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nney
來源:iBrandi品創(ID:ibrandi)
近段時間,三元股份一改此前“買買買”的迅速擴張姿態,反而做起了“降本增效”和“收縮業務”的調整,并對未達預期的產品線進行剝離和出售.......
但是,在這樣“賣賣賣”的背景下,三元股份卻對“八喜”的生產公司北京艾萊發喜食品有限公司(簡稱“艾萊發喜”)進行了最后收購,變成全資持股。
今年7月末,三元股份就宣布收購北京艾萊宏達商貿有限公司(簡稱“艾萊宏達”)手中對艾萊發喜公司最后5%的股權,此后,“八喜”冰淇淋的制作公司艾萊發喜將由三元股份全權控股。
如此與其他業務線的命運形成鮮明對比,三元股份對冰淇淋業務的重視態度顯而易見,或許對于邁向全國市場和打造“大單品”爆款的期許,同樣押注在這一業務上。
01
剝離低效業務,
加碼冰激凌布局
11月12日,艾萊宏達正式退出艾萊發喜的股東行列。
彼時,對于這一收購舉動,三元股份解釋為,艾萊發喜是公司重點培育的冰淇淋業務單元,本次對股權的收購也代表公司進一步加強對艾萊發喜的管理權和控制權,同時一攬子實現艾萊宏達對公司的利潤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股權收購的行動,是發生在三元股份“賣賣賣”的背景下。
今年10月16日,三元股份在上半年的業績發布會上,就投資者提出的“三元股份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么,人員的臃腫還是效率的低下”問題時做出回應:針對公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工廠布局不合理、SKU過多、缺乏大單品、機構人員等問題,公司董事會已要求經營班子逐項研究并拿出相應方案。
而對于這些問題,三元股份內部早有察覺。實際上,自2022年起,三元股份就先后從財務報表中剝離涂抹醬業務和首農畜牧,對應的是公司營收出現下滑。即便如此,三元股份也不得不盡早決斷,因為在對公司進行激進擴張時所收購來的公司,雖然讓業務布局變得多元化,但多數表現不佳,虧損嚴重,造成拖累。
比如,涂抹醬業務在2021年和2022年的營收分別出現9.44%和69.04%的下滑;首農畜牧在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相繼錄得虧損后,于二季度的首月進行了及時止損,將首農畜牧27%股權轉讓給同屬首農集團旗下的北京三元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一度引起關注的太子奶,在被三元股份收購后同樣表現不及預期,雖然從2021年的虧損6140萬元收縮至今年上半年的虧損166.91萬元,但整體而言仍未脫離虧損泥潭,能不能盈利甚至成長為支撐業績的規模,尚且難言。
在不斷精簡業務的調整下,今年上半年,三元股份退市SKU占比近20%,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工廠布局也有序優化。當然,這一系列的改革究竟對三元的現狀有多少幫助,恐怕還需要“子彈飛一會兒”。
不過,這種背景下,三元股份仍舊未放棄對并購的戰略推進,在三元股份看來,相比此前“激進”的擴張模式,未來公司在并購標的選擇方面,將圍繞公司產業特點,在大行業內加強優勢或補全短板。而此次加強對艾萊發喜控股的舉措,就是三元對于冰淇凌業務進一步補足和推進。
02
為什么選“八喜”?
在三元股份擴張業務后,其本身定位從傳統的液態奶生產商進一步推展到包括冰激凌、涂抹醬、植物酸奶、甜點、乳酸菌飲料等領域,其中加碼上游畜牧業也是為了能解決上游產能問題。
“硬件”設施完善后,市場也一度以為三元股份可以開始大步向前沖,然而后續發展卻走上了與大家期待相反的路——三元股份出現了“消化不良”的后遺癥,因產品線過多導致臃腫,定位逐漸模糊。
再加上新增業務表現不佳,精簡業務線就成為三元股份現在的主旋律。那三元股份為什么在眾多業務中,選擇進一步押注冰淇淋業務?
實際上,以八喜為主要品牌的冰淇凌業務表現一直可圈可點,一方面,今年上半年艾萊發喜9879.48萬元的凈利潤就已經占了三元股份凈利潤的一半以上,雖然三元股份并未全資控股,但95%的持股分得利潤同樣不低;另一方面,冰淇淋業務如今為營收的貢獻也僅次于液態奶。
數據顯示,2021年到2023年,三元股份的冰淇淋業務收入分別為13.22億元、14.41億元和16.97億元,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3.3%,已經成功成為三元股份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于主業務的液態奶,而增長表現甚至優于主業務。
一直以來,三元股份都受困于缺少大爆單品,這也是本次公司做產品線改革的原因之一。如今冰淇淋業務順利成為公司第二大增長曲線,自然也是最有希望孵化出大爆單品的品類,甚至有希望進一步加大全國化腳步。作為收購來表現最好的品牌,三元股份進一步押注也是意料之中。
但從宏觀角度看,三元股份的冰淇淋業務仍考驗重重,一方面是地域問題,一方面是行業競爭激烈。
八喜主攻的是中高端市場,這也代表其產品售價并不便宜,且價格帶覆蓋人群往往是大城市用戶,這就進一步框定了八喜的主要銷售地區在一二線城市。此外,近兩年冰淇淋市場迎來快速發展,除了原本就在中高端市場牢牢站穩腳跟的海外品牌,不少國內品牌也趁著電商、流量等時代紅利迅速崛起,并進一步搶占中高端市場。
據《2022中國冰激凌&雪糕行業趨勢報告》顯示,當時伊利、和路雪、蒙牛和雀巢四家占據了行業51%的市場份額,三元股份旗下的八喜市場份額僅為6%。如今經過不少后起之秀對市場的搶奪,八喜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只會更加嚴峻,且未來發展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所以,目前來看,增強對八喜為代表的冰淇淋業務的管理權和控制權或許只是第一步,要想要公司冰淇淋業務更進一步,三元股份仍需對其細致規劃未來發展。而公司未來更加聚焦的戰略,或許能讓三元股份的冰淇淋業務有不一樣的新表現。
03
激進擴張后,問題接踵而至
推動三元股份從“買買買”模式向“賣賣賣”戰略轉型的最直接動因,歸根結底還是業績的持續不振。
最新的財務報告揭示了這一現實。三元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97億元,同比下降11.96%;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下降55.53%。
回顧三元股份過去五年的業績軌跡,自2018年營收突破70億元后,公司增長似乎觸頂。盡管2019年營收一度超過80億元,但隨后又回落至70億元水平,2021年至2023年間,營收一直在70億元至80億元之間波動。在這五年的周期內,三元股份始終未能跨越90億元的營收門檻。
進一步分析數據顯示,三元股份近五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僅為1.01%,而其主要競爭對手伊利、蒙牛、光明的復合增長率則分別為9.67%、7.41%、4.76%,均高于三元股份,對比之下,三元股份的增長步伐相形見絀。
營收遲遲未能突破,歸母凈利潤也在上演“兩極輪跳”。近5年來,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4億元、1.09億元、3.01億元、0.40億元、2.43億元,其中2021年及2023年利潤都出現大幅增長,同比增加176.15%和502.39%,而剩下的2019年、2020年及2022年則都是下滑趨勢,分別下降25.51%、18.66%和86.62%
業績不振,三元股份還要面臨償債風險。數據顯示,到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有短期借款10.1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0.65億元。同期,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有9.18億元,無法覆蓋短債規模,有超一億元的資金缺口。
與此同時,公司的經營性負債——應付賬款高達9.02億元,進一步凸顯了三元股份的償債壓力。
從市場面看,三元股份在北京市場的主導地位也正逐漸減弱......據悉,三元股份巔峰時期占據北京80%牛奶市場。但如今,隨著北京市場的競爭加劇,包括河北乳企君樂寶等后起之秀對周圍地區的強勢擴張,三元股份在大本營的銷售表現開始下滑。
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三元牛奶總銷售額為53.15億元,去年同期為57.94億元,有明顯下滑。其中,三元液態奶前三季度銷售額33.59億元,去年同期為36.34億元,同樣出現下滑趨勢。
在業績表現不振又大本營逐漸失守的情況下,三元股份確實需要做出重大調整來面對諸多問題。實際上,打造“大爆單品”一直是區域乳企的硬傷,如何走出地方邁向全國市場也是三元股份一直在做的考試,不知在此番戰略調整后,三元股份是否有希望追上伊利這些曾并肩,或新乳業這種后來居上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