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兵法先生
來源: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
「搭子文化」在年輕人中流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飯搭子、話搭子、旅游搭子、健身搭子、奶茶搭子、摸魚搭子、游戲搭子、減肥搭子、考研搭子、追星搭子……搭子的種類可謂千奇百怪,也讓「搭子文化」越來越流行。
據抖音顯示,關于#飯搭子 相關話題內容播放量為118.6億,而#艾特你的飯搭子請你吃 相關話題內容播放量更是高達416.8億。

那么,搭子文化是什么?為什么年輕人會愛上搭子式社交?這對品牌來說有何啟示?
搭子文化被視為是一種新型的垂直領域社交關系,具有臨時性、社交性、規律性,從社交方向看,沒有人際交往負擔,且搭子具有相互陪伴又互不打擾,相互需求又不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來維系兩者關系的特點。
在年輕人搭子式社交關系中,將年輕人需求的親密關系拆分成不同的維度,在工作、娛樂、旅游、摸魚等諸多時候,找到那個愿意與自己一起冒險的人,讓自己不至于陷入孤獨的境地。可以說,「搭子文化」主打的是一個精準陪伴,是高效、快捷、輕松、簡單的社交方式。
Z世代年輕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熱衷于社交,5G沖浪,喜歡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花費精力與金錢,并對個性化的產品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對充滿童年回憶、人文關懷的情緒價值買單。
而搭子文化的出現,正好吸引了那些生活習慣無異、興趣一致、購買傾向相同的人群,他們通過搭子文化聚集到一起,在價值觀、自我表達、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上同頻共振,從這個方向看,「搭子文化」逐漸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之余,實現了圈層的精細化。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曾提出過“消失的附近”概念,換而言之,是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或對虛擬的游戲世界情有獨鐘,或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網絡世界,而對“附近”的關系表現出冷漠與無人情味,但是人是群居性動物,被壓抑的社交需求并不會因此而改變,于是「搭子文化」成了群居人群的社交解決方案。
一種現象的產生與流行,總有著自己的邏輯,而搭子式社交流行的背后,與當代年輕人的成長環境、生活習慣、交友方式等因素息息相關。
數字化時代,在獨生子女政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渴望有人傾訴與陪伴,又討厭復雜且諂媚的人際關系,這便加劇了這部分人群對于親密關系和情感的需求。而“搭子文化”出現,正好滿足了年輕人需求的陪伴感,隨心所欲的淺社交,不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他們消除孤獨感,有效填補了年輕人的情感空白,提供了更放松更舒緩的體驗感。對于自我意識極強的年輕人來說,沒什么比“悅己”更重要的事情了,常態的人際交往中免不了客套話、察言觀色,這類傳統的功利性社交,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與金錢,而搭子式社交,不必應對復雜的人際交往,消費AA制,進退隨心所欲,沒有了常態人際交往中的負擔感,又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陪伴。于是,“搭子文化”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新處事方式。同時,年輕人還可以用“搭子”的方式來篩選朋友,提高自己的社交效率。
正常情況下,“搭子”是一對或者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為彼此興趣、口味、偏好相同才聚集到一起。從「搭子文化」彼此認識,在長期的交際中彼此欣賞,隨著了解的深入,如果彼此欣賞彼此都覺得合適,搭子則可以發展成更親密的關系,如朋友、戀人。反之,則可以依然維持著“搭子”關系,進行淺社交,相互需求又互不打擾,將自己碎片化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注的事情上,進而提高社交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搭子文化」更多依托的是陌生關系,淺社交彼此之間缺乏背景的了解與交際圈的約束,在安全性上缺乏一定的保障,這是大眾需要關注與在意的問題。很明顯,搭子式社交深受歡迎背后,是年輕人對志同道合和淺社交的需要。
品牌利用「搭子文化」做營銷,實際上就是讓品牌保持著與年輕人在價值觀、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消費傾向等諸多方面的同頻共振。也是在感知用戶情緒,捕捉到消費趨勢的情況下,通過對產品圈層的定位到細分用戶圈層,實現精細化種草品類,再適配出品牌與消費者的共同場景,實現營銷。
如憑借3月上新出圈的天貓,就在「天貓3月上新季」活動中,聯合了華為、iQOO、vivo等科技品牌,來滿足年輕人日常的打卡拍照需求。與備受年輕人青睞的服飾品牌adidas、安德瑪、波司登、lululemon等服飾品牌聯合,為年輕人提供百搭的穿著體驗。以及,與雅詩蘭黛、MAC、歐萊雅等品牌合作,刺激著用戶的消費欲望。這樣一來,品牌成功搭建了內容場景、貨架場景,實現了多產品、多場景的內容共創,并在活動中釋放了不同圈層用戶的消費選擇,搭建了新的搭子文化的消費舞臺。天貓通過融入年輕一代的興趣場景,將早春上新的季節限定與平臺優勢聯系到一起,通過換季穿搭、春季限定的場景,實現了使用場景與購買需求的融合,最大程度拓寬了消費者的消費社交場景,也讓搭子文化在年輕人中蔓延,不斷形成新消費需求,幫助品牌實現了精準營銷。
通過內容場景、貨架場景以及用戶興趣場景的多場景聯合,實現了平臺、用戶、品牌的深度綁定,在深化產品核心賣點、激發用戶對產品的興趣之余,收割了一波用戶好感,創造了一場聲量與流量俱佳的創新玩法。品牌聚焦年輕人熱衷的“搭子文化”,其實就是打造出契合流行趨勢和用戶消費心理的活動,并在多場景多話題的互動中構建起新的場域,幫助年輕人釋放天性,實現品牌與用戶的互動與產品的強效覆蓋,并帶來營銷增長,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