時間果蔬茶”,并逐批次改造店面,推出了以羽衣甘藍、芹菜、西蘭花、黃瓜、菠菜為主的超級小綠杯和以紫菊苣、小番茄、甜菜頭、胡蘿卜為主的超級小紅杯。不過礙于其200余家的門店體量,也沒能掀起風潮。
比鮮果時間果蔬茶更早覺醒的則是茶救星球,誕生于2020年的茶救星球幾乎是業內最早打出蔬果茶概念的品牌,它以苦瓜產品起家,此后開始將番茄、胡蘿卜、羽衣甘藍、薄荷、斑斕葉等蔬菜入茶。不過其八成以上的門店集中在廣東,也沒能形成全國趨勢。
蔬菜的風,為何能愈刮愈烈?
02
蔬菜,憑什么常駐茶飲店?
這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背景:新茶飲內卷。
從植脂末到鮮奶,從茶粉到鮮茶,從珍珠、芋圓、椰果等基礎版小料到草莓、車厘子、桑葚、油柑等大眾或小眾水果的配料,新茶飲的進化史就是一部底料和配料的迭代史。
在餐飲行業專家、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看來,新茶飲的特點就是產品同質化較高而品牌忠誠度不高,因此需要通過不斷創新迭代來拉新或留住消費者。
“而羽衣甘藍就恰恰切中了消費者與日俱增的健康需求。”林岳說。
20世紀90年代前后,羽衣甘藍被中國引入,之后憑借其耐寒且葉子豐富艷麗如同牡丹般的顏色和形狀,有了“葉牡丹”之稱,也因此一度充當的是“綠化帶”的功能——路邊或花壇里的觀賞型植物。
圖源:圖蟲創意
或許是受到輕食文化的影響,羽衣甘藍伴隨著如WAGAS等高端輕食品牌在中國落地和拓店,率先出現在了都市白領的日常生活中。
北京營養師學會理事、注冊營養師顧中一認為,羽衣甘藍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尤其豐富。按照營養成分數據,即便與它的親戚卷心菜、紫甘藍相比,羽衣甘藍表現也相當突出,比如胡蘿卜素分別是后二者的62.4倍和6.5倍,維生素B2是后兩者的6倍。
圖源:微信公眾號營養師顧中一
不過這并未帶給羽衣甘藍在大眾認知度上質的變化。
山東高密萬畝良田家庭農場是亞洲最大的羽衣甘藍出口種植基地,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羽衣甘藍種植基地之一,種植面積達1300余畝,每年可產出兩季,年產量約3000噸。
創始人王翠芬告訴有意思報告,她從2005年開始種植羽衣甘藍,十余年間的訂單都來自美國等國家,直到2023年下半年才陸續有了國內比較大的訂單,但也并非來自餐飲,而是來自一個做鮮榨果蔬汁的品牌唯可鮮。
“直到今年10月,喜茶率先找過來,此外陸續還有古茗等品牌。”王翠芬說道。
為何羽衣甘藍沒能在輕食界大火,而變成飲品才飛入尋常百姓家?
喜茶相關負責人告訴有意思報告,羽衣甘藍此番能受到青睞,除了其強大的健康屬性之外,還因為通過與更適口的果蔬和茶的配方搭配,降低了大眾對其的食用門檻。
的確,羽衣甘藍一向以“難以下咽”著稱,要不是它具有耐低溫的特點從而成為越冬蔬菜,或許很難被人類挑剔的味蕾接受。顧中一就曾提到,2022年發表在國際核心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篇論文發現,孕婦攝入羽衣甘藍后,其32—36周的胎兒都會用表情表示“難吃”。
以喜茶的羽衣纖體瓶為例,其原料不僅有羽衣甘藍,還加入了紅富士蘋果、黃檸檬、奇亞子、青提汁和綠妍茶湯來復配調味。
健康且降低食用的門檻是一方面,在資深餐飲投資人、新茶飲從業者穆亦晨看來,另一方面則是“價值感”。
穆亦晨分析,品牌們選擇原料的時候也有講究,與日常生活遠一點、概念多一點、身份洋氣一點的,往往賣得比較好,原產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牛油果就是一個經典的成功案例。“如果榨的是大白菜、菠菜、番茄,消費者一眼就能知道它值多少錢,這生意就難以為繼。”
的確,對于推出蔬果茶的品牌而言,這類產品的價格幾乎都處于產品整體價格帶的中高端,比如奈雪的“不加糖羽衣奇異纖體杯”,售價20元,比其貴的飲品只有3款,喜茶的“羽衣纖體瓶”,售價19元,比其貴的飲品只有5款,樂樂茶的“鮮配纖體瓶”,售價19元,比其貴的飲品只有6款。
“食材越高級,產品的溢價就可能越高,對拉動利潤率也有一定的幫助。”林岳說。
03
想當常駐選手,沒那么容易
比起需要開花、授粉、結果的水果,蔬菜確實更容易獲得。不過與輕食店的需求量相比,茶飲行業要大得多。以上新羽衣甘藍的頭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滬上阿姨和樂樂茶五家來看,其總門店數就接近2.4萬家,這么多的羽衣甘藍從哪里來?
王翠芬對此深有感觸。相較水果,羽衣甘藍收獲較快。“目前冬季羽衣甘藍從播種到采收大概需要60天,而在春夏氣溫達到20度時,周期可以縮短到40天。”
“但問題在于,羽衣甘藍種植主要采用訂單模式,即根據提前簽訂的訂單量按需種植。如今突然冒出很多茶飲品牌來采購,根本沒法走大貨,一次也就賣他們三百斤、五百斤。”王翠芬補充道。
最近,眼瞅著茶飲企業的需求越來越大,王翠芬決定臨時擴種。她的農場臨時換茬騰出了60個大棚、200余畝的面積來擴種羽衣甘藍,但礙于冬天產量低,這一茬頂多也就采收200噸羽衣甘藍。
這些都是讓王翠芬始料未及的事,“去年羽衣甘藍的需求量相當小,價格一度暴跌到了成本價以下,因此今年的種植面積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而今年供不應求,讓羽衣甘藍價格超過了10元/斤。”
福來戰略品牌咨詢創始人、神農島首席顧問婁向鵬告訴有意思報告,對新茶飲等餐飲企業來說,農產品的供應鏈是核心問題,相較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水果,小眾蔬菜從種植端到儲藏、運輸、初加工,都有不小的考驗。
王翠芬舉了個例子,以前國內即便種羽衣甘藍也只種綠色的羽衣甘藍,而現在她的農場正在種植五色的新品種羽衣甘藍,在營養和口感上都會有差異,比如黃色的羽衣甘藍葉黃素含量比較多,紅色的羽衣甘藍花青素含量比較多。
而且哪怕是同樣品種的羽衣甘藍,不同的種植溫度也會帶來不同的口感。王翠芬提到,溫度越高的產地,羽衣甘藍口感越差,反之溫度越低口感越好。
的確,有業內人士透露茶飲品牌除了山東高密之外,也前往云南采購,那么如何保證品種、品質和口味的統一,對于連鎖茶飲而言至關重要。
在婁向鵬看來,目前羽衣甘藍受到消費者的熱捧,但最終要向前推動產業鏈的發展才行。比如從種植開始就要不斷研究新品種,實現規模化種植。對餐飲企業而言,穩定供應鏈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在產地建種植基地、建廠,與產地形成良性互動。
按照王翠芬的預測,如果羽衣甘藍能火下去,那么明年她所經營的農場將首次出現國內訂單超過國外訂單的情況。
王翠芬對羽衣甘藍有信心,但以快速迭代著稱的新茶飲們對羽衣甘藍的愛能夠持續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