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nice
來源:東京烘焙職業人(ID:zhi-ye-ren)
名句“干巴老頭抹干巴黃油吃干巴面包享干巴人生”出自某音博主@中英家庭(英國基思大叔和東北大姨)的評論區。這位英國土著“干巴老頭”基思大叔最愛的午飯是像鋸木頭一樣鋸下兩片全麥面包,在這個過程中面包會發出震耳欲聾的切割聲音。再刮黃油涂在面包上,加上番茄、培根、三文魚、牛油果等搭配成吐司,其面包堅硬程度及簡單粗暴的搭配可以說非常符合我們對白人飯的刻板印象了。

當然最精彩的永遠在評論區。
比如一堆破防了的英國IP網友拿出同款干巴lunch:“你猜我為什么不笑,是生性不愛笑嗎?”

這股干巴風還吹到了線下,盒馬火速上架“干巴lunch”套餐,怎么這是一條新的美食賽道嗎?

其實干巴lunch并非全無優點,全麥,低糖,優質脂肪、蛋白、碳水都齊了,屬于減脂健康午餐,對于減肥、健身、控糖人群可以說非常美味優質了。不少網友曬出的高配版干巴lunch加入更多的黃油、奶酪、火腿、水果、時蔬等,竟然看起來還非常有食欲。你要讓我吃的話,那就當我沒說。
英國土著吃的吐司...怎么跟我們吃的英式吐司不一樣啊?
01
摯愛“干巴面包”的英國人
這是博眼球的噱頭嗎?還真不是...
我們在英國媒體的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每年英國都在舉辦地區性的面包大賽評選全國最佳面包,從2023年英國最佳面包中可以一窺英國土著們的飲食風格:

風味酸面包,這種自然發酵的面包含有新鮮采摘的野蒜、切達干酪和烤核桃。它是用有機白小麥粉經過三天的時間制成的,有濃郁的酸味。

原味酸面包,使用多種有機面粉和全麥面粉混合烘烤,使得酸面團既有英國面粉的“可愛堅果味”,又有高蛋白加拿大面粉的味道,為面團增加韌性與麥香。評審們贊揚這款酸面包的松軟質地、堅硬烘烤、明顯的耳朵(指酸面包外表的裂口)、以及頂部美妙的焦糖化。
但放在我們的審美來說...這頂部好像是有點烤焦了...

White,白面包吐司,這種“柔軟蓬松”的面包憑借其美麗的外觀和“令人驚嘆的香氣"贏得了評委的青睞,一位評委表示它具有“對可愛的白面包所期望的所有品質”。
從這些也能看出來英國人烤面包的一些特點:
他們喜歡將面包烘烤的時間略長(而且平時烘烤非常喜歡混合黑麥、全麥等面粉),導致面包表面顏色更深,當然也更干巴。我們上邊提到的干巴lunch吐司烘烤時間是45分鐘,對于我們來說這個時間有點過了,但對于英國人來說剛剛好。面包的紋理也比較粗糙,并不追求完美有光澤的表面和有彈性的組織。
味道的話,英國人做面包更偏愛酸種發酵,而且酸味非常濃郁,含有少量的糖和油脂,甚至不含一點糖油,直接吃的話...吃不下去一點。
當然大部分英國人也不會直接吃,而是切成薄片,抹上黃油,搭配各種蔬菜肉食做成三明治。英國人對于三明治由衷的熱愛,對于英國人來說,一日三餐里的三就是三明治的三。這種全麥面包或酸面包作為餐食搭配湯類或肉類的話,倒是能很好的中和面包本身的味道。

那我們吃的英式吐司是怎么回事?
日本面包師把直接放入吐司盒中不加蓋烘烤成山形面包稱為英式吐司,所以它更多的指烘烤形式而不是口味。在英國把這種用白面粉烘烤的吐司稱為White bread或white loaf,加入全麥面粉的則稱為Brown bread。
當然英國的面包也不總是這么水深火熱,也貢獻了很多亞洲人喜歡的香甜綿軟的面包種類,最經典的例如英式瑪芬和非常流行的司康。
02
常見的英國面包種類
英式吐司
我們經常食用的英式吐司其實也是經過面包師們改良后適應亞洲人飲食習慣的品類,含水量高,外皮脆脆的,內里非常柔軟,閃耀著金黃的光澤。我們之前分享過很多吐司的大師食譜與制作技巧,忘記的同學可以點這里復習:
另外我們也找到了多個日本知名面包店公布的英式吐司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對比。
Uchikipan的英式吐司:

據說是日本最早販售的吐司,創業130年以上的老店。英式吐司是它們引以為豪的標志產品。它的英式吐司使用2種高筋粉調和,烘烤后高度達到19.2cm,質地細膩,口感綿軟。
使用面粉:2種高筋面粉調和
酵母種類:啤酒花種、海洋酵母
制作方式:長期熟成中種法
其他材料:加入伯方鹽、麥芽糖漿
TOAST neighborhood bakery的英式吐司:

油脂使用大量橄欖油,不含乳制品。混合了全麥面粉因此烘烤后膨脹的沒有那么高。可以更直接感受到食材的滋味,清爽香氣分外明顯。
使用面粉:TYPE ER、Kitanokaori
酵母種類:干酵母
制作方式:直接法
其他材料:Virgin olive oil、沖繩鹽
紀之國屋的英式吐司:

超市紀之國屋的代表商品,1958年上市以后一直暢銷至今。使用200小時成熟的啤酒酵母種,具有獨特酸味和濃郁風味,連面包邊都有潤澤美味。
使用面粉:未公開
酵母種類:啤酒酵母
制作方式:液種法
英式瑪芬
瑪芬是英國傳統的模型烘焙面包,【Muffin】的語源據說是從過去用來暖手的工具“Muff”而來,可以拿在手上溫暖凍僵的手,名字由此而來。Muffin算英國的國民美食了,在過去貧窮的維多利亞人要花很長時間工作,通常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只有周日休息。那沒有留下太多時間做飯,很少有人有廚房,只能在開放式壁爐上做飯,這是一項又熱又不方便的家務,所以許多人選擇從各種各樣的街頭小販那里購買食物。而發酵的、快速固化、制作簡單不講究材料、能提供熱量還能暖手的Muffin就成了平民們的首選餐食。
英式瑪芬擁有海綿質地和Q彈口感,相對其他種類英式面包扁平柔軟,內部有氣孔,非常適合容納各種美味的涂抹醬,如黃油、果凍、花生醬、雞蛋、奶酪和荷蘭醬。
英式瑪芬制作配方比例:
高筋面粉:100%
面包酵母(新鮮酵母):3%
泡打粉:1.2%
鹽:2%
脫脂奶粉:2%
砂糖:4%
酥油:8%
粗粒玉米粉:適量
水:83%-85%
司康
司康我們就熟悉多了,因為它最近幾年在國內真的很火。據說司康的名字是從蘇格蘭的司康城堡,加冕時使用的“命運之石”簡化而來。英國人大多數家庭都會手工制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獨特配方。這款面包誕生在18世紀,在貴族流行的下午茶時間,與紅茶一同享用。當時司康以燕麥為主體,放在烤盤上烤成類似餅干的成品。(英國人是真的喜歡干巴lunch...)
當然現在的司康使用了作為膨脹劑的泡打粉,以面粉為主體混入奶油、牛奶、砂糖等攪拌糅合,用模型按壓后烘焙而成,口感要柔軟許多。在英國習慣搭配大量的凝脂奶油與果醬一起食用,因此司康本身沒有太明顯甜味。
司康制作配方比例
低筋面粉:100%
泡打粉:3.2%
砂糖:26%
鹽:0.4%
奶油:26%
雞蛋:20%
牛奶: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