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煜
來源:消研所trendmakers(ID:trendmakers)
9月23日傍晚,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在業內傳開。綜合永輝超市和名創優品分別在上交所和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名創優品將以62.7億元(每股2.35元)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份。一位頭部券商的消費零售行業首席分析師,默默在朋友圈發了張圖片,上面有一行字:“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深感震撼是業內很多人的共同感覺,這至少說明永輝和名創優品,乃至京東方面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此前由于胖東來對永輝的調改,永輝也屬于被業內同行高度關注的企業。但是此事直至披露時,沒有半點風聲透露。
永輝超市9月23日晚公告稱,公司股東牛奶公司、京東世貿和宿遷涵邦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廣東駿才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分別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19.13億股股份、3.67億股股份和3.87億股股份,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21.08%、4.05%和4.27%。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為駿才國際,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9.4%。駿才國際及其實控方名創優品將與永輝超市攜手向品質零售模式轉型。本次權益變動不構成關聯交易,不觸及要約收購。上述事項最終能否實施完成及實施完成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此次交易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公司將根據后續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公告還顯示,本次權益變動的資金來源為駿才國際及駿才國際股東的自有及自籌資金。”
不過,對于熟悉永輝歷史的人來說,永輝的大股東或者所謂控制權易主,也許并不值得意外。永輝的創立者為張軒寧、張軒松兄弟倆。張氏兄弟早年從啤酒代理轉型,兄弟聯手打造了中國最成功的民營連鎖企業,并IPO成功。
但是在新零售時期,兄弟二人卻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出現了重大分歧,最終解除了一致行動人。當時,僅就股份而論,香港牛奶公司的話語權其實已經舉足輕重。張氏兄弟解除一致行動人后,永輝大股東易主是早晚的事情。
而京東對于永輝的投資,也和新零售時期,阿里、京東、騰訊(智慧零售)的“三國殺”有關,永輝超市不過是其中最耀眼的棋子而已。如今,故人離去,新人登場,一個時代就此落幕。
這一變動令整個行業為之沸騰,不僅僅是永輝和名創優品都是行業龍頭,更重要的是名創優品和永輝恰恰屬于表面相似,實際有本質區別的兩類公司。表面上看,兩家公司同屬于“零售行業”。但是從商品和供應鏈角度看,一家是以食品類為核心,一家恰恰是以非食品小百貨類為核心。其背后的產品和運營邏輯差異非常大。可以這樣說,以前兩家公司即使同時參加行業會議,可能主辦方都想不到要把這兩家公司放在一個分論壇。
或許考慮到了后續的巨大反應,9月23日晚,名創優品方面針對市場投資人士召開了溝通會,其核心思想傳達了三個“不”:名創優品不會控制董事會,不會合并報表,不會做控股股東。當然,三個“不”并不意味著名創優品對于永輝沒有想法,而此事后續的連鎖反應,也需要更多時間和信息來呈現。
耐人尋味的是,已經開始新創業項目的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看到“老對手“大股東易主,發聲表示支持。他認為,“中國傳統零售業積重難返,需要靠外力來破局。”
01
民營第一超市浮沉
在名創優品的溝通會上,名創優品談到了永輝近幾年的虧損。他們認為從基本面來看,永輝仍舊是不錯的。保持了長達14年的增長,虧損和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以及社區團購的影響有關。
名創優品還提到,目前是簽署協議,交割預計在25H1完成。
但是對于永輝的靈魂人物張軒松來說,不知道簽字的一刻,是如釋重負,還是唏噓不已。
永輝成立于2001年,從福州起家,2010年上市,巔峰時期市值曾經接近千億。與當時同樣由華人團隊掌舵來自我國臺灣的大潤發可以并稱為中國連鎖超市的絕代雙驕。特別是在生鮮這個不容易做好的大類上,永輝被公認是其中翹楚。
生鮮是永輝的核心競爭力,其出色之處在于,是大連鎖超市里面可以把“散賣”生鮮做出品質感,做出利潤的公司。所謂散賣,其難度在于損耗不易把控,品質不易把控。散賣常見于個體經營者,就是像路邊菜攤一樣散裝蔬菜瓜果,不包裝不裝袋,按斤兩售賣。小商販散賣的好處在于價格便宜甚至還能降價,但是永輝可以大連鎖化經營的基礎上做散賣,所以行業當時無人不服。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以生鮮零售見長的公司,當新零售到來時,反而一度迷失了方向。很難說,這是不是造化弄人。
因為新零售在商業模式上雖有很多花樣,但是在品類上,卻是真的想以生鮮為突破口,重塑用戶心智。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做前置倉的叮咚買菜,甚至后來葉國富提到的社區團購,無一不是重倉生鮮。客觀的講,永輝做生鮮這個大類,以百億的規模能夠做出3%的凈利潤,那些后來者都是墊著腳也未必真做到了。
為了擁抱新零售,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倆開始各自為戰,癡迷互聯網模式的張軒寧一手打造了超級物種,但是并不算成功。出身草根的張軒松十分好學,朋友圈不斷擴大,騰訊智慧零售和京東都曾經是永輝超市的盟友,并且認認真真的“戀愛”過。張軒松唯一的一次公開演講(財報發布會除外),也是在騰訊的大會上,而不是其他任何零售行業會議。
但是或許正是這種謙遜的態度,反而讓永輝始終顯得不那么相信自己。
從永輝門店一線一路成長起來的前永輝CEO李國,在重慶市場起步,帶領永輝在當地見佛殺佛,即使是沃爾瑪這樣的國際巨頭在重慶也要讓李國幾分。李國對于門店業務爛熟于心,就是這樣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零售人,成為CEO后,也不得不提出了打造“手機中的永輝”這樣的公司愿景。最后,轉型不成功,李國轉投盒馬鮮生。
在此之后,永輝又從京東請來了李松峰,擔任CEO 至今,主推永輝從上到下的數字化轉型。不過最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永輝最近半年主要是在學胖東來。對于此,請參考鈦媒體APP封面報道《“急診醫生”胖東來,救不了中國超市零售業》。無論胖東來的經驗有多少,至少是不存在“手機中的胖東來”,胖東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線下零售現象。
而在此過程中,張軒松、張軒寧兄弟二人的分歧,始終是故事中最讓人嘆息的部分。兩人的戰略分歧,甚至被永輝超市寫進了上市公司的公告里。這或許一方面說明了第一代民間成長起來的零售企業老板勇于否定自我,求新求變的決心,但是另一方面,也讓永輝超市的后續發展,出現了諸多變數。
或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正如大陸大潤發超市的締造者、陸戰之王黃明端最后也選擇了放手讓大潤發和阿里合作一樣。永輝過去的成功,是時代的產物。最終放手,也是時代的必然。永輝對張氏兄弟,二十年如一夢,已到夢醒時分。
但是永輝的夢還得繼續做下去。
02
半路殺出的名創優品
對于名創優品來說,這筆交易到底意味著什么?
名創優品方面則表示,“從零售的角度看,我們看好永輝的調改的前景,我們認為這個業務是有前途的;第二是認為目前的估值有吸引力,投資成本的溢價低,安全邊際比較高;名創進入之后最重要的一點是也能夠幫助永輝超市優化現在的治理結構,發揮雙方在渠道、供應鏈上的整合優勢,為消費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則表示,他確實看了鄭州永輝的調改門店,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的。同時他認為,未來零售業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是低價零售,一條是特色零售,即名創優品+Costco。
永輝調改門店(房煜攝影)
葉國富還提到了兩家公司的戰略協同。“過去兩年名創在中國完成了品牌升級第一步,品牌升級的背后第一步必須要渠道升級,要拿到更好的位置,很多商業地產通過IP戰略重新認識了名創優品,我們開出一批優秀的門店,但這還是不夠的,舉例來說,在全國前1000名的商場中,我們的有效覆蓋率還不夠高,永輝超市在全國占據了很多很好的位置,隨著永輝調改成功,它必將成為商業地產吸引客流的最重要的品牌,而且名創可以借助永輝這一優勢來升級我們的快速升級我們的渠道。”
對于名創優品獲得第一大股東的對價,一位業內人士指出,63億收購30%的股權,核算和現在的市值是幾乎一樣的,所以這個價格不算高,一般來說,應該有一些溢價才對。
對于零售業從業者來說,或許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些年是大連鎖超市等著被抄底的時候,畢竟家樂福中國才賣了60億元。永輝的價值,目前看至少值3個多的家樂福中國。有人肯抄底,至少說明你還有價值。
對于永輝和名創優品的合作,一位永輝前員工回憶說,他之前聽說永輝上海辦公室準備裁撤,搬回到福州總部,當時不知所以,現在明白了。他認為,至少名創優品自己做的是不錯的,希望能夠給前東家,帶來一些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