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儀
來源:叁拾代(ID:gh_7f6aab4d9cc1)
#冰淇淋重回5元時代 近期登上微博熱搜。相對應的,一度「秒空」的茅臺冰淇淋傳出多家門店暫停營業的消息,曾經的雪糕刺客鐘薛高的創始人林盛開始直播帶貨還債。更早些時候,聯合利華宣布剝離約占全球銷售額16%的冰淇淋業務,其中包括和路雪等頭部品牌,并預計2025年完成該舉措。
冰淇淋市場似乎已經卷無可卷,甚至有些賣不動了。
但還有玩家接踵而來。跨國公司中的瑪氏和雀巢都在中國加大了對冰淇淋市場的投入。來自乳制品、食品等領域的新興品牌也在持續開發這一賽道。在一些知名景區,游客拿著文創雪糕打卡拍照已經成為標配。
究竟什么是能把冰淇淋賣出去的關鍵?我們回到冰淇淋本身,梳理了口味、形態、消費者習慣上的更迭變化。
現代冰淇淋在中國工業化和規?;拈_端,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出現在上海洋行的舶來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百年間,這場冰柜里的無硝煙戰爭一直持續。從國營獨秀到民營的百花齊放、外資涌入,從多方混戰到背靠大集團背景的四足鼎立,直到2018年,新興本土網紅品牌殺出重圍的同時,前幾十年大浪淘沙下僅存的區域品牌們也終于完成了全國布局。
對當下「陳貨」占比達到40%左右的冰淇淋來說,曾經的爆款們做了什么、又因為什么而有所改變,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新的靈感。
01
舶來品的本土化
(1920 - 1996)
冰淇淋大規模生產的時代自美國開啟。1920年,《申報》刊登了一則馬玉山冰淇淋廣告,寫到:「有最新式之制冰機...而由留學美國畢業,素有經驗之工程師手制?!勾藭r,凡是要打廣告的冰淇淋,都充斥著美國的標簽。
1925年,美國商人海寧生創立的蛋品公司海寧洋行引入了美國制冷設備,日產量2000-3000根「美女牌」冰棒——木棍放在調味的糖水里,冷凍成長直的形狀。
一年之后,美國進口冰淇淋Velvet在《申報》宣傳它的紙杯裝冰淇淋——乳粉和奶油混制成的甜膩冰品,放在紙杯里,用小勺挖著吃。它后來被海寧洋行收購,成為美女牌冰淇淋的當家產品之一,另外兩個是冰棒和雙熊雪糕。1935年,美女牌的經銷點幾乎遍布上海,每日營收可達到1600元左右。

新中國成立后,海寧洋行被接管為國營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1950年推出「光明」品牌。從此,像冰塊的鹽水棒冰,包裹在藍色油蠟紙、奶香味十足的四方形光明冰磚,頭戴褐色帽子的娃娃頭雪糕等組成了這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和美女牌引進500臺電冰箱作為專屬冰柜、聯合當紅影星宣傳不同,當時的益民食品廠用舊汽車改裝成宣傳車,免費向上海市民發放光明的產品試吃,還發動有困難的職工家屬們,背著木制冷飲箱在街頭小巷叫賣。
改革開放之后,益民食品一廠開始重點生產巧克力和冰淇淋。廠里的老工人侯躍曾在接受采訪時回憶,幾千平方米的廠房里,當時到處都是奶油、威化、冰淇淋的甜味。直到1993年,光明冰淇淋市占率一直全國第一。
那個時期,民營企業百花齊放,外資品牌迅速涌入,中外合資十分火熱。
1993年,聯合利華與群星集團組建合資公司,和路雪進入中國市場。1994年初夏伊始,和路雪以北京、上海為核心,往廣州等一二線城市擴散,至2003年間,累計免費向商家投放了6萬臺冰柜。

和路雪大街小巷鋪滿專屬冰柜,點對點地攻克消費者本人。同樣成立于1993年、彼時還是區域品牌的伊利則選擇了鋪天蓋地的軟性營銷。
1996年,伊利不僅在呼和浩特市的上空狂撒傳單,還贊助亞特蘭大奧運會,讓火炬冰淇淋登上世界級舞臺。這款冰淇淋因造型神似奧運會的火炬而引發哄搶,連帶著伊利從內蒙古走向了全國,登上央視。至今,伊利都與歷屆奧運會緊緊捆綁,把奧運營銷作為最核心的營銷要素之一。
同年12月,呼和浩特和包頭市內,伊利趁熱試點銷售新品苦咖啡雪糕。本該是冷飲冰品銷售的淡季,其業績十分傲人??嗫Х妊└獾纳韮r水漲船高,僅一個月內,從0.65元漲到0.85元,最后定價1.5元——當時的全國范圍內,帶牛乳、白砂糖等配方的冰淇淋均價僅0.5元。哪怕定價不菲,一句循環播放的「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繼續推動伊利苦咖啡雪糕迎來全國現象級大爆。1997年,苦咖啡單品就賣出了3億元。

上世紀90年代也正是央視廣告的黃金期。1993年「康師傅,好吃看得見」、1995年「早晚用大寶」的經典廣告語都通過央視打出了名氣。1993至1998年間,央視廣告營收從5.6億元漲至48億元。
于是,眼里看著和路雪,耳朵聽著伊利,屬于冰淇淋的神仙打架時代正式開啟。伊利爆火的幕后推手牛根生則憑借斬獲伊利銷售額80%的戰績,坐穩了伊利的第二把交椅。只是誰都想不到,兩年后,牛根生和時任伊利總裁的鄭俊懷鬧掰后出走,帶著中國乳業「最硬的十個腦袋」創立蒙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草原上的牛奶基本都被伊利和蒙牛兩大乳企瓜分。
縱觀國內冰淇淋發展初期的爆款輪替,消費者的傾向從冰棒轉移到了雪糕、冰淇淋。其實,雪糕、冰淇淋無非都加入了牛乳、雞蛋、白砂糖等原料,相比果漿糖水凍成的冰棒來說,濃厚奶香的口感更「健康」和醇厚。
這背后自然離不開奶業的快速發展,進而帶動了冰淇淋的品類創新。數據顯示,1949年全國奶類產量僅21.7萬噸,到1983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21.9萬噸。這期間,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奶類無償援助項目」給中國發放10億元無償援助款,政府同期拉動17億元配套資金。此后,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外資企業攜帶已成規模的現代化生產標準和車間涌入中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國內雪糕、冰淇淋的生產越來越成熟,越賣越暢銷。
02
低價不是誰都能做的
(1996-2014)
2001年,和路雪拿到了北京20%的市場份額,在上海為37%,武漢為26%,卻在廣州以15%惜敗于民營企業五羊雪糕。此時五羊的背后,是聯合利華的老對手雀巢。
聯合利華忙著用和路雪開拓北方版圖的時候,雀巢默不作聲地兼并了五羊,打下了南方市場,將廣州收為橋頭堡。彼時,哪怕和路雪已經繞廣州一圈登陸福州、廈門、海南,卻難以啃下廣州這塊硬骨頭。
盡管和路雪、雀巢、伊利、蒙牛幾乎在中國同期發展,但相同的時代背景下,民營和外資品牌出現了明顯的戰略分化:價格方面,外資瞄準中高端市場,民營品牌盤踞低價、微利地段,農村包圍城市;同臺對壘時,外資之間通過大量收購、兼并高、中、低端冰淇淋品牌而形成競爭局面,民營則主要與民營競爭,如伊利和蒙牛,還有在巨頭陰影下的中小型區域品牌們之間的暗自角力。
2003年,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終于在行業頂端狹路相逢,國內冰淇淋競奪尤為激烈,堪稱洗牌的一年。伊利、蒙牛之間暗流涌動,出新品時總默契地選擇相似的產品、相同的價格,比如穩定耕耘1.5元價格帶?;ゲ幌嘧尩耐瑫r,他們圈占的低價位版圖也對原本以中高端為主的聯合利華、雀巢形成了沖擊。
這一年,和路雪旗下中高端產品夢龍、可愛多的零售價分別降至2.5元和3.5元,同時開發了1元左右的冰棍「綠舌頭」。后者是一款冰棍造型、果凍口感的產品,品嘗時口感由硬至軟、彈彈滑滑,握住下方的木棍還能玩能搖,既新奇又獵奇,成為中小學生之間的社交密碼和校園小賣部的流量神器。

2005年,和路雪2元以下的產品種類已占到50%。同年,雀巢冰淇淋業務加大了對二三級市場的投入,當年20多種新品中,有一半以上價格定在1元到1.5元之間。但是,伊利、蒙牛2元以下的產品依然更多。
彼時,雀巢想要省錢。它曾把華東地區自有的三四十輛冷藏車隊全部換成了第三方,如此,倉儲、冷鏈、操作的平均費用降至行業平均成本。但從此,其冰淇淋運輸備受第三方的掣肘。2006年,雀巢華東區冰淇淋銷售部門還曾組建了一支專門做終端管理的團隊。一年之后,雀巢冰淇淋上海地區的銷售額增加了50%。但在2008年,雀巢總部以開支太大,砍掉了整個團隊。
和路雪則一直持有自有車隊,雖然有產品調度迅速的優勢,但其一臺冰柜成本高達6000元,鋪了至少6萬臺,加上研發、冷鏈運輸、終端等,累計成本也難以想象。曾有報道稱,和路雪成立9年「沒有賺過一分錢」,甚至,2002年下半年,其用于成立注冊的1.8億美元資本只剩3000萬美元。
21世紀初期,冰淇淋行業的利潤率只有7%。伊利蒙牛能支撐薄利多銷的關鍵因素在于擁有奶源,也是他們的護城河。和路雪將低價市場的希望寄托于綠舌頭,但綠舌頭的走紅,主要因為其搞怪的特征所帶來的社交屬性,低價優勢并不明顯。
對于和路雪和雀巢來說,硬性成本降不下來,無法以量取勝低端市場,其低價產品也就無法獲得更多利潤。2005年,聯合利華放棄低價競爭,所有降價產品全部提回原價,轉而聚焦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區做大做強。2006年,雀巢的業務重點也重回高端冰淇淋。
03
曾經的流量密碼
(2014-至今)
在冰淇淋行業高速發展的前幾十年,背靠大集團的冰淇淋巨頭之間的競爭太令人應接不暇,以至于區域品牌的存在感長期被忽視。所謂區域性,就是在城市當地廣受歡迎,但早年間受冷鏈技術匱乏影響而尚未形成全國推廣的品牌,比如黑龍江的馬迭爾、大慶紅寶石、遼寧中街、河南天冰等。
2014年,復古冰淇淋的風潮蔓延,尋找童年記憶里熟悉的味道成為消費者的偏好,區域品牌們開始走出當地。
那年夏天,東北區域冰淇淋品牌紅寶石靠著產品「東北大板」火了。這個總部位于大慶的品牌成立于1992年,銷售網絡覆蓋東三省縣級市,神仙打架時默默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2013年夏季,紅寶石推出東北大板,在東北省內試銷一年后,往全國銷售,行人經常路過的報刊亭、小便利店門口,或多或少都有一只綠色的東北大板冰柜。
在冰淇淋行業高速發展的前幾十年,背靠大集團的冰淇淋巨頭之間的競爭太令人應接不暇,以至于區域品牌的存在感長期被忽視。所謂區域性,就是在城市當地廣受歡迎,但早年間受冷鏈技術匱乏影響而尚未形成全國推廣的品牌,比如黑龍江的馬迭爾、大慶紅寶石、遼寧中街、河南天冰等。
2014年,復古冰淇淋的風潮蔓延,尋找童年記憶里熟悉的味道成為消費者的偏好,區域品牌們開始走出當地。
那年夏天,東北區域冰淇淋品牌紅寶石靠著產品「東北大板」火了。這個總部位于大慶的品牌成立于1992年,銷售網絡覆蓋東三省縣級市,神仙打架時默默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2013年夏季,紅寶石推出東北大板,在東北省內試銷一年后,往全國銷售,行人經常路過的報刊亭、小便利店門口,或多或少都有一只綠色的東北大板冰柜。

什么是東北大板?奶香濃郁,夠大,造型神似光明奶磚,白色又透明的包裝簡陋至極,似乎重回上世紀80年代,只有原味、巧克力等四種口味,純粹的味道喚醒東北人DNA,一時間風靡全國,甚至出現了「大板現象」。
在一眾花花綠綠里,東北大板簡單的包裝反而最醒目,簡單的口味也極大減少了消費者的下單決策時間,透明包裝的處理則讓消費者一眼看到實物。
紅寶石的錯位競爭還在于繞開巨頭們,抄了一條小道——它不去便利商超掃街推銷,而是抓住路邊攤販、報刊亭,免費提供一臺價值1680元的冰柜,每月補貼電費60元,零售3元的東北大板進價僅1.8元。
自2014年開始,一樣出身于東北的馬迭爾和中街冰點也迎來了春天。
原身位于哈爾濱中央大街的馬迭爾一直采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冰淇淋擺在在箱子里,甚至沒有包裝。走向京津冀后,馬迭爾在北京設立了生產基地,零售價3元提價至5元,并推出兩款單價20元的高端冰淇淋。

2015年,中街1946成立,脫胎于東北人耳熟能詳的中街冰點。其產品上市之初,盡管定價從5元起步,上至二十多元,沖著小時候吃過的「中街大果」的名號,依然有許多人前去購買。
消費上行的時期,大家看重的并不是性價比有多高,而是冰淇淋能提供多少情緒價值。東北大板一支3元,和5毛的老冰棍和1元的小布丁相比,不算特別廉價;自出道伊始,中街1946就錨定中高端;馬迭爾一天賣出1萬根,年入3000萬。和高端冰淇淋哈根達斯所營銷的「愛她就帶她吃哈根達斯」類似,這些自帶記憶的品牌們,講起了能引起一代人共鳴的情懷故事。
與此同時,線下超市、便利店不再是購買冰淇淋的唯一途徑,順豐、京東等的冷鏈可以用干冰將黑龍江的冰淇淋配送至南方,也有利于這些區域品牌、網紅品牌順勢走到人們視野的中心。
2018年,鐘薛高橫空出世,一舉打破現有的格局,同年就收獲天貓雙十一冰品銷量第一的傲人戰績。其厄瓜多爾粉鉆雪糕售價66元,盡管昂貴,但在那年雙十一當天,其天貓銷量達到兩萬多只。
之后的兩年,鐘薛高勢如破竹,GMV全年過億。通過電商和社媒傳播每一支「愛馬仕雪糕」背后的進口原料產地、復雜制作工藝和小資故事,其網紅冰淇淋的名號響徹南北,一度成為新國貨的中式雪糕代表品牌。2023年,它已是國內第四大冰淇淋銷售商。

鐘薛高的爆火,主要因為疫情期間人們購買冰淇淋的方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消費者做出購買這一行為的時候,視線所及是一支冰淇淋的詳情頁,而非擠滿了不同口味和品牌的冰柜,選擇變少,競爭變少。再者,在人人追求高品質、高精致度的潮流里,鐘薛高以國潮、限量、稀有的新消費品牌出現,營銷和噱頭都很到位。
然而,它所避開的實體店內的冰柜圍獵,正是老牌冰淇淋必爭的兵家要塞。終端把控方面,鐘薛高也不似用重金為渠道砸錢開路的巨頭們那樣豐滿齊全。
2022年,鐘薛高有800家經銷商;而截至2022年9月底,伊利有19321家經銷商。到「鐘薛高曬不化」、「雪糕刺客」等風波極大影響品牌聲譽時,鐘薛高在線下總共只投放了十幾萬臺自有冰柜。當它與同樣高價的哈根達斯、DQ作對比時,消費者們給出了統一回答:后兩個品牌有自己單獨的門店和陳列,有了錨定的價位預期,才不會被高價嚇一跳。
一位冰淇淋分銷商曾在采訪中表示,鐘薛高往線下走的話,「價格太高,幾乎賣不動」。
04
一個腦洞:冰淇淋零售化,
冬天會是下一個藍海嗎?
隨著疫情結束,線下消費重回人們視野。艾媒智庫的報告顯示,2023年去線下商超購買冰淇淋的消費者占比83.47%,同時,還有50.25%的消費者選擇外賣平臺,38.73%的消費者選擇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多選,人數重復計入統計)。

與此同時,消費者現在買單更注重性價比。根據艾媒的數據,2022年中國消費者對冰淇淋單價的接受度普遍在3-10元(不含10元)之間,占比為70.9%。
在這樣的背景下,冰淇淋通過口味創新確實很難再產生爆款。這兩年新品頻出,但再沒有能復刻光明奶磚、伊利苦咖啡、綠舌頭、東北大板等轟動全國的現象級冰淇淋。
不過,中國冰淇淋市場依舊以千億穩居世界第一,預期將保持9.2%的年均增速。產品卷無可卷,開發新的場景或許是更適宜當下的選擇。
電商、冷鏈的發展正在逐步改變大家消費冰淇淋的體感——從冰批開始轉向即時的外賣零售。
很久之前,吃冰淇淋要去冰批(冰棒批發),一次性買兩箱,各種口味各種品牌拎回家,放在冰箱里冷凍著慢慢吃完一整個夏天。這樣不必在炎炎烈日下反復出門,冰批也比在線下商超單支購買更加實惠。
但如今,當大家在戶外運動、露營,或者單純窩在家里看劇想吃點冰涼甜膩的東西時,30分鐘就能到達的「保冷」外賣直接滿足了冰淇淋的「即食性」。
美團閃購《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39%的消費者會在一年四季購買冰淇淋。冰品冰飲有望成為即時零售的標志性品類,其2020-2022年化增速約41%,遠高于全渠道大盤;其中,冰淇淋的增速最快,達到約65%。預計2026年,冰品冰飲即時零售銷售規模有望突破630億元。

此外,天氣炎熱、夏季時間長的廣州等地一直是冰淇淋的理想銷售之地。但在2020年,一條「東北雪糕擺地上賣」的新聞不脛而走,東北人習慣的冬天賣雪糕場景也因此走入全國視野。2024年初「爾濱」火了之后,哈爾濱室外地上敞開擺放售賣的雪糕,還成了旅游打卡地點。
無獨有偶,在和東三省處于同一個緯度區間的韓國、日本,冬季限定冰淇淋也曾創造過爆款。早在上世紀80年代,樂天集團在日本推出雪見大福,躍升為日本國民冰淇淋。其包裝上繪有雪花,意味著在下雪的日子也能吃冰;采用暖色調,也是暖與冷的結合。

從那些消費者角度來看,在冬天吃冰淇淋的理由很類似:屋里有暖氣。在暖暖的房間里吃冷食,不亞于空調下蓋棉被的舒坦,且冰淇淋被包裹起來的口感,某種意義上也迎合人們對于冬季的溫暖訴求。
回想以前,為什么冬天會被認為是冰淇淋的消費淡季呢?因為冬天太冷,吃冰更冷,冒雪去買冰淇淋,和頂著大太陽去買一樣費體力。
如今,如果只需要在室內吹著空調或暖氣,在手機上點一點,30分鐘后就有冰淇淋送到手中,限制冰淇淋消費的溫度因素被削弱。畢竟,哪怕外面下著鵝毛大雪,在恒溫20度至25度的室內來一根冰淇淋,也是一件很甜蜜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