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榆木
來源:食研匯FTA(ID:FTA_21FOOD)
牛初乳因其天然的高營養價值和功效,在千百年前便成為人類飲食中的一部分。古印度將牛初乳視為“神圣的食物”;北歐人則利用牛初乳制作布丁及甜品;抗生素發明前,美國人也將牛初乳作為抗病食物食用。到了現代,牛初乳已經成為一種超級乳制品原料,被廣泛應用到全球市場的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當中,并獲得強勁增長。據TMR調研數據顯示,全球牛初乳市場在2021年達到近31.9億美元,并以6.4%的復合年增長率不斷增長,預計2027年底達到43億美元。牛初乳在我國也有近40年的發展歷史,但過程可謂“跌宕起伏”。從初期的興盛到2012年因法規限制被按下“暫停鍵”,再到2020年后的重啟和如今的加速增長,牛初乳市場的發展引人思考:如果所有傳統的生意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那么牛初乳細分市場究竟做對了什么才重回增長?本篇文章,我們找到了牛初乳市場重回增長的4個秘密。后疫情時代的健康需求,拉動了保健食品產業的整體增長。天貓平臺2022年數據顯示,“保健食品/膳食營養補充食品”一級品類逆勢增長,而其中“動物精華/提取物” 細分品類不僅銷售額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單價提升幅度也最為顯著,從2021年的平均件單價152.8元提升至2022年的510.8元,增幅234.3%。“動物精華/提取物”細分品類下尤以加強免疫力的牛初乳粉等產品熱銷,消費者對免疫力的關注越來越高。圖片來源:「先行者2023」系列觀察 CBNData借風起飛,也需自身本事過硬。牛初乳是母牛產犢后3天內的奶,比7天后的常乳(也叫成熟乳)更珍貴,且含有更高的原生營養和更優的生物活性。牛初乳天然含有超過25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生長因子、低聚糖等。這些豐富的原生營養協同作用也使得牛初乳天然能夠發揮對免疫、腸道和骨骼等健康方面的益處。牛初乳與常乳之間營養成分含量對比
圖片來源:Bovine Colostrum: Its Constituents and Uses
中國保健協會科普教育分會編寫的《牛初乳與營養免疫》一書中,用金字塔式的圖展示了牛初乳的價值,其作為超級乳品,營養價值優于巴氏奶和酸奶。全球也已有超過6000多篇科學研究證實了牛初乳對不同細分人群和寵物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包括嬰幼兒、兒童、成人、老年人、運動人群、疾病患者、貓、犬等等。綜合來看,牛初乳具有天然、高營養價值優勢,能夠滿足不同人群免疫功能需求,且應用性較為廣泛,可以更好地適配應用市場。回顧牛初乳在國內的發展史,可被分為“高光”、“暫停”、“重啟”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都伴隨著法規的變化。- 1988年中科院上海生命研究所創立品牌“乳珍”,這個品牌的出現標志著牛初乳行業初現;
- 1998年,培芝牛初乳被引入到中國,使得牛初乳市場日益繁盛;
- 2000年,牛初乳被美國食品科技協會(IFT)列為“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非草藥類天然健康食品”;
- 2002年,國內牛初乳市場規模達3億元,每年增速超過30%;
- 2005年12月,中國乳品工業協會發布"生鮮牛初乳"和"牛初乳粉"行業規范,對牛初乳的定義、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生指標提出明確的要求,規定了牛初乳標志性指標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不得低于10%。
牛初乳粉當時可以作為普通食品原料添加在食品中,且發展勢頭良好。但在2010年左右,受到市場惡意競爭、過度宣傳、“三聚氰胺”事件的疊加影響,在考慮了牛初乳產量、研究系統性和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添加必要性、添加量標準等諸多問題后,最后導致了2012年發布牛初乳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的“禁令”。- 2012年4月16日,衛生部發布《關于牛初乳使用范圍問題的復函》規定,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制品;
- 2012年8月13日,衛生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有關負責人解釋,“嬰幼兒配方食品”僅指“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這三類食品,其他食品不在受限之列;
- 2012年12月16日,2012中國牛初乳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專家進一步表示嬰幼兒并非不能吃牛初乳。嬰幼兒輔食和其他針對嬰幼兒人群開發的營養品均可以添加牛初乳;
圖片來源:《牛初乳 嬰幼兒到底能不能吃》中國食品報報道- 2016年,《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牛初乳被納入保健品類目中;
- 2018年,國家食藥總局在發布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進一步強調,使用牛初乳原料的嬰幼兒配方食品不予備案;
2012年的法規雖然讓牛初乳發展受限,但后續官方做出了關于“嬰幼兒配方食品”的解釋和對“嬰幼兒能不能吃牛初乳”的說明,不能誤解為“嬰幼兒不能食用牛初乳”。- 2020年6月,全球領先牛初乳原料生產商APS BioGroup(簡稱APS)重回中國市場并迅速進行牛初乳市場合作布局,引進24小時內的高品質初乳原料,正式推動了該市場的重啟;
- 2022年10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脫脂初乳》(QB/T 5803-2022)和《脫脂初乳粉》(QB/T 5804-2022)兩項行業標準報批公示;
- 2023年5月,《脫脂初乳粉》(QB/T 5804-2023)標準發布,將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時隔17年,我國再一次迎來新的初乳標準。新規將初乳概念從原3天延長至7天,將羊初乳一并納入管理,并適當調高對總蛋白和IgG的指標要求。而這無疑也讓國內初乳市場走出陰霾,迎來新的機遇和市場利好。隨著更多理性針對牛初乳在嬰幼兒配方食品法規的解讀以及對牛初乳市場的思考分析開始出現,市場重新開始活躍,消費者也聽到越來越多理性的聲音并重新看到牛初乳的價值。上游原料產業的穩定發展是下游零售端良性發展的基礎。在國內牛初乳市場“暫停”時,全球牛初乳上游源頭其實也經歷了洗牌。2016年,全球兩大頭部牛初乳原料生產商APS和La Belle被美國PanTheryx公司收購,使得PanTheryx一舉成為全球市場占比最高的牛初乳原料生產商,旗下APS公司食用級牛初乳產能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約80%。2019年PanTheryx被曾做DHA產品的馬泰克公司領導層收購,經過一系列策略調整,APS于2020年將其生產的24小時內的“黃金初乳”重新帶入中國市場,國內牛初乳市場逐漸升溫。與此同時,其他企業也嗅到了商機,一些歐洲來源的牛初乳原料也開始進入中國。這一系列都充分反映了牛初乳上游原料行業的活躍。當前,國內牛初乳原料分國產和進口,而進口主要以APS產品為主。重新出發的APS在奶源、技術創新、供應鏈等方面做了全面升級:第一,奶源方面。美國超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是當前全球最大的牛初乳生產國,其溫和的氣候能全年收集新鮮初乳。為保證源頭產能的穩定,APS在全美與1000多家經FDA認證的A級牧場合作,擁有超過150多萬頭奶牛。第二,收集時間決定了初乳原奶的品質。牛初乳原生的營養成分含量和生物活性都會隨產犢后時間的延長而快速衰減,24小時內的初乳品質優于72小時的初乳,又進一步優于7天后的常乳,這也是APS生產的24小時內牛初乳核心的差異點。圖片來源:APS中文官網 www.apslabelle.cn第三,APS進行了供應鏈和技術升級,從牛初乳收集、加工到運輸,全過程都嚴格把關,以保證原料品質。依托近40年積累的覆蓋全美的“牛初乳奶源大數據”,APS建立了高效的供應鏈生產閉環,做到從奶源到生產全程可追溯,且優化專有的“巴氏殺菌+低溫噴霧干燥”低溫工藝組合,保障了產品的營養和生物活性。當前,牛初乳粉干燥主要分為低溫噴霧干燥和冷凍干燥兩種方式,兩者均能有效保證產品的活性,其核心差異在于低溫噴霧干燥的處理規模較大。目前,全球市場上噴霧干燥生產的牛初乳粉占比達到約90%,而冷凍干燥僅占約10%,小規模很難供應全國市場。APS在國內市場的重新起飛離不開其戰略的調整。其一是專注于3歲以上人群以及興起的寵物食品市場;二是推動“IgG+”產品創新,強化牛初乳天然的250+原生營養認知,而不是將牛初乳僅視為“IgG提取物”;三是進行“免疫+”的細分功能研究,以免疫為基礎,擴展初乳的腸道免疫、骨骼免疫等細分功能。此外,APS在國內率先推出了“牛初乳+益生菌”的協同配方組合概念,讓初乳走出傳統增強免疫保健品的束縛,向多元化食品應用進行轉變。無論是“24小時”、“IgG+”亦或者“免疫+”,以APS為代表性的牛初乳上游企業正不斷推動牛初乳的科學研究和創新,為下游市場的良性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隨著牛初乳市場的重啟,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都涌現出許多牛初乳新品,牛初乳的應用已經從傳統的保健品轉向普通食品,并且也從人類營養轉向到寵物營養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勢頭。人類營養產品劑型以粉劑、片劑、膠囊為主,保健品、調制乳粉、奶片則是三大核心應用領域。保健品以“增強免疫力”為主,截至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總局保健食品注冊備案信息中,含牛初乳的保健食品已有166個,以湯臣倍健等為代表性企業;調制乳粉以3歲以上兒童和中老年人人群為主,近幾年發展迅猛,以飛鶴、培芝、認養一頭牛等為代表性企業;奶片主要針對3歲以上兒童。解數咨詢《寶寶零食行業調研》數據表明,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4月期間銷售前十的奶片產品中,牛初乳產品占比約到五成,以“小鹿藍藍”等為代表性企業。2022年上市的“飛鶴愛本牛初乳高端奶粉”,專注成人自互力,通過營養、保護、消化、吸收四重維度打造出“1+3自護力組合”。與常規72小時內的牛初乳不同,“愛本”產品中使用的是A2奶源、黃金24小時內采集的牛初乳,僅占全年牛奶產奶量的0.03%。培芝百立樂奶粉則開發“IgG+CBP+Ca+VD”的CBPS定制營養配方,專注骨骼免疫細分市場,是傳統骨骼健康產品的再次升級。IgG和CBP均是源自牛初乳的天然營養成分,而該產品同樣使用的是高品質24小時內的APS牛初乳,其營養成分含量和活性均優于72小時牛初乳標準,高品質給予更好的健康呵護。針對寵物營養,牛初乳也開始被廣泛應用于主糧、代乳粉、營養品等產品類型當中。該市場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未來還將釋放更大的能量。總的來說,牛初乳作為有益機體的天然食物,得益于工業技術的發展,可以讓其發揮更好的營養功效。國內牛初乳市場在歷經一段“冷靜期”后,也迎來了新規落地,行業正朝著市場更規范、產品更豐富的方向發展。未來,還需要更多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不斷為牛初乳市場提振聲量。[1]SCAMMELL A W. Production and uses of colostrum[J]. Australian Journal of Dairy Technology, 2001,56(2):74-82.[2]PLAYFORD R J, WEISER M J. Bovine colostrum: Its constituents and uses[J]. Nutrients, 2021,13(1):265. DOI:10.3390/nu13010265/.[3]RAJAMANICKAM K. Curr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colostrum-Indian ethnic food supplement[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5(3):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