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文青 Andy
來源:新經銷(ID:New-distribution)
最近幾個月一直在走市場,大家普遍的反應是:商品賣不動!
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找到新經銷希望對接渠道的事情就已經直線上升。比如休閑零食,有知名的品牌,也有區域小品牌和白牌。希望對接的,有折扣零售等新渠道,也有B2b平臺化經銷商渠道。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我們看到了一個真相:供給過剩、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了,市場上的零食琳瑯滿目,但是真正的好產品,卻極度稀缺。
為什么會這樣?
這與零食行業的現狀有關:市場集中度低,上游存在大量的中小廠家,只具備簡單的加工能力,缺乏研發和創新;市場上有大量的中小品牌、白牌,委托別人代為加工,只做鋪貨和推廣。
但也有少數做得非常好的企業,比如——鹽津鋪子。根據近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2024年1-9月份,鹽津鋪子實現營收38.61億元,同比增長28.49%。2024年上半年,按品類分,蒟蒻果凍布丁、休閑魔芋制品分別同比增長44.01%、38.9%,而蛋類零食的增速更是高達150.54%!
不僅如此,央視網超級工廠節目組更是深入鹽津鋪子的蛋皇工廠,從原料、檢測、生產、研發等各個環節對鹽津鋪子的鵪鶉蛋產品做了深入解讀。
鹽津鋪子是一個很好的增長案例,某種程度上驗證了新經銷的行業判斷:未來真正有競爭力的廠家,一定要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個是供應鏈端要有極強的制造能力,另一個是市場端具備渠道拓展和品牌營銷的能力。
本文就從行業觀察者的視角,對鹽津鋪子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給當下的快消行業帶來些許啟發和思考。
01
渠道紅利是表象
不斷打造符合消費趨勢的好產品是本質
分析案例,必須從市場需求端的變化入手。
最近兩年零食行業發生的最引起各方關注的事件,是零食店的崛起。根據市場調研數據,截止目前,市場上零食折扣店總數超過30000家,總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對于零食店,看好的有,不看好的有;抗拒的有,擁抱的也有。不過,品牌方漸漸已有共識,無論如何零食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
但僅僅把它作為一個渠道其實是不夠的,品牌方必須深刻理解,它釋放或者說驗證了一個重大信號:消費者在商品購買和渠道選擇上越來越理性化!
2023年尼爾森IQ對消費市場進行了調研:價格不敏感消費者從29%下降至15%;看重性價比的消費者比例,基本維持不變;尋找平價替代品,和專注必需品、尋求低價的消費者,占比則從20%上升至36%。
渠道端同樣驗證了這樣的趨勢,經銷商老板反饋,消費者對品牌似乎已經祛魅,往年那些價格虛高的所謂“高端”產品幾乎賣不動,想要動銷,價格必須實在。
這兩年流行的“質價比”一詞,正是對這一變化的詮釋:價格要低,但是品質不能低,甚至要更好。
需求是市場的萬有引力,所有市場環節都必須圍繞它做調整,品牌方更是如此。
最近兩年,保持快速增長的企業,事實上都是緊跟或者契合這一趨勢的。比如,鹽津鋪子,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保持了高速增長。
談及鹽津鋪子,很多人將其業績表現歸結為新渠道的紅利。
但其實這是表象,或者說是結果,而非原因。
要知道,亮眼的業績是靠好產品支撐的。
這兩年,鹽津鋪子品類大單品的打造非常成功,繼戰略品牌大魔王之后,其鵪鶉蛋品牌“蛋皇”不僅在山姆銷售登頂創意零食榜單TOP1,還獲得了2024年上半年鵪鶉蛋品類銷售第一的認證。
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零食的未來競爭會跟方便面和水一樣,所以要打造供應鏈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和總成本領先能力。”
在零食行業,鹽津鋪子的特點是全產業鏈布局、重研發投入,并將“以盡可能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有安全、美味、健康的品牌零食”作為企業使命。
可以說,是鹽津鋪子的經營理念,讓它能夠不斷打造出符合消費趨勢,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好產品,這最終帶來了業績的持續增長。
而這樣的結果,與鹽津鋪子長期堅持的全產業鏈布局息息相關。
02
央視探訪蛋皇工廠
鹽津鋪子為何堅持深耕自主制造能力?
在整個零食產業,有兩類企業群體值得關注:一類是站在市場端,擅長營銷和流量獲取,本身不生產,通過品牌獲取溢價;一類是站在供給端,專注生產加工,通過給其他企業代工賺取利潤。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這兩類企業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但是消費環境的變化,催生一個趨勢,就是兩類企業的職能融合才能生存和發展。
原因很簡單,消費者追求質價比,對企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控制好成本,又要保證品質;既懂怎么研究消費者,又能將產品實現。
如果不具備全產業鏈能力,不能在整個鏈條上做把控,真的很難做好平衡。
這個道理,從央視探訪鹽津鋪子蛋皇工廠的展示中,可以更好地理解。
蛋皇是鹽津鋪子打造的鵪鶉蛋零食品牌,屬于典型的新中式零食,即將中國人餐桌上的食材零食化。蛋皇在保持營養的同時,極大地擴展了消費場景,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歡迎,不僅在山姆大賣,全渠道上半年出貨額也拿下了整個品類第一。
打造這樣的好產品,并不簡單,主要障礙首先在原材料供應上。
以往鵪鶉蛋主要依賴于散戶養殖,各家養各家的,這導致了兩個問題:
第一,原材料供應不穩定,成本不好控制。
第二,激素、抗生素問題導致品質上難以把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鹽津鋪子自建養殖基地,在江西修水建設了目前國內鵪鶉養殖農場規模第一的養殖基地,主要養殖的是黃羽鵪鶉,大概有350萬羽在舍。二期10月投產,三期正在規劃中,后續可達到1300-1500萬羽。
不僅如此,鹽津鋪子還引入數字化系統,比如蛋品品質追溯系統、蛋禽生產物聯網系統等,以保證鵪鶉蛋的安全、健康、營養。
在這個基礎上,鹽津鋪子牽頭發布了《可生食鵪鶉蛋 蛋用鵪鶉養殖規范》團體標準,蛋皇也是行業內首個獲得無抗+可生食雙認證的品牌。
保證了原材料供應的穩定和可控,鹽津鋪子還要解決制造過程的標準化和流程化。
鹽津鋪子在離養殖基地45分鐘車程的地方建設了工廠,保證最新鮮的鵪鶉蛋第一時間被做成零食。
從原材料進廠,到煮熟、脫殼,鹵制、烘烤,再到最后的裝袋打包,整個過程要進行五次篩選,保證每一顆鵪鶉蛋營養豐富、口味出色。
圖源:微博@蛋皇鵪鶉蛋
當然這離不開研發創新能力,鹽津鋪子的專業市場研究員會堅持每月深入不同城市,針對多樣化的消費者群體展開產品測試。
正是鹽津鋪子多年來堅持全產業鏈布局和自主制造,讓它獲得了行業里非常稀缺的綜合能力:既能洞察消費者需求,還能將產品研發、制造出來;既能做到總成本領先,還能實現產品的高品質。
03
沉淀中國零食的品牌資產
必須綜合供應鏈、產品、渠道和營銷
在本文的開頭,我們講到,未來真正有競爭力的廠家,一定要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個是供應鏈端要有極強的制造能力,另一個是市場端具備渠道拓展和品牌營銷的能力。
為什么要具備這兩種能力?
這里的“競爭力”換一個表達,更容易理解,就是“品牌資產”。
好產品帶來的是銷量,但真正沉淀出“品牌資產”,才可以長期保持市場競爭力。
今年鹽津鋪子提出了全新的“中國零食·鹽津鋪子”的概念,在供應鏈端的制造能力毋庸置疑,但如果要支撐起這個概念,一定少不了渠道,以及品牌營銷端的配合。
但沉淀品牌資產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當下的中國市場環境。
品牌資產的形成如同一個沙漏,供應鏈、產品、營銷和渠道四者綜合作用,經過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逐步沉淀,才能最終形成品牌。
相對穩定的供應鏈和渠道市場環境非常重要。
但中國的情況是,供應鏈極卷,很難有空間去做溢價的產品;另一方面,渠道變化極快,又過于強勢。
鹽津鋪子長期堅持全產業鏈布局,讓它獲得了供應鏈端極強的把控能力,這是它面對新渠道能夠從容應對的原因。
過去兩年,鹽津鋪子擁抱全渠道,獲得了高速增長。
2017年上市時,直營KA商超渠道在鹽津鋪子的營收占比高達54%,到2023年數字下降到8%。新零售和經銷商渠道的營收占比超過70%。
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認為,未來中國消費者的休閑零食需求會更加多元化,面向未來中國的零食品牌,一定不只是單一品類的王者,很可能是多品類多元化的大單品矩陣。
因此,2023年鹽津鋪子在深耕供應鏈基礎上,進一步提出1+7多品類多品牌戰略,優先做好爆品,以品帶牌,加深鹽津鋪子在細分品類的心智。
2023年報顯示,鹽津鋪子的零食產品包括七大品類:辣鹵零食、薯類零食、深海零食、休閑烘焙、蛋類零食、蒟蒻果凍布丁、果干堅果等。
大魔王、蛋皇等就是鹽津鋪子成功打造的品類品牌。
圖源:鹽津鋪子官方微博
2024年鹽津鋪子在品牌營銷端也在加大投入,比如,贊助馬拉松賽事,包括此次央視探廠的活動,都是品牌動作的一部分。
最近兩年,我們觀察到,很多過去靠流量和營銷起家的品牌,都不得不往供應鏈和產業端加大投入,這是面對當下中國極卷的市場環境,不得不做的轉變。但產業端的投入比起營銷,不確定性更大,周期也更長。
鹽津鋪子不一樣,它選擇了一個深耕產業和供應鏈,把產品做好,把渠道建設好,再逐步加碼做品牌的路徑。
這正是鹽津鋪子的優勢所在。這種優勢,也讓我們對鹽津鋪子沉淀“中國零食”的品牌資產,繼續引領行業發展多了一份積極的期待。
寫在最后
張學武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慢就是快,我們比較重視綜合能力發展的節奏把握。”
解讀完鹽津鋪子的案例,或許我們可以對這句話有更深的理解。
這兩年鹽津鋪子業績高歌猛進,靠的是好產品。好產品的背后,是長期全產業鏈布局錘煉出來的強大研產能力與組織能力。
在行業變革時期,在中國這個異常復雜、極度內卷的市場,希望鹽津鋪子的案例能夠給行業帶來啟發:
沉下心來,加強供應鏈端的實力建設,為市場提供真正的好產品,才能真正沉淀品牌資產,成為一個長期、持續能夠引領行業增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