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yra Liu ?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回想2023年的食品圈里,能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于火出天際的明星食材——從西梅到沙棘一類的超級食材,還有被玩出花的土豆。在一眾食材中,司空見慣的大米意外地晉升為行業新星,除了在新茶飲端被推出熱度的米乳,深耕米果領域的旺旺推出了米蝦片、Q米面等新產品,五芳齋連續七年推出用大米做餅皮的糯月餅,米月餅這一小眾品類也迎來了一波熱度小高潮……

圖片來源:庫迪咖啡、旺仔俱樂部、五芳齋
隨著國內新興米制品熱度上漲,Foodaily通過全球新品,為讀者們介紹了米制品還有哪些創新產品品類(全網都在推的米乳,背后原料會是下一個爆款元素么?)。那么,品類之外,品牌又該從哪些方面挖掘米制品的食用價值點,做產品的差異化定位呢?
最近,Foodaily就在海外新品洞察中發現了一款有趣的大米產品——Mochicure大米軟糖。據介紹,這款軟糖有著麻糬般軟糯的質地,和清爽的水果味,可以帶來飽腹感,還會讓人心情舒暢。除了品類新奇,其圍繞“情緒管理軟糖”的定位做的一系列產品設計同樣值得深挖。
01
首日即達成銷售目標金額115%!
大米軟糖有什么奇妙之處?
這款名為Mochicure的大米軟糖是由日本米果零食企業三幸制菓推出的,剛剛結束在日本Makuake網站的眾籌階段。這是一款情緒管理軟糖,旨在“為盡可能多的人提供幸福的場景”,開售第一天就實現了目標金額115%的好成績,截至眾籌結束,已經實現了目標銷售額的276%。
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么要用大米做軟糖?一款軟糖怎樣做到情緒管理呢?

圖片來源:三幸制菓
作為一家專注于米果零食的傳統企業,三幸制果如何會想到大米軟糖這一創新概念?
三幸認為:日本人正在遠離大米。大米是日本民眾的傳統主食,甚至被人們視為“主食中的唯一主食”。然而,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可選擇的主食越來越多,日本人吃米飯的頻率越來越低;另一方面,煮米飯耗時較久,與面包、面條等相比,“時間性價比”太低。由于忙碌,許多人更是直接用甜品代替正餐。
然而,米餅、柿種等大米零食風靡日本,牛肉飯連鎖店、飯團專賣店的蓬勃發展,甚至以水稻種植為主題的游戲、漫畫的出現,這些現象都表明日本人對于大米制品的喜愛依然不減。許多人表示自己喜歡米飯,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隨意享用。

日本常見米菓零食,圖片來源:healthynibblesandbits.com
觀察到這樣的消費者痛點,三幸決定以大米為原料,創造一款即使少量也能填飽肚子、并且可以補充營養的糖果。通過獨特的耐嚼質地,讓消費者在咀嚼的過程中得到飽腹的效果,只需一粒就可以輕松帶來飽腹感。
市場上的軟糖大多是使用了明膠等膠凝劑的凝膠軟糖,通過改變膠凝劑的種類和配比來實現不同程度的彈性質地。在日本市場的軟糖熱潮下,軟糖的質地變得多樣化,而三幸希望能夠做出一款與凝膠類軟糖不同的、可以在口中直接融化、帶有柔軟口感的軟糖,將“口感”作為新品軟糖的差異化價值點。
為了實現這種特殊的質地,三幸想到了求肥。這是麻薯的一種,是將糯米揉成粉末,加入水、糖和淀粉糖漿制成的。其特點是微甜、有嚼勁,和麻薯相比更加柔軟。
有了這樣的靈感后,研發人員以米粉為原料,并在制作時參考了求肥的制作方法,使產品具有類似軟麻糬一般的質地,兼有耐嚼、軟糯兩種口感。大米軟糖的情緒管理作用正是來自其獨特質地。
這樣的質構狀態,能夠增加食用時的咀嚼次數,刺激與飽腹感相關的神經中樞,為食用者帶來滿足感和飽腹感。
此外,咀嚼帶來的快感有一定減壓效果,這也是運動員在比賽前的常用方法。研究表明,咀嚼可以促進讓人感到快樂的血清素分泌,從而釋放壓力。
不僅如此,咀嚼還能起到保持清醒的效果。研究表明,咀嚼動作會刺激前額葉皮質及右側海馬體,使掌管移動和注意力的區域處于活躍狀態,因此能夠提升注意力、保持頭腦清醒。

圖片來源:三幸制菓
除了獨特的口感,三幸希望Mochicure不僅是一款“情緒管理軟糖”,還可以為忙碌于工作、家務、育兒等的女性提供幫助,成為一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調節情緒的產品。
這款大米軟糖的目標用戶定位于上班族,尤其是職場女性。在包裝設計上突出了小清新風格,不僅尺寸適合放在包包里、桌面上,還設計成易封口包裝,方便隨身攜帶、隨時食用。
在口味上,三幸針對上、下班的不同場景,設計了橘子、葡萄兩種口味。
橘子味對應上班時間,清爽的柑橘風味讓人心情愉悅,每袋還加入60mg咖啡因,提神醒腦,在開工前提供情緒上的振奮;葡萄味對應下班時間,每袋含50mg色氨酸,醇厚的葡萄味和色氨酸帶來輕松、平靜的感覺。

圖片來源:三幸制菓
除了契合工作場景,每包大米軟糖中還加入了1.1 mg維生素B1和3mg鐵,在滿足飽腹感的同時補充女性日常所需營養。
在Makuake官網的互動區中,許多米果、軟糖愛好者對這款大米軟糖表示出極大興趣,且有很高的期待度。許多人認為這是一款有趣、健康的產品,想要嘗試。

圖片來源:Makuake
02
鏈接場景化需求,
米制品如何靠“新身份”破圈?
不僅是日本,大米在我國也一直是一種傳統的食材。從米飯、到米粉、再到年糕,豐富的米制品形式為主食種類帶來了多樣性。在零食中,大米也是常見原料。從兒時街邊售賣的大米花、米糖,到現在米餅、米果、鍋巴等膨化零食,這些大米零食都有著濃郁的米香和酥脆的口感,令人上癮。
隨著大米制品的不斷創新,近些年還衍生出了米麻薯、米布丁等新形式大米甜點,另一邊,諸如芡實糕、大米糕等各個地區的傳統大米點心也在網絡上重新擁有了熱度。這些點心和新型甜點都是因為軟糯的口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并被消費者賦予了“糯嘰嘰”這個名字。

圖片來源:小紅書
消費者會喜歡糯嘰嘰的零食,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好的口味,淡淡的米香也會讓人感覺心情舒暢,為產品加分;其次,與大米軟糖帶來的情緒滿足相似,口感軟糯的食物也會因為咀嚼的快感而讓人感到滿足,這也是消費者喜愛這類產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這些零食還能增加飽腹感,是許多消費者早餐或代餐的不二選擇。
不過,隨著軟糯的大米點心在互聯網上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在一眾糯嘰嘰產品中做出差異化?
“場景化”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比如,江中猴菇米稀主打早餐+養胃場景,還推出了人參、紅棗、高鈣等多種口味;米饅頭等江浙一帶的大米點心也被商家打上了中式早餐的標簽。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糕點品牌楊先生,他們的芡實糕每年可以售出1200萬余份,在芡實糕這一細分品類做到第一。芡實糕是浙江地區一種傳統特色糕點,是一種以鮮芡實、大米粉為主料制作而成的藥膳點心,有著細膩、軟糯、有嚼勁的口感。

圖片來源:楊先生
隨著新中式的興起,中式糕點也迎來了一波熱潮。在這樣的背景下,楊先生就將芡實糕與江南糕點、非遺技術等標簽建立連接,以杭州伴手禮為產品定位,為品牌打造文化符號,在中國式糕點這一賽道提升品牌競爭力。
不僅如此,楊先生還抓住了代餐這一消費者需求,將芡實糕的飽腹屬性與低脂代餐、早餐場景相結合。這樣一來,既擴大了消費者畫像,又讓產品區別于一眾傳統糕點,打造出了與眾不同的產品標簽,增強產品記憶點。
無論是大米軟糖預售的火爆銷量,還是楊先生芡實糕的成功,Foodaily發現,場景化營銷不僅能夠讓產品的消費場景提示更加明確,使產品在同質化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也了滿足消費者在口感偏好、營養功能、飽腹充饑等多方面的需求,擴大了傳統米制品的消費者畫像,同時,這種差異化策略還有助于品牌建立心智,提高市場份額。
目前,米制品出圈的新案例還相對有限,未來,我們也期待看到國內市場更多米制品找到更符合當代消費者需求的價值點,塑造“新身份”,讓米這一傳統食材煥發新活力。各位讀者的家鄉如果有什么特色米制品,也歡迎在評論區大起底,給我們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