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ttle Zhong、芥末之父
來源:FDL數食主張 (ID:foodatalink)
在歷經疫情等不確定因素所帶來全球經濟衰退期后,消費者愈發趨于理性消費、資本投資熱情也逐漸回歸平靜、市場結構的變化更是讓各行各業面臨洗牌出局。
然而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雖然歷經疫情起伏、地緣政治動蕩、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但隨著數字化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行業政策有力引導等多方面因素助推下,市場情緒也得到一定改善,投資者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
在新發展階段,作為典型的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全球范圍內出現了大規模的企業合資、并購重組浪潮,細數食品市場的發展,也伴隨著大大小小的合、并、組事件。
在國內,不僅限于大型跨國企業及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也包含很多本土的食品消費品品牌;而在國外,歐美等市場中不少食品飲料及餐飲公司也紛紛通過投資其他食品創業公司實現業務整合。
今年,在原料端,帝斯曼(DSM)與芬美意(Firmenich International SA)的“平等合并”完成大型并購業務;在新茶飲界,茶百道牽手霸王茶姬,合資5000萬注冊成立新公司;在飲料界,國產汽水品牌武漢二廠汽水通過并購方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在休閑零食領域,量販零食店賽道頭部品牌“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宣布戰略合并;在餐飲界,麥當勞出手收購凱雷少數股權后,持股比例將從20%增至48%……
那么當前,中國食品企業市場的并購重組呈現出什么新趨勢?今年這波熱潮能否給行業增長帶來新的高潮?選擇這條路的企業,又是怎樣在并購中放開拳腳的?而當內生式發展到達天花板,企業家們是否會對并購重組采取更加開放的態度?
回溯既往,從1949年到2023年,新中國走過了74年,我國食品工業也隨之經歷了恢復元氣、緩慢增長、高速增長、創新驅動等幾個歷史階段。
而發展至今,在人口紅利消失、消費升級的當下,食品飲料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消費者的分層、傳播渠道的碎片化、流量紅利逐漸減弱,整個行業的競爭的“馬太效應”十分明顯,這也使得企業深陷增長乏力的困境。
另一方面,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無論是大型跨國企業或初創公司,都面臨著復雜的投融資環境。但從長遠看,這也意味著,態勢的變化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推動并購整合市場多元發展的可能性和機會。
圖源:freepik
有相關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受政策監管和產業形式影響,今年的IPO和再融資市場出現階段性收縮特征,創業人和投資人開始傾向于在并購整合市場中找尋新機會。與此同時,受各地方政府推行“出海”、跨境投資和貿易發展計劃等積極因素的影響,一些被抑制積壓的合資并購、重組需求正在反彈。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包含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共披露6101起并購事件,交易規模約1311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較前兩個季度有顯著提升,并購數量為2319起,環比提升13.29%,并購規模為5148億元,環比提升36.45%。
另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內已有超150家A股公司首次披露重大重組事件,數量超去年同期的109家(剔除并購失敗的企業)。從交易規模來看,150家上市公司中,披露交易規模的合計有117 家企業,總交易規模達4931.51億元。
從單一主業到多主業協同發力,食品產業鏈的每一次“合縱連橫”,也都為行業的發展帶來格局巨變。復盤近兩年食品行業“合并組”交易,主要集中在新茶飲、零食門店、糖果、飲料、餐飲等賽道,市場總體呈現出多元化、區域化、數字化和健康化趨勢。
多元化
實際上,時代的發展進程中,合資、并購與整合并不少見,因為這并非僅僅是一場數字博弈,更是對企業價值的重新定義,是企業布局新品類、拓寬產品線、打造新場景,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和提升長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近年,在市場利好與政府支持的時代背景下,食品行業合資并購消息不斷出現,并向著多元化趨勢發展。有競爭力的企業大膽出手,通過投資與原生業務一致或與橫向擴展業務方向一致的品牌,并整合實現產業資源、生態卡位和資金實力的擴充,以占據消費者的“心智位”。
以“內卷化”日益嚴重新茶飲賽道為例,在市場增速放緩、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企業面臨進一步擴張的難題,有的企業苦苦尋找突破口。
其中,作為頭部品牌的喜茶通過選擇與本身調性相符合,且具有發展潛力的品牌進行投資。2022年,喜茶旗下的鑿空飲料(珠海)有限責任公司對少數派咖啡進行股權投資(持股12%),砸重資進入咖啡;此前,喜茶向植物基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注資,該品牌是全國第二大的To B燕麥奶供應商。
圖片來源:喜茶
此外,喜茶還投資下沉市場水果茶品牌“和気桃桃”、檸檬茶品牌“王檸”、低度酒品牌“WAT”、定位高端的分子果汁品牌 “野萃山”等不同賽道,以拓寬自身在消費領域的布局。
類似的案例還有,茶顏悅色入股了同為長沙品牌的果呀呀;甜品巨頭滿記甜品與茶飲新銳“小滿茶田”合并,開啟“新滿記”升級之路。
區域化
不僅如此,合資、并購重組也是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有效途徑,使得資金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集聚,發揮協同效應,推動共贏發展。
從未來趨勢來看,合資、并購重組仍是市場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對多數企業而言,并購同業優質資產或者上下游優質資產,實現供應鏈端的共享共建能夠較大程度提升盈利能力,增強行業巨頭地位。
與其放手對抗,不如攜手相愛。今年11月,茶百道宣布與霸王茶姬成立一家名為“四川容尚佳合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其中,茶百道持股25%,霸王茶姬持股20%,剩余55%由四川匯智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茶百道和霸王茶姬的聯手意味著雙方可能進一步深耕供應鏈,以共享共建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
除了新茶飲賽道,“合并組”在乳制品賽道也頻頻受到企業決策者和經營者的重視和使用。以妙可藍多與現代牧業擬共同成立“好多牛”合資公司為例,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奶酪相關獨立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同時擁有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生產技術,而現代牧業是中國乳業上游市場的領導者,涵蓋從育種、飼料到原奶生產的乳業上游全產業鏈業務。
結合雙方的優勢,設立合資公司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對于妙可藍多而言,合資公司可為奶源需求帶來保障,同時對沖國際采購帶來的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進一步完善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數字化
后疫情時代,數字化、智慧化、科技化和綠色發展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
隨著行業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食品企業正借助“數智”發力,全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企業各個系統通過數智化有機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工業互聯網生態,打通制造鏈條的各個環節。
具體到消費品牌,一些企業紛紛入股供應鏈企業或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團隊,并且將供應鏈與數智化結合起來,在對原材料采購和運輸、門店運營、人員管理等環節進行全面的數智化改革。
去年,新銳乳企認養一頭牛宣布與阿里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等技術,在智慧牧場、智能工廠、數智化供應鏈、消費者與營銷管理、渠道運營等方面展開充分合作,利用數智化提升企業生產運營效率、提升消費者在全渠道互動體驗感。
在餐飲業,圍繞著數字經濟的布局,自2022年起,呷哺集團在供應鏈、門店營運管理、會員營銷、生產智造等方面陸續上線數字化系統。而為打造健康食品數智化產業集群中心,呷哺集團與日辰食品共同投資打造了日辰食品(天津)有限公司,旨在進一步優化消費者數字化體驗,為解決食品行業的安全、美味和創新問題提供新思路,引領行業整體的更新迭代。
健康化
歷經疫情三年,中國消費者的健康理念開始覺醒。而后疫情時代,人們對于健康焦慮的仍普遍存在,這也使得此前并不占太高消費比重的保健品、療愈活動等開始逐漸被人們所重視。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健康消費趨勢在食品行業中繼續保持強勁,對深耕大健康產業的食品企業而言,抓住營養健康發展趨勢實行并購重組,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創新、大健康產業、國際化經營等方面優勢,有望在近些年顯得魚龍混雜的健康行業找到新的增長點。
這幾年,營養健康領域的“收購和合并”也在不斷增加。
典型的如帝斯曼(DSM)與芬美意(Firmenich)宣布雙方將達成合并協議,雙方以建立在營養、化妝品和健康領域領先的創造和創新合作伙伴“帝斯曼-芬美意(DSM-Firmenich)”。
作為一家國際性的營養保健品、化工原料和醫藥集團,在宣布與芬美意合并的當天,帝斯曼也宣布達成另一項協議,將其工程材料業務以38.5億歐元的企業價值出售給專業高分子材料制造商Advent International和特種化學品制造商朗盛(LANXESS)。兩大交易完成后,帝斯曼將徹底轉型為健康、營養和生物科學公司。
圖源:帝斯曼芬美意
02
探尋市場化并購重組之道
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說過:“沒有一個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兼并而成長起來的”。理論界也一直將做大做強視為企業并購重組的終極目標。
總的來看,在宏觀經濟受到劇烈波動時,食品行業的“合并組”將重塑整個食品市場格局。不過,這些動作只是第一步,因為在這之后,文化、機制、組織架構以及業務形態完全不同的公司如何融合也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而這恰恰也是決定效果的關鍵因素。
這也意味著,從“合并組”開始到兩家企業業務真正發揮協同作用,這中間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盤子變大,放大決策難度
企業合資、并購重組后盤子變大,企業決策難度自然加大,且容易以成功的產品模式作為萬能的標準模式,盲目推廣,導致在商戰中敗下陣來。
早在2015年,H.J.亨氏公司宣布兼并卡夫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新公司卡夫亨氏成為世界第五大、北美第三大的食品及飲料商。雙方稱,此次合并將為內在互補性提供大量協同的機會,最終將增強在市場和創新上的投資。據悉,新公司擁有8個價值超過10億美元,以及5個介于5億美元至10億美元的品牌。
但實際上,由于并購后公司在營收方面的增長較為乏力,甚至2017年出現回落,卡夫亨氏的發展并不順利。其中的主因是一手操縱雙方合并的3G資本,和大多數私募股權公司一樣,并不擅長創造內生式的增長,而是通過壓降成本來提高利潤率。
而作為一個食品快消公司,卡夫亨氏一味追求壓縮成本,同時缺乏研發創新,最終深陷泥潭,2018年凈利潤虧損額高達102.54億美元,創歷史之最。
人員、產品等內部管理失控,降低重組效率
企業的兼并、收購和重組,都是以外延的方式擴大了生產規模。而由于并購前后的管理體制不盡相同,加大了企業擴張后在管理上的難度,因此增加了經營風險。
以近日在風口浪尖的“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戰略合并事件為例。據悉,作為國內量販零食店賽道頭部品牌,合并后兩家公司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同時雙方將在產品供應鏈、品牌建設、區域發展協調等方面開展合作。
從資本投資回報的角度看,雙方有意呈現更好的市值表現來爭取上市的機會,以此實現利益最大化。從戰略布局上來看,在量販零食店賽道沖刺階段,足夠的規模效應以及更低的價格能贏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不過,此合并消息剛落地不久,趙一鳴零食遭到前股東良品鋪子起訴。寧波廣源聚億投資有限公司因被投企業宜春趙一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雙方合作期內,刻意隱瞞公司重大事項,損害小股東知情權,于11月27日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目前,法院已受理此案,若廣源聚億勝訴,恐對趙一鳴零食和零食很忙未來的上市會有很大影響。
圖源:趙一鳴零食
調整不當或者不及時,扭曲彼此的運行機制
很多時候,被并購企業很可能是經營管理不善,瀕于虧損、破產才被并購重組,與原企業在企業文化、管理風格,技術基礎、產品質量、經營運作方式、人員素質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差異。
如調整不當會嚴重影響原企業已經樹立的良好聲譽和企業形象,甚至扭曲了資產重組的運形機制。
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在重組過程中,需要基于自身的實力和所面臨的市場環境謹慎分析,認真區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穩健操作,發揮經營、財務和人員的協同效應,彌補各自的短板,才能使得企業重組戰略順利實施,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從而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今年9月份,重慶啤酒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嘉士伯擬在其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香港取得首釀啤酒控制權的同時,將首釀啤酒及金貝香港(首釀啤酒全資子公司)持有的中國境內全部啤酒資產(即:北京首釀金麥貿易有限公司及金貝亞太(北京)餐飲有限公司的100%的股權)分別以250萬元、6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啤。
實際上,收購“京A”其實是嘉士伯為了履行其2020年重組承諾進行的。當時,重慶啤酒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嘉士伯將其控制的除重慶啤酒(及重慶啤酒控股子公司)外的中國大陸啤酒資產和業務全部注入了重慶啤酒,如烏蘇啤酒、大理啤酒等。由于嘉士伯還不是首釀啤酒的控股股東,所以2020年重組時,“京A”相關資產并未注入重慶啤酒。
重慶啤酒收購的“京A”是我國頭部精釀廠牌,目前在全國運營著11家精釀餐吧。據重慶啤酒公告披露的數據,即便已是行業頭部,這兩年“京A”也處在虧損中。數據顯示,運營“京A”餐吧的金貝亞太(北京),2022年度和今年1—5月,分別實現營收6954萬元和3653萬元,凈利潤則分別虧損1172萬元和471萬元;負責生產的首釀金麥,2022年和今年前五個月分別虧損約了122萬元和8萬元。
為何重慶啤酒要收購這筆看似虧損的資產?重慶啤酒公告中稱,京A品牌是國內領先的精釀啤酒廠牌,精釀餐吧是上升型的餐飲與酒吧結合的業態,其目標公司的品牌和業務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精釀產品分銷業務的發展及精釀品牌影響力,同時也對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構成互補,有助上市公司積極探索新的增長賽道。
據悉,此次重組涉及的27個議案均以100%的贊成率獲得通過,表明了投資者對交易方案的高度認可。但因京A啤酒目前仍然處于布局期和適應期,其后續發展仍然有待觀察。
FDL數食主張注意到,今年以來政府部門多次表態,并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優化并購重組市場結構,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促進形成以產業為基礎的并購邏輯,盤活存量,創造增量。
面向市場需求,合資、并購重組是多數企業轉型路上的重要一步。而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如何借助各方的資源,加快產業鏈布局,形成資源整合,才是最終出路。
隨著市場業務的逐步處置,未來,選擇并購重組這條路的食企是否會有轉機,很大程度仍需看企業決策層對此番并購后是否會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參考文獻:
1.各路資本探尋市場化并購之道|上海證券報
2.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并購交易大事記|易界DealGlobe
3.《2022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2023年前瞻》報告|普華永道
4.量販零食企業合并背后 行業進入整合期發展加速|中國經營報
5.茶百道、霸王茶姬“合伙開公司”,透露了什么?|數英
6.重慶啤酒擬收購“京A”,精釀需要“破圈” |虎嗅商業消費組
7.妙可藍多與現代牧業成立“好多牛”合資公司!|食品飲料行業觀察
8.微元與國藥國際成立合資公司,攜手開拓大健康產業|企業資訊
9.統一并購臺灣家樂福完成交割|新零售財經
10.當前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江蘇財經信息網
11.重慶啤酒擬310萬元收購精釀啤酒品牌“京A” 兩標的公司去年均虧損|每日經濟新聞
12.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宣布戰略合并 量販零食賽道“卷”規模|中國商報
13.國內并購市場溫和復蘇,國資央企成主力軍|企觀國資
14.杜邦&IFF之后,帝斯曼與芬美意又宣布合并, 強強“聯姻”后巨頭將走向何方?|食研匯
15.股權融資降溫并購模式關注度提升 “蹺蹺板效應”隱現|證券時報
16.2020國內食品飲料行業年度投資并購事件:既是創業的春天,也是投資的春天|Food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