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
來源:CEO品牌觀察(ID:new_shop_)
國內首家LV巧克力店落地上海
最近,在上海前灘太古里,中國首家LV巧克力專門店Le Chocolat Maxime Frédéric Louis Vuitton實現亮相,并于7月22日正式對外營業,每天的營業時間是下午的一點到六點。
這是全球第三家LV巧克力店。全球首家LV巧克力店位于法國巴黎,于2022年開業;全球第二家、亞洲首店則位于新加坡Marina Bay Sands,于今年2月開業。該店所售賣的巧克力均出自LVMH集團旗下奢華酒店白馬莊園的糕點主廚Maxime Frédéric之手。
位于上海前灘太古里中央公園的路易威登巧克力專賣店,被打造成了形似巨大吉祥物Vivienne的造型,空間內除了巧克力產品,還陳列了硬箱、吉祥物玩偶、家居產品等。
門店售賣多款以LV設計元素為靈感的巧克力產品,包括Damier棋盤巧克力、老花圖案巧克力和硬箱形狀的巧克力等,均從巴黎空運過來,采用優質原料手工制作而成,價格從240元人民幣(約 30 美元)到3200元人民幣(約448美元)不等。
據了解,LV還計劃在中國不同的節慶時間推出限定版禮盒,并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美食當中汲取靈感,專門為中國消費者設計巧克力產品。
對于LV巧克力店的落地,有網友表示“從今天起,人人買得起LV”,并稱巧克力產品是“LV最便宜的單品”。從市場反饋來看,對外營業第一天還是出現了排長隊的情況,且不少貨款缺貨。
?
02
精品巧克力店越來越多了
如果說,LV巧克力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是得益于品牌影響力以及高附加值,那么主打貴價產品的精品巧克力店又是為何層出不窮,并能不斷吸引消費者呢?
我們注意到,前灘太古里還匯集了Laderach萊德拉、Pierre Marcolini皮爾馬可里尼以及Venchi聞綺等三家貴價巧克力品牌。這些高端巧克力品牌門店也已經開到了全國各大中高端商場。
Laderach萊德拉是瑞士高端手工巧克力品牌,在全球15+個國家擁有超過150家精品專賣店。自2021年,品牌大中華區首店在上海環貿iapm廣場亮相以來,其已在國內開設了17家門店,進駐了北京APM、深圳萬象城、成都IFS、無錫恒隆廣場等項目。價格方面,單顆售賣的產品為19元/顆,計重售賣的產品為99元/100克。
Pierre Marcolini皮爾馬可里尼來自“巧克力王國”比利時,是由世界甜品冠軍創立的同名品牌。在國內,Pierre Marcolini開出了12家門店,覆蓋7座城市,并經營巧克力、馬卡龍、冰淇淋等多種產品。價格方面,一份9顆裝的丘比特愛心巧克力禮盒售價為268元;20枚裝的馬卡龍禮盒售價540元。
來自意大利的Venchi聞綺,更是以豐富口味的巧克力和意式冰淇淋,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目前,Venchi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布局了近50家門店,客單價在90元左右。
除了這三家品牌,GODIVA歌帝梵作為較早被引入中國市場的巧克力品牌,也已經在華擁有超70家門店,且多開在中高端購物中心,店內主要銷售盒裝巧克力、散裝巧克力、雪糕、奶昔以及咖啡等。從盒裝巧克力的定價來看,其單價多集中在100元至500元。
此外,還有瑞士百年巧克力品牌Blondel布隆德,全球門店屈指可數,但在中國有3家門店,分別位于上海新天地、上海ifc國金中心、成都太古里。招牌巧克力錘系列的單價是280元/100g。
總的來看,憑借著“上乘的品質”、“極致的工藝”等標簽,外資巧克力品牌在國內市場成功向中國消費者普及了高端巧克力的概念。并且,這些品牌的門店也在不斷進駐一線、新一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尤其是租金昂貴的高端MALL。
這些品牌門店往往“格調”拉滿“,各式產品被有序陳列在透明櫥窗內,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強的視覺沖擊。加上多樣化的產品搭配,甜品腦袋很難不被吸引。
更重要的是,關于高端巧克力的這場甜蜜“戰斗”,這些年來也吸引著本土品牌的加入,越來越多的本土精品巧克力新品牌正在慢慢崛起。
例如,上海的Nibbo是國內比較早做精品巧克力的品牌之一,2020年品牌在上海開設了獨具特色的線下體驗店「Nibbo巧克力專門店」,提供單一產區巧克力,廣受消費者追捧。如今,Nibbo已經推出了數十款風味各異的巧克力排塊,并以可可為基礎打造了一系列創意飲品。
同樣來自上海的巧克玩家,創立于2021年,主營BTB單一產地精品巧克力、巧克力飲品等,今年以來相繼在無錫、武漢、成都、貴陽等城市開出首店。
另外,還有廣州的「清萃SIMTRET巧克力」、深圳的「不巧 巧克力專門店」、「AllYouWant精品巧克力」等等,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精品巧克力店,且各有新意,當中更有不乏品牌在國際精品巧克力大賽中拿到獎項。
作為一種海外舶來品,相對全球市場而言,中國的巧克力市場規模較小。畢竟該產品本身并非中國消費者高頻剛需的產品,更多出現在送禮場景。不過,隨著大眾消費理念的不斷變化,強調“Bean To Bar(從可可豆到巧克力塊)”理念的精品巧克力逐漸被接受。
但不得不承認,精品巧克力在強調專業化、精細化、高品質的同時,也在刷新消費者的價格認知。盡管這些貴價巧克力具備一定的穩定消費客群,但對于大眾來說,更多是停留在“嘗鮮”階段。無論是外資品牌還是本土品牌,都需要從產品口味、包裝設計、產品營銷等各角度入手,才可能能在小眾中的小眾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