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關
來源:凍品頭條(ID:dptoutiao)
外患:
“淀粉腸”塌房事件余波未散,烤腸受波及
烤腸今年的遭遇,真應了那句話,“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3月15日,有媒體爆料稱“淀粉腸內摻入了一部分骨泥”。這雖然不是央視3.15晚會爆出來的問題,但“骨泥”一出,還是讓網友破了大防,并由此產生了無數個淀粉腸相關熱搜。

沸沸揚揚的輿論討伐,不僅影響了淀粉腸攤販養家糊口的生意,也讓廣大烤腸廠商驚出一身冷汗,紛紛發布聲明自證清白。

大量賬號也及時出面“辟謠”,解釋說個別不符合標準的淀粉腸并不代表所有的廠商都是如此,而且雞骨泥也并非“人不可食用”的原料。
隨著一波波自證、旁證,3月18日,“腸妃回宮”登上熱搜,超五成網友表示“就地原諒淀粉腸了”。
“但實際上,‘回宮’的只有線上的腸妃,線下的烤腸還在‘冷宮’里啊!”
這次雖然遭遇“塌房”的是淀粉腸,但在行業內所謂的淀粉腸、紅腸、純肉腸,其實在消費者的眼中沒有區別,大家潛意識里覺得這些都是“烤腸”。
重慶烤腸經銷商王冰(化名)告訴頭條君,近一個月過去,淀粉腸塌房的余波仍未平息,他代理的多個烤腸品牌,增速均沒有恢復。尤其是紅腸,銷售額出現了大幅下降。
烤腸攤販們的感受更明顯,有人賭咒發誓博取信任:
有人在攤位前貼滿證書,求生欲拉滿:
誠意滿滿,收效甚微。
“3.15以后,生意一直很差,攤位前每天都冷冷清清的。”
所以雖然事件已過去近一個月,但在消費者中產生的負面影響遠未結束,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淡化。
內憂:
行業競爭加劇,三大門派激戰烤腸江湖
烤腸品類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增長迅猛,增速遠超行業其他品類,誕生了一批非常優秀的企業。
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加入,這在2023年表現的尤為明顯,冷凍食品行業的頭部企業幾乎悉數入局,而且對這個品類都抱著極大的希望。
不僅如此,不少跨界而來的企業和品牌,也紛紛加入烤腸爭奪戰,在2024年這個品類的競爭注定將空前白熱化。
當前在低溫肉腸“江湖”混戰的玩家們,大體可分為“三大門派”:速凍派、新消費派和原料派。
1. 速凍派
今年2月底,安井董秘梁晨透露,烤腸屬于高速增長、大品類、上升周期的產品(也即“高大上”產品),公司已經將火山石烤腸提升到與主業火鍋料同等的戰略高度。
上升到主業高度后,安井不僅在烤腸包裝袋上印了代表主業的“安井”LOGO ;同時在營銷推廣上,安井采用了高投入重模式,自建終端,免費贈送烤腸機,重點覆蓋社區、旅游景點和學校周邊等渠道。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安井僅用兩個月,烤腸銷售額就達到了5000萬級別,目前體量早已過億。而且現在正以極有競爭力的價格搶占市場,未來目標直指30億。

除了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頭部企業也已悉數入局,后兩者主攻C端渠道,直接面向家庭消費者銷售,且主要匹配空氣炸鍋、烤箱等小家電烹飪場景。
不過,目前速凍派里最會做烤腸的,還不是龍頭企業,而是一部分主打烤腸品類的肉制品企業,如御冠、齊匯、御味香、廣匯、源香、印跡等。這些肉制品企業中不少僅烤腸品類,一年的銷售額就能達到5億-15億之多。
速凍派處于烤腸產業鏈的中游加工環節,不管是在冷鏈、工廠、供應鏈,還是在品牌、終端市場方面,布局都更加完善,做低溫烤腸有天然優勢。
因此,現在國內做得比較成熟、接受度比較高的烤腸品牌,也主要來自速凍食品企業。
不過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與依靠線上渠道迅速崛起的新消費派相比,速凍派在品牌影響力上稍遜一籌。
2. 新消費派
烤腸的造富能力有多強,看看這兩年大火特火的新消費派就知道了。
2019年,本味鮮物最早以一款黑豬肉烤腸切入低溫肉制品市場,2021年全渠道銷量已超過1億元,復購率高達30%,當前年銷售額過2億元。
2021年,由謝霆鋒創立的鋒味派開始推出烤腸,當年雙十一就一炮而紅,截止到2023年6月,鋒味派爆汁烤腸累計銷量突破1億根,榮登全國爆汁烤腸零售額第一。
△今年3月,鋒味派慶祝爆汁烤腸零售額連續兩年全國第一
2023年6月,東方甄選自營品牌烤腸上線,23H1便闖入線上渠道銷售榜單Top10,23H2烤腸單品營收接近3億元。

3. 原料派
最上游的農牧水產企業提供各種肉類原料,可稱之為原料派。
這些企業有的主打養殖業務,有的主做屠宰業務,基本上都是發揮自己的特長,切入烤腸品類。
比如,主打屠宰業和肉類加工的雙匯,自2012年便開始注重低溫肉制品業務,當前烤腸主攻1-3元中低端價格帶。
同樣主打養殖屠宰的龍大美食,2023年重點打造的單品矩陣中就包含烤腸類,且烤腸類產品上半年已突破5000萬元銷量,未來有望達到上億元體量。
烤腸有80%的成本都是來自原材料。原料派的優勢就是接近肉類主原料,成本低、品質可靠。但弱項是離消費者比較遠,品牌力和渠道分銷能力相對劣勢。
各門派都有獨特的看家本領,當下要判斷哪一派能稱霸烤腸江湖,還為時尚早。畢竟,當前烤腸仍處于快速上升期,未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很大的變數。
烤腸為什么那么香?
誠如安井食品所言,烤腸是個高增長品類,那么具體增速幾何呢?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近年來,中國高溫肉制品(如火腿腸)CAGR為 3.7%,而低溫肉制品(如烤腸)增長率則達6.3%。而在低溫肉制品中,烤腸是最大的單品,市場份額占到了半壁江山。

同時,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肉制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9003億元,同比增長6.04%,預計到2022年我國肉制品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由此,有人推斷,烤腸市場達到了近千億規模,還是頗有依據的。
從銷售渠道上看,烤腸是個BC通吃、全面開花的熱門產品。
在B端,烤腸的主要消費場景包括:校門口的小賣部、夜市的街邊攤、商場和旅游景點的小吃攤、便利店的烤腸機等。在那些兒童聚集場所和旅游景點,烤腸已成為剛需美食之一。
在C端,疫情催化下,家庭里的空氣炸鍋、烤箱等烤制類小家電普及率大大提升,只需10分鐘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烤腸,非常便捷。因此,現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或者不愛做飯的年輕人,常把烤腸作為早餐或備餐囤在冰箱里,家庭市場仍在持續猛增。
那么,未來我國烤腸行業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不妨對標日本來看下。
日本烤腸行業相對成熟,頭部企業米久食品火腿及香腸業務21財年市占率達21.20%,近年來其火腿及香腸營收規模穩定在約90億元的水平(米久海外營收占比為14.80%),據此推算日本火腿及香腸行業規模約360億元。鑒于日本人口僅為中國的1/11,綜合考慮國內飲食習慣的差異,預計我國烤腸行業發展空間較為充裕。
市場容量的確夠大,但競爭也的確激烈,尤其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內外部環境之下。
有業內人士透露,某頭部企業為了快速提升銷量,目前已經開始“賠錢”砸市場,這也折射出今年烤腸品類的競爭現狀。
不過這也符合正常的市場競爭規律,前幾年市場需求增長快,企業之間各做各的互不沖突,都在悶聲發大財,但隨著業內競爭的加劇,這樣的機會不在了,以后將更多的是硬碰硬的正面競爭。
賽道越來越擁擠,烤腸企業們,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