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旋
來源:廣告狂人(ID:m-a-dmen)
2024年已到尾聲,各大平臺的營銷盤點、趨勢分析持續更新,各家角度可能不同,但總體趨勢相對一致:消費降級大行其道、用戶回歸理性、品牌回歸自身、營銷越來越強調消費者感知。
總之反映出一個趨勢:消費者的聲音,在市場的位置變得越來越重要。
而這些盤點中,有一個關鍵詞:聽勸營銷,尤其值得關注。
“聽勸”,起初源于網友對一些倔強固執行為的玩笑式調侃,其大規模出圈是小紅書素人博主@小艾同學的“聽勸式改造”,博主為找對象,在網上發帖求助爆改形象,熱心網友給出改造建議,博主一一接受并立即執行,最終成功爆改并找到對象,博主也由素人搖身變為網紅大V!
此后這一現象在各個行業逐步興起、火爆,據統計,2023年小紅書上關于“聽勸”的相關話題瀏覽量已突破9億次,其活躍搜索量同比增長了驚人的51倍。普通人幫助普通人,匯合出近了300萬篇關于“在線聽勸”“聽勸互助”的筆記。
隨著“聽勸式筆記”的走紅,這一網絡熱梗又迭代新玩法。聽勸逐漸從普通用戶蔓延到了品牌當中,成為降本增效的互動營銷方式,拉進了目標客群的距離,讓不少品牌也開始走向聽勸道路。
那什么是聽勸營銷?
“聽勸營銷”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新型互動方式,主打一個“消費者反饋,品牌認真傾聽、火速改變”的模式,各路品牌紛紛躬身入市,積極聽取用戶建議,在給予用戶參與感和情緒價值的同時,也從中獲取營銷創意、產品優化等想法和意見,實現名利雙收。
“聽勸營銷”是品牌重視溝通互動、貼近用戶需求的有力證明,通過培養用戶的好感度和信任感,不斷增強自己在所屬賽道的關注度和競爭力。
而天潤酸奶就是一個聽勸營銷的成功案例,爆改包裝,得以火成頂流。
天潤“一個賣酸奶的,靠著賣飯盒火了!”
起因是天潤酸奶盒子質量過硬,網友喝完后解鎖了很多收納用法,直到有人拿來當飯盒后,一切都逐漸離譜。廣大社畜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盒:“耐高溫、容量大、美觀、密封好”、“新一代打工神器,這誰能頂得住”。于是,消費者的自發式傳播一發不可收拾,有人瘋狂示愛,也有人提議爆改。
天潤酸奶:收到,安排!
網友:當飯盒材質是否安全?
天潤:直接升級成PP5食品級材質
網友:這密封,帶湯能灑不?
天潤:封桶形式變成了反扣式,絕對不漏
網友:或許顏值上,這包裝紙……
天潤:商標改成易撕不干膠,絲滑揭掉去裝飯!
潤子,你就寵吧!活該你火呀!
消費者一點點反饋,品牌一點點改進。通過不斷“聽勸”,天潤酸奶抖音相關話題閱讀量接近7億,小紅書也有近1億的閱讀量,銷量更是直線上升,火成酸奶界頂流,根本不用促銷,就這盒子,一搶而空。
聽勸式營銷,雙向奔赴的良性循環。
互聯網時代,用戶發聲渠道越來越豐富、扁平,消費者也更樂意表達情緒和需求,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一直都在變化,從最初的產品功能式消費,到品牌價值式消費,再到如今消費者熱衷的體驗參與式消費,消費者在各個環節都積極主動地表達著自己的感受和訴求,這對品牌來說當然是喜聞樂見的,于是自然而然形成了“你勸我聽,我改你買”的互動,背后邏輯也清晰明了:
消費者主動勸:反饋真實感受;提供創意靈感;建立互動關系。
品牌積極聽:精準提升體驗;營銷降本增效;培育忠誠顧客。
至此,一個良性循環就達成了,消費者的力量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匯聚而來,聲量銷量往往能快速實現雙豐收,各個賽道的品牌部都在各大平臺熱情互動、主動傾聽。
但現實的商業環境中,所有的商家和消費者能夠一直這樣雙向奔赴、其樂融融嗎?
顯然不可能,盡管全網都在傳頌各種聽勸佳話,但通過聽勸火起來、活過來的品牌,其實屈指可數,不過各個品牌還是紛紛表明誠意,認真傾聽,聽勸營銷是喜聞樂見的萬能法寶嗎?
聽勸,實際上是品牌部的無奈,這勸,不得不聽!
01
市場飽和
買方掌握話語權
相信大家不用看任何經濟調研也能直觀感受到,近幾年的經濟環境如何,我們面對的是更加冷靜、更加理性、更加考慮性價比的市場,各個賽道都擠滿商家,來爭奪愈發惜金的消費者,這就要求商家精準滿足消費需求并且得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好感度、忠誠度,而“聽勸”無疑是眾多解題思路中,最多快好省的一個。
相信大家此前關注到過在直播間手持各種花式雨傘的老板,本來是無意看到評論區的一句“叔,我想要一個發光傘”,老板雷鵬琳二話不說,親自研究,用反光材料做出了“鐳射反光傘”,在黑暗里會“發光”。
這波“光”讓大叔在一眾直播間脫穎而出。“鐳射反光傘”當天就賣了10000把傘,后面半個月時間總共賣了70000把。
后來,粉絲的訴求更是紛至沓來,評論區直接淪為“許愿區“,老板也全盤收下,精心研究、驚喜出品。
靠著“聽人勸,吃飽飯”的理念,這一年,雷鵬琳的直播間共售出120多萬把傘,力挽狂瀾、讓傘廠起死回生,并還清200多萬元債務。
這波聽勸,直接改命!
02
競爭激烈
營銷逐步白熱化
激烈競爭下,營銷方面卷生卷死,熬夜推翻十幾版營銷方案,各個營銷節點前摩拳擦掌、聲嘶力竭,但那些靠著聽勸貨起來的品牌們直接躺贏,分幣不花(一種夸張手法)但盆滿缽滿。
消費者開勸:花式聯名、花活兒互動、網絡熱梗,那哪是評論區,這不妥妥的“靈感庫”嗎?主打一個“聽我的,干就完事”,競爭對手若能贏得如此輕松,誰還能在工位上坐得住,不都得一個個躬身入局,主動聽勸?
2023年,花西子以一己之力打響“國貨出圈”之戰,網友們在各大國貨品牌評論區忙瘋了,急著給陪伴自己多年但已被市場忽視的老品牌們狂出主意,后來就有了蜂花直接在評論區求包裝更新創意、郁美凈連夜注冊抖音賬號、活力28的大爺在直播間戴起兔子耳朵、白貓官號直接抓“白貓”坐鎮直播間等。
品牌們真誠聽勸、說干就干!
網友們喜聞樂見、瘋狂下單!
這波聽勸,主打雙贏!
03
勸而不聽
口碑能載舟亦能覆舟
公開聽勸,是溝通也是公關,如果陸續有一些消費者反饋體驗不佳,商家選擇不解釋,聽勸,改!
不然可能就遇到差評、勸退、棄坑等等一系列蝴蝶效應式悲劇陸續上演,畢竟小節不補,大患難追。多年的品牌積累可能毀于一旦。網購如此盛行的當下,商家面臨的是一個口碑決定命運的時代,而口碑的能量顯而易見:
好,則指數級爆發,名利雙收;
壞,則滅頂式災難,聲銷盡毀。
勸而不聽的后果很嚴重:你不換思路,那我換了你!
眾所周知,品牌們要做的是消費者需要的,而不是自己中意的,及時聽勸,避免自嗨,不然滅亡時可能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04.
主動聽勸
或是品牌和品牌部的自救密碼
品牌部歷來是極具爭議的部門,大家都知道品牌重要,但并不重視做品牌,品牌部使盡渾身解數在激烈賽道中躍躍欲試,但依然被視為最能燒錢的存在,甚至在今年因為一些變革被熱議,傳遞出倆事兒——
好消息:有人認可品牌部的成績了;
壞消息:做出成績的品牌部被撤了。
就像開篇所講,消費降級,每一分錢都花的更理性,包括公司的錢,于是——
為公司掙錢:品牌部職責;
燒公司大錢:品牌部原罪。
品牌部成為了一個尷尬的存在,但又不得不為增長負責,畢竟成績倘若不如人意,首當其沖的就是自己的前途,且在這個過程中又不能大手一揮地加預算、整花活、增曝光、促轉化,而如果在此時,遇到聽勸的聲音,只要能符合消費者當前的需求,只要能改善銷量,只要能讓品牌活的更久,品牌部沒有不聽的道理,那群頭腦風暴花式整活兒的人,也不得不緊盯評論區,去解鎖當下的破局密碼了。
總之,聽勸營銷的火爆是多方原因共同催生。但對品牌來講,大勢之下,他們不得不真誠熱情但又如履薄冰地與消費者保持著互動。
市場時刻提醒他們要放低姿態,用足夠尊重和真誠的態度面對消費者,同時面對各方的建議,兼聽而明,擇善而從,精準洞察市場需求,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