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關
來源:凍品頭條(ID:dptoutiao)
01
那些壓貨的凍品商,現在怎么樣了?
“2025年,堅決不聽廠家一次又一次的謊言和拍胸脯表態了。”今年壓了大量粽子的經銷商王先生悔不當初。
今年3月,某粽子廠家給出了非常誘人的訂貨政策,打夠一定金額的定金,提前拉貨,就能享受18個點的產品政策,王先生當時腦門一熱就訂貨了,卻一直后悔至今。
“資金占用了兩個多月,倉儲占用了兩個多月,結果端午節前給了客戶20個點的出貨政策,不僅虧了廠家的產品政策,還賠了倉促費用、資金占用、裝卸費用。”
每年上一當,當當都一樣。
如今王先生是徹底悟了:“以后如果我能賣3000箱,就只進1000箱,其余的缺口總能從市場上低價拿到。因為多年經驗告訴我們,廠家的產能永遠過剩,渠道永遠不可能缺貨。”
另一位被壓“爆倉”的經銷商,被每天大量的冷庫、人工費用急的嘴角冒泡,“沒辦法,只好盡可能向下游市場拋貨。”
壓貨的壓力步步向下游傳導,最終給到了萬千店老板。
“我一個月凈利潤12萬的店,接近8個月賬上看不到利潤了,都壓在了貨里。”一位店主無奈表示。
壓貨,就像一次可怕的擊鼓傳花,傳到誰那,誰壓力山大。
02
市場淡動銷差,凍品商都不敢備貨了
“今年是我從業十幾年來,生意最慘淡的一年。”河北凍品經銷商張兵感慨道。
“最慘淡”,主要表現在終端市場動銷空前差,貨鋪下去了,銷量卻遲遲沒有動靜,數據上不來。
動銷差,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經銷商不敢備貨了。據了解,今年凍品經銷商不同程度降低了備貨量,幅度在10-30%不等。
即使面臨價格上漲周期,經銷商備貨也很少追漲訂貨,在訂貨策略上更加謹慎和保守。很多經銷商表示,如今幾乎只會維持銷售量1個月的安全庫存,也能更理性看待上游原料端的漲勢。
“我們也希望市場能漲價,在上漲周期經銷商比拼的是庫存,看誰的貨源更充足且更有價格優勢;如果漲價不能維持的話,受走貨情況所致,大家手里也或多或少有低價位的庫存,根據銷售情況來補貨也沒有很大風險。”山西某經銷商表示。
因為動銷差,生意下滑嚴重,今年凍品批發市場上還出現了一個奇景——經銷商們開始合租商鋪了。
在中國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鄭州萬邦國際農產品市場,過去都是一鋪難求,今年卻有很多商家租不起鋪子了,開始2-3個商貿公司合租一間,擠在一起辦公,導致大量商鋪被空了出來。
不但動銷慢,今年凍品淡季開始的也更早。“正常來說,3、4月份是凍品市場傳統淡季,但是今年進入淡季非常早,春節假期一過,市場走貨量就開始驟降,比往年提前了10天。”張兵介紹。
這個生意空前差的凍品淡季,可能比往年更漫長,也更難熬。
03
壓貨背后,廠商矛盾正在激化
一邊是廠家依著老辦法,想方設法壓貨,一邊經銷商市場預期降低,堅決拒絕壓貨,在凍品生意越來越難做的今天,壓貨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
張兵對壓貨的廠家就頗有微詞:“廠家都對業績增長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好像業績只能往上走,不能不增長慢或者下滑。但那怎么可能呢?最近幾年,業績能原地踏步就算不錯了!”
相比往年的好光景,今年凍品經銷商面臨的生存壓力大多了。在電商平臺上越來越嚴重的價格倒掛,直接促使經銷商銷量下降,甚至口碑崩潰;大量的壓貨與任務,不斷的壓縮經銷商的利潤與生存空間,再加上墊付費用拖欠等問題,一次次激化著雙方的矛盾……
廠商關系的崩潰,是從雙方信任關系被打破時開始的。廠家有廠家的發展目標,發展計劃,但是不應該建立在犧牲經銷商利益的前提下。
如今,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未來低速增長將成為新常態。廠家應該給出更多的支持,給出更多的創新產品,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而不是單純的依靠對經銷商的強壓,來保證每年好看的增長數據。
否則,失去經銷商的支持,也將失去市場。
廠商之間的博弈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博弈——你想從對方身上獲得更大的價值,那么你自身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價值。誰的價值對對方更大,誰就會在博弈中占據主動。
在產能過剩時代,渠道為王,經銷商可能才是籌碼多的一方。
比起壓貨,廠家更應該做的,是想辦法讓產品真正被市場接受,被消費者喜愛,幫助經銷商把產品賣出去,而不是一壓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