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食代(ID:foodinc)
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近來又新增一歷史性時刻——小食代關注到,最近,蒙牛上市了中國首款自研HMO(母乳低聚糖)配方奶粉——瑞哺恩恩至 4 段。
一款奶粉產品的上市憑什么被賦予“歷史性”的宏大標簽?
根源還要追溯到HMO這一成分上來。作為重要的營養成分,長期以來,HMOs產業化技術牢牢抓在歐美巨頭的手里,成為了制約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的掣肘。
2023年10月8日,蒙牛集團自主研發的 HMO 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批,成為首批獲批企業中唯一一家中國本土企業。
這意味著,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HMO。
隨著HMOs去年十月正式在國內獲批可以應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截至目前,各大品牌關于布局HMO的相關舉措持續不斷。
中國第一批自研HMO配方奶粉瑞哺恩恩至4段已上架全國母嬰店
此番,蒙牛攜自研HMO強勢入局,風口之上,競爭格局又將發生什么變化?
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
01
自研攻破HMO產業化壁壘
HMOs即母乳低聚糖,是母乳中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體成分,對促進嬰幼兒免疫調節、認知提升以及腸道穩定等有著重要作用。如今,HMOs的健康功效已被多項基礎和臨床研究證實,其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已然成為業內共識。
由于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是用牛羊乳為原料制成,而牛羊乳中HMOs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在嬰幼兒配方奶粉添加HMOs成為新的破局點。
深諳HMOs的重要性,奶粉行業中的國際巨頭們早已開啟針對其的研究。長期以來,HMOs產業化技術牢牢抓在歐美巨頭的手里,成為許多中國乳企精準營養的“卡脖子”問題。
而隨著HMOs于2023年10月在中國正式獲批可以應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之后,國產奶粉也迅速迎來一波配方變革浪潮。如何實現產業化,是中國乳品企業急需攻克的重大課題。
在此大背景下,蒙牛的“重磅創新”顯得尤為迫切而令人欣喜。“自主研發”四個字在此處重若千斤。
2023年10月8日,蒙牛自主研發的HMO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批,成為首批獲批企業中唯一一家中國本土企業,而早在2023年6月,蒙牛自主研發的HMO也獲得了美國市場準入許可,正式進軍國際市場。
02
實證國產自研HMO優越性能
中國終于擁有國產自研的HMO固然“喜大普奔”,但作為消費者,人們更關心的是,國產HMO性能到底如何?是否擁有與國際同行們一較高下的實力?
實驗室數據告訴我們,蒙牛自研HMO做到了高純度、雜質少和無異味。
蒙牛自研HMO的純度、雜質、工藝要求等指標更高于美國FDA*1常見批準指標。比如純度,FDA通常標準為80%-90%,而蒙牛自研≥96%;還比如乳糖方面的雜質,FDA標準里小范圍可控即為正常,而蒙牛自研的HMO基本未檢出。再比如水分,FDA通常標準約為9,蒙牛自研≤4.5,無論是干法或濕法工藝,都能實現很好地適配。
蒙牛HMO的優異表現來之不易。
作為較早開展HMOs科學研究的中國乳企,從2016年開始,蒙牛就聯合美國UC DAVIS、北大醫學部、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針對中國母乳中HMOs構成開展相關隊列研究,比較中外母乳差異,解析中國母乳HMOs組成特征。
針對HMOs改善嬰幼兒健康(腸道健康、腦發育)、成人腸道、免疫以及改善老年認知等功效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及專利布局。
融合國內外知名科研人才,不計成本的投入,耗時七年的堅持,蒙牛才得以實現今日的破局。
03
前沿成果助力配方創新
長期以來,母乳脂肪研究一直是困擾行業發展的熱點和難點。
對此,蒙牛集團和江南大學聯手集采了全國6大地區14個省24個城市等3000多例母乳樣本,打造了全球樣本數量和物質種類最多的母乳脂肪數據庫*2,并且在對母乳脂肪進行了長達12年的潛心研究后,突破性開發出了MLCT結構脂,并成功應用于蒙牛瑞哺恩系列產品中。
MLCT是甘油三酯的一種,而甘油三酯是脂肪的主要成分,對嬰幼兒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約占母乳脂肪的98%,可分為MCT、MLCT和LCT。其中,MLCT則同時具備MCT和LCT的優點。
仔細觀察瑞哺恩恩至4段的配方成分便可發現,配方創新也讓奶粉在自護、吸收、骨骼、學習等多個方面營養表現優勢突出。
據介紹,其中以HMO、乳脂球膜、乳鐵蛋白為主的自護力*3金三角”有助自護力進階*4;含有MLCT結構脂,吸收力200%*5 ,更適合腸道吸收;
同時,配方搭配9.3倍*6高鈣營養+維生素D以及“乳脂球膜+DHA+膽堿+葉黃素+牛磺酸+維生素A”6大黃金營養,助力寶寶骨骼力*7和認知力提升*8。
此外,奶粉也注重寶寶的適口性,選擇黃金奶源帶*9蒙牛自控牧場奶源,保證產品清淡口感,寶寶接受度更高*10。
瑞哺恩恩至4段的配方思路牢牢鎖定時代趨勢,并走出自己獨有的科研與應用路徑。
現階段,伴隨新國標的高要求,品牌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要想通過產品差異化實現市場突圍,配方創新能力已然成為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配方創新能力的支撐系統是非常龐雜而多變的,但科研力永遠是“中流砥柱”。在這方面,致力于“自主研發實現營養領先”戰略的蒙牛具備獨特優勢。
從組織機構上來看,蒙牛集團成立了蒙牛全球創新研發中心,蒙牛營養科學研究院是其中核心平臺之一,負責統籌集團營養健康及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工作。
營養研究院從產品研發、技術轉化、理念倡導等多方面助力蒙牛,深化其“守衛國民營養健康”的技術積淀。蒙牛營養科學研究院承接前期集團營養成分創新應用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實現多種不同來源優質營養成分的研究與應用。
從科研人才與平臺來看,截至2022年,蒙牛總專利申請項達到3742次,在研發上保持行業領先;400多位研發人員中,碩博士人數占比77%,并成為國家乳業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自治區級工業設計中心等國家級/省部級的創新平臺。
此外,蒙牛還擁有與一線市場“前后呼應”的超強聯動力以及全產業鏈快速響應能力,大大縮短了從科研到應用的路程,使得后端“動力強勁”,能夠有效轉化為前端的“新品”與“爆品”。
04
長線布局持續賦能
此次,蒙牛帶領“國產自研HMO”入局,以“瑞哺恩恩至”四段為石,投向已然波濤洶涌的HMO湖心,無疑將激起千層浪。
但入局只是開始,隨著國產HMO的使用與口碑逐漸上升,以及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發陸續落地為應用,蒙牛與之相關的長線布局也會徐徐展開。
從更大的層面來看,蒙牛在營養科研上的長線布局,無疑將為其多元化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持續賦能。
乳業江湖之中,比拼已圍繞奶源、工藝,蔓延至各個細分賽道、渠道……概念層出不窮,新品持續迭代。
大到品牌的理念與格局,小到配方中的單個成分的細微創新,都影響著消費者最終的抉擇。站在浪潮中的礁石回頭望去,不難發現,盡管浪花滔滔,但一直以來牽引著乳業這艘巨輪一路航行向前的核心動力,始終是科研力。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從最初加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基礎營養素的均衡階段,到添加DHA、乳鐵蛋白、OPO等代表營養素的強化階段,再到如今,已經進入以MLCT、HMO等親和營養、創新性成果的添加應用階段。
下一個階段會是什么?目前還無法預料,但可以預見的是,在蒙牛等一眾中國乳業發展引領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與科研轉化落地,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定“雖遠,但行則將至”。
「7」①夏維波,廖二元,章振林,林華,金小嵐,余衛,付勤,劉建民,謝忠建,袁凌青,丁悅,岳華,盛志峰,補鈣和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的必要性,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11):20-25.②劉穎,蔭士安,鈣與人體健康,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7.24(1):29-33.
「8」①陳慧,劉敬,牛磺酸對新生兒腦發育的保護作用,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9.8(8):550-552.②
賈梅,葉黃素不僅保護視力,更影響大腦認知功能,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6(29):801.
「10」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