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稚
來源: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最近,泰國7-Eleven(以下簡稱“7-11”)的制服掛件在小紅書上成了搶手貨,有人走了一百多家店終于買到,有人說得提前預訂,最后這些人的評論區里都站滿了想讓他們幫忙代購的網友。
折合人民幣十幾二十塊的小掛件,怎么就這么搶手?
不得不感嘆時尚的奧秘其實很簡單,麥當勞制服穿在張曼玉身上就變成了一代人對“清麗”的最初理解,便利店工服讓王嘉爾穿過,同款掛件也就變成了暢銷伴手禮,連帶著掛掛件的環保袋一起變成網紅單品。
圖源:小紅書@7-11 Thailand
王嘉爾確實在泰國7-11打工,工種是代言人。
不過別以為泰國7-11出了一款被哄搶的周邊全靠借王嘉爾的光,其實人家一直是爆款頻出的網紅店。
以前說起泰國旅游,只知道大皇宮、芭提雅、湄公河上砍砍價,而現在的地標性景點,卻加了一個7-11——別小瞧便利店,大皇宮景點介紹能出一本小冊子,7-11使用攻略你想摸透了那也得費好幾個G的內存。
落地泰國,當務之急是奔赴7-11,花10泰銖(約合人民幣2元)買個大冰杯,然后在一排排貨架上隨便挑合眼緣的飲料,自制冷飲。
選擇實在太多了,泰式奶茶濃郁絲滑,椰子水補充電解質,石榴汁富含維生素,想養生的倒點康普茶,想提神的拌點黑咖啡,想品嘗異國風味的,貨架上五花八門基本都是沒見過的包裝。
7-11冰杯看著像跟Stanley大水杯共用一套模具,上寬下窄,端著方便,還正好卡進車上杯槽。拿上這一杯7-11特調,才有了人在泰國的實感。
懶得DIY,你也可以點7-11的現磨咖啡。
7-11自己的咖啡品牌ALL Cafe,柜臺就設在店內,飲品由店員現磨現沖,有九種顏色九種風味,可選熱、冰、冰沙等3種,且售價低廉。在泰國,中杯16盎司(約455毫升)僅售30銖(約合人民幣6.2元),大杯22盎司(約625毫升)的售40銖(約合人民幣8.3元),不論中杯大杯,買兩杯都減8銖,這價格不說跟星巴克比,跟庫迪都有得打。
2020年時就有報道稱,ALL Cafe在泰國一天能賣出84萬杯,是泰國年輕人的時尚單品。
圖源:馬蜂窩@鐘會長生命第一 (清邁)
飲料只是冰山一角,有人說,“去泰國玩啥都不用帶,到地兒了逛7-11一站式買齊”,還有人說,“100塊錢人民幣,你能在那兒買下一個世界”。
不習慣泰國袋裝食物的,可以先去7-11買碗
等閑便利店都賣的零食飲料,泰國7-11有很多,便民超市備的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它備著,甚至醫藥保健、美妝個護,甚至水光針之類的醫美產品,人家也賣,有小樣有正裝,種類之多直逼藥妝店。
不光賣東西,7-11在泰國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機構,像支付寶的生活繳費功能成了精,然后和菜鳥驛站拜了把子,又和社區團購結了婚。
你平時走在自家小區里看到的所有店鋪,在這兒可以濃縮為一家7-11:
銀行業也有7-11的一席之地。2018年,泰國調整相關法規,商業銀行可以指定任何公司實體作為其代表并執行基本交易。7-11聞風而動,同年就與泰國政府儲蓄銀行合作推出銀行試點計劃,讓該銀行的客戶能在門店存取款。
在有些7-11,你甚至可以上廁所。之于面積狹窄、貨品密集的便利店,裝個對外開放的衛生間還是挺奢侈的,所以2018年4月暖武里府一家新開的711提供公共衛生間,一時引發城中熱議,這在泰國都是一段佳話。另有芭提雅的一間7-11,不僅提供洗手間,還提供手機充電、電動車充電服務。
今年6月,“去7-11上廁所”在泰國又成為了一個話題。
有網友表示,自己經常長途駕駛,有時會在7-11停下來購物,然后再接著前往到達工作場所,如果7-11提供廁所會更方便。對此,泰國7-11官方回應稱,顧客能否使用店內洗手間由每個分店自主決定,“由于每家商店內的產品數量眾多,提供洗手間服務可能不方便”。
但也不是所有7-11都擠擠挨挨,芭提雅就有一家兩層樓的7-11,是全世界最大的7-11門店。
這家店外立面設計成一艘船的樣子,晚上還會亮藍色霓虹燈,內部也將“海洋”主題貫徹到底,樓梯和輪船舷梯一模一樣,以木制裝修為主的二樓寬敞的用餐區直接cos游輪餐廳,廁所性別標識用的也是“水手/美人魚”,面積更是恨不得比普通便利店本店都大。
泰國7-11里什么都有,泰國7-11還哪里都有。截至2023年,泰國已經開出14000家7-11,門店數是全球第二多,僅次于日本的21000多家。
從鬧市CBD到鄉村小野地,沒有它不要的地段,從耄耋老翁到黃發小兒,沒有它不做的生意,加油站里的便利店是它,醫院里的便利店是它,到了機場抬頭一看,還是那黃綠紅三道杠,而且不加價。
“7-11上長了個泰國”
什么都有、哪里都有,久而久之7-11也就成了泰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東南亞沒有盡頭的夏天里,7-11是穩定且易得的大空調,趿拉著拖鞋隨意找一家,你湊近,門就響著鈴敞開,空調冷風飄出來,進去買支冰啤,愜意得很。
由于納涼屬性顯著,很多小商販樂于把攤擺在7-11周圍,因此“中國泰國商會”在一篇文章中形容7-11為“泰國鄉村迷你商業中心的靈魂”。不止是人,7-11還常引來小貓小狗鎮宅,門店里有時會直接備上水和食盆,供主子們安逸度日。
7-11在泰國,不是一個便利店,是衣食住行百寶箱,是日常瑣事辦理所,是全民共享避暑勝地,黃綠紅三道杠,簡直就是一種精神圖騰。
7-11咋就成泰蘭德專屬天堂?主要還是本土化做得好。
如果說到“本土化”,你想到的是賣點當地特色美食、做點當地特色裝飾之類的,那你就還沒上道兒,首先“特色”這種詞就不應該出現,得融入人家的日常生活,滿足人家的日常需求。
有觀點就認為,那種逼死密集恐懼癥的扎堆式開店策略,恰恰是根據泰國的人口分布決定的——泰國群居方式以多“村鎮”為單位,以大都市密集住宅區為輔,因此“分散的小型便利店”更方便消費者。
毫不吝嗇空調這一點,也是為了適應泰國的常年高溫,有人說去泰國7-11避暑,就算一坐一整天,店員也不會來趕,甚至給你拿報紙。
其他和高溫相伴而生的需求也是泰國7-11的關注重點,驅蚊水、防曬霜大量供應,冷飲在那兒更是有10萬種玩法,N個冷柜一字排開,光牛奶都有上百種,自助沙冰機在旁邊嚴陣以待。
“熱”一個字就給7-11創造了無數生意,泰國人的不愛做飯,又讓它順理成章包攬了許多人的一日三餐。烤雞糯米飯、鯖魚蝦醬飯、豬肉炒粿條、泰式炒意面,7-11速食一樣樣列出來比泰餐館菜單長,當然也比泰餐館便宜,買完直接用店里微波爐加熱,一頓飯又這么輕輕松松糊弄過去了。
圖源:小紅書@7-11 Thailand
而最暢銷的食品之一,是一根一根單獨包裝的香蕉。每天,泰國7-11能賣出10萬根獨立包裝的香蕉,每根10泰銖(約合人民幣2元),媽媽再也不用擔心香蕉一大扎買回家里容易發黑變軟。本地人早上出門隨手帶一根做早餐,游客也是這種香蕉的消費主力,旅途中跋涉,來一根正好補充能量。
我們公司樓下的7-11里也有單根香蕉,一根5塊8
這種入鄉隨俗、因地制宜的能力,其實也是刻在7-11基因里的。
在中國,7-11會根據地區口味提供限定產品,比如在廣東,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7仔”的魚蛋、車仔面、碗仔翅、思樂冰,就是對“便利店”這個概念的最初認知。今年5月,7-11還在廣州新增了一種“小食堂”(Food Bar)店型,擴大堂食空間、增設“現做現賣”區域,同時上線外賣平臺,據界面新聞報道,整體單品價格帶在6.9元-19.9元。
在日本,7-11提供的服務種類和泰國分部有得一拼,包括買機票、交水電費、存款,外國人去了偶爾還能遇上培訓過“同聲傳譯”的店員。7-11還根據日本作息調整了營業時間,從美國人定的早7晚11,改為24小時晝夜不歇息,三道杠光管溫暖了無數晝伏夜出的宅人,便利了無數起早貪黑的學生和打工人,支援了無數獨居老人。
1927年,“南方制冰公司”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成立,當年冰箱還不普及,想冷藏點東西得出門專門買冰塊,這家公司的門店就是賣冰塊的。
這公司里有個熱心小伙兒,名叫杰夫森·戈林,特別在意提升服務質量,應顧客需求做出了夏季店鋪天天開、每天營業16個小時的決定,把當地居民樂壞了;戈林還仔細調查了一番當地居民的購買意愿和需求,發現除了冰塊,大家還想從他們那兒買到牛奶、雞 蛋、面包等生活用品,于是馬上向公司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呼聲,并得到了領導的首肯。
就這樣,南方制冰公司賣起了生活用品,史稱“美國便利店的萌芽”。
1946年,南方公司正式將店鋪改名為7-ELEVEn,意思就是從早上7點營業到晚上11點,便利店時代由此拉開序幕。
70年代初,日本的伊藤洋華堂集團內部組織去美國參觀學習零售業,在那里員工們對7-11驚鴻一瞥,再也沒能忘掉它容顏;很快在1974年,伊藤洋華堂就將7-11引入日本,將“便利”二字發揚光大,次年做出了那個違背名字的決定——營業時間延長至24小時。
1987年,南方公司多元化擴張失敗,3年后申請破產之際,伊藤洋華堂出手收購其73%的股份,反客為主,成為南方公司的最大股東,后于2005年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成立新控股公司“Seven&I Holdings”,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美國7-Eleven INC.及7-Eleven Japan。
今年8月底,消息傳出,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相中了7-11,已向Seven&I Holdings發出收購提議。這個加拿大同行在全球24個國家經營著超過14000家店鋪,也是名副其實的零售業巨頭,向7-11拋出橄欖枝的動作,讓業內分析認為便利店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革,“并購整合”的大潮或即將來臨。
目前,Seven&i Holdings尚未做出公開回應,7-11實控權是否將榮歸北美大陸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無論收購到哪里去,從這段發展史就可以看出,搞懂當地居民的需求,是7-11生存的首要準則,美國人搞懂了美國,日本人搞懂了日本,到泰國,也還得是泰國人最懂。
1988年,泰籍華人創辦的跨國企業正大集團(又叫卜蜂集團)拿下7-11在泰國的全權代理,次年開出泰國第一家7-11便利店。
正大集團對7-11的定位很明確,不是CBD白領專門店,也不是下沉市場折扣店,而是全民通吃,商品要多,價格要有競爭力。
2018年,7-11 的一位高級副總裁向媒體透露,7-11便利店由6600家公司供貨,其中2200家是泰國的中小企業,這構成了泰國各地7-11商店22000條產品線的一部分。
為啥把目標定那么大,還真就能把攤子鋪那么開?因為正大集團實力實在是太雄厚了。
便利店里食品占大頭,正大集團旗下恰巧就有個1978年創立的正大食品,恰巧就是全球最大的飼料、蝦生產商,也是全球三大家禽、豬肉等農產品生產商;便利店服務里電信服務很重要,正大集團子公司True Group恰巧又是東南亞最大的電信公司之一,擁有超過2500萬移動客戶。
在代理7-11之前,正大就已經具備了成熟的供應鏈,和遍布全泰國的物流網絡,面對連鎖便利店這個課題,多少也是得心應手。
拿下7-11代理權后的1996年,正大專門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就管速食和烘焙的生產和物流,1997年新開一座物流中心,1999年再來一家公司,管零售設備的分發和維護。掌控供應鏈和物流配送,也是7-11能在泰國各地開出上萬家店,并且能讓商品維持低價的關鍵原因。
至今,泰國7-11所有門店貨品依然通過配送中心統一配送。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泰國7-11每天的運營流程大概是這樣的:下午3點,門店把第二天的進貨訂單發到總部信息數據中心,統計好的訂單拆分至每一個配送中心,商品打包分裝;晚上9點開始,各地的正大物流系統運轉起來,干品、控溫、冷凍、烘焙、小顆粒產品、醫藥、網購等不同類型的貨品,按需使用不同類型的貨運卡車送至門店。
自有供應鏈除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獨家商品多,只有去泰國7-11才能買到的商品越多,顧客忠誠度就越高。70年代伊藤洋華堂將7-11引入日本時也用過這招,牽頭成立了一個叫NDF的供貨組織,匯集了一批食材備貨商,只為7-11供貨。
在正大集團手下,7-11是松弛生活的濃縮,是隨處可見的便利,也是賺錢機器。
據正大集團財報,2023年泰國7-11整體營收為3995.58億泰銖(折合人民幣802.79億元),同比增長12.56%,創歷年新高;凈利潤154.03億泰銖(折合人民幣30.95億元),同比大漲35.1%。
天文數字背后,是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接待965個人,有人去快速解決一頓工作餐,有人上著班去逛逛便利店就當摸魚,有人去囤護膚品小樣,有人去搖冰飲解暑,各自留下的一部分生活軌跡,組成店均80837泰銖(折合人民幣16324元)的日均營業額。
便利店其實是個很神奇的地方,是高度工業化、標準化的產物,卻又營造著近乎親密的生活氣息,這兩種特質融在一起,生成便利店最吸引人的地方,既能以溫馨姿態24小時為你提供空間和服務,又恪守著現代文明劃定的交往邊界,讓你既感到安全,又感到輕松。
我要是正大集團,我肯定不擔心7-11的顧客忠誠度。畢竟捫心自問,我們想要的便利店,不就是什么都有,還哪兒都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