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梅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2007年,89歲高齡的Don Lorenzo Servitje(后稱勞倫索)先生仍堅持每天到公司上班,他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幅書法作品,上面寫著兩個字——“面包”。
10年后,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面包企業賓堡集團的創始人與世長辭。彼時的他擁有5000多種產品和150多個享有盛譽的品牌。
2023年,賓堡集團總銷售額達到226.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42.1億元)。
賓堡集團在全球30多個國家設立近200家工廠,擁有300多萬個銷售網點,有員工13萬余人。它的送貨車每天行駛的里程,可以繞赤道45周。
從一個墨西哥的小面包店起家,賓堡如何變成世界面包龍頭?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回望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尤其是在傳統制造中領跑幾十年、上百年的企業創始人,幾乎無一例外符合這一規律。
1918年,祖籍西班牙的勞倫索出生于剛剛結束百年動蕩、百廢待興,國土面積197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的墨西哥。
為了討生活,父親來到這里并開了一家名為“El Molino”的面包店。
4歲那年,哥哥意外喪生,讓勞倫索成為家里的長子。一個妹妹和兩個小他十多歲的弟弟,讓他早早就承擔起了家庭責任。
勞倫索的父親很喜歡面包事業,還制造了墨西哥第一臺棍棒式面包機“Higié nica Múltiple Póo”,并申請了專利。但十幾歲就來店里幫忙的勞倫索,對面包事業已經疲憊了,他立志成為一名公共會計師。
誰料,1936年父親的突然離世,完全改變了18歲勞倫索的人生。
面對母親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責任感讓他成了一個本能的領導者,“困難面前領導者必須充滿勇氣地站起來解決問題”。在母親無盡的溫暖和贊譽中,他扛起父親的擔子,開始經營面包店。
他沒有,也不能抱怨。他必須調整心態“將他的死亡轉化為積極的力量”,勞倫索回憶說。
這種思維模式甚至在他80歲失去愛人的時候依然受用。他知道這是一個挑戰,但他依然將此視為“甜蜜的痛苦”,用積極的心態解決悲傷,提升自己。
父親不在了,但面包機器的制造基因卻留在了勞倫索的骨髓里。借用機械化生產的優勢,1938年,受過教育的他野心勃勃地拉著兩個表弟,開啟了更大的面包事業——為南美洲的一些公司供應面包。
1940年-1945年間,他們已經跑通了設備、生產、倉儲、物流體系,將自己的生意做到了整個南美洲。
勞倫索思考著做“更大”的面包。
二戰后的二十年,墨西哥迎來了增長率超過6%的“墨西哥經濟奇跡”,賓堡恰逢其時。
二戰之后購買烘焙設備和車輛非常困難,這讓具備面包機器生產設備和卡車的賓堡有了一道天然護城河。
1945年,27歲的勞倫索拿出了全部積蓄,又借了等額的錢,跟自己的兄弟、叔叔、鄰居伙伴以及面包師等7人,在墨西哥城的一個小院里開始創業。
跟以往為公司供貨不同,這一次他要打開C端市場,所以在產品和渠道上必須重新規劃。
勞倫索把目標客戶定在了孩子身上,讓面包具備零食和餐食的雙重屬性,并將服務對象從大公司變成了路邊的夫妻小店。
他根據當時世界流行的“BINGO”游戲和迪士尼知名動畫人物小鹿“BAMBI”合成了Bimbo這個名字,還選擇了穿著圍裙的可愛小熊作為品牌logo。
勞倫索雇用了38名工人與5輛運輸車,從4種面包開始,逐步占領了墨西哥的小店。他們還首次把面包用玻璃紙包裝,不但干凈衛生還提升了產品的運送半徑。
經濟崛起中人們消費需求的提升,鋪天蓋地的賓堡廣告,以及現烤面包的稀缺,讓包裝面包的地位開始變化。毫不夸張地說,“在墨西哥,是賓堡使吐司面包和三明治消費變得受歡迎。”
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生意,想要永續經營,要么做第一,要么就做唯一。
在技術含量并不高的烘焙市場,想做唯一不容易,但賓堡的面包師并沒有停止嘗試。他們通過夫妻小店的反饋,不斷調整自己的產品類型。到1948年,賓堡有白面包、吐司面包、黑面包、甜面包、松餅等九種不同的產品。
比起唯一,面包行業做第一的護城河顯然更深更寬,所以賓堡需要“把輕的生意做重”。
1949年,賓堡在墨西哥城外的普埃布拉市建成第一個倉庫,銷售半徑進一步擴大。1955年,賓堡已經擁有700名員工,140輛運輸車,傲人的分銷網絡初見雛形。
歷經70年積累的今天,賓堡已經擁有了全球1000多個分銷中心和3萬多條銷售線路,成為面包界當之無愧的倉儲物流之王。
父親留給勞倫索的機械基因,也是他成功的關鍵。通過不斷地改良設備,賓堡可以大規模生產面包、餅干等產品,利用規模效應獲利。
“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下,產品高度標準化,運輸成本低,還能及時響應市場的需求變化,讓賓堡的規模化擴張變得水到渠成。
從二戰后到1964年,墨西哥GDP增長了10倍,GDP總量達到了200億美元,其中制造業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8%。借著這股春風,賓堡借著大量廣告和供應鏈實力在墨西哥開疆拓土。
但很快,賓堡就急轉直下。
從1964年到1971年,墨西哥經濟發展趨緩,面對疲軟的市場,賓堡一下子喪失了增長勢頭。其強勁對手wonder的競爭,讓賓堡變得舉步維艱。
1964年,wonder的老板給了勞倫索一張空白支票。“金額隨便你填”,他的目的是收購賓堡。
把賓堡視為自己孩子的勞倫索,再難也不可能賣孩子。這種“苦日子”他早有經驗,熬過苦日子無非節衣縮食,創造好生活無非開疆拓土。
“節衣縮食”需要用更精細的方法,保證產品和物流完美的動態平衡,減少短保面包的浪費。
賓堡讓銷售人員通過更直接頻繁地獲得用戶數據,了解消費者的核心訴求,根據庫存和價格情況,為店主提出增加進貨和庫存的建議,并將更合理的銷售計劃迅速回傳總部。總部接到數據后高效整合,再合理安排生產、配送中心和送貨卡車網絡。
為了讓大家勁往一處使,賓堡推出了全員參股計劃,每個人包括貨車司機,都分到了利潤的分紅。起初這些錢甚至不夠付他們的車票錢,有些人干脆懶得去取,但如今這已經是一筆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資金了。
通過與農民和供應商的合作,賓堡還建立了全產業鏈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價格和品質波動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
通過不斷提升的緊密高效的協調經營,賓堡建立起了一條面包行業的“極速柔性供應鏈”。不但不需要生產過量產品,還不需要處理大量過期產品的收回運輸等工作。
高度自動化的面包生產線是賓堡的秘密武器。它們從不在設備上花冤枉錢,設備不設年限,不需要把錢花在例如烤箱的更新上,而是將資本支出集中在支持增長的項目上,如技術提升、自動化和流程改進,形成了賓堡獨特的運營效率提升哲學。
烘焙行業推陳出新較快,產品創新非常重要,為了打開未來增量,賓堡設定了消費者需求感知目標,并希望基于消費者的偏好來生產。
消費者偏好是不可測量的玄學,賓堡這個努力方向被認為費力不討好。
但賓堡深入每一個夫妻店和終端的銷售人員,他們對用戶喜好的敏銳感知能力,卻讓這一切變得有據可依。
70年代初,隨著墨西哥經濟的再度騰飛,他們敏銳地發現一條配送線上的消費者對面包醬的需求,就做起了自己的醬。
配送線正是賓堡5000多種產品的孕育土壤。
賓堡的面包大師,既要吃賓堡的食品,也要品嘗競爭對手的產品,從而保證自己的口味能夠在本地勝出。這種能力也為賓堡全球化后,精準地把控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味蕾奠定了基礎。
致力于世界先進烘焙技術的學習和研發,為了不斷抬升自己的天花板,勞倫索會要求生產大師們參加克里索爾學院的碩士課程,并且可以心無旁騖地脫產學習。
高效運營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內部管理提升帶來的快速反應能力,讓賓堡推出了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也平穩地度過了困難時期。
1973年,賓堡在墨西哥城建立了當時拉美最大的面包廠。于是歷史發生驚人的反轉,氣焰囂張的wonder被賓堡收購了。
??
從1978年到1981年,墨西哥經濟進入前所未有的暴漲階段,賓堡再次水漲船高。
彼時,用戶對甜食和巧克力的喜好抬頭,當時貿易尚未開放的墨西哥很難買到這些產品,于是賓堡嘗試性地建了一個工廠(Ricolino)去生產,并大獲成功。
1979年,賓堡已經在國內擁有3家子公司,12個生產基地,15000名員工,資產較成立時增長了6000倍。
“看到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然后持續前進”,這是勞倫索的成功哲學中最簡單樸素的真相。
1980年,賓堡在墨西哥證券交易所上市。很快由于債務危機問題,墨西哥開始鼓勵出口,彼時恰逢美國鼓勵消費降低關稅大量進口,賓堡迎來了走出國門的最佳契機。
1984年,賓堡在新CEO羅伯特的帶領下,開始走出墨西哥,進入美國。并逐步擴張到阿根廷、智利等國家。
1992年8月,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賓堡的面包產品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美國和加拿大,這給賓堡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跟在墨西哥市場,從夫妻小店,逐步發展為大型商超和B端、G端用戶,自下而上的策略不同,在美國等海外市場,賓堡選擇了自上而下的策略。
1997年,Daniel Servitje被任命為公司CEO。1998年,在他的帶領下賓堡收購了美國一家面包店公司貝爾德女士,并開始借著資本優勢,展開了全球并購。
隨后的20年里,賓堡幾乎以每年2家的速度在全球收購了40多家烘焙公司,在烘焙行業一騎絕塵。
2008年,收購美國第二大烘焙企業——喬治·威斯頓后,賓堡成為世界烘焙行業的領頭企業。
但洶涌而來的收購,負面作用開始出現。
“2012年是艱難的一年,我們必須消化這些收購,面臨高昂的商品成本和美國不情愿的消費者。”公司CEO說。
再一次似曾相識的困難時刻。
賓堡收緊了自己的預算,解除財務的杠桿,使自己在資金上獲得更大的靈活性。這一次的新增長,賓堡押注在了美國的夫妻小店,以及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上。
?
從賓堡節節攀升的營收數據來看,賓堡的規模優勢還是很明顯,但賓堡的前行也并非一帆風順。
墨西哥本國農業狀況復雜,雖然建立了傲人的分銷網絡,但賓堡并沒有機會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在原材料、包裝和配料方面嚴重依賴外部供應商,這也讓公司暴露在不穩定的供應鏈中。
賓堡稱“中國是開拓亞洲市場的橋頭堡”,但被寄予厚望的中國之戰并非一帆風順。它的王牌產品多菲角面包,并沒有幫它站穩中國市場。中國完全不同的烘焙市場環境,讓它的既往優勢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