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中鋒
來源:家辦新智點(ID:foinsight)
當前,中國有近300萬家族企業正在進入傳承階段。此外,2022年胡潤報告指出,中國高凈值家庭預計有18萬億元的財富將在1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49萬億元的財富將在2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未來的10-20年將是中國有史以來首次大規模地進行私人財富代際傳承的關鍵窗口期。
家辦新智點特摘錄《傳承:一種關系及其隱秘動力》一書中詳解了家族傳承的動力和能量源泉,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本書作者張中鋒系中國家族企業傳承教練領域的開創者,獨創家族企業傳承理論“傳承七燈”,自2016年開始,深入家族企業內部解決實際問題,為多個行業的頭部家族企業提供服務。作者從事企業家領導力教練工作近二十年,著有《企業家教練的自我修養》等書,以“誠意與共生”的教練哲學聞名業界。
01
家族企業傳承的核心驅動力是什么?
企業是圍繞生產效率而構建的現代組織,目的是滿足沒有被充分滿足的社會需求,而家族的紐帶是血緣,其目標是內部成員的和諧與幸福。企業作為家族的產業平臺,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可以推動社會公共價值的建立,企業也因此成為家族傳統的一部分。
家族企業傳承的核心驅動力是精神和財富的高度融合,即在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家族的精神之光也得以延續,兩者相輔相成。
企業組織的存在形式和家族系統有本質的不同,它是現代組織,以生產效率為核心,要滿足沒有被充分滿足的社會需求。家族系統的核心是血緣,以血脈與情感為紐帶。因此,家族的利益更為一致,聯結感也更強,它的目標是內部成員的和諧與幸福。
企業組織要比家族系統開放得多,更偏向于社會公器,因為它要借助更多社會資源完成生產,創造財富并輸出公共價值。公共價值回過頭來滋養了家族傳統,這份精神之光變成了家族遵從的標準,也增加了解決內部摩擦的可能性,使得家族更具凝聚力。
祖先留下來的共同精神,讓家族成員更有成就感和歸屬感,而企業組織通過恪守傳統,也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的企業公民。企業這個載體為家族傳統的開啟提供了重要的內涵。
傳統既是影響企業向前發展的基本精神,也是照耀家族向前發展的精神之光。正是精神和財富的聯結使得企業的傳承成為可能,這使得我們更加愛惜企業,就像愛惜締造企業的先輩一樣。
傳承過程中的企業無論選擇何種治理模式,家族成員無論作為純粹的所有者、實際控制人還是經營管理者,其最重要的內在動力都是回到物質和精神的融合,讓企業能夠得到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同時使家族的精神之光得以延續,兩者相輔相成。
如果不能讓企業很好地存在和發展,家族將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甚至所有權,這往往是家族分裂的開始。因此僅有祖訓還不夠,一旦失去了共同的物質來源讓家族后輩持續分享,家族的聯結感便會迅速減弱。
02
家族企業基業長青的能量源泉是什么?
我們只有全然讀懂和接納家族傳統的真諦,才有發起真正變革的可能,才能具備回應時代需求的能力。
為此我們需要回到家族企業的原點,去重新辨析和感受“尊重”以及“傳統”的真實含義,進而將“傳統”中看不見的力量探尋和甄別出來,并讓它持續綻放光芒。
傳統之光此時既可以安頓創業的第一代企業家“英雄暮年”的內心,也可以為后代構建出具備強大家族共識的行動原則。
日本高木酒造的第十五代傳人高木顯統,在25歲研發“十四代”清酒時大病一場,當他身體康復后,突然變得如有神助。據他后來回憶,原因是他在病中感受到了祖先的感召,一種家族系統的力量,以肉眼無法看見的方式縈繞在他身邊,否則剛剛繼承家業的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第二年就開啟了清酒品類的革命。
釀酒是一個嚴格遵循傳統的手藝活,你必須反復掂量不同種類的大米,親自品嘗釀酒的水,了解空氣在不同時節的流動,早晨、中午和下午陽光強度的變化,甚至連對月光,包括對進過酒窖的人的氣息給酒帶來的影響你都要有所感知。最后可以做到基本上用鼻子一嗅,就能聞出酒里十幾種不同層次的味道。
這些看不見的信息如何獲取?唯有通過尊崇自己往上14代人締造的傳統,同時飽含對酒和生命的敬意。釀酒的一切構成都依托于自然的饋贈,所以釀酒師要培養對萬物深厚的信賴和崇敬之心,而這其中無形的力量就是傳統的精神。
03
傳統是變革的土壤
傳統精神容易流于表面,讓后來者只學到個皮毛,例如模仿父輩走路的樣子,甚至父輩的發型和說話的方式等。只有抵達本質后,人才會變得舉重若輕。
同理,中國財富家族的二代們如果觸摸到了家族傳統里的核心特質,個人創造力會被迅速打開,同時被激活的澎湃勇氣將會為家族傳統注入層次更為豐富的內涵,開啟新局面。
這與我們日常的認知恰恰相反,傳統絕不是把你禁錮在酒桶里,老老實實地埋頭按老方法作業,而是讓你知道木桶的邊界何在。你要敬重木桶里的每一滴原酒,甚至尊重木桶本身。
如果對于傳統的核心內涵沒有達成共識,代際間的沖突將永不停歇。無論二代是順從還是反抗,都會招致創富一代的厭煩,進而二代會陷入做什么都不被認可的境地,而創富一代自己也說不出負面情緒蔓延的真正原因。
深入剖析這個現象,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傳統締造者的骨子里,其實都流淌著變革向前的血液,否則他們不可能開啟一個傳統,而他們最喜歡的也是像他們一樣的人。
我們還是回到高木先生的例子里,他是清酒界公認的革命者,可他的能量恰恰來自祖先的感召和智慧,正因為他接納了傳統的真實內涵,于是也就得到了這股力量的指引,讓他創新向前。
400年過去,人的口味、體質、飲食結構和水質環境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新一代繼承者必須要像祖輩一樣,根植并服務于當下,方能讓酒帶給新時代消費者無可替代的飲用愉悅感。所以,我們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只見傳統的枝干和樹葉,而忽略了其深扎于地下的根脈。
04
回到原點,安頓內心
我本人曾提出過解決問題的“張中鋒三原則”。回到原點是第一步,也是其中最難的一步。就像我們這個時代都在大肆宣揚尊重傳統,那到底什么是傳統?什么又叫尊重?這些過于常用乃至于令人感知麻木的詞匯,恰恰是面對重大問題時需要不斷辨析清楚的原點。
可事實是鮮有人再往下追問,更鮮有人把這些詞帶回到當今社會的語境里,放到家族企業的第一代企業家群體身上。于是這些傳統的締造者,功成名就后,本來正準備迎接幸福的花朵飄落在自己頭上,沒想到迎面而來的更多是誤解甚至嘲諷,最難接受的是,回頭一看連身邊的孩子們也都可能沒有正眼看你,他們或委屈或壓抑或不屑或逃避。
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真正幸福的其實并不多,甚至有可能連孩子的贊成和支持也沒得到,就這樣一個人孤零零地跑到了高地上。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13世紀奈斯爾王朝的穆罕默德一世,為了躲避軍事壓力,選擇在一個易守難攻的山丘頂部建一座堡壘,他們秉持著對安達盧西亞強烈日照的高度理解以及對故土的懷戀,把這個軍事堡壘打造成了一座光影的圣殿(參看《國家地理》視頻“古代偉大工程巡禮:阿爾罕布拉宮”)。
任何內心充滿恐懼的人,一旦進入這座建筑的中庭,看見陽光照射在底部鋪滿幾何圖案瓷磚的平靜水池上,內心都會得到極大的安寧和照拂。所以,我們一定要把什么是傳統說清楚,然后讓傳統綻放它應有的光芒,最起碼也要協助第一代企業家建造一座屬于他們自己心中的“阿爾罕布拉宮”。這也許可以幫助他們面對內心恐懼,安頓自我并且讓追隨者也能在其中享受最大限度的安寧。
物質的財富無法帶來內心的安寧,每當你高聲夸耀完自己的功業,亢奮之余,很快就會黯然神傷,一個偶然的因素就會讓夸耀之物灰飛煙滅。那么第一代企業家能夠成功跨越無數險阻,靠的是什么?我們就是要把這股看不見的力量探尋和甄別出來,讓它持續綻放光芒。
只有對傳統保持敬意,對企業家人格所受的傷害生出悲憫,以及對企業家人格釋放的創造力生出恭敬,并且幫助這個群體對熟視無睹的觀念產生新的認知,傳承才有可為的基礎。
魯道夫·施坦納(奧地利哲學家,同時在建筑、教育和戲劇等多個領域有不凡的建樹)設計建造的歌德第二教堂,奇異的結構和別致的內部用色,哪怕是到了現在,都會刷新你對建筑的認知,但你越看越會覺得建筑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也要做這樣的事情,就是初看某個觀念超越了你的經驗,但最后發現這才是原點,會有一種深刻的“本該如此”的感覺。如果我們無法觸及傳承的實相和本來,傳承就會無比難做,按下葫蘆浮起瓢,問題接踵而至,傳承系統中人與人的關系也會纏斗不止。
所以,關于中國家族企業的傳承命題,我們必須要開辟出一條新路,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去掉想當然的思考,深入繁復的現實和系統的底層,去明晰其中的基本概念。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切實地為這個群體去解決那些看似無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