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卓霖
來源:天下網商(ID:txws_txws)
“麻辣王子”沒想到,會因為“麻辣兒子”火了起來。
數月前,24歲的張子龍因為一番“坦誠”發言,被網友冠以“拿了爽文劇本的男主”。媒體報道他“被父親隱瞞家產20年”,自稱畢業后才知道家里的財富。后有網友發現,其父親就是辣條品牌麻辣王子的創始人張玉東。一時間,“麻辣王子”成為熱詞沖上熱搜。面對網友調侃式的說法,“老爸賺錢老爸花,兒子過得苦哈哈”,張玉東回復說,“其實老爸也過得很苦”。
一番你來我往之后,全網都對這家擁有20多年歷史的企業投來了好奇的目光。近日,《天下網商》趕赴位于湖南平江縣的麻辣工廠總部,與張玉東面對面,談了辣條產業變革、品牌創新以及“二代”接班等話題,還原了這代創業者質樸又前衛的創業風骨。
中國辣條市場發展已有20多年,曾有“北衛龍、南玉峰”的說法,其中,玉峰就是麻辣王子的前身。衛龍創始人劉衛平兄弟和張玉東都是平江人。在辣條產業百花齊放的時候,衛龍選擇去到河南駐扎,一路沖到了上市,成為“辣條第一股”。而麻辣王子則選擇守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打磨地道麻辣口味辣條。二者走出了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2023年,麻辣王子僅靠一款辣條單品,創下年營收10億的成績。在麻辣味辣條細分賽道中,品牌占據類目第一的位置,市場占比達57.9%。同時,品牌還憑借產品力和品牌力,打造了“正宗麻辣辣條=麻辣王子”的用戶心智。
隨著全國辣條企業的產業迭代,辣條逐漸從“媽見打”零食升級成為安全健康的國民零食。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辣條行業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6年辣條市場規模有望接近千億。
01
新物種“辣條”
辣條的誕生,始于一場“天災”。
1998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長江流域爆發大規模洪水,平江受災嚴重,當地主要農作物大豆大幅減產。而大豆是平江生產豆干、醬干的主要原料,并已形成產業規模。生產資料稀缺,直接導致價格上漲,不少生產作坊首當其沖,生意難以為繼。
麻辣王子的公司介紹冊顯示,為了改變局面,三位師傅鐘慶元、李猛能、邱平江,琢磨起了新的出路。經過反復改良,他們用小麥粉替換掉大豆原料,用機器壓制出條狀,結合四川火鍋的麻辣風味,研制出了“辣條”雛形和獨特的口感。產品一經推出,市場反饋強烈,企業紛紛轉型投產。當地人更喜歡用口感來定義這款小吃,直接稱其為“麻辣”。
彼時,張玉東已退伍多年,在家鄉經歷了養豬、種地、燒酒等行當之后,于1999年創辦平江玉峰茶廠,做起了收茶販茶和加工茶葉的生意。盡管產銷兩旺,茶廠卻并不賺錢。由于銷售渠道回款周期長,為了不拖欠茶農貨款,他常到處借錢來填補費用,壓力劇增。
看到家鄉的辣條生意發展得如火如荼,他與家人商量后,于2002年轉型生產辣條。
那幾年,辣條憑借口感麻辣Q彈、售價低廉,迅速風靡全國。尤其是在全國中小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辣條成了熱銷零食。用平江當地人的話來說,“市場供不應求,閉著眼睛都能賺錢,一點都不愁銷路”。
為了找到更多生產資料,很多平江人走出湖南,帶著辣條生產技藝去全國“開疆拓土”。張玉東介紹,當時全國有3000多家辣條生產企業,九成以上是平江人開的。“只要有天氣預報的地方,就有平江人做辣條。”
當時,衛龍品牌創始人劉衛平、劉福平兄弟,直接到了國內小麥主產區河南漯河安營扎寨,創辦了衛龍,并研制推出了除麻辣口感外的“甜辣味”辣條,幫助品類實現人群破圈,持續打響知名度。這也為后續辣條在社交平臺上的“口味之爭”埋下伏筆。
張玉東則選擇守城,在平江扎根,擴建產能,只做麻辣口味的辣條,并取名為“麻辣王子”。在企業發展到了第一個十年,麻辣王子已成為平江地區的頭部品牌。
“北衛龍、南玉峰”的格局初步形成。
02
黎明前的至暗時刻
張子龍曾向媒體透露,麻辣王子在2013年砍掉了3個億營收的產品線,第二年就發不起工資了。“我爸被迫賣車賣房,中間有長達8年艱苦創業的歷程。”
回顧這段“至暗時刻”,張玉東臉上浮現出的表情,是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他說,彼時做出這個破釜沉舟的決定,是基于兩個考慮。
一方面是市場對辣條的負面評價增多。在不少家長眼里,辣條制作成本低,配料添加劑多,是“垃圾食品”,孩子們只能偷偷摸摸買來吃,就連張子龍都羞于對外說家里是生產辣條的。另一方面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內卷,每包只賣0.5元-1元不等。當時麻辣王子的產品毛利已不足10%,加上還要給經銷商留足利潤空間,企業賺的就更少了。
可以說,當時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都卡在了瓶頸期。
張玉東迫切希望改變,于是學習定位理論、上MBA課程,最后找到北京韋鑒峰品牌咨詢有限公司來為品牌戰略做指導,得出解決方案:重新定位品牌,做產品升級,打破市場偏見,重塑產業鏈格局,為行業灌入發展信心。
破舊立新的過程深刻且復雜。
麻辣王子先淘汰低端產能,砍掉了當時的主要產品線,即年銷售額達3個億的核心產品“如意棒”。公司僅保留一小部分魚仔生產線,年營收銳減至幾千萬,只能維持最基礎的運營。員工數量從1200人減到300人,大量廠房空置,原材料堆積過期。
從上游原料供應商、下游經銷商,到股東、員工,都在勸張玉東“回來”,甚至說他“在鋼絲上跳舞”“在玩火”。張玉東堅定自己的戰略方向,被說得煩了,干脆躲進山里的房子,關掉手機,直接“閉關”。一些辣條工廠聞風而動,迅速山寨了“如意棒”產品,冒出“麻辣主子”“麻辣玉子”等品牌,爭搶麻辣王子讓出的市場。
為了支持研發創新,張玉東和家人變賣了位于長沙的價值3000萬的別墅和平江的地皮,甚至與公司高管們一起舉債給員工發工資。這些操作都給當時僅有10多歲的張子龍造成了“家里負債累累”的深刻印象。
而在麻辣王子苦練內功的數年間,遠在河南的衛龍突飛猛進。不僅建成新廠房擴充產能,推出親嘴燒、魔芋爽等新品豐富產品線,還拓展了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打造完整銷售網絡。招股書顯示,2019年衛龍總收入突破33億,成為業內的斷崖式第一。
03
單品銷售額突破10億元
堅持多年,至暗時刻看到希望,始于麻辣王子爆品麻辣王子辣條的出現。
2019年,張玉東帶著全新的麻辣王子重回消費者視野,并以驚人的爆發力實現增長。2021年品牌營收重回3億,2023年達到10.92億。
回歸之后的麻辣王子在產品、品牌和渠道上著重發力。
在產品方面,品牌在2013年就建立了行業內首個制藥級別的GMP潔凈車間,投資3000萬元成立了業內首家健康辣條研發中心,努力撕掉“不干凈”“不健康”的標簽。

《天下網商》在車間看到,員工身著白色工服,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在現代化的流水線車間忙碌著。辣條從和面、擠壓熟化、調味拌料、再到裝包檢測,全過程一覽無余。目前工廠有1800多位員工,遠超曾經企業的高峰期。
麻辣王子堅持走大單品策略,找到精準的需求人群,建立消費習慣和認知壁壘。
截至目前,品牌只有一款產品,也是爆款產品,即麻辣味辣條。天貓旗艦店內,產品僅分為微麻微辣和很麻很辣兩種口味,單個sku最高銷量超10萬件。
品牌還請來三位辣條發明人,以及新一代川菜掌門人肖見明,共同研發麻辣辣條,做好品質背書。將產品包裝升級成醒目的紅色,將皇冠logo與麻辣王子字樣融合,注明使用工藝和不含有的添加劑,向外傳遞“辣條安全健康”、“麻辣王子=正宗麻辣味辣條”等消費者心智。
在品牌力上,麻辣王子注重與年輕人高頻互動。
這兩年,麻辣王子贊助了草莓音樂節、王者榮耀、英雄聯盟電競戰隊,與豬豬俠IP聯名,重投戶外廣告等,創新各類傳播形式,在年輕人群中留下深刻記憶點。品牌還設計了5.2米長的“闖關”辣條,滿足婚慶接親場景的需求,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

“二代”張子龍目前擔任抖音部經理,負責達人對接和品牌直播間運營。作為00后,他憑借對年輕人的消費偏好洞察,在直播間策劃過多個話題活動。例如現場做辣條、辣條時裝秀、廠長在直播間洗頭等話題活動,在線人數和銷售額屢創歷史新高。
在渠道方面,品牌布局了天貓、抖音、拼多多等電商渠道,充實渠道網絡。目前線上渠道的營收占比已超過20%。在線下傳統商超、便利店之外,還布局了零食量販渠道,如零食很忙等。
04
守正出奇
至今,辣條產業已發展超25年,辣條也成了年輕人最喜愛的零食之一,甚至作為中國特產遠銷海外,有博主稱,“在美國,一包辣條可以賣到12美元”。2022年12月,衛龍在港交所順利上市,將辣條的話題熱度再次提升。
辣條企業們也趟過了大浪淘沙的時代。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辣條的相關生產標準,明確要求不得添加防腐劑。這就倒逼了產業優化升級。目前,全國辣條生產企業不到1000家,年產值達600多億。在“中國辣條之鄉”平江縣,還有100多家辣條企業,產值占了全國辣條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據快消行業線下大數據平臺“馬上贏”統計,目前辣條市場中,衛龍擁有28%的市場份額,賢哥和麻辣王子分別占據8%和5%。但在麻辣味辣條的細分賽道,麻辣王子憑借口味優勢獲得了一批專注麻辣的擁躉。
在小紅書和B站中,關于“辣條是甜還是辣”的爭辯從未停歇。另據報告顯示,消費者對麻辣口味的偏好,已經超過了甜辣味。這些都為麻辣王子提供了拓展市場的契機。
張玉東常說這樣一句話:“產業好了,行業才能興旺,只有整個行業好了,企業才會好。”他不僅是麻辣王子的創始人,還是平江食品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辣條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所以他在做出企業決策時,會多些行業層面的考量,更注重長期主義。
比如在產品品質上,在其他辣條企業通過拓品類來找到新增長點的時候,張玉東堅守麻辣口味的辣條,“死磕”配料表,力求更干凈的配料,縮短產品保質期。在人才培養上,麻辣王子與平江當地的職業院校共建了辣條專業班,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平均月薪達6000元。在產業鏈重塑上,麻辣王子堅持不打折,給足經銷商利潤空間,同時確保終端消費體驗。
今年年底,麻辣王子新擴建的“年產25萬噸辣條產業園”即將投產,后期還會打造成網紅產業園傳遞辣條文化。計劃中,品牌今年還將走出湖南,去到全國17個地級市開發市場和渠道。
張玉東的辦公室里有一張照片,畫面中他坐于“守正出奇”四個大字的前方。他說,“守正”是持續把產品做好、恪守正道,“出奇”則是敢于創新突破、出奇制勝。這四個字亦被他奉為發展之圭臬。
張子龍在網絡一炮而紅之后,立即注冊了“麻辣兒子”IP,作為品牌宣傳的新觸角,觸達新人群和市場,以他的方式繼續“守正出奇”。

以下為《天下網商》與麻辣王子品牌創始人張玉東的專訪內容,有刪減:
05
把“垃圾食品”的負面標簽撕掉
《天下網商》:為什么從茶葉廠轉型做辣條?
張玉東:我們辦茶葉廠的時候,辣條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市場喜愛度,全國各地的客商來平江采購辣條,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辣條小鎮。我們就感覺是商機。現在回想起來,作為辣條發源地的一份子,我們如果用做茶葉的品質和工藝要求用到辣條上面,一定會為行業帶來一點新的東西、新的貢獻。當時有這樣的預期和信心。
《天下網商》:為什么堅守在麻辣賽道?
張玉東:當時平江人到全國各地辦廠,都會契合當地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特點,在麻辣口味的基礎上加甜、加香、減辣。麻辣王子為什么堅守麻辣口味?因為我們有個初衷,就是傳承正宗辣條麻辣味。這是公司在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為之奮斗的長期目標,也是使命。盡管當時這種口味算是小眾,但把小眾群體服務好了,經過互相分享、互相傳播,慢慢會從1到2,2到3,3到更多。
《天下網商》:您做出這個戰略的時候,麻辣王子還很“小”,是如何做的決策?
張玉東:我從部隊退伍回來后就開始辦企業,當時對品牌消費研究、消費體驗方面的知識沒有任何基礎,我想找一位老師幫我們做戰略服務。所以2009年,我報了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MBA管理課程。因為我之前逛新華書店找工具書的時候,買到了清華經管學院的定位專家李飛教授的書《定位故事》,再之前我還讀過特勞特的《定位》《與眾不同》《人生定位》等。再后來就找到了合作到現在的咨詢公司。
《天下網商》:早年很多鄉鎮企業家更傾向在實踐中學習,為什么您會不一樣?
張玉東:理論和實踐是互不矛盾、互相推動的。對鄉鎮小企業來說,內心是渴望求變的。我入行后,認為辣條品類大有可為,消費人群很年輕,但背上了沉甸甸的包袱。我們要不斷提升消費認知和消費體驗,把“垃圾食品”的負面標簽撕掉。把企業當事業來做,從品牌高度、消費體驗的高度去重新梳理,構建辣條原產地品牌,在傳承基礎上不斷創新、發揚光大。
06
“這是一條絕大多數人不看好的路”
《天下網商》:當時辣條行業遇到天花板了嗎?
張玉東:2009年前后,有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認為行業遇到了天花板。辣條的負面標簽是一座很沉重的大山,壓在辣條產業人和消費者的心坎上。我認為這更是機會,到了改變的時候。一方面淘汰低端產品,一方面要增加產品和品牌的創新。產品創新容易理解。品牌創新,就是學會和消費者交流,包括互動的方式方法,什么場景,跟消費者講什么話,怎么講等等。我們要把天花板當做機遇,要自我革命,犧牲短期收益,才能謀求長遠的發展。
《天下網商》:麻辣王子做了哪些動作?
張玉東:主要是要做產品創新、消費體驗創新和品牌服務創新。我們投資了業內第一個GMP車間,花了三千多萬,第一個用制藥標準來生產辣條。2016年我們開始動工建設的時候,行業認為是搞形式,有點夸張、不切實際。我們的辣條博物館有一句話,“逐步淘汰食品中間的添加劑,最終實現全天然”。這是我的目標,是公司的目標。我們還投資了在長沙的研發中心,要大幾千萬。
我認為一個行業在遇到瓶頸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懂得聚焦、懂得取舍,有時候“少就是多,快就是慢”,對吧?品牌和消費認知是一個慢慢累積、慢慢建立的過程,肯定不能急于求成。在品牌成長上,我們是用20年磨一劍的決心來做的。從2013年到2023年,麻辣王子的第一個品牌十年,做到了麻辣辣條第一,這個是超預期的。
《天下網商》:在取舍過程中,麻辣王子舍棄了什么?
張玉東:2012年,我們做到了3個多億,2013年一下子淘汰了3個億。當時有個麻辣王子“如意棒”,零售1塊錢,單品就做到了1個億,也淘汰掉了,另外還有十幾個低端品種。團隊內部都不認同,從幾個億一下子到幾千萬,等于是歸零了。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都不看好,影響到了大家在當時的商業利益,這個方面我對大家是有愧疚的。但當時我跟我愛人,包括另外兩個原始股東、我爸爸,我們的決心很大。我們預判這是一條絕大多數人不看好的路,也正因為絕大多數不看好,麻辣王子團隊干了,才給予了我們今天取得這一點點成功的機會。
《天下網商》:新產品出來后,客單價和原來相比如何?
張玉東:在三四倍以上。
《天下網商》:重新回到3億營收,麻辣王子用了多長時間?
張玉東:7年。升級后的麻辣王子跟過去不一樣了,附加價值不一樣了。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能夠記住品牌,有粘性了。我們的產品能跟消費者形成有效互動,這不能單純用數據去對比,你現在用10個億來換,我都不換。
《天下網商》:一些鄉鎮企業家對規模是有非常大追求的,您是怎么克制這種追求的?
張玉東:剛開始我也有。但在2013年和品牌顧問團隊老師交流以后,就完全放下了。不是說沒有(規模追求),是重要性排序不一樣了。我們當時要提升消費體驗、改變消費口碑,這是第一要點。我們淘汰三個億的產能,是為行業做那么一點點貢獻,尤其是能為消費者改變,讓他們去買辣條的時候,不再看爸爸媽媽的眼色。做成這個比賺錢更重要、更有意義。
07
“創新是多維度的”
《天下網商》:麻辣王子如何做“創新”?
張玉東:我認為的創新是多維度的。食品最重要的核心是產品配料表,消費者會先看它。配料表干凈,是麻辣王子十幾年前就定下來的目標。但創新不能停留于產品,像2021年麻辣王子開發了一個5.2米的長辣條,開創了結婚接親的新場景,賦予了新的消費體驗。創新還包括上下游產業鏈的重建,不是說去壓榨它的空間,而是給到更大的價值空間。大家聚焦到消費體驗和消費趨勢升級,去做產品創新、理念創新、產業鏈相關企業的觀念創新,最終達成整個產業鏈的全方位創新。
《天下網商》:產品升級之后,價格會動嗎?
張玉東:價格的變動要視情況而定。麻辣王子要把辣條做成“東方巧克力”,這是十年前定的目標。但目前在零食賽道,辣條整體價格趨勢還不是特別超出消費者的消費期待和消費能力。2022年因為原材料上漲,我們調了一次價,“麻粉們”都接受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恢復到甚至超過了漲價之前的產銷水平。這就是我們做好產品工藝、品牌和互動的附加值帶來的。
08
“麻辣兒子帶給了大家一種新的感情鏈接”
《天下網商》:張子龍現在成了小網紅,您怎么看?
張玉東:張子龍是2021年畢業,2022年擔任麻辣王子抖音部負責人。作為麻辣兒子的身份出現之后,帶給了大家一種新的感情鏈接。他是00后,跟辣條消費群體有很多共同話題,思維也很活躍。他的火是“麻粉”給的,是喜歡辣條的這幫年輕網友們賦予他的。而且我兒子還做到一點,就是能快速反饋網民對麻辣王子的意見和建議,未來他也會用實際工作來回饋大家。
《天下網商》:網上說的“隱瞞家產20年”的說法,這是真的嗎?
張玉東:我們一直沒有刻意隱瞞(家產)。麻辣王子在創新升級過程中,前十來年,每年都是投入大于收益,這是事實。他也不太關心這些東西。我們給他的教育有幾個方面。一是行業層面,未來家庭成員不管是不是從事辣條產業,都要感恩行業。其次,我是從農村出來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爸爸常教育我們要艱苦樸素,年輕人就更要保持這種本色。更重要一點,是我跟他媽媽在行動上的言傳身教,把物質追求看得很低,把家庭責任、團隊組織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看得更重。張子龍上熱搜后,說要感謝網民的和消費者,給他打開了另外一扇門,讓他更好地認識自己,感知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張玉東(左)和張子龍(右)
《天下網商》:“麻辣兒子”未來會接班嗎?
張玉東:這個不一定。麻辣王子有很多優秀的伙伴,機會均等,張子龍自然也有機會。我們是德才兼備者重用,任人唯賢唯才,這是麻辣王子的用人原則。張子龍進入麻辣王子之后,產生了新成果、新貢獻。他在網上說,老爸帶領團隊把正宗麻辣辣條帶到全國,他要把辣條帶到全球。假如能做到這一點,那就奔著夢想去走,小伙子還是未來可期的。
09
聚焦麻辣口味,啟動全國戰略
《天下網商》:現在品牌營收中,線上和線下渠道的占比如何?
張玉東:線上超過20%,線下70%多,這兩年線上增長比較快。麻辣王子從2023年底確定了啟動全國戰略。因為我們在長沙這個根據地真正做了十年,長沙市之外的地方都不太去做品牌建設。目前十個億的銷量大部分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廣東廣州,從線上增長趨勢來看,還有成都、重慶。過去認為廣州那邊吃的偏甜,但從線上數據來看,廣州那邊人口多,城市建設者大多都來自云貴川區域,確實很多人吃辣。
《天下網商》:麻辣王子在全國布局的過程中容易失焦嗎?
張玉東:目前來講失焦的可能性概率有,但是不大。最重要是確保在消費認知層面不失焦。要做到這樣,麻辣王子就要聚焦麻辣口味,不去破壞消費體驗。
《天下網商》:抖音和天貓的生意盤子分別有多大?
張玉東:銷售額來看,天貓占大頭,去年天貓占了線上銷售的2/3,抖音占1/3,但抖音的聲量很好。其他還有拼多多、京東等渠道都開了旗艦店。
《天下網商》:天貓為麻辣王子帶來了什么價值?
張玉東:天貓是我們入駐的第一個線上平臺,2015年開的店。主要是三個功能。第一,大家認為天貓是一個賣產品的渠道,我們不這樣定義,是把它當作傳播麻辣王子及辣條文化的平臺,注重品牌建設。第二,通過品牌建設獲得沉淀,這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比方說平臺的人群數字資產。第三,我們的單品線上線下同價,任何時候不打折、不促銷、不降價,天貓對我們這方面支持是很大的。平臺還為我們鏈接了一些活動資源,合作得特別好。
10
“構建一個新型的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天下網商》:為什么不打折?
張玉東:為了消費體驗。我們所有的第一考量,就是不能為了銷量去破壞體驗。(打折)有可能短期內能夠刺激一點銷量,但從長期來講,會破壞客戶或消費者體驗。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麻辣王子要構建一個新型的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就要講契約精神,要給足安全感。
《天下網商》:麻辣王子如何選擇經銷商?
張玉東:麻辣王子從2014年就開始重建產業生態鏈。我們在一個城市會有很多經銷商,他那個渠道的供應商來報名,我們先備案,到時候派團隊去考察調研,看哪家和麻辣王子的理念更融合,團隊實力更強,終端服務專業能力更強。是我們去選他。選好了以后,再給到他(利潤)空間。曾經我做過調研,賣零食的(平均)毛利不高,10個點左右,我給他們提到至少20個點。為什么呢?他要培養團隊。但必須保證終端零售價格的統一性、一致性,來確保消費體驗。所以麻辣王子做的很簡單,不花太多的精力,終端能確保這個價格,我就跟你合作。不能確保的話,我們就下架,不跟你合作。
《天下網商》:線下零食集合店有合作嗎?
張玉東:我們一直有合作線下零食渠道,零食很忙是優秀的合作伙伴。麻辣王子的線下渠道主要是零食連鎖店、便利店、KA渠道。零食連鎖店的占比一直都不小,尤其是這兩年增速很快,在整個渠道里的占比也變大了。零食連鎖店的消費場景為用戶帶來了好的體驗,更便捷,相比商超更聚焦,更有指向性,便于消費者做選擇。便利店有湖南這邊比較好的芙蓉興盛,還有其他711、羅森等。
《天下網商》:渠道營銷方面做了哪些投放?
張玉東:我們開創了幾個傳播模式。在線下有個“麻辣王子趁青春表達愛”活動,就是在年輕人聚集的商圈搭建平臺,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愛人的感謝和愛;在長沙、廣州、合肥、成都、重慶等核心城市、省會城市,每周有四個地方會舉辦。線上在小紅書、B站、微博都有投放。年輕人在哪里,我們就投哪里,尋找匹配的渠道合作。
11
“創業最重要是堅持”
《天下網商》:關于辣條市場有哪些預期?
張玉東:通過這些年的創新升級,辣條的市場份額還會持續增長。至于持續增長多少年,就看我們辣條人怎么去創新升級,契合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我認為主要是“守正”“創新”兩個詞,需要長期投入,不能一蹴而就。辣條行業需要優秀的龍頭企業一起發揮特長優勢,百花齊放,才能形成健康蓬勃發展的態勢。辣條發展僅僅完成了初級階段,未來已來,辣條品類能不能在全球辣味零食賽道中常做排頭兵,跑出加速度,這就需要我們辣條人秉承長期主義持之以恒、不斷創新。
《天下網商》:創業路上遇到坎坷是怎么面對的?
張玉東:創業過程就是不斷推陳出新,最重要的是堅持。比如我們堅持“傳承正宗辣條麻辣味,推進辣條天然健康”的使命,這個過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也經歷過很多試錯,經歷很多坎坷,才能慢慢看到曙光。創業要先確定好目標,做難而正確的事,再全力以赴,聚焦資源,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