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勿留香
來源:靈獸(ID:lingshouke)
零食量販行業正在進入新的競爭階段。
標志性事件就是頭部格局基本形成,今年6月,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組成的鳴鳴很忙集團率先突破萬店規模,目前已經突破14000家門店,身后是努力追趕的第二名好想來母公司萬辰集團。據業內人士透露也即將邁過萬店門檻。
硬幣的另一面是,腰尾部品牌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部分加盟門店陸續出現虧損、閉店,導致對行業的質疑聲音甚囂塵上。
行業加速洗牌,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差距明顯,規模優勢促使頭部品牌逐漸調整競爭策略,下一階段的重點將逐步從求規模轉向求效益。換句話說,零食量販行業正從“渠道為王”的1.0版本邁向“終端為王”的2.0版本。“終端為王”在門店前端則跟多體現為,產品質量、價格和服務等方面;在門店后端,則反映在整個供應鏈上,競爭則是在供應鏈效率、精細化運營、數字化等層面展行。
如同當年從出行賽道中跑出來的滴滴,在“百團大戰”中廝殺到最后的美團,行業淘汰賽后,那些更具備規模優勢,且注重效率、創新和消費者價值的品牌,終將在這一賽道中跑得更遠。
01
量販零食從1.0邁向2.0版本
在早期,零食量販店依賴的是“低價+走量”的模式,即通過優化渠道溢價實現更高坪效,這可以稱為零食量販的1.0版本。
1.0時代,量販零食品牌都在做一件事情:即通過不斷開店來搶占線下布點。量販零食的本質是薄利多銷,渠道擴張的最終目的是擴大規模優勢,以便在供應鏈端拿下更高的周轉效率和產品議價權。
因為當時零食量販店的崛起,其對手并非單純的同類型的線下渠道和同業態,而是包含了電商、商超、便利等諸多業態。
零食量販行業的崛起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消費需求與市場供給雙向推動的結果。
從宏觀需求層面看,經濟增長放緩、消費降級,尤其是疫情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顯著變化。2022年至2023年,消費者信心指數較低,儲蓄傾向增強,推動了折扣消費的流行。
簡言之,消費者變得“重儲蓄,輕消費”,更加傾向于少消費或購買性價比高的商品。零食量販店以“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定位,正好迎合了這一趨勢。
從市場供給層面看,零食廠商也需要通過新渠道開辟增量空間:一是,傳統電商紅利見頂,線上引流成本高企,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二是,傳統超市渠道費用高企,各類進場費、條碼費居高不下。
零食量販店以更高效的供應鏈滿足了消費者需求,也為廠商提供了新的增長渠道。相比傳統商超或便利店,零食量販店的商品價格通常低30%左右。
其核心原因在于,零食量販店跳過了傳統經銷商模式,直接從廠家拿貨,縮短供應鏈并降低成本。此外,零食量販店無需支付進場費、條碼費、堆頭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也沒有賬期,通常采取“貨到付款”的模式,這種模式更受到上游廠商的歡迎,也讓其拿到更低價格的商品。
正是這種供需兩端的高度契合,讓零食量販行業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擴張。從傳統電商、傳統零食店和商超、便利店手中切出了“一塊蛋糕”,并做大做強。
尤其是2022年至2023年,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品牌間的并購整合也頻繁出現。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無異于2023年11月“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并為鳴鳴很忙集團,一舉成為行業頭號玩家。
目前,零食量販頭部企業已經建立了腰尾部品牌難以復制和超越的優勢:
1、門店規模大: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
2、供應鏈優勢:持續優化供應鏈效率,確保成本領先;
3、高效的門店管理:實現精細化運營,提升坪效和服務質量;
4、品牌影響力: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和忠誠度。
因此,量販零食行業的競爭態勢,勢必將從規模和價格驅動轉向質量與效率驅動,即聚焦精細化運營、供應鏈效率、數字化升級等打磨終端門店盈利模型。
02
競爭加劇,零食量販市場仍在增長
與頭部品牌相比,腰尾部品牌的生存壓力正在加大,不少加盟門店出現虧損甚至閉店的案例。
山東濱州的王強(化名)為例,其在濱州一個小鄉鎮加盟了一家區域品牌的零食店,但門店只開業一個多月,他就想把店鋪轉讓出去。
“因為開業之后,生意就沒有好過?!蓖鯊姺Q,他之所以加盟零食店,是因為在縣城內,趙一鳴、零食很忙等大品牌連著開了好幾家店,生意都不錯。但縣城零食店飽和,他便選擇在競爭較小的鄉鎮開一家零食店。
然而,門店剛開業,小鎮上又新開了兩家零食店,競爭大幅加劇。開業后,生意也沒能像縣城里零食量販店那樣火爆。“現在一天能賣700元左右,毛利大概是16%。除去一個月租金1700元,兩名員工每人2300元的工資,再加上水電費等,算下來是妥妥的虧本生意?!?/p>
更讓王強后悔的是,雖然不收取加盟費,但開店所需的物資、物料、貨架等必須從總部購買,且進貨價格并不便宜。例如某品牌飲料,在縣城趙一鳴的售價為3.2元,而從區域品牌總部的拿貨價卻是3.4元,完全沒有價格優勢。
競爭加劇,價格又無優勢,王強最終只能選擇轉讓門店,否則只會越賠越多。
事后,王強反思,自己太過草率,一心只想擁抱風口,選對了賽道卻選錯了品牌。
像王強這樣的加盟者并非個例,在許多縣級、鄉鎮市場,加盟區域品牌零食店后虧損、倒閉的情況在各地也屢見不鮮。
原因也非常簡單:區域品牌零食店缺乏供應鏈優勢,甚至連基礎的價格競爭力都無法保證。消費者信任度低、經營管理水平不夠,注定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也正是在全國各下沉市場被淘汰掉的門店增多,被外界解讀為,量販零食市場已經飽和。也出現了許多,諸如零食量販店已經進入惡性競爭、零食量販店不行了等諸多言論。
實際上,舊店倒閉,就會有新店開張,也會有更新的店型出現。這一輪轉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賽道的火熱——零食量販市場仍在持續增長。
根據中金公司的研報,量販零食行業在未來3至5年內仍有翻倍的增長空間,發展前景廣闊。當前行業門店數量約為3萬家。中金公司通過三種方式測算,預計行業開店空間可達6至8萬家,增長潛力巨大。
也有觀點認為,全國市場可容納15萬家門店。相比之下,華創證券的測算更為保守,預計未來會達到5至6萬家。
零食量販頭部品牌的開店速度進一步證明了這一增長趨勢。
截至今年11月,“鳴鳴很忙”集團的門店數量已突破14000家,而在去年11月,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合并時,其門店數量僅為7000多家。一年時間,門店數量實現了翻倍增長。
更為關鍵的是,頭部品牌的開店步伐仍在繼續,不斷吸引新的加盟者入局。只不過,這些新開的門店也都是經過不斷迭代進化過的版本。
在不斷開店的同時,零食量販頭部企業也一直引領行業,走在創新的前沿。以零食很忙為例,今年在長沙先后開出“零食很大”、“零食很辣”主題化門店,在細分品類業態開啟進一步探索。
同樣,部分品牌也開始試水“折扣、批發超市”,在面對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釋放積極求變、主動轉型的信號。
實際上,每一次迭代都精準捕捉了行業細分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零食量販企業正通過“零食+N”的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選擇,更將零食量販行業的競爭引向新的維度,更注重創新、消費體驗和質價比,而非簡單的規模和價格戰。
03
價格戰仍會持續,但不會長久
在頭部品牌達到萬店規模后,價格戰雖然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可能長期存在。因為價格戰最終只會損害品牌方和加盟商的利益。
更為重要的是,當第一梯隊格局更為穩固后,零食量販市場將進入一個正常價格的平衡發展時期。
寬窄創投創始合伙人潘金菊對《靈獸》表示,在零食量販店數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果加盟商持續虧錢,后續整個休閑零食行門店的數量肯定會下降,這也是一種必然。最終會慢慢達到一個城市和門店數量相對平衡的狀態?!?/p>
“一個城市里,老百姓每天對休閑零食的需求會有一個上限,如此快速地在每個城市開店,如果超過了這個城市的總需求,就會面臨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迸私鹁照f,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零食量販很熱鬧的狀態,但其實還要回到生意的本質上。
在她來看來,零食量販須更多關注門店實際的盈利情況,包括租金、毛利結構、客流、客單等數據,核心是門店端能否規模性盈利。
而這,也正是零食量販2.0版本強調的“終端門店“的精細化運營。
對實體零售行業而言,開店與關店本身就是動態調整的過程。市場淘汰效益差或虧損的門店,保留盈利門店,隨著時間推移,盈利門店的比例會不斷提高。
這本質上是一種開店篩選策略,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
如果將時間拉長至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看,正是這種競爭促使市場參與者不斷創新、提高效率,也讓資源向頭部品牌集中。
但對中小零食品牌而言,需要追求差異化才有更多生存空間。例如,“七貨街”通過轉型為家庭食品優選店,開辟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只有一種商業模式,也不可能只有一個品牌。當下競爭確實激烈,小品牌難以存活?!逼哓浗謩撌既藦堄窈Uf:“只要堅守消費者價值,走出差異化道路,就能活下來。”
毋庸置疑,零食量販店還將迭代出3.0版本和4.0版本,例如:完全由自有品牌構成的量販零食店、將休閑食品擴展至家庭食品的綜合商店、以AI和大數據為核心的智能門店管理模式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從零食量販開始崛起到快速發展,并形成一、二梯隊差距顯著的格局,也不過兩三年時間,這個市場也遠未飽和。相反,它正蓄勢待發,邁向下一輪更加精彩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