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okan
來源:吃貨研究所(ID:Food_Lab)
有沒有發現,如今的面包價格越來越貴了,走進一家烘焙店想隨手買個面包填填肚子卻驚訝地發現,10元以下的面包幾乎找不到,即便有也是蛋撻、司康、老婆餅這樣的“小個頭選手”,很難說吃它們能夠填飽肚子。
而像貝果、牛角包、堿水面包、吐司等面包,價格高漲到讓人直呼“面包刺客”,58元半條、100元一條的生吐司,讓人感嘆:你很好,原是我不配。
于是有一些“面包腦袋”的年輕人開始將目光瞄準了線上手作烘焙店,他們發現這些店鋪的價格相對較低,而且面包種類豐富、更新速度快,很多人一口氣會囤上十幾款面包放著慢慢吃,有些人囤面包能放滿整個冰箱。
截圖丨小紅書
我曾經也是“囤面包大軍”中的一員,從“入坑”到“出坑”,來跟大家講講線上囤面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線上購買的面包丨拍攝??miss王
01
?量大又便宜?
還能遍嘗全國?
很多年輕人最初入坑線上烘焙圈,或許和我當時的心態很相似:為了品嘗到天南海北不同地區最有特色的面包。
我在2021年開始嘗試線上購買面包時,“歐包”還是個比較新奇的概念,主打低脂健康,飽腹感強的帶餡軟歐包在線下面包鋪并不好找,而在網上卻能探索出一片新世界。
試問:番茄、芝士、肉松、抹茶、奶酥、奶酪這些關鍵詞組合在一起,誰能抵抗啊!更別提這些“奇奇怪怪”的組合總能搭配出不錯的口感,確實能讓人在吃面包的過程中產生幸福感。
番茄芝士肉松司康卷丨拍攝??miss王
而且許多地區做的面包會加入地域特色風味,比如浙江的店鋪會出現筍干、梅干菜、青梅等元素;川渝的面包經常會有辣香腸、辣椒面;云南的面包時不時就會添加菌子。能夠跨省市品嘗到不同風味的面包對于熱愛面包星人也是一大樂事。
番茄辣松貝果丨拍攝??miss王
另外,早期在線上購買面包,性價比確實挺高的。
像質地比較飽滿的歐包一個得有200多克,用來做早餐的話一頓基本很難吃完,我大多會將它分成4份分別分裝,一個十幾塊的面包能充當4天的早餐。假如是低油低糖的全麥歐包,一大塊可以分成十幾片,基本早餐吃上個2-3片就夠了。
拍攝丨作者
即便是貝果、牛角包、司康這類無法分裝的面包,線上的平均價格也要比線下低2-3塊,如果遇上活動價格更低。
一箱分裝好的面包吃上十天半個月不成問題,同時也免去了每天早餐思考吃什么以及頻繁購買早餐的麻煩。而且我還會和同事朋友拼單購買湊運費,買得多店家還會隨手送1-2個小面包。
02
?線上烘焙?
?比想象中要復雜?
比起線下面包店的“即買既得”,在線上買面包更像是一種延遲滿足行為,得蹲線上面包鋪的開售時間,得湊夠起送門檻,等面包到了后再逐一切割分裝,放入冷凍柜慢慢吃。
一般預售方式有2種,一種是店鋪會提前告知這一期會上哪些面包,拼手速即可,有些線上店鋪人氣很旺,還得專門定鬧鐘去搶。這類店鋪一般規模不大且產量有限,他們會將單量穩定在可控的范圍,避免超量生產造成浪費。
而規模較大的店鋪就不限制購買時間了,但會根據顧客的下單時間按順序發貨,有時收到貨的時間會比較久。不過也有一些店鋪做活動或者被網紅推薦,一下子涌入太多訂單導致發貨時效完全無法保證,對此我建議:有時訂單太多反而影響品控質量,不妨再等等。
面包工坊丨圖蟲創意
面包畢竟是一種賞味期限較短的食品,對于跨省市的店鋪,物流也很關鍵。良心的商家會選用順豐或者京東爭取快速到貨,但因此起送門檻也會較高,大部分都在100元以上,有些更會到168元。
如果是在夏季購買帶餡的軟歐包,除非店家使用冷鏈寄送,否則我還是不太建議跨省購買,以防天熱面包變質,也影響購物的心情。如果是蛋糕盒子、奶酪盒子、猛犸包等帶奶制品的類別就別跨市購買了,即便冷凍包裝也只能保質1-2天,不適合囤貨。
這種的就盡量不要跨市購買了丨圖蟲創意
面包到手后,如何保存也很關鍵!
像吐司、牛角包、蛋糕這類無法冷凍保存的面包,一次性不要買超過2天食量的份額,最好在收到貨后的1-2天內吃完。
而像軟歐包、貝果、磅蛋糕、法棍這類可以長期儲存的面包,需要分裝冷凍保存。吃之前提前解凍一晚上或者直接不解凍,噴一點水再進烤箱復烤。當然冷凍后再復烤后的面包多多少少都會流失一些水分,吃起來沒有那么柔軟,不過大部分歐包本身油脂含量不高,韌勁比較足,這一點倒也可以接受。
一些面包可以冷凍保存丨圖蟲創意
03
?線上烘焙?
真能實現面包自由嗎??
線下遍布“面包刺客”,那么年輕人真的能通過線上買面包實現面包自由嗎?或許很難。
我對比了從前常買的店鋪,部分店鋪有默默提價,單款面包平均價格比之前漲了2-3元,如果一次性買得多也會多出好一筆錢。而自從線上購買面包火了后,不少實體店鋪、新興店鋪也加入其中,實體店鋪往往是統一價,價格上并沒有太大優勢。新興店鋪的價格對標競品店,有可能價格與實際用料并不匹配。
近期,網上關于私房烘焙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主要關注點就是高定價。
圖丨微博@新浪新聞
原料成本上漲是重要因素,但線上店鋪往往還面臨著如何宣傳的問題。我關注的幾家面包鋪紛紛投身于自媒體行業,通過拍攝令人食指大動的“沉浸式做面包”視頻喚起大家的購買欲,同時也通過視頻展現自己的原料投入,以求達到物超所值的效果。但做面包的同時還得兼顧做賬號,有些店家還要維系自己的粉絲社群,時不時做活動回饋老客戶,難度又大大提升了。
之前我在線上購買的面包丨拍攝? 作者
價格的變動也是我逐漸“出坑”的重要原因,在山姆花23元能買到7個分量扎實的大貝果,40塊買到650g堅果歐包,其他面包更是量大實惠又新鮮,一周買一次就能吃一個禮拜,反而比線上店鋪更具性價比。
現在許多地方還出現了2元面包店,主打新鮮現烤和超低價格,在絕對的低價面前,那些精致洋氣的面包也一樣會受到影響。
倉儲式超市里成堆的可頌丨拍攝? 呲呲
線上買面包,還存在一些弊端。比較常見的是食品安全問題,線下面包店想要開設店鋪,必需要有相關的營業執照和食品衛生許可證,假如吃壞了肚子要投訴也有門路。
但線上的烘焙店部分商家并沒有規范的營業資格,許多走社群、快團團發貨的商家因為免去注冊店鋪的流程,相應也缺乏市場監管的力度。再加上我們并不了解整個生產面包的流程是否規范,用料是否衛生,有時買面包也存在“開盲盒”的風險。
還有些店鋪存在虛標熱量,偷工減料的嫌疑。有些人沖著低脂健康去買歐包,結果發現糖分極高,熱量標注也不清晰,甚至用的并非優質全麥面粉,得不償失。
另外發貨時間、預售時長也會影響購買的心情,我就遇到過定了鬧鐘也搶不到的面包店,反復幾次后完全失去了購買的欲望。要是預售時間過長,也會很影響心情,面包這種東西,不就是圖一個香香軟軟的即時滿足嗎?
而且實不相瞞,下單時腦子一熱一口氣買了十幾塊,但一直吃同類面包,也確實很容易吃膩……
圖丨拍攝? 作者
伴隨著入坑到出坑的整個過程,我倒是慢慢察覺,假如是為了嘗試更多品種、做法的面包,那么網購面包會有它的樂趣在其中,但若是看中性價比與體驗,如今線上烘焙不一定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反而會有一定的風險在。
如今我還是會時不時嘗嘗不同地方的面包,但我已經不大會囤一冰柜的面包慢慢吃了。如果你也是面包星人,不妨交出你心愛的面包店鋪,一起來云吃面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