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曉輝
來源:品牌觀察報(ID:pinpaigcbao)
春節過后的第一周,空氣中似乎都充滿了漫長而難捱的氣息。
相信不少過年回家的打工人大概連家鄉的風景都還沒看夠,就要被迫坐上遠行的列車,回到崗位上繼續搬磚了。
不過就在你打著瞌睡摸魚的時候,那些緊盯著你錢包的一眾消費品牌,早已掀起了新年的第一場戰爭。
這其中,低至3塊錢一杯的美式咖啡,或許能解一解你假期綜合癥的乏。
01
CoCo咖啡大降價
新茶飲賽道的頭部品牌CoCo,開始搞起了大事情。
就在2月1日,本月的第一天,CoCo的新年第一劍,砍向了咖啡產品,掀起了2023年首輪“咖啡價格戰”。
這場降價活動有多瘋狂?看看價格你就知道了。
據媒體報道,在CoCo菜單中原本售價12元/杯的美式咖啡,如今只要3.9元一杯;原本售價17元/杯的生椰拿鐵,現在也只需8.9元一杯。
如此低至3折的大幅降價,是不是有當年瑞幸那味兒了?
? 圖源:“CoCo點單+”微信小程序
不止如此,筆者登錄“CoCo點單+”微信小程序觀察發現,上述兩款咖啡產品實際售價甚至還要比媒體報道的更低,分別為3元一杯美式咖啡、8元一杯生椰拿鐵。
四舍五入一下,這不相當于不要錢嗎???
這還不趕緊沖起來?手慢無啊!
停停停!先別著急。躍躍欲試的小伙伴也請冷靜一下,3塊錢的咖啡是一定能夠喝上的,畢竟這次活動的持續時間之久,超乎你的想象。
據了解,此次降價自2月1日開始,持續至3月31日結束,共計兩個月的時間。
持續兩個月啊朋友們!
3塊錢一杯的超低價、全國2200+門店參與,持續兩個月活動,足夠讓你每天一杯喝到吐啦!
當然,在優哉游哉喝咖啡之余,我們也不妨思考一個問題:超低折扣+超長周期,CoCo真的不是瘋了嗎?
對于CoCo而言,品牌方自然不會做虧本的生意。順著這般邏輯捋下去,如此生猛的活動力度,反倒更足以證明CoCo對咖啡市場的大力投入和勢在必得。
? 圖源:CoCo都可官方微博
事實上,盡管相較于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品牌,CoCo咖啡的名氣有些不顯山露水,但你不知道的是,在新茶飲陣營里,CoCo已經是涉足咖啡多年的老兵了。
早在2017年前后,CoCo便開始在門店測試咖啡產品線。6年來,或許不能說一直在大力投入,但也確實是努力前行,從未停止嘗試咖啡創新。
此次大幅降價活動的開始,也讓新一年的咖啡賽道變得更加火熱起來。
02
誰在薅誰的羊毛?
新年的第一個工作周,3塊錢喝咖啡的羊毛可謂“不薅白不薅”,屬實是每一個羊毛黨的狂歡了。
不過,你確定分清楚這場狂歡中,到底誰才是被薅的那只羊了嗎?
對于消費者而言,3塊錢喝咖啡的好事,除了CoCo還能上哪兒找去?那我們肯定賺了呀。
對于CoCo而言,盡管售價一再壓低,但也絕不會做虧本的生意,所以它也不可能虧,合著我們和CoCo互相薅對方羊毛唄?
在某種程度上,你還真可以這么理解。
讓我們仔細觀察下此次大降價產品的選擇,便能看出CoCo的一點“小心機”。
? 圖源:CoCo都可官方微博
首先便是降價幅度最大的“美式咖啡”。作為意式咖啡的經典款,“美式”在咖啡界的地位,大概就相當于“珍珠奶茶”在奶茶界的地位、“快餐”在餐飲界的地位。
價格相對便宜、口味經典、接受度高。在咖啡市場成熟度高的國家,“美式”更是被稱為“國民咖啡”,也因此才有了“咖啡喝到最后都會回歸到一杯冰美式”的說法。
顯然,CoCo選擇將美式咖啡打到3塊錢一杯的價格,一開始面向的便不是大眾市場,而是用低價來收割一天三杯咖啡的剛需用戶。
那大眾消費者及茶飲顧客,CoCo又如何吸引其走向咖啡的懷抱呢?這就是第二款降價產品“生椰拿鐵”的功勞了。
作為由瑞幸率先推出,并成功帶火的咖啡品類,生椰拿鐵一經問世,便成為了席卷都市白領、縣城學生的現象級爆品。
? 圖源:CoCo都可官方微博
相較于美式,生椰拿鐵的口味更加香濃,即便是從未喝過咖啡的消費者,也能更加輕松的接受。
一杯美式、一杯生椰拿鐵,CoCo通過這兩款代表性產品的大幅優惠,將剛需用戶和大眾消費者全都籠罩其中。
而長達兩個月的活動時間,則是通過長時間的優惠促使消費者“薅羊毛”,進而潛移默化地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建立咖啡依賴,最終形成穩定的復購。
屆時,即便CoCo咖啡的價格恢復平時,但喝習慣了咖啡的你真的就能完全不喝了嗎?
所以,這到底是誰在薅誰的羊毛呢?
03
咖啡業,瘋狂降價
當然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卻很骨感。
CoCo這波“反向薅羊毛”的小心思,我們隔著老遠就發現了,那這種降價培養消費習慣的策略到底能成嗎?
我們來看一下與咖啡賽道頗為親密的奶茶行業。
去年開年,喜茶、奈雪等茶飲品牌接連官宣降價,#喜茶告別30元#等詞條更是直接沖上微博熱搜,引發廣泛討論。
與此同時,降價后的喜茶、奈雪們也一度引爆了消費者熱情,各地門店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爆單。
? 圖源:微博
顯然,奶茶行業的降價策略,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樣的效果未必會如約出現在咖啡行業。
相較于咖啡,奶茶行業的降價爆單,更多是走的一種“以價換量”模式,而非培養用戶消費習慣。
畢竟自香飄飄、優樂美等火熱的固體奶茶時期,這一品類便早已被大眾接受,但咖啡呢?距離被大眾接受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對于中國人而言,咖啡畢竟是種舶來品,略顯苦澀的口感并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味覺基因。盡管在如今,各品牌通過開發新品等形式增添口味,但能否讓中國人在喝咖啡這件事上,像喝奶茶一樣頻繁,還有待觀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CoCo咖啡大幅降價,大幅投入之下,也隱藏著如今咖啡業整體下沉的縮影。
隨著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趨于飽和,三四線城市以及小縣城,成為了如今咖啡品牌爭奪用戶的主要戰場。
而在品牌下沉的同時,低價也成為了必需點。
此前,瑞幸憑借一己之力將咖啡市場攪得天翻地覆,也將咖啡價格打了下來;之后,蜜雪冰城推出咖啡子品牌“幸運咖”,低至幾塊錢一杯的價格,更是將咖啡價格底線往下拉了不少。
? 圖源:幸運咖官方微博
春節期間,相信不少返鄉人都會發現,老家小縣城居然也開了不少的咖啡店。不僅僅有幸運咖這種平價咖啡,連瑞幸、星巴克也瘋狂下沉,門店爆滿。
此外,諸如“干咖人”、“ Cubic Coffee 三立方咖啡”等小眾品牌的出現,更是憑借幾塊錢一杯的價格,徹底在下沉市場掀起大戰。
低價之下,“縣城咖啡市場”也一片火熱。
不過火熱之余,如何讓骨子里刻著茶基因的中國人愛上喝咖啡,還將是一場漫長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