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的業態似乎成為了那只“闖進瓷器店的公牛”,讓行業里各種固有的格局和規則碎了一地。

來源:贏銷力(ID:yingxiaoli888)
如果用一個詞總結2023年的中國零售業,那這個詞一定是“折扣”。
在許多縣城、鄉鎮的商業街上,涌現出了一批零食折扣店,如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零食等。這些店鋪有著極具吸引力的商品價格,“1塊1的農夫山泉、2塊8的王老吉、2塊9的樂事薯片,甚至單包售價幾毛錢的手抓零食包..."。相比超市、便利店、零食店商品平均便宜20%-30%。用“簡單粗暴”的低價攻勢,折扣店們迅速占領了過去良品鋪子、百草味等零食店的市場,還對許多便利店和小超市產生了巨大沖擊,導致其關門歇業。這一現象引發了零售巨頭的強烈危機感。例如,盒馬CEO侯毅曾在朋友圈表示:“嗨特購、好特賣等折扣店紛紛開在盒馬鮮生的隔壁和對門,他們價格比我們便宜1/3,我們投入巨資建設的門店銷售急劇下降,變成了品牌產品的體驗店和展示店?!?/section>為了應對挑戰,零售巨頭們自己也開啟了折扣化轉型。盒馬高調宣布“全面折扣化”轉型;永輝超市則采用漸進式變革,在門店里增設“正品折扣店”;傳統零食店企業良品鋪子,也在近期啟動了大規模的降價……降價、折扣的壓力傳導到了上游的供應商,原本“和諧”的“零供關系”似乎變得越來越緊張。整個2023年,零售行業都在圍繞著降價、折扣、特供、自營等措施進行轉型和改革。盡管零食折扣店已經出現了幾年,但上述顛覆性的變化,幾乎就是發生在最近一年之內。這種新的業態似乎成為了那只“闖進瓷器店的公?!保屝袠I里各種固有的格局和規則碎了一地。在這樣的強力“攪局”之下,零售業是否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行業又如何以正確姿勢應對洗牌期呢?
主打優質、低價、無套路的硬折扣,誰在賺錢,誰在虧錢?B2B、社區團購,大火之后都是一地雞毛,2024年硬折扣會進入這個命運之輪嗎?硬折扣值不值得廠商去擁抱?要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搞懂硬折扣的本質,它為什么存在,又為什么火起來。這并不是一個務虛的問題,搞懂它非常重要。我們第一要搞明白的是,商品的本質是交易,交易的本質是對價。因此,價格是商品最重要的屬性,沒有價格,就沒有交易。只要我們翻翻歷史就會發現,自有商品以來,價格就是商戰最重要、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價格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齊魯爭霸時期,著名的“種桑誤國”就是一場高水平的國與國之間的價格戰,齊國產糧食,魯國產絲綢。齊國糧食低價出售給魯國,魯國絲綢高價出售給齊國。
時機成熟后,齊國發布號令,不允許國民穿絲綢、只穿布帛。
魯國因為大量毀壞農田,扭曲經濟結構生產絲綢,不事糧食生產。而此時齊國出口糧食大幅度漲價,魯國必須使用大量財富來購買糧食,金銀幾乎全部流入齊國,國力軍事一廢到底。此后,魯國成為齊國附庸,齊國不戰而王。
從“種桑誤國”的典故中我們可以發現的規律是,只要供需失衡,就會有價格戰;失衡越大,價格戰越猛。反過來也成立,主動的價格戰打得好,就會引發對手的供需大失衡。今天,全球經濟的供需失衡,引發了持續的高強度貿易戰。國內快消品的供需大失衡,成就了拼多多,也引發了傳統渠道近年來層出不窮的以“價格”為核心的零售模式創新。“價格戰”并不只有“低價”,但放在中國快消競爭的大背景下,今天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價格戰”,往往指的就是“低價競爭”。在所有價格戰形式中,硬折扣又是最簡單直接、粗暴有效的一種。拋棄了各種滿減、會員、尾貨處理等套路,硬折扣一招“正品低價”精準擊中了焦慮的消費者心智。但硬折扣目前最大的矛盾在于,通過赤裸裸的價格收獲了消費者,卻普遍賺不到錢。有流量,不賺錢,這似乎又走進了社區團購的循環。所以,我們判斷,目前多數硬折扣店,都還處在「資本局」階段。至于賺錢,還得看未來。社區團購當時的資本來源主要是互聯網巨頭和風險投資,與之不同,硬折扣店的“資本”來源除了投資,還源于加盟商。不管是零食折扣店,還是硬折扣超市,其主要模式都是加盟模式??偛恐睜I少量店,打磨模型和供應鏈能力。紅火的門店生意吸引了大量處在就業焦慮、又有創業沖動的中年人群加盟。一方面,硬折扣擊中了因收入下降而焦慮的消費者心智;另一方面,包括品牌、設計、供應鏈一體化輸出的整店加盟模式,吸引了大量焦慮中的快消品經銷商和初創人群。通過大量的社會創業投資,硬折扣模式又輕又快地在全國三四線城市遍地開花。從2022年開始,在消費品領域無處可去的風險投資涌入硬折扣賽道,又大大加速和催化了它的發展。“硬折扣”這個局是做成了,但普遍不賺錢仍然是個硬傷。這個不賺錢,不一定是硬折扣的總部,而是加盟店普遍不賺錢。根據我們的市場走訪,超過85%的折扣店,不管是零食折扣,還是折扣超市,幾乎沒有盈利或者盈利低到不值一提。“正品低價”是一個最有用的絕招。但絕招的特點是,看起來往往大巧不工,簡單好上手,但能練成的人卻是萬中無一。
硬折扣賺錢的邏輯也很清晰:銷售結構是“標品低價引流+自有品牌利潤”;產品組合是1000+SKU,量大周轉快;從工廠到門店供應鏈極短,全國采購,賬期很短,尋求低價。這套邏輯的核心就是供應鏈變革:用一切辦法縮短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在中國快消品市場,但凡涉及供應鏈層面的變革,無一不是考驗重重,需要同時具備足夠的勇氣、智慧、時間和耐心。
大品牌標品低價引流,觸發大品牌反感,采購不穩定怎么辦?
自有品牌或者白牌商品,保證了低價,保證不了品質怎么辦?
品牌標品低價引來客流,結果消費者薅走了羊毛,卻不買白牌怎么辦?
分析之后我們可以得到結論,硬折扣的邏輯和沃爾瑪的“天天平價”沒有本質區別,但因為它要把價格手段做到極致,所以難度大大增加。
硬折扣的低價,只是手段,根本不是能力。能把價格做到極低,還能賺錢,讓加盟店賺錢,能持續賺錢,這才是硬折扣的真正核心能力。為什么還沒有出現關店潮?一是正在風口上,風投和社會資本源源涌入,大量新開店抵消了關店的聲音;二是開店投資至少都會撐上一年才會考慮轉讓或關店,大量折扣店還沒到一年開店期的生死關頭。2024年,將會是零食折扣店的生死一年。誰能活下來,誰能生存和發展,誰會沉寂和消亡,誰能練就“低價賺錢”這樣的核心能力?
和傳統頭部企業不同,即便乘上風口,但“年輕生意”也有屬于各自的掙扎。
伴隨著“零食很忙”以及“趙一鳴零食”的合并,過去幾年不斷發展壯大的零食量販店生意,終于在2023年進入了洗牌期。加盟商在高投入下盈利的急迫性,自身與上游企業間“暗樁遍布”的博弈關系,都逐漸讓零食量販店們意識到“鋪天蓋地”并不難,難的是“頂天立地”。
一個新的模式乘上時代的風口,往往萬眾矚目。曾經一時風頭無兩的B2B電商、社區團購等等皆是如此,但都逐漸倒在了進一步發展的道路上。究其原因,供應鏈和渠道體系,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裹挾消費者,要挾廠家”,是那些沒有品牌基因,亦或是好不容易積累起少量品牌效應的零食量販店們正在努力做的;“拿下廠家和渠道”,是跑通盈利模式必須實現的終極目標。但現實是,消費者不容易被長期搞定,廠家和渠道更是短期利益的“妥協”者。一方面,零食量販店生意固然可以帶來一些“銷量”,但大多并非實際增量,而是透支傳統廠商利潤的轉移支付。這部分“薅羊毛式消費”幾乎曾經出現于每一次渠道變革的過程中,無論是電商,社區團購,還是到家零售等,但粘性都會伴隨著商業模式的降溫而迅速弱化甚至轉移。另一方面,對于廠家,尤其是對大廠而言,零食量販店打破了其多年構建的分銷體系,這在竄貨情況空前嚴重、經銷商怨聲載道的2023年,會讓不少區域的商品價格進一步失控。雖然,不少廠家會針對零食量販店渠道推出定制化產品,比如小瓶裝水,或是早已被淘汰的廉價零食產品等,但仍很難緩解渠道銷量和存量的平衡問題,更打亂了自身的產品矩陣。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廠商開始抵觸與零食量販店的合作,甚至從觀望走向決裂。
羊群效應帶來的模式紅利已經快到頭,行業洗牌期就在眼前,這或許也是“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并的一個幕后因素。要知道,即便強如電商時代的三只松鼠,在電商稍有下滑趨勢時,也不得不快速拉長產業鏈——上種堅果,下做分銷,賺起了“慢錢”。說到底,價格的卷,只是表面;真正卷的,還在產業鏈和分銷體系上。放眼未來,區域和小微零食量販店的“倒閉潮”或許已經不遠,而零食很忙這樣“已經成功跑出來”的企業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與廠家談判的籌碼,也已經培養起一批忠誠的合作伙伴。懸念更多在于,他們能夠在多長時間內補上那些缺失的供應鏈和渠道“課”,這也決定了零食量販店模式更長期的發展中,廠家以及加盟商們是否承擔更少的代價。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看到,零食很忙們也開始種果子,講故事,細化SKU,推自有品牌——和良品鋪子以及三只松鼠一樣,全是“辛苦活”。相信在“混亂”之后,“攪局”的零食量販店終究會走向傳統。畢竟,土味的東西沉淀久了,自然也就成了泥土本身的味道。而那些老老實實做事的企業,總能用自己的方式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