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嚕嚕
來源: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
當咖啡、奶茶品牌們爭相打起價格戰,卷進 9.9 元時代,它們的好搭檔面包卻開始身價高漲,變成了大家高攀不起的模樣。不少人甚至自嘲道,“月薪兩萬,吃不起面包”。
隨便走進一家大排長龍的網紅面包店,價錢都貴得離譜。櫥窗里外觀精致、個頭迷你的可頌、吐司和歐包,各個都有兩位數的標價,快抵得上當代打工人一頓午餐的價格。
面包怎么變得這么貴了?普通人還配有面包自由嗎?
01
面包價格,高攀不起
提及面包,大多數人的早餐記憶里都少不了它。小時候,三塊錢的肉松包,四塊錢的“毛毛蟲”,配杯熱牛奶就能飽餐一頓。
再后來,超市里開始出現了七、八塊一袋的切片白面包,除了直接吃,也能涂上果醬、黃油,還可以做成三明治。雖然面包種類稱不上豐富,但好在價格實惠。
現在,面包店見縫插針地開了一家又一家,總能讓前來買面包的人挑花眼。
比如款式琳瑯滿目、口感松軟的日式面包,低熱量、Q 彈筋道的美式貝果,號稱“健康減脂”的歐式面包......在培養出越來越多“面包星人”的同時,面包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
我們統計了大眾點評上不同城市熱門面包店的面包價格,結果發現大部分面包的價格集中在?10?元以上,即使是在四五線城市,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面包低于 10 元。一線城市則更夸張,有將近四成的面包價格都超過了 20 元。
如果生活在被調侃有“獨立匯率”的上海,對于貴得令人咋舌的面包價格或許感觸更深。
美食自媒體《企鵝吃喝指南》每年都會推出上海面包年度榜單,榜單里最貴的一只已經從兩年前標價 38 元的松露起酥面包,易主為了 68 元的肉桂南瓜面包?[1]。
這樣的面包價格早已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今年十月,微博上一則“你能接受多少錢的面包”的投票吸引了 34.4 萬網友參加,其中 24 萬人選擇了“10 元以內”,7.9 萬選擇了“10 元到 20 元”?[2]。
本想挑幾個便宜好吃的面包,一結賬六七十,刺向本就干癟的錢包,嚇得人不知道是該硬著頭皮買單,還是厚著臉皮放回去。最慘的是咬咬牙結了賬,卻發現味道并沒有多好吃,讓人直呼“踩雷”。
我們統計了小紅書上與“面包貴”有關的筆記,其中最常見的吐槽就是價格與味道不成正比。明明花了大價錢,卻被奇葩口味勸退,又或者嘗起來平平無奇。
這個水平也能當招牌?不過是加了肉桂的一般面卷罷了。
明明可以直接搶錢的,卻還要給我一個泡芙,反正我是不會回購了......

還有的面包小得可憐,巴掌大小都不到,一口就能炫沒了,別說做早餐,打打牙祭都不夠。
更過分的是一些網紅面包店,從進場、選品到結賬,買個他們家的面包得“罰站”三回、每回半小時才能吃上。
還有饑餓營銷、限量供應的營銷手段,催生出大量黃牛,翻倍加價賣面包。讓路過的老阿姨都不禁發問,這是“吃了能長生不老嗎?”
02
貴價面包,貴在哪里
其實,行業內卷的風早在過去幾年就已經吹到了面包界?,F在的面包,看上去更像精致的甜點,從里到外都堆砌著時下熱門元素。
將可頌從中間劃開一刀,放上奶油、芋泥等各種網紅小料,點綴上五彩繽紛的水果,外殼再淋上一層巧克力或肉桂粉,讓人一眼就看出它料多餡足。
雖然加了濕軟的奶油和水果,可頌本身的層次感和香氣早已被淹沒,吃起來也粘牙甜膩。但只要視覺沖擊力足夠到位,價格就能輕輕松松比沒有內餡兒的翻上一番。
在我們統計的熱門面包店產品中,近四成加了兩種及以上的餡料。最常見的是芝士、乳酪等奶制品,和以紅豆、芋泥、草莓為代表的蔬菜水果。
不止普通餡料,面包店還搞出了各種花哨的夾餡,卷出天際。比如往吐司里加豬肉脯,給法式可頌搭配中式臘腸組 CP,往餡料里放花椒、生姜、紫蘇,甚至老干媽......

除了創新“面子”,商家們為了能讓面包貴得更名副其實,也在“里子”上動足了腦筋,貼上各種標簽,瘋狂暗示“你值得擁有”。
最常見的就是展示面包的用料有哪些,還會特地強調食材進口。
像日式面包店會直接把日清山茶花粉擺在店里最醒目的位置,暗示自己出身不凡。法國伯爵面粉、伊斯尼黃油也快成了制作可頌的標配。
而這些最終都會轉嫁到面包價格上,由消費者買單。特別是今年以來,面粉、糖的價格無一不漲。受降雨影響,小麥價格瘋狂上漲,面粉也因此集體漲價 [3]。糖的價格更是在九月創下全球近 13 年來的新高 [4]。

根據我們對面包店的抽樣統計發現,近一半的面包店號稱現烤現賣、新鮮出爐,讓你看到被烤好的面包被師傅們推出來的畫面。
現烤是真,卻未必都是師傅們親手捏出來的,只有 27.5% 的面包店會標榜手工。有時候你看到的熱乎面包,可能只是師傅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工廠預制面團而已。
而且商家們打上的這些標簽真的有讓面包變得更好吃了嗎?答案未必。
面包是一項非常考驗功底的手藝活兒。即便用了天價原料,可只要面團沒有發好,調味出了差錯,烤爐的溫度沒有拿捏準確,出爐的面包大概也是“車禍現場”。
等到消費者吃到嘴里,只會留下一句,“這么貴的價格,它配嗎?”
03
卷破天的面包店,
“死”得也快
面包溢價愈發嚴重,上鉤的“面包星人”卻越來越多,這讓不少疲于替人打工的年輕人嗅到了創業商機。
一家彌漫著面包出爐香氣的小店,似乎是咖啡店之外,年輕人寄托躺平夢想的另一大選擇。在小紅書上,隔三岔五就能刷到“一個人開面包店,月入兩萬”的經驗貼。
可面包店真有想象中那么賺錢嗎?我們不妨算筆賬看看。
現在想要卷進面包烘焙市場,要么加盟連鎖品牌,要么開家自己的獨立面包小店。
加盟連鎖的優勢顯而易見——成熟的產品體系和供應鏈,自帶品牌效應和天然流量,能節省一大筆營銷費用。
我們以加盟某手工吐司品牌為例,包含技術培訓、烘焙設備的加盟費用就要 55 萬,60-100 平米的門店裝修費 15-20 萬,加上租金、運營管理等,加盟第一年至少需要準備 80-90?萬元。
光大證券曾經做過一個連鎖面包店與其他連鎖休閑食品、輕餐飲的單店模型對比,面包店不僅啟動資金最高,利潤率還最低,回本時間也很長。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面包店人工和租金成本過高。
制作面包依賴專業的烘焙師傅,在人工上沒法摳摳搜搜;同時不少面包店都采用“前廳后廚”的設計,門店面積也得豪橫起來。如果布局在城市核心地帶,更要花上一筆不菲的租金。
那如果只是追求自給自足,開一家小而美的獨立社區面包店呢?事實是,獨立面包店想要有出頭之日,期間遇到的困難,相比連鎖恐怕只多不少。
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滯銷和損耗。面包保質期短,一旦賣不完,只能選擇低價出售或者直接報損,其中的成本就得由自己承擔。
其次,爆款產品的“壽命”太短,獨立面包店創新能力弱,很難追上連鎖品牌的研發速度。試問有誰還記得曾火遍大街小巷的臟臟包呢?

而且面對花花世界一般的面包店,又有誰會只甘心做某一家的信徒呢?
根據艾瑞咨詢調研,僅有 11.5% 的消費者只購買一個面包品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傾向于嘗試多種品牌?[5]。
這么考慮下來,開一家面包店,想要賺錢是奢望,能掙扎著持續經營都算萬幸。畢竟 2021 年中國面包門店的平均壽命只有 18.9 個月 [6],能堅持兩年不倒閉都能算是“小有成績”。
根據贏商大數據監測,2023 年一季度,上海烘焙甜品開關店比為 0.77,相當于有 77 家新店開業的同時,有 100 家店鋪倒閉 [7]。
把面包越賣越貴的網紅店,能留下來的終究是極少數。而對于只想好好吃頓飯的普通打工人來說,明明現在可以選擇的食物越來越多了,但它們怎么都逐漸變成了自己吃不起的樣子。
參考文獻
[1] 夏桁. (2023). 2022年上海面包年度榜單,來了|企鵝吃喝指南. 企鵝吃喝指南. Retrieved 5 November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rm0froJc_O241l5MjaftoQ.
[2] 新浪微博. (2023). #月薪一萬買不起面包#小調查, 你能接受多少錢的面包?. Retrieved 5 November 2023 from https://weibo.com/2318910945/4954998532735731?wm=3333_2001&from=10DB0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5994786663_4954998532735731&s_channel=4.
[3] 閆淑鑫, 趙薇. (2023). 一天漲一毛,小麥價格“盯不住了”!面粉也要漲?. 中新經緯. Retrieved 8 November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nciQfSM-B07o-Rfq2YSatw.
[4] 刁慧琳. (2023). 糧農組織:全球食糖價格創近13年來新高. 新華社. Retrieved 8 November 2023 from https://www.cnfin.com/yw-lb/detail/20231007/3943427_1.html.
[5] 艾瑞咨詢. (2023). 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現狀及趨勢研究報告.
[6] 招商證券. (2022). 2022年餐飲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三大要素解構餐飲企業估值.?
[7] 愚完. (2023). 到上海進貨面包,年輕人的新時尚. 贏商云智庫. Retrieved 5 November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QD5XFRZ76LPfbD5-oj4B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