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燎
來源:金錯刀(ID:ijincuodao)
淀粉腸“塌房”,讓無數人破大防了。
網友形容:知道淀粉腸有骨泥的悲痛,不亞于華妃知道歡宜香里有麝香。
從這幾天的熱搜榜上淀粉腸的出現頻率,就能明顯感覺到大家究竟有多心痛。
#沒想到淀粉腸也有塌房的一天#、#淀粉腸塌房的48小時#、#淀粉腸你傷了小孩哥的心#等話題,像連續劇一樣接連播出,登上熱搜榜。
原本火爆的淀粉腸生意,如今也無人問津了。
有網友拍到,一位大媽守著淀粉腸攤子,兩小時內無人光顧,最后自己吃了一根。
大媽茫然的神情,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讓視頻頗為凄涼。
還有網友曬出自己剛買的淀粉腸和烤腸機,體驗了一把“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被網友評為:孩子大了來奶了,大清亡了當太監去了。
乍看起來,淀粉腸的暴利生意很快就要終結了。
但真相是:它不僅不會消亡,接下來更可能逆襲、爆發。
01
惡心全網的“骨泥淀粉腸”,
到底怎么來的?
淀粉腸塌房能引發全網轟動,歸根結底是兩句話:關心則亂,愛之深責之切。
之前,全網對淀粉腸有著肉眼可見的喜歡。
2021年6月7日,抖音網紅“空空日記”發布自己吃路邊攤炸淀粉腸的視頻走紅,視頻中那句“它但凡有一點肉我都不愛吃”,更是被眾多愛淀粉腸的網友們沿用至今。
畢竟比起吃“不知道是什么肉做的”肉質火腿腸,還不如吃淀粉腸更讓人放心。
在網上,淀粉腸成了流量密碼,吃淀粉腸和做淀粉腸的視頻層出不窮。
在線下,不管是地鐵口、學校旁還是小吃街,總有淀粉腸的一席之地。
這兩年甚至有媒體報道,在杭州、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出現了一批擺攤賣腸的年輕人,有人更是辭職專門賣烤腸,誕生了“月入過萬”的傳說。
至于食客,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指望淀粉腸能有多干凈、多有營養。
只是沒想到,“骨泥”這新聞還是突破了人們的心理防線。
人們把淀粉腸當成美食和童年回憶,淀粉腸卻把人們當成蟑螂。不同的是,蟑螂免費吃垃圾,人類付費吃垃圾。
隨著輿論發酵,人們越來越破防了。
網上不斷流傳出惡心的視頻,比如那些淀粉腸里的骨泥,是用吃剩的骨頭、飯堂的泔水、屠宰場的邊角料做的,讓人恨不得去洗個胃。
雖然有些媒體開始指出網上報道里有失偏頗的地方,表示淀粉腸被過度妖魔化。
但為防萬一,如今再忠實的淀粉腸愛好者也下不去嘴了。
因此淀粉腸攤位變得空空如也。有攤主一晚上收入為0元,也有攤主干脆棄攤不管。
還有人直接改換門庭,改賣烤面筋,連鍋和醬都沒來得及換。
線上的淀粉腸銷量也遭到斷崖式下滑。
比如數據顯示,雙潤淀粉腸在315之前的銷售額一直穩定在10萬左右。到了3月16日,銷售額暴跌到250元。到了17日,盡管還有12位達人在帶貨,但平臺銷售額為0。
此前聽都沒聽過的骨泥,傷害了所有人。
問題是,骨泥到底怎么來的?
其實骨泥用于淀粉腸中并不違規,前提是它的生產符合食品生產規范。最近新聞里,就有專家稱:“雞骨泥營養組成不如雞肉,可以給人吃,但需要看加工條件。”
可惜的是,淀粉腸至今沒有行業標準,以至于對骨泥也沒有太高要求。
我國目前只有火腿腸的國家標準,但淀粉腸本來就是為了規避“火腿腸”標準而出現的產品名稱,也就不需要執行火腿腸的標準,只需要滿足“蛋白含量”的企業標準,再寫清配料表,就不算違規。
沒有嚴格標準,一切就憑良心了。
這種情況下,即便沒有骨泥,恐怕也還會有其他“泥”。
02
滅頂之災下,
淀粉腸廠家開始反擊了!
淀粉腸現在成了過街老鼠,但攤販和廠家沒有坐以待斃。
他們開始了一場“自證清白”大賽,誓要保住飯碗。
一些街邊攤販開始“持證上崗”,把淀粉腸的檢測報告單和食品安全書,都掛在了小攤上。
各種證書,多到成了門簾。
有的人更是將證書放大,變成小攤招牌。
還有攤主主動將電子版文件發到群里,給目標客戶吃一顆定心丸。
如果是不知情的人,誰能想象拿出這樣架勢的小攤販,只是在做一個3塊錢的路邊攤生意。
比起下游攤販只面對相對固定的人群,上游廠家的挑戰更大。
他們要面對的是全網的信任危機。
他們反擊的第一步,就是撇清關系。
3月16日,河南雙潤食品、河南開開食品、山東夫宇食品等公司就發表聲明,否認在淀粉腸中使用骨泥。
它們還都聲稱,自己接受了當地主管部門的突擊檢查,均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為了讓攤主、食客放心,這些淀粉腸廠家后續都使出了一套連招。
比如現在最火的山東夫宇,在澄清沒有骨泥后的次日,就再發通知表示:如受網絡傳聞影響,無法銷售的客戶,請聯系當地拿貨代理進行退貨,費用由公司承擔。
其客服還說,廠家已發給各地代理淀粉腸檢測說明,攤主可向代理處索要。
又過一日,夫宇董事長出現在直播間,狂炫淀粉腸。
同時,廠家直接到工廠里直播,給觀眾看冷庫、看生產車間,展示整個生產流水線,這些都成了“自證清白”的標準舉動。從拆封冷凍雞胸肉、清洗、絞肉,到與水、淀粉搭配,最后做成一根根淀粉腸,都放到鏡頭下。
直播的同時,廠家還做起了關于淀粉腸的各種科普。
例如淀粉腸為何要加肉,做淀粉腸時肉、水、淀粉的比例是多少,都給外界科普明白了。
他們還請記者到原料冷庫,讓記者隨機拆開一包原料進行檢查。
不論何時何事,解決質疑的最關鍵一步就是公開透明。
一通透明宣傳后,現在有的攤販已經把夫宇香腸,當作了最大賣點。
除了淀粉腸廠家,各大電商平臺上的不少淀粉腸商家,同樣都在趕緊劃清界限,在自家的商品圖片上明確標注出“無骨泥”。
但是,信任危機沒那么容易解除。
在315后,抖音博主“淀粉腸小王子”,在直播間里2小時吃了10根烤腸,還在胸前貼上“沒有骨泥”的聲明,卻還是在直播時被幾萬人抨擊。
有評論說:“你吃的沒有,不代表我吃的沒有”,“把近幾個月出貨量、肉占比、正規肉進貨量公布出來,三者吻合,我們就支持你”。
此外,在正規廠家做了許多澄清后,盡管不少人認可了它們的品質,但評論區又都出現了一個論調:“地攤不可能用這些淀粉腸,成本太高了。”
網友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像夫宇、雙潤、芮源、雙匯等品牌的淀粉腸,比小作坊的成本高了一倍。
靠幾個廠家一時的公開透明,想要解決全網信任危機,只能說任重道遠。
03
塌房的淀粉腸,依舊是“朝陽行業”
淀粉腸危機至今沒有消減的跡象,讓很多人感慨:“原來賣淀粉腸是朝陽行業,一夜之間這就成了夕陽行業。”
刀哥認為,倒也沒必要如此悲觀。
一方面,對淀粉腸的需求沒有徹底消失。
哪怕知道淀粉腸里可能有骨泥,但很多人照吃不誤。
據某平臺一份“你會繼續吃淀粉腸嗎”的投票顯示,20多萬人參與投票,其中超過五成的網友表示還會吃,已經“就地原諒淀粉腸了”。
更離譜的是,有些人在聽到新聞上說“骨泥不能被人體吸收”,還主動解釋成了:“骨泥零卡,吃了不胖。”雖然是玩笑話,但話里透露著人們對淀粉腸的好感度。
就在昨天,熱搜榜還出現了#淀粉腸塌房事件怎能讓全行業背鍋#和#聽說淀粉腸沒全塌#等話題,不少人已經在呼吁不要一棍打死所有淀粉腸。
另一方面,大危機往往帶來對混亂行業的大凈化。
在食品行業里,重大安全問題很可能會開啟一場良幣驅逐劣幣的凈化行動。
這樣的例子,其實我們見過不少。
比如辣條,2005年也曾被曝光過有部分面筋廠使用違禁添加劑,再加上骯臟不堪的生產車間,讓辣條被所有人視為“垃圾食品”。
此后幾年,全國辣條廠的數量銳減了80%。
如今還存活的辣條企業,雖然產品還是談不上健康、營養,但大都能保證安全了。最典型的當然是衛龍,自建工廠,還用上了全自動化的無菌生產車間,成為了辣條代名詞。
辣條的行業門檻慢慢被拉高,大家不再拼低端,而是拼技術。
在衛龍之后,麻辣王子也怒砸3000萬,建了個10萬級的藥品生產質量車間。董事長更是放話要用生產醫用注射劑的標準來做辣條,比衛龍還狠。
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的洗牌,比辣條更徹底。
自從爆發信任危機后,國產奶粉的市占率從65%暴跌到30%以下,一線城市只有15%。
這直接推動了最嚴“奶粉新政”——奶粉配方注冊制的面世。
自此,那些研發弱、管理不科學、資質差的企業全部出局。原本的幾千家企業,最終獲得批準的只有100多家。
和辣條行業一樣,活下來的企業也開始了有水平的競爭,開始拼牧場、奶源、生產線、配方。如今,國產奶粉的市占率,又回到了巔峰時期的水平。
淀粉腸行業大概率也不會例外。
一時的低谷,換來的是日后更持久的爆發。
最新的消息是,相關機構已經在商討要不要制定淀粉腸的國家標準。
有標準可依,才能有正規產品,才能有效監管。
終結了淀粉腸廠家和攤販只憑良心做生意的日子,淀粉腸的快樂很快就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