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子秋
來源:首席品牌觀察(ID:pinpaigcbao)
有人說,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在年輕人熱衷考公考編的當下,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但也有人說,宇宙的盡頭是玄學。
信奉“上班上學不如上香,求人求己不如求佛”的年輕人,對此想必沒有任何意見。
那么,宇宙的盡頭到底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在小紅書,網友可能吵得熱火朝天,但你可能想不到,星巴克把它完美解決了。
星巴克用一只金碗告訴我們,編制的盡頭,玄學的盡頭,都是星巴克的“金飯碗”。
沒錯,被瑞幸咖啡打得招架不住的星巴克,終于開始接地氣了。
很久沒有爆款的星巴克,最近終于又引發了一波搶購風潮。
不少人每天兩眼一睜就是準時準點守著手機,只為了搶到一只“金飯碗”。
這是星巴克聯合餓了么推出的新年活動,12月23日到12月31日,用戶任意下單星巴克飲品,再加39.9元,就有機會搶到熊店長的添福「金」碗。
???圖源:星巴克中國
有一說一,對比瑞幸咖啡經常免費送的聯名周邊,星巴克還要額外支付39.9元才能擁有“金飯碗”,屬實有點小貴。
而且,這金飯碗其實是不銹鋼材質,并不是真的金碗。
碗底還有一串“適用溫度<45℃”的小字提示,說明它不能裝熱食,想用來吃泡面都不行,實用價值不大。
但是,為什么人們還要搶呢?因為它叫“金飯碗”。
要知道,中國文化語境里,“金飯碗”從古至今都有美好的寓意。
古時候,皇帝吃飯用的碗才叫“金飯碗”,民間傳言,能得金飯碗,一生衣食無憂,它是權力、財富、榮耀的象征。
延續到現在,據說廣東一帶還保留了上契送金飯碗的習俗。
不過,更多時候,“金飯碗”演化成指代吃國梁的人。如今年輕人挑燈熬油地考公考編,就是為了捧上金飯碗。
而星巴克這支金碗,可以說是最適合中國年輕人體質。備考時,在家里放上一個金飯碗,說不定就一路過關斬將被錄取了。
???圖源:小紅書@快樂網友pp
甚至,國考省考的競爭激烈程度,也被星巴克玩明白了。
據說,每個星巴克門店只有一個“金飯碗”,數量非常有限,像極了國考動輒100:1的錄取比例。
???圖源:小紅書@小徐星運工
這金飯碗不是想捧就能捧,公務員也不是相當就能當的。
其實,星巴克賦予這只金碗的寓意是“逢熊化吉”,既對應了星巴克熊店長的IP形象,又表達了對消費者的祝福。
???圖源:小紅書@星巴克
“金飯碗”其實是網友的解讀罷了。
但星巴克這次周邊成功之處就在于,可以讓消費者展開想象的空間非常大。
比如,把它看成“窮鬼周邊”,不是不可以。
如今,當人們的錢包越來越癟,開始紛紛自嘲“窮鬼”。
喝3元的“屌絲飲料”,到麥當勞吃“窮鬼套餐”,逛的是奧樂齊、零食很忙等“窮鬼超市”,主打“便宜”的日本連鎖餐廳薩莉亞,都成了“窮鬼天堂”。
窮鬼上網,張嘴就是“v我50”、“這東西不要可以送我嗎”,到處乞討,活脫脫丐幫弟子。
再看星巴克的“金碗”,像不像皇帝御賜給蘇乞兒的那只“奉旨乞食”的大金碗?
???圖源: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有它在手,做乞丐,當窮鬼,腰板都可以挺直了。
或者,我們還可以把它看成“蛇年周邊”。
除了奉旨乞食,金碗其實還有一個我們熟悉的用途——化緣。
《西游記》里,唐三藏經常拿著它向妖怪自報家門。
???圖源:小紅書@Teeeeeeeennis
特別是在《白蛇傳》的相關影視劇里,“不懂愛”的法海平時用金缽化緣吃飯,打架時一邊喊“大威天龍”一邊收妖精,是很多人都想擁有的法寶。
而星巴克的金碗,同樣既可以吃飯,也可以施展玄學,和法海的金缽撞臉又撞型。
至于為什么說它是蛇年周邊?蛇在哪里?
被法海收在金缽里的白蛇白素貞表示:老娘在這里!
???圖源: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
某種程度上,星巴克破解了不少品牌蛇年周邊面臨的尷尬。
品牌打造生肖周邊,思路很簡單,即把當年生肖的形象和品牌組一個CP,用過年的儀式感撬動購買力。
但關鍵是,怕蛇是很多人的天性。
2009年,《科學美國人》雜志評選出了人類最害怕的十大事物,蛇高居榜首。
在西方文化中,蛇往往都是邪惡、危險的象征。
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是受了蛇的誘惑;農夫與蛇的寓言故事,蛇同樣是大反派。
在中國傳統中,蛇其實有非常正面的形象。
比如,在老祖宗看來,有蛻皮和冬眠習性的蛇,是一種死而復生的靈物,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蛇能化龍,是長壽永生之物。
但是,到了成語中,蛇就變得歹毒和可怕了,蛇蝎心腸、佛口蛇心、毒蛇猛獸等等中的“蛇”,都代表了中國古人對蛇的恐懼。
這就導致了,蛇年的周邊產品,往往采用卡通或者抽象的方式,來降低人們的恐懼感。
2025蛇年春晚官方吉祥物“巳升升”,就是典型的代表。
???圖源:微博@春晚
東方文化香氛品牌觀夏的蛇年營銷,就干脆摒棄了蛇的形象,而是聚焦于蛇的形態,從《山海經》找尋靈感,以“做蛇,總要走些彎路”的創意視角,最終賦予蛇“逍遙游”的精神內涵,顛覆了蛇年營銷的常規思路。
???圖源:公眾號@觀夏tosummer
這和星巴克金碗是蛇年周邊的網友解讀,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如果蛇年周邊寫實一點,可能就是農夫山泉的下場。
???圖源:小紅書@東坡man.
不久前,農夫山泉預告了2025蛇年典藏版“金蛇水”,不同于往年的大受歡迎,蛇年生肖瓶一度遭遇口碑滑鐵盧,讓不少網友直呼“感到害怕”。
不得不承認,星巴克的本土化營銷逐漸打通任督二脈,進入next level了。
2024年年初,星巴克與《大鬧天宮》IP的聯名,就是一個積極擁抱中國文化的信號。
為了致敬這一經典國漫,星巴克推出了專星送新品——流凍TM拿鐵。
根據官方介紹在大約20分鐘的外賣專送過程中,咖啡緩緩凝聚,形成分層,增添風味。此外,大圣金箍棒造型的咖啡吸管、可以發出聲音的大圣造型掛件等聯名周邊,都能體現出星巴克的用心之處。
???圖源:星巴克中國
但此時的星巴克還在端著架子,不夠接地氣。
到了年末,星巴克就徹底摒棄了“高冷”的性格,一只“金飯碗”真正做到了本土化、中國化。
同時,可以看到,這兩次本土化營銷背后,都是星巴克在外賣業務上的發力。
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三空間”概念是星巴克引以為傲的。
在星巴克看來,咖啡有社交屬性,而星巴克實體門店就是社交的重要場景,有休閑、商務需求的人們,都可以到星巴克點一杯咖啡,享受服務。
當星巴克主動把咖啡送上消費者手上,背后其實是一個致命的困境。
德勤中國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咖啡接受度最高的一二線城市消費者,飲用咖啡的目的變成了提神醒腦的生理訴求和心理依賴,只有37%的人用咖啡當作社交,還有13%的人將喝咖啡當成彰顯個人品味。
對于星巴克來說,瑞幸咖啡9.9元價格戰或許不能亂拳打死老師傅,但是,當“第三空間”概念失去吸引力,中產不再把星巴克當成身份標配,星巴克的品牌價值才會大打折扣。
那時,星巴克會變得泯然眾人。
放下身段,用中國文化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其實是關乎星巴克生死的自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