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曉雨
來源:央視三農
隨著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隆重開幕,全球各地的優(yōu)質農產品齊聚上海。其中,馬來西亞鮮食榴蓮首次亮相進博會,也成為了本屆進博會最大的亮點之一。
作為極易損耗的“水果之王”,馬來鮮食榴蓮入華的關鍵突破在于其背后的農產品供應鏈成熟度,包括空運手段、冷鏈保鮮、通關檢疫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加速。這顆“果王”打破了傳統(tǒng)冷凍進口的桎梏,以全新的鮮食形式呈現給中國消費者,不僅進一步促進了中馬農業(yè)合作的深度融合,其背后“奢華”的榴蓮供應鏈,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中國速度”。
01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展臺
榴蓮界“尖兒貨”首次亮相
進博會是馬來西亞本土特色商品及優(yōu)質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今年,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以下簡稱:中總)組織了近20家企業(yè)參展,其中貓山王榴蓮作為亮點產品,首次亮相食品及農產品展區(qū)1.1號館A3-01中總展臺。
在馬來語中,有不少關于榴蓮的諺語,如“掉下來的榴蓮”(durian runtuh),除了字面意思外還有意外之財之意。中國市場對于榴蓮強勁的需求,實打實地改善了馬來西亞榴蓮果農的收入。鮮食榴蓮的首次亮相,標志著馬來西亞在榴蓮產業(yè)的全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未來,馬來西亞有望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榴蓮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02
供應鏈的“中國速度”
馬來西亞鮮榴蓮的精準時效
此次進口的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為樹熟榴蓮,即在榴蓮樹上自然長熟、自然脫落的榴蓮。作為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水果,樹熟榴蓮采摘后,其果肉還在持續(xù)發(fā)酵,約72小時后果殼便會炸開。與傳統(tǒng)液氮冷凍榴蓮相比,樹熟榴蓮對物流時效的要求更高,每個環(huán)節(jié)必須無縫銜接,確保新鮮度和口感。
一顆樹熟榴蓮從馬來西亞園區(qū)的樹上現摘下來,榴蓮會在30分鐘內完成清洗和除菌,接著經過2小時的運輸送達機場,并在2小時內完成通關檢疫和裝機。經過5小時的空運飛抵中國,再用2小時完成卸貨和清關檢疫。隨后被快速送至冷鏈倉庫,最后通過冷鏈配送到各大超市門店。最快的話,從馬來西亞樹上摘下的榴蓮,半天就能被中國消費者買到。
快捷的運輸方式、政策支持以及冷鏈技術的創(chuàng)新,也使得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的運輸成本顯著降低。
1、第一加速度:海運變空運
今年6月,中馬兩國簽署協議,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獲準進入中國市場。當地時間8月24日,馬來西亞第一批合計15噸的鮮食榴蓮通過包機出口中國。順豐航空為此定制了全新的運輸方案,從吉隆坡機場出發(fā),直飛深圳,確保榴蓮的新鮮度。
2、第二加速度:政策利好
馬來西亞鮮食榴蓮能夠順利進入中國市場,除了運輸上的突破,更得益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和《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實施。大大消除了關稅壁壘,為東南亞國家的榴蓮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3、第三加速度:冷鏈技術的突破
現代冷鏈物流系統(tǒng)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jiān)控運輸中的溫度和濕度,確保運輸過程中始終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榴蓮采摘后立即進行預冷處理,并在全程恒溫環(huán)境下運輸,避免溫度波動對果實品質的影響。一旦監(jiān)控系統(tǒng)檢測到異常,問題能夠迅速得到解決,確保榴蓮新鮮抵達市場。
03
從全球農場到中國餐桌
推動農業(yè)國際化合作
除了在進博會的現場展示,馬來西亞鮮食榴蓮還首次在上海的虹橋品匯亮相,成為進博會溢出效應的具體體現。虹橋品匯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延伸展區(qū),匯集了全球眾多優(yōu)質農產品和食品。消費者不僅能夠體驗到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的獨特風味,還能通過線上渠道進行購買。
從進博會到虹橋品匯,從展會現場到千家萬戶,通過這樣的延伸與拓展,進博會的溢出效應也讓更多的消費者得以分享全球化帶來的豐收果實,真正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
隨著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的全面入駐,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兩國人民在共享美好生活與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上,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這座橋梁連接的不僅是市場與消費者,更是一種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溝通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