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ire
來源:Morketing(ID:Morketing)

01
深奧的品牌“瘋學”
總結來看,品牌有這幾種發瘋方式:
第一種:單品牌自嗨“瘋”,引導消費者在特定時間一起發瘋。
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肯德基。肯德基在2018年8月第一次提出“瘋狂星期四”這一概念,當時主要是為了低價產品促銷,口號就叫做,“瘋狂星期四,單品九塊九”。同時,品牌還推出了洗腦的宣傳曲,但在當時并未引起很好的反響——相反,部分消費者還因為歌曲太過“魔性”而產生了不滿。
但肯德基選擇“堅持發瘋、一瘋到底”。在2021年左右,網絡上的“瘋四文學”開始興起,通常是夸張的口吻、狗血的故事,最后落腳到“今天是肯德基瘋狂星期四,誰請我吃?V我50。”肯德基也下場玩梗,直接舉辦了一場“瘋四文學”直播,和網友一起玩瘋四梗。
如今,「V我50」已經成為了近十年來國內品牌營銷,不得不提起的傳播度最廣的案例之一。嘗到了甜頭的肯德基,在今年4月底又聯動周大生,直接讓消費者抽黃金,口號是“V我50,發個神金”。
第二種,多品牌聚眾“瘋”,消費者積極參與,并且自掏腰包支持品牌整活。
去年底,淘寶設立了一個“金桃子獎杯”,在干發噴霧Spes、淘寶和其余數十個品牌的合力之下,獎杯未頒先火、全網關注。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最初,淘寶決定為銷量超過100萬的寶貝頒獎,但Spes當時的銷量是90萬,不能入圍。Spes運營因此原地發瘋,不停在淘寶評論區留言“沒關系!!賣出90萬瓶也很厲害了!!”等刷屏言論,還“造謠”“金桃子獎杯”是“金屁股獎杯”。事情愈演愈烈,麻辣王子、蜂花等越來越多能得獎的、不能得獎的品牌都加入Spes,一起在淘寶的評論區發瘋。最終,在“淘寶金桃之夜”頒獎時,Spes銷量為98萬+,獲得了一只“百萬欠二”的“精神安慰獎杯”。
最終,“淘寶金淘之夜”和一眾品牌都獲得了極高的全網關注度,聲量同增——當時品牌們正忙著發瘋時,不少網友表示很喜歡這種瘋癲感,并且的確得到了快樂,索性“看他們這么努力發瘋的樣子,挑一個順眼的下個單支持一下。”
第三種,節假日限定“瘋”,引起打工人和互聯網沖浪達人的共鳴。
節日營銷是品牌的慣用手段,但最近兩年,節日營銷也走向了“發瘋”。
比如,結合五一調休這個社會熱點話題,RIO雞尾酒請出了大IP林黛玉,表示“周末又調休,怎的,放個假委屈你了嗎?”“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單是吃餅就吃飽了”,并且喊出“我在人間黛醉上班”的口號,戳中打工人的心理爽點。
再比如,去年618活動期間,休閑零食品牌王小鹵和啤酒品牌烏蘇一起打造了三天“上頭之夜”,以“這才叫上頭”為主題在全網傳播,并且喊出了“我在互聯網不發瘋發什么啊”等口號。最終,三天之內收獲了超2000萬的直播間曝光量,王小鹵連續三天登頂類目第一。
除了消費品牌,文旅品牌也加入了這個熱潮。每逢節假日,各地方文旅會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全國的網友前去游玩。今年年初,各地文旅接連喊麥,在快手上大火。濰坊文旅唱“村里有個姑娘叫小坊,長得好看又善良”;內蒙古文旅則是“我是內內個內內”……于是全國網友,都涌向了自家官媒的評論區大喊“丟臉”;或是巡視全國各地文旅賬號,留下一串“嘲笑”。
02
發瘋,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03
00后的營銷之道:真性情
無論如何,發瘋營銷,這一時代產物,再次教會了我們營銷行業一個不變的底層道理:保持真性情。
2020年,漢堡王策劃了一個“發霉的Whopper”廣告,并因此拿到了2021年戛納創意節戶外獅大獎。當時,為了凸顯品牌不使用人工防腐劑的承諾,漢堡王拍攝了一只新鮮制作的皇堡(Whopper)在34天里逐漸長毛、發霉的過程。雖然這個廣告給觀眾帶來了一些觀感不適,但漢堡王全球CM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據統計,社媒上95%的網友都給出了積極反饋。
這個案例更進一步說明,消費者是越來越包容的,可以接受品牌發瘋、甚至是令人頭皮發麻的照片,只要品牌在堅持“真實”的內核。
漢堡王的真,是產品的真、承諾的真;而國內00后運營發瘋的真,是打工人精神狀態的真、品牌對流量渴望的真。最終,足夠的誠意,都帶來了足夠出色的傳播成績。
在營銷時堅持真實,這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營銷鐵律。不管“瘋學”的風還能吹上多久,00后都教會了我們,品牌要去表達真實的情緒,真實的喜悅、真實的緊張、真實的競爭、乃至真實的焦慮,才能讓事件營銷站上風口,贏得關注。
一直以來,品牌都在尋找一種能掀起傳播熱、邀請所有消費者內容共創的方法論。如今,借發瘋之名,品牌們終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