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佑木
來源:食品內參(ID:fbc180)
年輕人不買巧克力了?可不要“想當然”。
近日,金莎(費列羅)巧克力母公司——費列羅集團(Ferrero Group)發布了截至2023年8月底止的財年報告。公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7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304億元),較去年增長20.7%,主要受惠于原有業務增長和新并購。
“盡管,面臨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的挑戰,以及全球范圍內通貨膨脹的持續壓力,我們高興地實現了一個強勁增長的財務年度。在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全球員工總數增加了5000多名,這是公司業務戰略長期愿景的有力證明。”費列羅集團首席財務官Daniel Martinez Carretero說。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集團總投資額達8.11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62.22億元),主要用于投資意大利、美國、德國和西班牙的房地產、廠房和設備。
其中,費列羅集團于2023年1月底完成了對全球最大的家族冰淇淋公司——Wells Enterprises Inc.的收購,該收購為集團擴大北美地區和雪糕產品類業務戰略的一部分;此外,2023年3月底完成收購生產冷凍烘焙產品的意大利家族企業Fresystem集團。
費列羅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創新仍然是我們的DNA,我們不斷將業務拓展到包裝甜食的其他類別,從而滿足新的消費者需求”,“2022-2023財年就體現了這一點,在整個歐洲的冰淇淋領域,我們引入了新的Kinder、Rocher、和Raffaello品牌,以及在美國成功推出了Nutella Biscuits餅干及Nutella B-ready威化餅。”
此外,截至2023年8月底止,費列羅集團全球員工總人數從截至2022年8月31日財政年度的41441人增至47212人。同時,集團全球生產工廠從上財年的32間增至37間。這在裁員、縮產屢見不鮮的當下,無疑是積極的消息。
然而,在中國市場,近年來對巧克力的唱衰聲,越來越多。
不久前,恰逢春節情人節“雙節”期間,巧克力相關話題#巧克力遠沒有你想象的美好##巧克力,在情人節真的涼涼了嗎?#登上熱搜。
有媒體報道,根據此前電商平臺發布的“情人節禮物”搜索量看,“巧克力”等相關產品均未入榜。同時,費列羅、好時等官方旗艦店,也在最該發力的佳節選擇“躺平”,甚至好時的官方店鋪早就關張了。新浪財經發起的一份投票顯示,近九成消費者過情人節選擇不送巧克力。對情人節送巧克力的行為也是褒貶不一,甚至有人將其理解為廉價的禮物。
期間,#為什么費列羅賣不動了#這一話題,也隨即引發討論。
事實上,從2015年起,中國巧克力行業的銷售量整體呈現下滑趨勢。凱度消費者指數曾公布數據,自2015年3月開始,在中國市場,巧克力品類的年滲透率以及購買頻率都在持續下跌;2020年,中國巧克力零售市場規模較2019年縮水近2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同質化是當下巧克力品牌面臨的共同困境:“大都圍繞產品原料、口味、口感做宣傳,或者是限定場景的營銷,并沒有找到吸引年輕人的亮點。”
不過,“打臉”的是,從市場的真實動銷情況來看,以費列羅,德芙為代表的大牌巧克力卻依然有著不俗的市場表現。
一位資深糖果行業的從業者向內參君透露,“費列羅中國二季度(2023年12月-2024年2月)實現增長約18%。2024年春節年前,工廠已經全線停貨,我們禮贈渠道增長近3倍。”
這并非只是“江湖傳言”,內參君獨家獲悉,近日,費列羅中國區總經理張甦毅在一份公開信中表示,“在新財年的前五個月里,我們公司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產品新鮮度和庫存保持了非常健康的狀態。”
同時,他還透露,基于“積極順應了渠道遷移的趨勢”、“場景化營銷幫助我們在節日傳遞了情感價值”、“持續卓越的產品質量”;“我們的CNY活動達到了設定的目標,在大賣場渠道銷售較去年同期也有了增長。在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下,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
事實上,這樣的熱銷不僅有費列羅。上述消息人士還透露,“2024年至今,巧克力整體的增長都比較好。據渠道商反饋,業內市占率第一的德芙其實春節前也已經斷貨了。”
究其原因,上述人士認為,首先,今年春節人員流動創歷史新高,一方面過年走親訪友會提升零食禮盒需求,一方面親友團聚增加了家庭消費需求。受益于春節旺季,以巧克力為代表的休閑食品需求顯著提升。此外,不得不提的是“消費降級”。豪宅豪車不買了,消費者只能買些高端食品來犒賞和取悅自己。
一個需要提及的“外部因素”是,伴隨著中東區域的戰亂,當地港口運作出困難,造成很多水貨巧克力和巧克力原漿無法進入中國。這部分巧克力原本大部分是從歐洲進口,要經過紅海進入印度洋。供應的缺失,給到費列羅、德芙等國內有工廠的國行貨不小的市場空缺。
對費列羅而言,未來或許真如張甦毅所言,“增長機會無限,成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