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淯心
來源:經濟觀察網(ID:eeojjgcw)
“消費投資進入寒冬”、“消費項目估值折半,還沒有投資人出手”……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的關于消費投資退潮的消息,在2023年過半之時仍未消退,一些投資機構甚至裁撤消費組,退出消費賽道成為了當下消費賽道投資的真實寫照。
然而,近日在接受經濟觀察網的專訪時,弘章投資創始合伙人翁怡諾卻持有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回歸理性的當下市場才是投資消費的最好時機,“在歷史上,大錢往往是逆勢的時候賺的。”
翁怡諾是一個擁有二十多年投資經驗的投資老兵,幾度穿越“牛熊”周期。他所在的弘章投資是一家專注于大消費領域的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了家家悅、德爾瑪、錢大媽、藍月亮、紫燕百味雞等多家消費企業。
翁怡諾介紹,今年弘章投資依然保持著每年6-7個項目的投資節奏,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消費醫療大健康、大消費出海項目以及消費科技領域。此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今年可選消費品面臨增長壓力,在“618”電商大促時敢于發戰報的品牌,會吸引弘章投資的注意,它們或許是消費投資逆流中已經被市場驗證了的且有潛力的好品牌。
以下為對話:
經濟觀察網:今年您投資出手的節奏有變化嗎?
翁怡諾:今年投資節奏沒有變化,一般我們一年會投6-7個項目,不論是市場過熱的前兩年,還是大家覺得市場不好的這兩年,我們都是這樣的節奏。我們有清晰的節奏,嚴格遵守投資紀律,嚴格遵守自己對企業估值的看法,不受市場情緒的侵擾。
經濟觀察網:今年估值模型有變化嗎?
翁怡諾:沒變化,估值模型是一個技術問題,大家都沒什么區別,只是會受到情緒的影響。
之前消費市場比較熱,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二級市場比較熱,二級市場給消費品牌收入的10倍PS估值(PS估值叫做市效率估值法,計算方法是總市值除以銷售額或者股價除以每股的銷售收入),所以一級市場也有一些機構愿意給到10倍的估值,這些機構覺得這個估值是合理的。
但從長期看,我覺得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給出10倍的估值都太高了,背后是非常高的增長預期,而往往很難實現那么高的增長預期。同樣的一個項目,我們可能只能給到1-2倍PS估值,談不成也沒辦法。今年一、二級市場的估值都在相對的底部階段。
經濟觀察網:從去年開始,有一類市場聲音認為消費投資已經進入寒冬。從周期看,您認為當下是消費投資處于什么階段?
翁怡諾:市場的情緒當然可以理解,大家都在瘋狂投項目的時候,怎么會是好的時機呢?在我看來,現在才是投消費的最好時機,項目估值合理,很多好項目也浮出來。怎么看寒冬也是分人,我覺得消費不是一個和TMT當年類似的超高增長的賽道,投資消費也不是一個超高增值的生意,歷史上的大錢全都是逆周期賺的,無一例外,今年是可能賺大錢的時機。
宏觀上來看,一般一級市場比二級市場反饋落后半年,現在整體二級市場的氣氛和情緒較低,我認為短期內不會有很大的改變,所以一級市場的情緒也不會改變。從歷史上來看,差不多五年是一整個周期,今年是新周期的底部。
我們在投資策略上喜歡人棄我取,逆向思考。前兩年大家都看好消費的時候,項目估值頂得太高,但我認為很多項目不值這些高估值。市場特別熱的時候我們沒有碰所謂的新消費品牌,消費不僅是To C,消費也有很多是To B的大生意,我們投了很多超級供應鏈公司,現在好幾家消費制造供應鏈公司已經報材料要準備上市了。反而現在幾乎投資人都不看新消費品牌的時點,我們又重新審視這個賽道,又逆勢開始投了一些能力被驗證的品牌公司。
前兩年消費投資人愛講所有品類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我不太認可這個觀點,不是所有品類都有較高的天花板,有很多品類的市場容量非常低,就算創業者重新做了一遍也還是個小生意。比如在天貓上,很多品類第一名的企業,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三到五億元,甚至還有很多品類的第一名才幾千萬元的營收規模,這種品類太小,不值得重做。
經濟觀察網:您預判下半年消費市場或者消費投資的走勢會如何發展?
翁怡諾:我覺得和上半年沒什么區別,首先消費是個超級大的概念;其次消費市場冷熱對我也不重要,因為我們只投特別頭部的好項目。所以對我來說,經濟逆周期里,反而是投頭部公司的最好機會,因為頭部的市場份額是在提升的。
未來,創業者想重新做個小公司逆襲的概率越來越低,但是對于已經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經濟觀察網:今年錢都投向了哪里?
翁怡諾:主要是三方面。
第一是消費醫療大健康,投消費和醫療相結合的高增長企業,這類項目有技術壁壘、較大市場需求,例如合成生物學里發酵的產品,是我們在拓展的方向。
第二是大消費出海項目,大部分是中國公司面向海外新興市場,如東南亞、中東、非洲國家等一帶一路國家,出海歐美的企業不是我的投資主線。
第三是消費科技,偏技術類的應用科技,例如企業級服務,以技術提升效率去解決一些人效的問題,我們不投硬科技。
經濟觀察網:今年您看項目的關注點和過去有什么不同,有沒有一些新要求?
翁怡諾:幾乎和過去沒有變化,只是投資標準會更高一些。我們比較喜歡已經有8-10億元以上收入,六七千萬元以上凈利潤的公司。未來3-5年可以增長到30億元收入,2-3億元以上凈利潤的細分龍頭企業。我們喜歡老兵,有豐富的經驗,有較長期可以觀察和驗證的能力。
經濟觀察網:今年消費市場的變化是什么呢?您對消費企業有什么建議?
翁怡諾:第一,客單價有所下降,消費者消費欲望下降,企業也下調客單價。
第二,消費服務業反彈,一些好的品牌幾乎能回到2019年的營收水平,但今年可選消費品受到較大壓力,線上營收漲不動,今年“618”電商大促發戰報的品牌很少,我們很關注這些今年“618”還敢發戰報的品牌。
此外,現在做線下分銷、下沉市場正當時,我們非常看好中國的下沉市場的空間,很多消費需求還沒有被滿足。
所以我們建議企業一方面要適應客單價下降的大趨勢做好調整,另一方面要重新關注線下,把資源重新放回到線下做分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