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語晗
來源:FFL未來食品實驗室(ID:gh_623924047e20)
大量年輕女孩喝起了養生酒。
“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呦”,正如這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勁酒主打保健概念,憑借健康和健康飲酒的核心理念,精準把握住了男性消費群體日常保健、酒桌應對等多種訴求。可以說,勁酒的成功離不開廣大的男性群體。
近日在短視頻和種草平臺上,搜索中國勁酒,會發現大量分享暢飲勁酒的相關內容,來自年輕女性,到底是因為什么?讓勁酒俘獲了年輕女孩這個群體?
▲小紅書上針對勁酒的討論瀏覽量累計超過5000萬次
圖源:小紅書
01
更適合中國女生體質的大補酒
失眠、多夢、痛經、月經不規律、氣血不足、手腳冰涼等關鍵詞都成為困擾年輕女孩的高頻問題,每到秋冬,上述情況又會進一步加重。勁酒在年輕女性中流行的原因,正是因為有網友意外地發現,這款酒的功效剛好能緩解上述癥狀。
除了功效對癥以外,它的配料表更是擊中了年輕女性的養生痛點。
可以看出,勁酒的配料多為傳統中藥材,在大眾看來都是“滋補”“健康”的代名詞,更適合中國人體質。而且該產品標注了所適宜的人群是“易疲勞者、體質虛弱及免疫力低下者”,使大家更堅信勁酒和自己的適配性,一口下去,就是大補的味道。
02
養生酒背后
藏著女性滋補的空白市場
在白酒、啤酒、洋酒占據主流市場的同時,以勁酒為代表的養生酒正憑借旺盛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品種優勢,逐步開辟出一條頗具市場前景以及增長潛力的賽道。
根據海南椰島年報,13-22 年間,中國保健酒需求量從 51.48萬千升增長至 91.2萬千升,規模從 174.2億元增至 360.4億元,CAGR約8.4%。《中國養生酒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海外保健、養生及營養酒的消費量約占酒類(含白酒、葡萄酒、果酒等)消費總量的12%,而我國則不足5%。我們預計若對標海外滲透率,我國養生酒市場空間可看約850億元。若十年維度看以6-7%的CAGR 增長,則行業規模有望達到約650-700億元。
▲ 2013—2022年保健酒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圖源:智研咨詢,華創證券
FFL未來食品實驗室整理了養生酒市場的主要品類、賣點功效和重要成分,發現國內的養生酒品類較為多樣,均在功能性強化與泛健康化兩大方向發力,老牌養生酒如勁酒,椰島鹿龜酒等在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由知名白酒品牌衍生出來的汾酒竹葉青、五糧液黃金酒等借助品牌影響力,同樣也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FFL未來食品實驗室整理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公眾號、華創證劵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養生酒品類產品特性的描述上,“滋補”“抗疲勞”“免疫力調節”等關鍵詞幾乎成為了所有養生酒產品的宣傳語,在配料成分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不同產品相似的包裝設計和酒體顏色也十分趨同。不同的養生酒分別針對什么樣的人群?同為功能性養生酒,飲用后的功效又有哪些不同?什么樣的養生酒更適合自己?這些問題都困擾著消費者。
最重要的是,各大養生酒廠商的受眾定位依然多為中老年男性消費者,目前并沒有專門針對年輕女性市場和女性保健需求所研發的養生酒產品,也許正因此女性消費者的選擇非常局限,該市場中百億規模以上且一家獨大的勁酒,受到了女性朋友的第一波青睞。
那么,對于養生酒,年輕女性到底有沒有真實的需求呢?或者說,養生酒應當滿足女孩們的哪些需求?
在某種草平臺上,“適合女性喝的酒”這一話題有10.3億的瀏覽次數,但多數推薦還是以紅酒和果酒為主,也有較多用戶較為關心補氣血和養生酒飲的話題,不過收到的回復多以傳統黃酒、自制泡酒和地域性小廠商為主,沒有大眾的品牌和品類能直接滿足這類女性的需求。
但具體分析勁酒和養生酒在種草軟件上的大量討論,我們會發現,關鍵詞并不是酒水,而是氣血不足、痛經、睡覺冰涼、大補、藥酒等詞。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下,很多年輕人普遍陷入了“亞健康”狀態,結合了傳統中醫文化與現代健康科學理念的生活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捧。
據千瓜數據《2024年高增長賽道洞察報告(小紅書平臺)》分析,養生風潮年輕化成年度五大高增長賽道之一。在社交平臺上“喝出好氣血、脾胃”話題討論度高漲,瀏覽量均達十億量級。越來越多年輕女性更希望通過補氣血來提升免疫力,改善氣色,對于食物滋補的意愿強烈。
勁酒在年輕女孩中的流行,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女性對養生酒感興趣的背后,并不不僅僅是對單一品類的單一需求,而是反應出女性滋補市場的持續擴容。
換句話說,養生酒只是迎來了年輕女性的第一波青睞,但她們的滋補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女性滋補市場還大有可為。
03
女性滋補市場
大有可為的三大新趨勢:
輕量化、多需求、追求藥食同源
繼之前可樂+枸杞,一邊熬夜一邊口服保健品的朋克養生之后,年輕女性目前的熱衷的養生也正在凸顯出獨屬于Z世代的需求。
第一,隨著新一代年輕消費者迅速崛起,追求養生潮流又害怕“麻煩”的她們希望以簡單的方式追求養生,希望以更加“輕量化”滋補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日常飲食。
“輕量化”滋補反應在產品上的最重要特征是即食即用。為滿足消費者方便快捷需求,產品形態正逐步向多樣化發展,不斷涌現出各種新穎有趣的類型,如壓片糖果、軟糖、粉劑、即食粥等,功能性糖果和飲料等產品也在近年來飛速增長。
與此同時,“輕”量化滋補的需求也意味著產品應當更貼近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而不是讓消費者反過來適應新產品,所以,跨界融合成為產品開發新趨勢。
可以看到,隨著中式養生潮的全面爆發,“中醫+”的觀念滲透到更多領域,女性用戶較為關注的茶飲和烘焙市場已經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風向。不光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嘗試中式茶飲,各大奶茶品牌也不定時推出“茯苓”“薏米”“梨湯”等養生成分產品;同時,美團《2022烘焙品類發展報告》中也指出新生代對于烘焙的期待,“養生烘焙”為其中備受關注的方向之一,肉桂、黑芝麻、紫蘇等均稱為面包的熱門成分。
未來,“養生+”“中醫+”想必會和更多年輕人偏愛的領域跨界融合,引領養生產品新風潮。
第二,年輕女性的滋補需求很少針對單一問題,而是多個復雜需求的疊加,期待一種產品能夠同時滿足多種滋補需求。
以此次勁酒的出圈為例說明,年輕女性們往往不是渴望單一癥狀的緩解,而是失眠、多夢、痛經、月經不規律、氣血不足、手腳冰涼等多種問題的同時緩解,期待整體身體素質的提高,這也符合傳統中醫里系統和整體的理念。
在女性眾多需求中,養顏滋補市場廣闊。據2023年抖音電商滋補品成分賣點分析,燕窩、參類、花膠、魚膠等養顏、補氣血原料的商品GMV排名前列;此外,快節奏生活催生滋補代餐經濟,含有銀耳、葛根、山藥、谷物成分的即食類或沖泡類代餐或零食產品熱銷,在補充能量的同時養護腸胃,補充營養;消費者養防兼顧的需求也十分旺盛,除了潤肺止咳、清熱去火、祛濕等養護需求,石斛、葛根、靈芝孢子粉等有助于提高病毒抵抗力的成分實現較高增長。
消費者對這類食品的需求正在逐漸脫離滿足單一功效,而是追求全面健康和多種功能性的多管齊下,這已成為消費者選購決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第三,“中式養生”“藥食同源”概念征服成分黨。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的理念,古時的《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歷任專家對食物的藥用價值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
隨著消費者對中醫養生的信任度逐步增加,“中式滋補”“藥食同源”等中醫理念開始走紅出圈。
從質疑養生,理解養生,再到熱愛養生,在社交平臺上,年輕人正在凸顯出獨屬于的健康養生新趨勢。一方面是特別關注配料表成分,追求配料表的“干凈”,另一方面是在中醫滋補風潮下,不少年輕人對經典藥材的藥理功效更加了解。
無獨有偶,不久之前,在短視頻平臺上,就有大量網友針對十三香配料表進行討論。由于十三香中的十三味中藥材全是調理脾胃的藥材,沒有任何添加劑,大家普遍認為這樣的產品更加健康,更傾向于選擇這樣的調味產品。
這一系列的討論反應出了年輕人如今對于這一理念的認同,消費者也越來越喜歡選購具有天然成分和傳統中藥文化的食品。這種對傳統中醫理念認知度和接受度的提升,也正在影響著食品和飲料市場,并為新的產品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逐步涌現出一批基于“藥食同源”等中醫理念、主打中式養生的產品。
以飲料行業為例,祛濕、清火、補血是當前中式養生茶市場最熱門的3大功效需求,紅豆、慧米、枸杞、紅棗、綠豆、山藥等傳統食物煮制、萃取制成的植物飲料正在征服都市打工人。元氣森林于2023年推出中式養生“自在水”系列,應用了薏米、紅豆、枸杞等藥食同源原料,滿足國人健康滋補需求。飲料行業正在從零添加、減糖等“減法”思維向促健康、助養生等“加法”思維轉變。
在當前消費越發趨于理性的背景下,女性消費者對于食補養生的趨勢只增不減,偏向更方便快捷的產品形態、更復合的產品功效,更偏愛以食養生、以食健體的傳統成分。未來,在“藥食同源”政策推動及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女性滋補市場還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