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總泡飯恰了伐?
汪小姐最愛的排骨年糕打卡了伐?
今天一起嘎嘎三胡。

文:小伊
來源:伊莎莉卡烘焙網(ID:yeslicake-v)這部以90年代上海為背景的商戰讓很多那個年代的人產生了共鳴。雖然劇情對于90后、00后的我們有點陌生。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繁花》里面出現的那些美食,我倒是看得挺高興。(主打一個看劇也不務正業。)既有上千元的包廂美食,也有江浙地區家庭愛吃的樸實泡飯,處處體現了當時人們對食物的講究。《繁花》一出,不管是各路自媒體也好、品牌店鋪也好,都紛紛趁勢推出《繁花》同款。同款的美食套餐、同款的打卡地圖等等,大家的熱情被拉到了一個新高度。仿佛提前過年。最近的黃河路更是一舉拿下新晉打卡勝地。網友開玩笑說,武康大樓都要謝謝王家衛的《繁花》,分了一波人流。這部片子還真是有這樣的魔力。越看吧,越能勾起一代人兒時的回憶。盡管我這個年紀不是很了解寶總業務,但是里面出現的上海本土老字號,我還是非常了解的。杏花樓創建于清代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以餐飲起家、月餅發家,是上海著名的百年老店。它的顏色呈現淡紅,吃起來松軟香糯,里面有夾著餡料。老底子在上海,要是有親朋好友喬遷,就得送上定勝糕,討個口彩。只不過現在的杏花樓已經沒有了銀錠造型的定勝糕。想要打卡爺叔同款,恐怕得去別家找找了。(聽小伙伴說好像喬家柵還有賣)在杏花樓對面的就是遠上海年代最久的飯店之一——國際飯店。上海國際飯店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飯店之一,在20世紀30年代有“遠東第一高樓”之稱。以前我真沒覺得國際飯店蝴蝶酥這么出名。可是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蝴蝶酥搖身變成了搶手的網紅單品了。甚至都有黃牛等在門口......其實除了蝴蝶酥以外,國際飯店還有銀絲卷、酒醉蛋糕、哈斗、奶油角等等,它們也都非常出名。因為它的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個白饅頭。于是我問家人“為什么叫這名字”,哦,原來它是內有乾坤。掰開銀絲卷,里面是一縷一縷的面團,好像銀絲一樣而得名,吃起來香甜可口。反正也是圖個新鮮感。打開包裝盒就可以聞到濃濃的白酒香氣,中間是蛋糕體,頂部是酥脆片和糖霜裝飾,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拿破侖。和杏花樓同一個公司的沈大成,也是每次去南京路必打卡的。沈大成創建于光緒元年(1875年)已有140余年歷史。只要去沈大成,少不了買青團,還有雙釀團、條頭糕、金團、八寶飯等。每逢節假日,尤其是清明前后,沈大成門口擠滿了爭先恐后買糕團的人。沈大成這幾年也開始更接近年輕人,推出了創新口味的青團。到了夏天,沈大成保留著傳統老式綠豆刨冰、紅豆刨冰。賊涼爽了。跟現在流行的綿綿冰完全不一樣,這種刨冰才是夏日的記憶。出鏡率超高的凱司令蛋糕,對于上海囡囡來說是兒時記憶中的奶油蛋糕了。逢年過節有凱司令的大蛋糕,那可以說是相當拉風。一朵朵手工裱花,硬邦邦的白脫奶油,這口感直至今日仍然吸引著許多人。除了白脫蛋糕,凱司令的摜奶油、栗子蛋糕、哈斗,也是老上海人最愛吃的經典之作。不過現在有人說凱司令用植物奶油,不愛吃了。要我說咱吃的就是一個回憶里的味道,真要變成了動物奶油,那還是凱司令嘛?(別杠,杠就是你對)《繁花》還出現了紅寶石的身影。大結局里,汪小姐回到上海請大家吃的漂亮蛋糕就是來自紅寶石。“頂上這塊帶花的,這最好的第一塊,我是要給師父的。”
以前過生日或者過節,就會去附近的紅寶石訂一個大蛋糕。要是有人來家里串門,長輩就喜歡買上幾塊奶油小方放在冰箱里。只要客人來了,就立馬端出來。奶油小方經典吃法,先把上面的罐頭紅櫻桃吃掉,然后開始品嘗下面的奶油。挖到中間部分夾著菠蘿丁,每次都期待下一口能吃到菠蘿。我記得以前和一個上海甜點師傅聊天,他問我為什么這么人喜歡紅寶石奶油小方。他說,因為情懷。問老上海人,哪家排骨年糕名氣最響。那肯定是云南路上的鮮得來。也是《繁花》里汪小姐最愛的。煎得酥脆的排骨搭配上軟糯筋道的年糕片,澆上靈魂醬料,這味道嗲得喲~只不過,幾年前去吃過一次鮮得來排骨年糕,感覺沒有特別好吃了。不知道是自己的嘴巴刁了,還是其它原因。除了以上這些,《繁花》里早餐鋪的粢飯團、街頭的油墩子、四如春的冷面、振鼎雞的白斬雞,這些充滿煙火氣的美食,每一樣都能帶著我們立刻回到過去,看到了那時候的自己,記憶涌上心頭。《繁花》也讓我了解了上海烘焙的過去。那個年代的上海可以說是國內西點烘焙的發源地,奶油蛋糕、栗子蛋糕等都是上世紀的時髦單品。
上世紀20年代,自上海開埠之后,各種中西結合的海派西點就此誕生。白脫蛋糕、奶白蛋糕、麥淇淋蛋糕到后來的鮮奶油蛋糕,一路發展。記憶里的靜安面包房,查看資料的時候看到說當時靜安面包房法棍賣5角2分,再加2兩糧票,吃慣大餅油條的上海人對此表示很好奇。上海人喜歡時髦,所以當時在華山路有著自行車上掛法棍的風景線。馬哥孛羅、櫻花面包房、申港佐食房、上海凱迪面包房、新僑面包世界、華僑面包房、香特莉.....如今這些面包店,已經成為歷史記憶的一部分。但對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它們是時代的印記,是許多上海人記憶里不可或缺的美味。我們總在說,時代在發展,有的品牌在時代潮流中被無情淘汰,被迫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或許這是它們的宿命。但也為我們留下了老大昌、靜安面包房、杏花樓、沈大成這樣的老字號品牌,依舊在為更多人創造新的記憶。《繁花》把蕭條的黃河路帶回人們的視野里,把潑天富貴撒向了那些上海落寞的老字號,讓上海小囡再次看見了它們,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屬于上海獨有的腔調和煙火氣。(感謝!)但我希望可以越久越好,讓這些經典美味留得更久。守護住這些美味,也是守護屬于自己的珍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