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嫻
來源:小食代(ID:foodinc)
近日,憑借厚椰乳走紅的公司——菲諾揭曉了位于海南的第二家工廠。小食代在現場探訪中了解到,海南廠為菲諾目前產能最大的工廠,年產能可增加10萬噸,總投資額1.6億元。
在新工廠加持下,菲諾也將開啟“從乳到飲”的全新戰略階段。
菲諾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凱在與小食代等交流時透露,該公司在2021年推出搭配茶飲、咖啡飲用的厚椰乳已驗證椰基品類的潛力。在這款當家產品帶動下,菲諾2021、2022年業績均翻倍增長,其中厚椰乳年銷售已突破10億元。未來,該公司將開拓更多新品類和新場景。
下面,請看小食代發回的現場消息。
01
完善產能布局
先來看看菲諾的最新工廠。
小食代在實地探訪中看到,菲諾海南工廠可實現從原料處理、加工、調配、殺菌、灌裝、打包全流程。該工廠共設有8條生產線,穩定投產后每天可生產300噸常溫產品和50~70噸冷凍產品。
有意思的是,菲諾第二家工廠選址海南看中的并非是椰子本身,而是“椰子大省”的全產業鏈資源。
“海南的椰基原料并不算多,更多還是來自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五大國家,菲諾優選來自泰國、越南、印尼和中國海南等光照充足優質產區的椰子。”張凱表示,新工廠落子海南能利用港口優勢,節省原料進口的成本和時間。
此外,海南成熟的椰子產研體系,將幫助菲諾加快落地創新成果。
“海南是中國最主要的椰子產區之一,前期聚集了很多科研機構的人才。這里的產研體系能幫菲諾把研發成果快速轉化為成品。”張凱說,在孵化新品的過程中,菲諾也能借力海南高效且完善的椰子產業鏈,如進行椰子初加工、椰殼副產品處理。
隨著海南工廠開業,菲諾的全國產能和市場布局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據悉,通過位于浙江桐鄉、海南文昌的兩大工廠,菲諾已覆蓋華南、華東、華中、北方、西南等區域。目前,其桐鄉工廠二期正在建設中,未來將更快速、更穩定地向全國市場供貨。
02
全產業鏈壁壘
盡管菲諾是因為2021年上市的厚椰乳才為人熟知,但它的創立時間其實比這早很多。
小食代了解到,自2015年成立后,這家專注椰基的企業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產業鏈建設上,并已完成從椰子篩選、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到品牌與銷售的全流程布局。
從植物飲乃至整個飲料市場來看,菲諾的發展路徑也與很多新消費不同。后者的常見操作是先開拓產品品牌和渠道,再完善自有工廠、原料供應等上游環節。而菲諾選擇從上游逐步向下游延伸,先建立起全產業鏈的優勢。
盡管這一動作對生意的拉動不像砸錢買流量、鋪渠道那樣立竿見影,但對想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品牌來說,這是無法繞開的課題,也是對手很難在短時間內趕超的壁壘。
在張凱看來,菲諾花八年打磨好的全產業鏈,也將成為尋求增長和應對競爭的“制勝法寶”。
以原料端為例,優質椰子主要產區為東南亞,且椰樹需生長幾年才結果。這意味著獲取優質原料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菲諾在這方面根基頗深。張凱透露,該公司與原料商建立了“相當多信任和關系”,所掌控的椰子至少能滿足菲諾目前的三倍需求。
“整個市場的椰子原料還是比較多,但好原料未必能隨時隨地拿到。所以,菲諾更多是提前預估(銷售)并鎖單,同時讓原料供應商按標準化種植提高產量和品質,讓他們在合作中不是以低價,而是以質量取勝。”他說。
張凱認為,植物基飲品是原料型產品。一款好的、能帶給消費者幸福感的商品,必須具備扎實的原料基礎。“所以我要做好基礎再不斷創新,從第一臺階到第二、第三臺階這樣走上去,而不是先走第三,再走第二和第一” 。

03
全新戰略
得益于全產業鏈,菲諾如今能快速擴容產品組合,在厚椰乳風頭正盛時借勢打入更多新場景。
“我們兩大自有工廠的年產能總和已接近20萬噸。經過八年準備,我們已經具備從加工農產品、制造成品、銷售渠道、售后渠道等環節的完整能力,可以開始擴大品類了。” 張凱說。
小食代了解到,菲諾此次發布了“從乳到飲”的全新戰略。未來,該公司將在發展餐飲B端應用的同時,加大對零售C端的新品和場景開發力度,如推出更多適合消費者直接飲用或居家調飲的產品。
今年上市的菲諾椰子水,就是上述戰略的最新成果。據介紹,這款椰子水主打高性價比,1升裝售價18.9元,“約等于三個半椰子”。然而就是這樣一款看似簡單的產品,花了菲諾七年時間來籌備,當中最難的環節在于打通供應鏈。
張凱表示,不同于許多品牌直接進口成品到中國,菲諾椰子水是將泰國采摘的椰青冷藏運輸至中國,在國內完成取水灌裝,以提高產品新鮮度。此外由于椰子水中含多種礦物質,口味容易變化,菲諾采用了蒸汽浸入式殺菌的工藝來確保品質穩定。
“從海外進口的椰子水很多是高溫殺菌,產品剛剛做出來很好喝,但可能放兩個月就沒那么好喝了。要建立從原料進口、蒸汽浸入式殺菌工藝、包裝線這整條供應鏈的投入很大,國內很少品牌愿意干這個事情。” 張凱說。
與此同時,為了提供“好喝不貴”的椰子水,菲諾還要將每顆椰子的價值最大化,充分利用椰肉等其他原料,如制作椰子果泥、椰子淡奶油。
“如果椰青只是賣取出來的水,其他部分丟棄,單瓶成本可能15塊都不行,在海南收購一個椰青要5塊,泰國可能相對便宜點。”張凱說,“所以做椰子水首先要整個供應鏈流暢,第二要把所有副產物,比如肉、殼完全用掉。如果肉用不掉,水價格就高了,水用不掉,肉價格也高了。”
展望未來,張凱稱,菲諾會基于海南和浙江兩大自有工廠,以及過去八年的經驗積累持續進行品類創新,探索椰子的更多可能性。
事實上,菲諾所押注的椰基,也是國內植物蛋白飲料規模最大的細分賽道之一。來自興業證券的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椰子汁市場規模為150億,高于豆乳(140億)、核桃乳(120億)、杏仁露(40億)、花生奶(25億)、燕麥乳(10億)。
但在椰子汁行業,由于產品和品牌老化、飲用場景局限等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面臨增長疲軟的情況。而在相鄰品類椰子水中,國內也未跑出已成氣候的品牌。
隨著以菲諾為代表的椰基“新秀”們登上舞臺,新品類、新場景或許能為這個行業造就一番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