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劉潤(ID:runliu-pub)
你有沒有這么一種感覺:
卷“情緒價值”的人,越來越多了。
有人說,“不懂情緒價值,別做營銷”,有人說“未來x年,最大的風口是情緒價值”,還有人說,“銷售拼到最后,拼的都是情緒價值”......
卷到今年,連賣月餅都不能太冷靜。你做“多巴胺”,我做“白月光”,你叫“老板畫的餅”,我叫“給自己畫個大餅”......
絞盡腦汁,卷了又卷,是因為相信:在產品同質化、流量紅利見底、每個賽道幾乎都擠滿了人的今天,在“情緒價值”上發力,做情緒營銷,還能幫到自己。
可是,都在卷“情緒價值”時,怎么做才能更有機會?
前段時間,我的劉潤讀書會直播間,請來了思創客品牌咨詢的創始人兼CEO,李婷Kris老師。作為一位有近20年品牌咨詢和顧問從業經驗的人,她服務過很多 500 強企業,也研究過很多案例。
其中,也包括情緒營銷的。
那天,在聊她寫的那本《品牌營銷100講》,和她這些年見過的一些真實案例時,她發出了一個提醒:
情緒營銷,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做對了是蜜糖,做錯了就是砒霜。
為什么這么說?那情緒營銷,到底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起作用?有沒有什么坑需要避?
Kris老師分享了3個層面:意識,潛意識,人心。
情緒價值的賽道,要卷,別只在意識的層面上營銷情緒,你還可以去更深的層面發力,去說服人心。
怎么說?
先說,情緒。
01
意識層面:抓準情緒
提問:什么是情緒營銷?
Kris老師說,情緒價值這幾年,確實已經非常火爆了,今天,很多公司市場部的辦公室里,你都可能會聽到老板說:
誒,你的營銷方案怎么沒有情緒價值啊?
你能不能來點花活兒,讓看的人情緒嗨起來,要把情緒價值做出來。
怎么做?
就那些事兒嘛,搞笑段子,走心故事,怎么嗨怎么來。
所以,讓人嗨起來,就是情緒營銷嗎?
不是的。
張一鳴曾有一句話,很有意思:一個人對事情的理解,就是他在這件事上的競爭力。
要想把情緒營銷做出競爭力,也一樣。
你今天是如何,理解“情緒”的?
是人生的喜怒哀樂?是時代的焦慮茫然?還是,一套系統的模型?
Kris老師說,“情緒”這件事,在今天的營銷里,其實早已不是誰在哪個辦公室里拍腦袋想出來的零散的焦慮、茫然、難過、開心......
而是,已經有了很多系統的模型。
如果你感興趣,去搜榮格爾、弗洛伊德、阿德勒......都可以搜出關于情緒的一些模型。
但真正要讓情緒幫助到你,幫助到你的產品和服務,真正重要的還在于:
在思考怎么才能抓住情緒價值的紅利時,你會不會有意識地,讓自己先更系統地理解情緒?
情緒,不就是喜怒哀樂,焦慮茫然那些嗎?還能怎么深入理解?
Kris老師舉了個例子。
看圖。
這是在營銷中,很常用到的一種模型。
看起來簡簡單單四個象限,但卻已經能幫你超過很多只靠拍腦袋來想創意,做決策的人:
情緒和情緒,在幫你影響用戶的能力上,是不一樣的。
這種不一樣,體現在“效價”和“喚醒度”兩個維度。
今天,當你說“情緒價值”時,你指的是哪個“情緒”?
它自帶正面還是負面屬性,能多大程度地讓人“喜歡”或“討厭”?又能多大程度地激活一個人,讓它起多大的反應?
當你想讓產品附加上“情緒”的“價值”時,具體哪種屬性傾向,哪種激活程度,能最有效率地幫到你?
有意思。所以,到底,這里面到底哪種情緒,用在營銷上時效率最高?
Kris老師繼續分享了2個辦法:
營銷的目的是推動用戶做出改變。
選喚醒度高的。
比如,圖片上半部分的:高興、恐懼、厭惡、憤怒......
縮小到這個范圍后,還能怎么選?
所有情緒的背后,都有一個價值原點:服務于生存。
選其中和生存最相關的。
能不能再具體些?什么情緒和生存最相關?
Kris老師說,驅使人類做決策的底層秘密,是恐懼和欲望。
而恐懼和欲望,恰恰分別是生存的下線和上線。
了解。可是,選出來后,怎么才能有效地和我的產品結合在一起?靠販賣焦慮嗎?
Kris老師,舉了兩個例子:
“Just do it.”
“自律給我自由。”
請問,如果有人和你說這兩句話,你是什么感覺?
“Just do it.” ?不用怕。
“自律給我自由。” 要自由。
選喚醒度高的。選和生存更相關的。
恐懼,欲望。
有意思。那么,把“情緒”理解到這個程度,就能保證我的情緒營銷不會出問題嗎?
還不夠。
選對,還要做對。
同樣是主打“不用怕”,有的品牌做出來的是“just do it”, 有的品牌做出來的卻可能是“事業線,靠躺贏”。
同樣是主打“更自由”,有的品牌說的是“自律給我自由”,但有的品牌可能說的是“不要問東西為什么貴,先問自己有沒有努力?”
情緒,確實自帶巨大的勢能,但也自帶巨大的不確定性。
用好了,是蜜糖,用不好,就是砒霜。
所以,做情緒營銷,千萬不能只營銷情緒。
那營銷什么?
02
潛意識層面:深挖集體潛意識
提問:誰最懂情緒營銷?
當然是,那些已經通過情緒營銷,成功把自己做大的大品牌。
那些大品牌,是怎么做的?
Kris老師說,這件事很有意思。因為,如果你去研究那些國際大牌這些年的廣告,你會發現:
很多20年前和20年后的廣告,長得幾乎都一樣。
看圖。
20年前的:
20年后的:
做美妝,什么是真正的美?美就是真實。無分高矮胖瘦。
做運動,什么是真正的強?活出你的偉大。走出你的路。
做養護,什么是真正的好?你值得擁有,心態最重要。
做零售,什么是真正的值?我就喜歡。只管撒野。
你說,這些廣告里,有功能嗎?
沒有。幾乎沒有一個字,聊產品功能本身。
你說,這些廣告里,有情緒嗎?
好像有。但是,“你值得擁有”,“我就喜歡”,“活出偉大”......針對的又具體是什么情緒?
Kris老師說,那些真正有效率,有力量的營銷,很多都是能穿越時間,20年后再對照,還是一模一樣:
它們強調的,都不是某個具體的功能,甚至,也不是某種具體的情緒,而是一種比情緒還要更底層的東西。
什么東西?
看圖。
營銷,本質上是一場行動喚醒。
而根據“冰山理論”,今天很多情緒營銷里說的“情緒”,都屬于浮在“冰山”上的意識層面。
焦慮,迷茫,開心.....這些確實都能影響消費決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可能大家的情緒點是仇富,明天是愛國,后天是佛系,大后天又是喪文化......
要跟上,踩準,甚至只是確保不翻車,都非常有挑戰。
那怎么辦?
你還可以抓住,“冰山”之下的潛意識。
比如,意義,欲望,價值觀......這些也能影響消費決策。
這種影響,隱秘,深刻,后勁大。
并且,人生的意義,人性的欲望,底層的價值觀......這些,常常能穿越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
比如,愛,自由,成長,冒險......
人類的“情緒”飄忽不定,但人類對潛在情緒之下的更深處的意義、欲望、價值觀的追求,幾乎接近永恒。
說得真好。
現在,再看回那些20多年沒怎么變的廣告,你會是什么感覺?
做情緒營銷,只營銷情緒,很難。
但是,在情緒之下,還有一些更底層、更穩定的抓手,可以幫你。
Kris老師說,很多品牌的成功,都是因為它把集體潛意識給綻放出來了。
把潛意識變成共識,是最稀缺的能力。
你的故事,有沒有抓住一個社會、一個階層、一個人群的集體潛意識?
有意思。但是,情緒可以從模型里去找,從熱搜里去挖,這些更深的,潛意識層面的東西,怎么抓?
什么樣的人,有這種能力?
那個人,當然,通常也擅長深度思考,比如對歷史、對社會、對經濟都有很強的預判能力。
但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懂人心。
03
人心層面:說服人心
提問:什么是“人心”?
是指懂人性嗎?
不完全是。
Kris老師說:
人性,是向下的,人心,是向上的。
做功能價值,要做向人性靠攏。
人性越懶,你越要讓他用著方便,人性越貪,你越是要讓他覺得占到便宜。
但是,做情緒價值,要向人心靠攏。
哪怕是一個殺人犯,也會有善良柔軟的一面,也會在某個時刻被打動。
有意思。
那真正“懂人心”的營銷,具體怎么做?
曾獲過諾貝爾獎的著名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在他那篇著名的《思考,快與慢》提到:
人的大腦,有2套決策機制: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就像一個小孩,什么都更喜歡根據感覺來,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主要幫忙處理一些不需要太多思考的決策,比如等會兒要吃什么。
系統2,像一個大人,什么都會用理智來思考,深思熟慮,權衡利弊。
主要幫忙處理一些復雜的決策,比如怎么完成一場談判。
那么,問題來了,你在說服你的用戶選擇你時,你會更希望他用哪個系統做決策?
先看,按系統2來,會怎么樣。
比如,打開很多電商的商品詳情頁,你會看見很多參數:
我們的芯片是什么型號,更強大。我們的耗電量在什么匹數,更省電。我們的新款搭載了什么新功能,更實用......
所以,你要買我。
因為,所以。
主打一個理智,講邏輯。
一旦開始講邏輯,就很容易激起對方那個理性的系統2。
然而,要命的是:你有你的邏輯,他也有他的。你不一定能說服他,甚至可能反而被他挑戰,找到bug。
但偏偏,很多人在營銷時,都忍不住有一個小目標:
一旦開口,我就一定要顯示出理性的思考,邏輯的質感。
可是,這樣真的是效率更高,更能幫到你的做法嗎?
不如,再看看按系統1來,會怎么樣。
同樣是賣手機。所有人當然都知道,用戶喜歡更強的芯片,更大的內存,更有意思的款式。
當然,也一定會標明這些參數。
但是,如果只是這樣,那肯定不需要開發布會了。直接把參數列好,掛店里就好。
那么,在發布會里,會聊什么呢?
今天那些讓人聽完,會立刻就出門打車去排隊下單的發布會,讓人不但下單,還每年關注,很多年后都還記得的發布會,都聊了什么?
夢想。DNA。萬重山。
沒有“因為,所以”。只有“天哪,買它”。
打動人心的營銷里,從不會只有邏輯。
有意思。能不能說得更具體些?今天,除了那些大品牌,我自己的業務,有沒有可能也做出這樣的手筆?
Kris老師,舉了2個例子:
第一,高跟鞋。
請問,如果今天你賣一雙高跟鞋,要影響人心,你會怎么策劃和表達?
有個高跟鞋品牌,推出了一款帶有運動鞋氣墊的高跟鞋。
他們把產品起名為:“空氣棉高跟鞋”。然后,沒有先解釋什么是“空氣棉”,也沒有先介紹怎么搭配“高跟鞋”,而是先和用戶說:
“給你奔跑的勇氣”。
后來,這個新品牌,做到了一年賣出30萬雙,營收2億元。
第二,植物小盆栽。
請問,如果今天你賣一個植物盆栽,要影響人心,你會怎么策劃和表達?
有個植物盆栽品牌,把一個個產品取名為:“陪你睡”,“在月下”,“不梨不棄”......
然后,在最顯眼的地方,沒有先急著介紹品種,而是先吶喊:
“植物是有魔法的,超級植物給你超級能量”。
后來,這個新品牌,被很多人自發安利給朋友。安利的時候,他們先說的也不是植物,而是:“也不知道為什么,反正看著就喜歡”。
意識,潛意識,人心。
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
情緒價值,怎么卷?怎么做情緒營銷更有機會?
首先,在意識層面,理解情緒,抓準情緒。
怎么抓?別拍腦袋,更別盲目跟風。
抓喚醒度高的,抓和生存最相關的。
那如果卷起來了,大家都選了同一個呢?深挖。
去冰山底部的潛意識層面,去挖掘更多藏在“情緒”之下的東西。
比如,意義、價值觀、欲望......這些更底層的集體潛意識。
怎么才能深挖到這些集體潛意識?
靠持續學習,也靠懂人心。
情緒營銷,本質上,是針對人心的一場說服。
而能打動人心的故事里,從不會只有邏輯。
有意思。
TED歷史上最受歡迎的演講里,有一場叫“黃金圈法則”。
里面曾對比了2版廣告詞。
其中1版,曾被很多人,記了很多年:
A:容量超5G的MP3播放器
B: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里
或許,很多結果的區別,早就藏在最開始的認知和最底層的邏輯里。
祝你,看懂本質,看懂人心。
祝你,得到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