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不壞
來源:楊不壞(ID:yangbuhuai01)
新品更新速度,代表了一個行業的活力。
比如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與消費品行業,新品眼花繚亂地上市。但這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此多的品牌新品集中上市,哪些新品可以被看見被消費,對于消費者來說,如何判斷一款新品是否值得購買?
就拿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蔚小理新勢力,也有華為、比亞迪大品牌,也有小米汽車這樣的闖入者,這些是被我們記住的,還有幾十個品牌,上百款新品是沒有被看見的,在一個極度內卷的環境中,新品突圍靠什么?
我通常將新品分成兩類:一是常規迭代新品,二是戰略創新新品。
大部分品類的常規新品營銷更偏重賣貨,而對于戰略創新新品,賣貨是結果,品牌才是目的,必須站到品牌維度,進入大眾輿論,在話題討論中形成品牌新共識。
重點談談戰略新品的營銷策略,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01
戰略新品,就是品牌升級
首先理解什么是戰略新品:能夠定義或重新定義品牌的新品,能夠擴張或升級品牌的新品,叫戰略型新品。
比如小米推出第一款汽車產品,vivo的第一個高端系列,理想的第一款純電,波司登的作為羽絨服品牌首次推出夏季防曬系列,這些新品要么在定義品牌,要么在重新定義品牌,且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話題度。
所以本質上,戰略新品的營銷,就是品牌升級戰役。
我記得有幾年,每年都有大量品牌做升級,有些品牌甚至每年都換新升級一次,至于如何升級,幾乎都是品牌視覺更新一下,喊一句新口號,再拍一支廣告片,現在我很懷疑當年這些品牌都是被廣告公司忽悠的。
這幾年這種升級案例明顯少多了,品牌沒有閑錢預算,也跟新品迭代速度也密切相關。以戰略新品做品牌升級的價值,我總結三點:
一是品牌價值觀的一以貫之。
讓品牌價值觀停留在口號與廣告,是膚淺的,消費者是沒有體感的。以戰略新品將品牌價值觀落實到產品上,以最新的產品表達品牌價值觀,消費者則會有更強烈的感知。再基于戰略新品去做廣告,做傳播,也會讓價值觀更加擲地有聲。
二是從觀念到體驗的閉環。
做品牌要不要加上銷售?在傳統時代一直是個問題,傳統廣告人會將品牌和效果分開看。而現在的直播賣貨興起之后,品牌方又走入另一個極端,只想賣貨不做品牌,覺得貨賣的多了、久了,品牌自然會有。
正確的理解是融合,形成品牌要從價值觀開始,同時必須要有人買,有人用,是真正使用產品的人,有產品體驗的人在塑造品牌,所以品牌的閉環是從觀念到體驗的閉環。戰略新品營銷,以產品為傳播著力點與溝通點,并最終得到消費者的體驗,形成品牌的閉環。
三是場景擴張,實現真正升級。
戰略新品的營銷成功,帶來整體品牌的擴張,要么是場景的擴張,比如波司登之于夏季防曬,小米在手機之外的汽車。要么是品牌生態位的升級迭代,比如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還有新消費領域原本低價的產品做高端,原本高端的產品做平價,都是品牌生態位的遷移。
戰略新品作為品牌升級的著力點,談了三點價值分別是:價值觀的一以貫之,從觀念到體驗的閉環,場景擴張生態位升級。
要如何實現,接下來談方法。
02
大傳播思維,在輿論中建立新共識
做品牌的邏輯從過去的做廣告,到現在的做傳播。以大傳播思維,在社交輿論中建立新共識。
不管是以小米雷軍為代表的創始人IP,還是華為、比亞迪,喜茶、霸王茶姬、瑞幸等強話題品牌,都在大傳播思維做品牌。
以新品為錨點,以大傳播的營銷策略,在輿論話題中做品牌。展開講講:
1、在社交輿論中定調
戰略新品發布,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賣貨,而是先輸出觀念,輸出生活方式,占據優勢生態位,然后再去售賣。
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過去是廣告口號在央視播,前幾年新消費定位在電梯里播,但最有效的始終是在輿論平臺形成話題討論,在大眾討論中傳播觀念,占據生態位。
比如小米SU7的上市傳播,主陣地就放在微博,發布會那幾天幾乎成為社會熱點,這對于一個商業品牌來說,是巨大的價值。這次上市大傳播,直接讓小米SU7上市即爆款。
小米和雷軍顯然深諳大傳播思維,讓戰略新品首先成為大眾話題,定調其行業生態位,在極度內卷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接下來的銷售與品牌則更加順理成章。
2、讓新品成為話題
就目前的消費環境來說,對所有品牌都是巨大的挑戰。
消費者有強烈買單意愿的兩類產品,一是白領消費拼多多化,剛需高性價產品;二是社交話題型產品,比如最近的霸王茶姬,以前的喜茶,瑞幸與茅臺的聯名。就連小米SU7,也能看到很多為了消費話題而買車的用戶。
對于新品來說,成為話題是最好的銷售冷啟動。
對于汽車3C數碼等大件產品,成為話題等于將產品置于聚光燈下供大眾討論,一個經得起聚光燈討論的品牌新品,會極大降低新用戶的購買決策。而對于茶飲日化等快消類產品,30元買一杯茶,同時還能發條朋友圈成為社交談資,也很超值。
成為話題產品的目的是冷啟動,之后則必須跟上規模化賣貨,獲得更多真實消費者體驗,以此形成新品從觀念到體驗的閉環。
3、塑造品牌新共識
在大傳播邏輯下,品牌就是公共共識,大家都認,都說好,就是好品牌。
而形成品牌共識的必要條件,即我們上面談到的兩點:一是成為話題產品在輿論中定調;二是獲得規模化消費者體驗。如果只有輿論話題不賣貨,最多只能火一周。如果沉默賣貨沒話題,就無法形成新共識。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很多品牌更注重直接賣貨,而品牌傳播的部分在降低。對于建立長期品牌,對于新品營銷,社交話題傳播與新品成交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那么想要達成新共識,除了戰略新品的輿論話題,品牌營銷角色更應該做到——big day有話題,日常有聲音。
打通共識這件事上永遠離不開用戶討論,在常規新品迭代、營銷節點等日常運營中,也應該所動作,在大事件時才能快速抓住流量紅利。
所以,新品營銷在低頭賣貨的同時,應該抬起頭來,從更大的視角,更長期的愿景,理解此時此刻的新品營銷。
03
總結一下
大的消費環境在降級,品牌增長承壓,讓很多品牌戰略定力在松動。
尤其對于新品營銷來說,直接去投流賣貨成為主流,這種方式一定是短期的,長期會讓流量越來越貴,品牌的建立則是讓流量越來越便宜的方法。
品牌仍然很重要,是降低消費決策門檻,提升銷售效率的重要手段。以新品營銷做品牌,最后總結三點:
第一,新品營銷就是品牌升級。
首先從觀念上理解新品營銷的價值,推出新品,尤其是戰略創新新品,本質上是對品牌地盤擴張,會帶來新的消費人群與消費場景。
從品牌升級的視角理解新品營銷,自然會著眼于更長期的品牌價值,更大的品牌愿景。
第二,以大傳播思維做品牌。
很多人將廣告與品牌畫上等號,這是狹隘的,廣告可以不重要,但品牌一定很重要。必須讓新品營銷進入輿論,在社交輿論中為新品定調生態位,讓新物種在行業競爭格局中占據優勢。
大傳播思維也不僅僅是做好關鍵戰役,而是持續討論,日常話題的活躍度,保持品牌社交活力,成為社會化品牌
第三,品效必須協同,輿論+體驗等于品牌。
很多品牌會容易走極端,要么只做品牌傳播不賣貨,要么直接去直播間投流賣貨不做品牌。走極端不能塑造真正的品牌,一個品牌觀念或品牌場景,要從觀念開始,形成社交輿論被談論,最后落地到產品被體驗,心智共識才真正建立起來。
品牌與銷售應該協同,新品則成為承載品牌觀念與傳播錨點的最佳載體。
所以,當我們談新品營銷時,首先進入公共輿論定調,成為話題新品。然后再去賣貨成交獲得用戶體驗,形成品牌閉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