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明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
大家好,我是首席商業評論的主編衛明。
最近南京阿姨火了,10元一杯的雀巢咖啡也跟著火了。
阿姨的店其實原先是賣甘蔗汁的,她自己說賣咖啡是賣著玩的,結果沒想到因為這還火了。
根據網上的報道,這位阿姨在南京街頭售賣10元一杯的“手沖雀巢咖啡”而走紅網絡。她的攤位以親民的價格和獨特的沖泡手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的關注。視頻里看到,使用的是普通的雀巢速溶咖啡粉,通過當面沖泡的方式,給顧客帶來一種樸素而真實的咖啡沖泡體驗。
阿姨的咖啡攤位沒有華麗的裝飾和昂貴的設備,只有簡單的桌子、杯子和熱水壺,但這種樸素和真實反而成為了南京街頭的一道獨特風景。她沖泡咖啡的手法雖然簡單,卻非常獨特,能夠將普通的雀巢咖啡粉沖泡出濃郁的香氣和醇厚的口感。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姨的咖啡攤位通過網絡走紅后,許多人前來購買咖啡,有時甚至一天能賣出四五百杯,連開水都不夠用,而且我聽說,還有很多年輕人坐高鐵去買這10元的咖啡,搞得阿姨連吃飯都來不及了。
說實話,這對我一個經常喝咖啡的人來說,有點想不通了,這不就是類似當年我小時候街坊街道里阿婆賣的涼白開嗎?或者雜貨鋪里賣的酸梅汁,其他地方都有,而且這還是網上隨時都能買到的速溶雀巢咖啡,在家不就可以擁有嗎?如果就在附近,去體驗回憶一下小時候的感覺,當然挺好,但是還要專門坐高鐵去買,有這必要嗎?
這“手沖”咖啡真的有那么大魔力?另外,現在的年輕人都那么空嗎?
01
阿姨手沖咖啡為什么火?
有很多人認為是短視頻平臺流量推薦的原因,我認為這肯定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仔細看她的店鋪,她的成功還是有一些元素可以學習,看到現在年輕人喜愛的趨勢:首先,咖啡價格親民,10元一杯的價格讓很多人都能輕松嘗試,9.9的瑞幸喝多了,8.8的庫迪也喝夠了,該試試古早的雀巢咖啡了。
其次,阿姨的沖泡手法獨特,給人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三包雀巢一下子倒入杯中,瞬間覺得很充實,不會缺斤少兩,然后熱水快速注入,仿佛給打工人注入了靈魂,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可以拿在手中,慢慢品慢慢聞,回味悠長,真的讓人感受到了雀巢咖啡的經典廣告詞:“味道好極了”;最后,阿姨的勤勞和熱情也展現出了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贏得了人們由衷的尊重和喜愛。
這哪里是喝咖啡,這就是沉浸式體驗手沖咖啡表演,還帶著媽媽關心的味道,10元,值了!
我現在終于明白,喝咖啡的最高境界果然是喝手沖咖啡!建議阿姨可以在前面加一道環節,手磨雀巢咖啡粉,應該能更加吸引人,如果讓用戶自己手磨,那就更棒了,這還體現出了小米公司提倡的“參與感”,拍下來的話肯定效果拉滿。
魔性的是,雀巢咖啡品牌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雀巢咖啡直播間甚至寫上了“阿嬤同款”,并且在介紹產品時會提到“南京阿姨”。雀巢咖啡還表示會和阿姨洽談合作,探討后續的合作可能性,甚至還派人上門看望了韓阿姨。網友評論:雀巢咖啡不知道自己早就有一家線下店了,都開了20多年。
感覺這又是一個“灣仔碼頭”的品牌故事?前有滬上阿姨,現在有南京阿姨,雀巢咖啡順勢就可以開線下店了。
總之,這個現象也引發了對傳統與創新結合的思考。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東西也能煥發出新的活力,而阿姨的咖啡攤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用自己的方式將傳統的手沖咖啡與現代的雀巢咖啡粉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咖啡文化。
同時,這一事件也讓我們看到了勤勞和智慧的力量,阿姨雖然年紀不小了,但她依然堅持每天出攤,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價值。
這不僅是一個消費故事,更是一個勵志故事,除了咖啡,還附贈了很多情緒價值,怪不得很多人都喜歡。對于那些暫時迷茫的年輕人們,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
很多年輕人也是因為喜愛阿姨的真誠,所以特地去支持她的生意,不過阿姨也通過媒體表示,不喜歡喝也不用產生非必要的消費,謝謝支持!
只不過,我建議阿姨把塑料杯換成紙杯,可以更加健康一點,大家覺得呢?
02
雀巢公司活得如何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南京阿姨,我都快忘記雀巢咖啡了。
順勢看了一下雀巢的業績,增長堪憂,但利潤不錯。
今年2月,雀巢發布2023年全年財報。根據財報,雀巢全年報告的總銷售額減少1.5%,至930億瑞士法郎。凈利潤則增長20.9%,達到112億瑞士法郎。大中華區報告銷售額下降5.9%,至50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約397億元,如果包含雀巢全球事業部直接管理的雀巢健康科學和濃遇咖啡,再看大中華區,收入會增加到折合人民幣約436億元,同比增長5.6%。
“大中華大區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居家外渠道銷售和電商渠道的強勁勢頭。速溶咖啡、寵物食品和糖果業務的市場份額有所增長。”雀巢在財報中指出。
但是咖啡業務在增長率中并不突出,在最新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大中華區有機增長率3.7%,糖果業務是最大的增長貢獻者,咖啡業務實現了低個位數增長。
從品類來說,雀巢更加強勢的還是專業餐飲,嬰兒營養業務,寵物食品和糖果業務,咖啡還需要努力。不過上述財報發布時阿姨還沒火,看看會不會對第二季度的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03
反工業化
越來越多的現象可以透露出,很多人對后工業化時代的消費品期待有更多的人情味。
工業化時代打造快消是有一個固定套路的,靠包裝故事來打造品牌,然后通過原材料不同組合推出新品,再通過銷量降低工廠的邊際成本,最后靠溢價來盈利。
但這一套隨著產品同質化和個人收入分化陷入了瓶頸,沒有新的技術,新的材料,新的故事,而根據完全競爭市場的規律,商品價格一定會朝著它的生產成本靠近,于是,一些非剛需的高價消費品就很容易倒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鐘薛高。
從消費者端,有一批用戶,不管什么原因,可能是沒有從工業化中收益,也可能是單純地審美疲勞了,心智開始反工業化,在一些場景下,希望離開快速工業化流程,又帶有人情味的產品。
結合上面兩個趨勢,那么平價,匠人手工的消費品,必然會受到一波用戶的追捧。
咖啡,茶,酒,火鍋,燒烤,甚至襯衫等快消品,都有這個情況。
所謂匠人手工,就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返古原生流程,去除那些冗余的“泡沫”。除了阿姨奶茶,我還看到有一些白酒找來了釀造大師來出一個品牌,很多明星在推薦,還有襯衫,也要講老板的個人情懷。之前的礦泉水和純凈水,很多用戶會因為一個人而排斥一個品牌,或者因為一個人喜歡上一個品牌。
用戶已經從單純的產品需求,上升到了體驗需求,這本身也沒什么特別,商業的一種自然趨勢,人的馬斯洛需求就是如此。但怕就怕這種體驗競爭帶來很多低俗化內容,或者又演化成一種過激的情緒,脫離了產品本身的范疇,單純變成了立場之爭,這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工業化滿足剛需,人情味滿足情緒,百家爭鳴,各展其才,各有各的活法,才是和諧。
南京阿姨似乎也說了,不考慮開分店,這種大隱于市的情懷,是年輕人所向往的生活,恐怕也是年輕人們追捧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