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衛六
來源:新周刊(ID:new-weekly)
前不久,熱播港劇《新聞女王》中的一句臺詞大為出圈,“找個男人嫁了吧”。
忽略前后語境,單就這句話而言,它在年青一代中是貶義,暗諷女性在職場無法立足,必須要嫁給男人才算有靠山。但如果把它放在上一輩的語境里,卻近似于美好的祝愿,因為在他們眼中,女性的人生目標就應該是相夫教子。
上一輩那些把相夫教子當作人生目標的女性,生活也并沒有想象中的幸福。(圖/《82年生的金智英》)
宏觀數據也有反饋。11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顯示,2022年我國初婚人數約為1051萬人,而2013年這個數字是2385萬人,9年下降55.9%;2022年,我國有20個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比上一年增加7個。
盡管初婚人數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往下走,關于催婚的熱點卻并未減少,甚至連00后都開始被催婚。上一輩人認為婚姻和家庭是人生追求,年青一代卻傾向于先過好自己的生活,認為催婚是打擾,“找個男人嫁了吧”無異于侮辱……這可以歸結成代際差異,俗稱代溝。代溝還體現在許多方面,如上一輩人更具“狼性”,而年青一代相對更重視自己的休閑時間。
年青一代相對更重視自己的休閑時間。(圖/《內心強大的美女白川》)
有的代溝真實存在,有些則是刻板印象:上一輩人勤儉節約,年青一代超前消費;上一輩人生活內容簡單樸素,年青一代興趣廣泛,經常被認為不務正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01
分清代溝前,
先要知道誰是哪代人
在搞清楚年青一代和上一輩人的代際差異之前,先要弄明白年青一代是誰,上一輩人又是哪輩人?這就涉及到世代的劃分,目前國內比較通行的分法是80后/90后/00后、X世代/Y世代/Z世代這兩種。尤其關于“Z世代”這個表達,近年來的報道和報告都非常多。
這種方式能準確圈定到具體的人身上嗎?恐怕不能。以“Y世代”為例,這一代被定義為深受互聯網普及的一代。但結合中美Y世代成長階段觸網行為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在1994年才剛接入國際互聯網,而美國這一年已經上線了第一個互聯網廣告,發展程度根本無法相比。在互聯網普及率上,2005年中國不足9%,而美國已經達到47%。
11月底,新周刊和巨量算數聯合發布了《2023中國代際圈層洞察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提出了一種新的代際洞察方式——先根據社會歷史事件劃定代際分隔點,再結合人們的成長時期所處分隔點之間的位置以及其間發生的社會事件、主導媒介、經濟水平,倒推回出生年代,最后以顏色命名世代。
著名三農學者溫鐵軍出生于1951年,17歲時曾經下鄉插隊,到32歲才拿到本科學歷。他經歷過那個熾熱澎湃、紅旗招展的時代,《報告》將這代人稱為“熾紅世代”。溫鐵軍曾說:“我們這代人,是和國家一起成長的,有對國家的責任感,對待人和事也難免多強調應該盡責任。”
熾紅世代之后的世代,《報告》分別命名為藏青世代、海藍世代、燦金世代、淡紫世代。
藏青世代對標60后和75前,成長階段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快速工業化階段,以藏青色工服為代表的奉獻精神成為了這一代人的鮮明標志。
海藍世代包括75后和80后,青年時期正趕上國企改制,“下海潮”成為標志性事件,大海的藍色象征了這一代人的探索和膽識。李丹陽和林超雖然沒有趕上“下海潮”,卻是接下來“創業潮”的代表。李丹陽創立了頭部母嬰品牌“年糕媽媽”,在著書立言的同時,“與媽媽們保持血肉聯結”。林超創辦過兩家人工智能公司,如今是一名投資人,還經常分享財經和科技洞察思考。海藍世代的探索精神不僅體現在創業,還有創新,“無窮小亮”張辰亮以幽默、有親和力的方式傳播知識、答疑解惑,成為了網友們心中的“狐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將1990年出生的人歸為海藍世代,因為其青年成長時期主要在2008年這一代際分隔點之前,經歷與80后更為接近。
而在1991-1999年出生的人,成長時期主要在2008年以后,經歷了北京奧運會,尤其金牌的亮眼金色為這一代人注入了鮮明的愛國熱情,《報告》將這一代人命名為“燦金世代”。對于這代人而言,愛國是具體的行動。初雯雯便將這種行動落在了保護生態環境上,她創辦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2021年,協會通過字節跳動公益平臺上線了“阿爾泰山野生動物救助”等公益項目,通過在抖音上發布公益短視頻、做直播,讓更多人了解到他們在為保護生態的夢想努力。
燦金世代身上有強烈的正能量精神,這在主持人、旅行博主房琪身上非常突顯。她總是這樣介紹自己:“我叫房琪,不放棄。”她也憑借自己的行動活成了很多女生心目中的樣子,獨立、勇敢、熱血、有趣。
已經成年的00后則被《報告》命名為“淡紫世代”,這個顏色似乎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對應。事實上,經歷了中國首發5G、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復雜事件的這代人,既帶著紅色的熱烈與愛國情懷,又兼具藍色的開放意識,還有著白色所代表的初入社會的迷茫,三種顏色混在一起正是淡紫色,神秘而憂郁,個性而直率。
作為中國射擊隊第一位在同一屆奧運會上收獲兩枚金牌的運動員,楊倩是我們最熟悉的淡紫世代。像她這樣展現淡紫世代運動魅力的還有黎建鵬,他在2020年拿下了最高等級長板比賽SYCLD的世界冠軍,為此他滑壞了20多塊長板、滑破了20多雙鞋、摔倒無數次。但最能體現黎建鵬個性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將長板技能和中國文化巧妙融合,在招式中融入中國功夫,以長板運動推廣中國文化。邊靖婷也是中國文化的推廣者,2021年11月,邊靖婷和同學們憑借用京劇戲腔演唱熱門短視頻國風歌曲,連續登上熱搜榜。僅《探窗》一曲,在抖音播放量合計就超過5000萬次。
《報告》發現,本應代溝最大的淡紫世代和熾紅世代,居然在某些方面頗有共鳴。關于“重視自我”這個關鍵詞,淡紫世代的TGI指數為124,熾紅世代更高達140。在共鳴之外還有反差,熾紅世代受訪者中認為自己“興趣廣泛”的TGI為137,而燦金世代只有77。
相比之下,代溝更多。熾紅世代更關注健康養生,TGI高達160;燦金世代認為“健康第一,快樂第零”,顯然“快樂至上”。藏青世代廣交朋友,淡紫世代很少參加社交活動,更喜歡和三五好友一起玩。
更多代溝還形成了圈層化特點,不同世代針對不同人生議題的態度,就像圈層一樣,圈內高度一致,圈外不同。《報告》將其命名為“代際圈層”。
02
代際圈層,一代人的態度宣言
圈層,是同類人的集合體。
去年,新周刊和巨量算數共同發布過《2022中國百大興趣族群圖鑒》,從興趣的角度將人群聚類。如燦金世代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露營愛好者、淡紫世代中非常典型的手辦收藏家。今年的報告以代際作為角度,關注每個世代在學習、工作、婚育、消費這四個人生議題上的觀念行為差異。換句話說,是將代溝具象為圈層進行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