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箭口香糖冰淇淋上市!跨國糖巧零食巨頭的“新陣地”?
現在的冰淇淋行業(yè)對標的早就已經是整個零食大類了。

文:不舊
來源:《中國冰淇淋》(ID:zgbql1)
“甜品化、零食化……現在的冰淇淋行業(yè)對標的早就已經是整個零食大類了。”
此前,一位行業(yè)人士在談及整個冰淇淋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之時拋出一個如此觀點。兩個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yè),如今也在“舌尖上的快樂”這個共同使命之下強強聯合,“極速狂飆”。
正值烈日炎炎,這不,箭牌也趁著暑氣,進入到了冰淇淋的地界兒。
據《中國冰淇淋》了解,6月16日,跨國企業(yè)瑪氏旗下的兩大知名品牌德芙與綠箭正式官宣跨界推出全新薄荷味巧克力冰淇淋。
凸顯綠箭口香糖的清新口味以及德芙巧克力的絲滑口感的廣告詞也確實有點意思。據德芙在官方公眾號發(fā)布的資料介紹,這款全新薄荷味巧克力冰淇淋產品添加清新薄荷,還原綠箭薄荷原香,同時搭配進口奶源打造出綿密的全乳脂冰淇淋。而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已經有不少提前“嘗鮮”的消費者發(fā)表了評價以及看法:口感順滑"、"純正薄荷味"、“像嘴里開了空調一樣"……其實早在官宣之前,市場上就有這款薄荷味巧克力冰淇淋的“諜照”流出,此前《中國冰淇淋》也曾發(fā)表過相關視頻,行業(yè)內也是有著不小的關注度以及討論度。不可否認,無論是德芙巧克力還是綠箭口香糖,在中國市場都可謂是“膾炙人口”般的存在,廣大的中國消費者對這兩款經典產品的認知也是十分深厚。而瑪氏此次選擇讓旗下的這兩大知名品牌強強聯手,也確實有著更為深厚的思慮以及考量。眾所周知,誕生于1911年的瑪氏,有著“全球最大的糖果制造商”之稱。似乎對于所有的“甜蜜事業(yè)”著迷的瑪氏,在糖果巧克力領域拿穩(wěn)“一哥”地位之后,瑪氏開始默默發(fā)力冰淇淋品類,并試圖在這個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除了上文中提及的綠箭冰淇淋之外,瑪氏也早已將其旗下的Dove德芙、M&M's、Twix、Snickers士力架等多個巧克力糖果品牌“變身”為冰淇淋。
這些糖巧品牌無疑擁有著廣泛的忠實消費群以及固定復購者,立足此,這些糖巧品牌所延伸出的冰淇淋產品可快速打通渠道,在消費者認知中擁有“一席之地”。

包括Dove德芙、M&M's、Twix、Snickers士力架等糖果巧克力品牌在內,在向冰淇淋品類延伸上都有著頗為不錯的表現,Snickers士力架冰淇淋產品、M&M's冰淇淋產品分別斬獲暢銷榜的前兩位,而Twix冰淇淋是一眾產品中增長最快的,其全球冰淇淋業(yè)務銷售額增長了42%。
“We don’t have the biggest ice cream brands, but we do believe we have the biggest brands in ice cream.”“雖然我們現在沒有最大的冰淇淋品牌,但我們相信未來會有。”瑪氏冰淇淋總經理Shaf Lalani在此前的公開發(fā)言中對冰淇淋品類信心滿滿。
而此前瑪氏也透露,下一步擴大冰淇淋產品銷售的主要戰(zhàn)略重點則是將更多的糖果巧克力品牌產品延伸為冰淇淋產品。
如今看來,此番德芙與綠箭聯手上新冰淇淋的便就是當時的“下一步棋”,而這說是之前“小有成就”的基礎之上的進一步嘗試也似乎不為過。
不可否認的是,瑪氏作為在全球內有著相當影響力的跨國巨頭,其一舉一動也確實代表了整個市場的“風向”。
據了解,這款產品雀巢中國獲億滋國際集團商標許可生產并銷售的。該系列產品中添加100%進口可可粉制作的奧利奧餅干碎,搭配香草風味冰淇淋,口感細膩柔滑,香甜與酥脆并存,共有桶裝分享款、杯裝純享款、甜筒脆脆款三款。在京東的售價分別為82.8元/3杯、51.8元/桶和54元/3支。
不僅雀巢和億滋,意大利的知名巧克力品牌費列羅也來冰淇淋市場“湊了個熱鬧”。
據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費列羅宣布達成收購美國冰淇淋制造商Wells Enterprises 的協議。該交易涵蓋 Wells 的運營和品牌,其中包括 Blue Bunny、Blue Ribbon Classics、Bomb Pop 和Halo Top。
而如今的Halo Top已然進入中國市場,并且依靠“控糖低卡”的差異化定位,已在內卷出天際的中國市場占有那么一席之地。不僅如此,費列羅還將自己“真正”的冰淇淋產品引進到了中國市場。
焙烤榛子片、松脆巧克力、奶油冰淇淋……構成的美味旋渦之中是那個令人瞬間清醒的50rmb的售價。“如果說我們只有一個產品,那我們可能會看到天花板,但是我們在持續(xù)建設銷售網絡的時候,我們也在不停地豐富產品矩陣。” 億滋大中華區(qū)市場與發(fā)展部副總裁朱憶菁的此番發(fā)言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以上所提及的種種充滿著奇思妙想的冰淇淋與零食的聯動背后,是一眾糖巧零食企業(yè)絞盡腦汁的謀求“新增量”。
億滋大中華區(qū)市場與發(fā)展部副總裁朱憶菁
而幾乎都沿用原有糖巧零食產品的經典包裝元素,再加之借用其品牌多年來攢下的品牌聲譽與認知,這些冰淇淋產品似乎也有著可圈可點的市場表現。
而無論是零食還是冰淇淋都在用實力證明:吃東西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而也正由于此,不論是情緒的扭負為正時刻,還是正上疊正時刻,消費者們都更傾向于也更習慣于將手伸向最觸手可及的零食以及冰淇淋。“零食和冰淇淋,不能看做是兩個行業(yè)簡單的發(fā)展軌跡偶爾類似那么簡單,而是1+1>2的行業(yè)格局變化。”一位行業(yè)人士曾經談起冰淇淋的零食化發(fā)展時如此表示。
而該觀點,我們也確實可以從以上跨國巨頭一系列操作做顯現出的行業(yè)發(fā)展中找到證據支撐。
無論是追溯到拉開中國冰淇淋發(fā)展大幕的,1926年上海海寧洋行推出的那支“美女牌”棒冰;
還是再度向前追溯到大約3000年前那個已經出現冰淇淋早期發(fā)展雛形的商朝;
冰淇淋的使命正在由“解暑”向“解饞”發(fā)展。而主要使命的改變也因為當被主要用于解暑之時,冰淇淋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足夠冰”。
而當冰淇淋的主要使用價值正在與當下零食品類愈發(fā)的重合交疊,懸在頭頂的“解饞使命”則要求冰淇淋的“功夫”要作用在消費者的眼鼻口手等“多感官”。
被當做“冷凍零食”而非再是局限在原本“冰淇淋空間”的身份認知的改變,讓整個冰淇淋行業(yè)迎來了從品牌、產品、營銷、價格到渠道、供應鏈等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大變革”。無論是糖巧零食巨頭向冰淇淋賽道“進攻”,還是冰淇淋行業(yè)“一只腳”邁進零食品類,冰淇淋的發(fā)展儼然也再度站上了新的“山頭”,產品屬性、品類細分、消費場景、蘊含價值……等多個維度的迭代以及發(fā)展也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等待開采發(fā)掘。而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冰淇淋這個已然“卷出天際”的賽道,似乎還會愈發(fā)的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