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奕儒
來源:36氪湖南(ID:hunan36kr)
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年度營業收入41.15億元,同比增長42.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6億元,同比增長67.76%。
作為一家老牌零食上市企業,鹽津鋪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友商壓在身后,此番業績沖高,鹽津鋪子將其原因歸功于公司戰略調整的成功。
2023年,鹽津鋪子將戰略主軸由“產品+渠道”雙輪驅動增長升級為“渠道為王、產品領先、體系護航”,持續強化渠道滲透,進一步提升產品力,構建業務結構、組織架構體系化升級和創新。
過去的一年中,鹽津鋪子大刀闊斧地砍掉商超渠道占比,調轉方向與零食量販店深度合作,目前來看,效果不錯,然而以一個更長遠的視角,搭上零食量販這條“大船”真的能夠行穩致遠嗎?
01
業績反轉,仍然是渠道的勝利
2017年上市時,鹽津鋪子的營業收入為7.54億元,到了2023年增長至41.15億元;凈利潤則從0.66億元上升至5.06億元,累計增長近7倍。
縱向對比,這是自2017年上市以來,其業績首次創下新高。

上圖為四家零食企業財報對比:鹽津鋪子、三只松鼠為2023年年報數據,洽洽食品為2023年業績快報,良品鋪子為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
橫向對比,在一眾對手表現平平的財報中,鹽津鋪子的業績格外突出。
數據顯示,三只松鼠在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71.15億元,同比下降2.45%;歸母凈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69.85%。
洽洽食品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8.06億元,同比下滑1.13%;實現歸母凈利潤8.05億元,同比下降17.5%。
良品鋪子年度財報未出,已有數據不容樂觀——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約59.99億元,同比下滑14.33%;歸母凈利潤約1.91億元,同比下滑33.43%;
前幾年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遭遇寒冬,零食行業也不例外。前有競爭對手的圍剿,后有零食量販店的追趕,鹽津鋪子的發展空間一直被擠壓,可謂線上拼不過、線下顯頹勢。
那么,是什么讓鹽津鋪子突然反敗為勝?從鹽津鋪子的年報,可以看到渠道改變起到了關鍵作用:大型商超仍然保有,電商、零食量販店等新渠道逐漸當道。
外部市場中,新渠道裂變和升級掀起了新一輪的變革,其中以零食量販行業的崛起最為矚目。
有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0月,中國零食集合店門店數量已經突破2.2萬家。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零食集合店市場規模為809億元。
2021年起,鹽津鋪子就開始布局零食量販店,依托其高速發展帶來的流量逐步滲透。2017年,鹽津鋪子依賴的直營商超渠道的營收占到了總營收的53.57%,之后就逐年遞減,到2023年,這一數據僅為8.13%。而在2022年,零食很忙就成為了鹽津鋪子的第一大客戶。
去年12月,鹽津鋪子控股股東湖南鹽津鋪子控股有限公司向零食很忙集團投資3.5億人民幣,進一步通過零食量販渠道打開銷量,加強渠道掌控力,也頗有一番要加深捆綁共進退的氣勢。
不得不說,鹽津鋪子這次押寶的方向和時機先人一步,事后也證明舉措的正確性。但這是否意味著其可以高枕無憂,繼續搭乘這艘大船駛向“百億”體量的目標呢?
目前,零食量販行業已經呈現出了競爭白熱化的狀態:兩大巨頭陷入了“地盤爭奪戰”,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戰略合并成零食很忙集團,當前門店數量突破7500家;2022年正式布局零食量販業務的萬辰集團,目前在全國有超5000家門店;小品牌則見縫插針蠶食“小山頭”。
對于上游供應商而言,選擇零食量販就是選擇了以價換量。鹽津鋪子的生產類型屬于自研加工,能優化生產環節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因此在以價換量這種模式上享有優勢。
不過,鹽津鋪子想要繼續發揮優勢,可能有些困難。
根據《2023中國零食量販行業藍皮書》,2021年底-2023年,全國平價門店數量從2500家野蠻增長至2.5萬家(預計值,2023年10月為2.3萬家),增長了1000%。
首先,打出“向消費者讓利到極致”口號的平價零食渠道,隨著滲透率的提升,未來兩年的擴張將大幅放緩。一系列的企業合并、商業收購等行為就證實了這個過程。有媒體報道,據相關專家預測,零食量販預計在行業快速發展期占比在2025年超過25%后逐步回落。
與此同時,商超折扣店乘勢崛起。湖南本土連鎖超市品牌樂爾樂以低價、硬折扣聞名。僅去年一年,樂爾樂新增門店1800多家,總閉店率不到2%。當樂爾樂們乘勝追擊時,零食量販店的疆土如何守住?
其次,隨著行業從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零食量販企業也會構筑品牌力、產品力的護城河,以此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到時候,這些渠道商或許會反過來“鉗制”零食供應商,產生議價權的爭奪。
最后,隨著“性價比”之風動蕩整個零食行業,競爭對手們迅速作出了反應。去年,良品鋪子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降價。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降價并非簡單地調整價格,而是來自供應鏈提效、精益生產改善、經營成本優化、以及出臺毛利紅線等舉措,“降本增效”將變成長期的經營策略,并于2022年推出了零食量販品牌“零食頑家”。
三只松鼠創始人回應稱,早在2022年就已經踐行“高端性價比”戰略,勢必將其貫徹落實到底,還打造了“打牌不貴、好吃超值”的社區零食店。
洽洽食品、甘源食品等零食品牌也紛紛與零食量販店建立合作。
性價比已經不再是“王牌”的時候,出什么牌才能繼續吸引消費者?更加極致的性價比?更加創新的產品?更有記憶點的品牌形象?在這些方面,鹽津鋪子都需要更加細致的探索。
03
品牌辨識度弱,遠沒到松懈的時候
鹽津鋪子初期靠涼果蜜餞起家,隨后緊跟市場變化,接續推出魔芋、辣鹵、烘焙、蛋類熱門品類,目前擁有的七大核心品類,幾乎涵蓋了休閑零食的所有品類。
但是,比起三只松鼠的堅果、洽洽食品的瓜子、良品鋪子的肉脯,消費者難以從鹽津鋪子的核心品類中,準確快速地回憶出代表性產品,這讓鹽津鋪子處于“市場認知不強、品牌辨識度弱”的尷尬境地。
另外,根據妙投APP推算分析,一款零食新品的快速放量期約為兩到三年。能推動業績、估值持續提升期大約2年,參考案例有妙可藍多的奶酪棒、洽洽食品的小黃袋堅果等。
2018年,妙可藍多研發出的兒童奶酪棒成為了爆款產品,奶酪業務收入激增至4.56億元,公司業績十分奶酪棒這一大單品。到了2022年,妙可藍多的業績就出現了頹勢,當年營收僅增長了7.84%,歸母凈利潤則同比減少12.32%。奶酪棒火爆之時,大量企業、品牌入局,由于創新空間有限,賽道瞬時擁擠不堪。2023年,妙可藍多更是遭遇了上市后首次營收、利潤雙降,奶酪棒頹勢盡顯。
“瓜子大王”恰恰食品在2017年開啟了堅果業務,試圖作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同年推出小黃袋堅果。2018年至2021年,洽洽堅果品類營收占比分別為11.97%、17.06%、17.96%、22.83%。可以看出,2019年堅果品類營收占比增幅較大,不過隨后幾年便開始放緩。同樣因為堅果產品同質化較強,進入壁壘低,淘金者紛紛涌入,市場競爭激烈。
鹽津鋪子的魔芋制品于2020年推出,2022年同比增長了120.32%,到了2023年,數據變為84.95%;魔芋制品同樣是技術壁壘不高、同質化嚴重的產品。淘寶平臺上,衛龍的“魔芋爽”達到了70萬+,鹽津鋪子的“大魔王”僅為8萬+。
去年,鹽津鋪子的“黑馬”產品鵪鶉蛋制品同比增長594.52%,但這也唯一一個承接品類紅利的新品。以此為依據的話,鹽津鋪子的品類紅利或將面臨“無新品”支撐的局面。
鹽津鋪子前期推出較多品牌,例如深海零食品牌“31°鮮”、休閑烘焙品牌“憨豆爸爸”、蒟蒻果凍品牌“蒟蒻滿分”、薯類零食品牌“薯之惑”等,可是這些子品牌大多還是在“鹽津鋪子”主品牌的“庇護”下,未能形成獨當一面的市場勢能。
從去年開始,鹽津鋪子短時間內接連推出兩大子品牌的舉動,可以看出鹽津鋪子加快了品牌建設速度。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品牌的打造需要時間累積和不斷試錯,與此同時,之前的子品牌與現在以及未來的子品牌如何共處,鹽津鋪子也沒有明確的解釋。
在上文提到的零食量販逐漸從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時期,性價比成為產品的“標配”時,就到了該卷產品力、品牌力的時候了。亮眼的財報表明之前的選擇足夠正確,可是未來如何發展,吃盡紅利的鹽津鋪子或許還不能就此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