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山東(ID:shandong36kr)
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合理飲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熱門話題,而大數據、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入,也使得“個性化飲食”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增點。
早在2016年,我國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就提出,制定實施國民營養計劃,發布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但從目前來看,我國每40萬人才配備一名公共營養師的實際情況,相較于規劃中每1萬人就配備一名營養方面指導員的目標還相差甚遠。近幾年涌現的互聯網食譜軟件則大多將重心放在食材、調料的配比,無法全面計算出每道菜中所含熱量、鹽分等精確數據,難以滿足人們對健康餐飲的指導需要。外部的市場機遇與內部用戶不斷增長的“合理化飲食”需求,在打開了健康餐飲APP發展路徑的同時,也將其推上大健康賽道的行業風口。
從產業發展來看,“飲食數據化”的意義不僅在于將用戶的需求與飲食習慣化身為數據,更是在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飲食建議之余,整合品牌端與用戶端,將二者的需求精準對接,構建新的消費通道。隨著大數據、自推薦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和飲食規律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人人配備營養師”將不再是一個空想。
近日,36氪山東邀請青島美谷彌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隋震宇,圍繞探尋健康飲食行業新增點以及個性化、精細化飲食發展趨勢展開探討。以下為訪談實錄。
青島美谷彌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隋震宇
36氪山東:在“健康中國”的大環境下,國人對飲食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針對個人特點的“專屬飲食健康APP”正在成為市場的一股新潮流。是什么樣的契機讓您看到并選擇了健康飲食類APP的賽道?
隋震宇:最初的契機來自于家人的實際需求,2015年家人住院手術期間,對飲食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但當時市場上并沒有與專屬健康餐飲需求所匹配的輔助工具。2017年我由于工作需要被調到日本東京,發現當地通過AI提供專屬飲食信息的服務比較普遍,像結婚的夫妻、有孩子的父母、上班族等有健康意識的人都在使用類似的軟件服務,所以就萌生了打造以AI+健康飲食軟件為中心的創業想法。
從宏觀角度來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制定個性化、專業化的健康飲食不僅是市場需要,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發布數據,中國肥胖和超重人數約6億,成人高血壓患病人數約為2.45億,糖尿病人數約1.4億。與此同時,雖然年輕一代對健康飲食的意識越來越高,但國內公共營養師數量嚴重不足,伴隨健康飲食需求的日益增長,健康飲食行業也開啟高速增長的發展模式。行業紅利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打造一款免費的、通過AI自動提供適合用戶體質的營養套餐工具的想法也應運而生。
36氪山東:如今在數字化技術與健康消費趨勢的雙重驅動下,越來越多的美食類或健康類APP涌入行業賽道,在為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行業內的競爭也在加劇。相較于其他公司,您認為“食各和”的競爭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隋震宇:食各和的主要優勢有三點。
第一,食各和的所有食譜是按照標準化流程在營養師監制下制作完成,都帶有60秒內的制作短視頻,即使是做飯小白也可以簡單制作完成,在標準的流程下保證了食譜營養數字的準確性。且目前市面上的多數健康食譜類APP,更加注重食材的計算,忽略了影響營養數字的調味料,而食各和將各種食材和調味料都進行量化,從而達到營養數字精準化的目的。這樣后期我們在幫助品牌制作專業食譜和短視頻廣告時,就可以發揮團隊內部制作的優勢,從專業食譜制定到短視頻中商品露出方式和次數來進行柔性定制。
第二,食各和研發了自己獨有的算法,開發了針對不同體質推薦合適營養套餐的功能,也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實現這個功能的基礎是所有食譜營養數字的精準。AI推薦功能就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在瞬間從幾億組營養套餐組合中自動篩選出最適合的幾種套餐,這需要極其復雜和精準的算法。AI推薦的營養套餐是由多個食譜組成,還需要考慮眾多因素,例如攝取食材種類、重量、各種營養素標準、自動標簽化處理等等。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的團隊一直在研究和打磨算法,不久之后大家就可以在APP中使用我們最新AI推薦功能。
第三,團隊始終堅信用戶第一或者說用戶體驗至上的原則。我們的團隊比較國際化,核心成員由不同國籍組成,都擁有在國外上市公司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背景,這有利于打破國內行業傳統思維方式的桎梏,也使所有功能的設計和開發都能圍繞用戶實際需求來進行。我們也會參考國外一些能實際解決用戶痛點的方法和功能,針對國人用戶的使用習慣,探討優化路徑。
36氪山東:我們看到,“食各和”的背后是針對用戶飲食習慣而進行的大量數據收集及分析,可以就這個點再詳細介紹一下“食各和”相較于傳統的智能食譜的突破點在哪里嗎?
隋震宇:短期來看有兩個突破點,首先就是一直完善并進化的算法。我們通過收集用戶在實際制作過程中選取的推薦套餐以及品嘗后的反饋信息等來讓AI學習,這樣下一次AI就可以在理解每一名用戶口味喜好的基礎上推薦更好、更適合、更精準的營養套餐。AI是需要不停的學習,不斷進步的,這個沒有終點。
同時我們也會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不斷改良食譜,并研制更專業的食譜。現階段我們的主要的精力還是研制針對普通群體的食譜,下一步我們會擴充團隊,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和各種病癥術前及術后等階段研制特殊食譜和營養套餐,這同樣是我創業的初衷。
36氪山東:隨著消費升級,在健康飲食方面,消費者追求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的生活理念,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也在為各行各業開啟新的增長曲線,在您看來,AI技術賦能下的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前景的?
隋震宇:從健康飲食方面來說,AI會精準的量身定制營養套餐、控制中央廚房制作營養套餐、控制物流配送到家、購買食品時推薦喜歡的口味、用戶每天飲食數據會實時同步到體檢中心和醫院由AI和專屬醫生定期診斷等等。除了這一方面,其他行業也一樣,隨著技術的普及,AI將會更加智能化、個性化、自主化,同時消費者對于多元化、個性化、精細化的生活追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必然會產生更多新的商業機會和商業模式來滿足這些需求。供應鏈的上游、下游以及不同的供應鏈之間也會通過數據打通。
36氪山東:新消費時代,品牌的營銷模式隨著用戶需求不斷發生改變,探尋新的契合點,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逐漸成熟,也在改變著行業的生產和銷售模式。“食各和”是如何串聯用戶和品牌的呢?
隋震宇:簡單來說食各和串聯品牌和用戶的方法就是數據和算法。
用戶和品牌之間的串聯不能靠“偶遇”這種小概率事件來實現,“偶遇”是需要創造出來的。通過數據和算法,讓品牌主動尋找自己的客戶群,將小概率的“偶遇”變成“完全可控”的大概率事件。
首先,從C端來看,用戶的健康意識日益提高,各種健康需求也會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大量新品牌的入局意味著用戶在購買前的調查和比較行為會變得越來越頻繁。在用戶對新品牌進行認知、關心、購買、分享、復購的過程中,將各行為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是核心中的核心,食各和就是利用算法將這些行為數據進行分類和分析。
從B端來看,在新消費時代,國內行業競爭會日益加劇,品牌的營銷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品牌需要依托上述行為的數據,和用戶之間進行持續性的、高效率的溝通和互動,最終將潛在用戶轉變成實際用戶,提高用戶的轉化率和復購率。
另外,我們將會陸續推出品牌和商品相關版塊,針對每個商品的特點來量身打造多樣化的食譜和短視頻,依托于數據和算法,讓有需求的用戶和商品“相遇”。同時針對用戶我們也會追加更人性化的搜索功能,讓用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商品或包含商品的食譜和短視頻,這就是我們的短期目標。
36氪山東:針對目前的垂直化和細分化趨勢,“食各和”在健康食譜這一領域內,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發展重心在哪里?
隋震宇:公司的理念是“追尋健康生活,享受幸福瞬間”。我們希望通過IT技術,幫助大家尋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的、持續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今后的服務都是以此理念為核心進行拓展的。今后我們希望以數據和算法為支撐,突出食各和的平臺屬性,開展垂直領域的食品EC和新食品體驗店鋪,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用戶和品牌。
在服務好國內用戶和品牌基礎上,我們也想利用自己的算法幫助國外的用戶和品牌。我在日本生活的十幾年間,發現當地很多成熟的、健康的、有特色的食品品牌,在本地老齡化加速的大環境下,紛紛想要開拓中國市場。但品牌的出海必定會帶來諸如語言不通、經費不足等困擾,不利于市場推廣,我希望食各和能夠成為其中的“橋梁”。另一方面,國內用戶對于國外高品質品牌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這都促使我們把國外市場作為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