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北溟
來源:吃貨研究所(ID:Food_Lab)
山東壽光素來就有“中國蔬菜之鄉”的美稱,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個神奇的地理坐標天然地就和“菜籃子”化劃上了等號。它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有多重呢?這么說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是一座位于山東省中北部的城市,不清楚它位于“風箏之鄉”濰坊市境內,卻很難說自己從沒吃過這里出產的蔬菜。嗯,在壽光,你確實可以相信光,中國的蔬菜之光。
01
品種奇多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壽光悠久的種植歷史。被譽為“農圣”的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是這里的歷史名人,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正寫于這里。
走進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園,你會驚嘆于紅碩的瓜果,飽滿的菜蔬,當然還有那些聞所未聞的,空前豐富的品類。
蔬菜大棚的棚架丨圖蟲創意
就拿瓜類展廳來說吧,牛奶黃瓜、蘋果絲瓜、天鵝葫蘆、特長瓠瓜、牛腿葫蘆、麥克風南瓜……簡直可以全方位地滿足你的“吃瓜”需求。在這里見到的蔬菜品種,完全超出了我的認知,太多沒聽過、沒見過的新品種了,更別提那些巨型的南瓜、金黃色的茄子、掛滿整個長廊的辣椒了,期待它們可以早日大規模上市。
各種瓜丨拍攝 樊北溟
主題展館里,人們還發揮想象力,以各種農產品為原料,制作成造型各異的主題雕塑。白蕓豆做的“冰墩墩”,紅豆、玉米粒、辣椒擺的“東方巨龍”和“火鳳凰”、小南瓜做的蒙古包……凝結了人們無限的才情和創意。誰說蔬菜水果就只能“灰頭土臉”的了?看似尋常的吃食,也可以被創造出審美價值。
用農產品做的雕塑丨拍攝 樊北溟
02
品質取勝
當然,壽光蔬菜向來不是以獵奇取勝的,高科技示范園里的產品終究只是冰山一角。放眼更廣闊的種植區域,壽光最出色的地方,還要數這里出產的蔬菜的品質。2019年,壽光蔬菜成功注冊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其實早在更早些的時候,“壽光出品”就在人們的心里和“品質保證”掛上了勾。
水靈靈的青瓜,襯著金黃的黃瓜花;頎長的四季豆,爬滿了整齊的豆角架;紅燦燦的大柿子、色彩飽滿的辣椒,鼓著一張張圓溜溜的臉;標致的大白菜、大蘿卜、嫩芹菜,蓬勃地簇擁在一起,仿佛不用掐,光是看,就能把它們看出新鮮的汁水來。還有秀氣的白玉蘑菇、蟹味菇、金針菇,我開始在心里盤算一鍋咕嘟咕嘟熱氣騰騰的菌菇湯……
飽滿的辣椒丨圖蟲創意
開車來到壽光,往往一整個村子都在種植某一種蔬菜,齊整的塑料大棚一眼望也不到頭。來壽光之前,我有很多關于壽光蔬菜基地的“刻板想象”,來壽光之后,我發現所有刻板想象都是真的。在壽光,新鮮優質才是第一要義。
蔬菜大棚丨圖蟲創意
除了新鮮,壽光的蔬菜還往往長得特別碩大。比臉還大的土豆、比小臂還粗的胡蘿卜、比臉盆還大的大南瓜……在這里,所有的蔬菜和瓜果簡直都是超大號的,一句“長得還沒我家蔥高呢”,可能還真不是一句玩笑話?!氨旆鼠w壯”這個詞本來是用來形容動物的,然而在壽光,看著那些長得異常壯實高大的蔬菜,我卻總是想起這個詞。除此之外,很多品種每年還會舉辦“選美大賽”,從外表到品質,都會經過全方位的考量。嗯,不愧是山東種植培育出來的成果,每個都是妥妥的“精神小伙”。
366斤的特大型南瓜丨圖蟲創意
03
科技與傳統并重
在壽光,無土栽培早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即使是看似平凡的大棚,也能實現對光、溫、水、氣、肥等生產要素的精準調節。通過高科技示范園區內的介紹,我了解到,原來壽光出產的蔬菜不僅品質好,還有很高的“知識含量”??傊辛丝萍嫉募映?,這個“菜籃子”也搖身一變,成了智能版的了。
現在的大棚可以對多個生產要素進行精準調節丨圖蟲創意
在壽光,我還嘗到了一道只在這里才見過的傳統美食——壽光炒扒谷。
扒谷是一道傳統小吃,它是用綠豆和菠菜制作而成的,簡直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扒谷的原料制作起來既簡單又復雜,需要將剁好的菠菜碎和泡好的綠豆一起放入石磨中磨碎,然后攥成團上鍋蒸熟。吃時用熱油與豬肉同炒,放少量水燜煮,還可以加入粉條、韭菜等,有豆類特有的清香。
壽光炒扒谷丨拍攝 樊北溟
“國以能為本,民以食為天。”作為“菜籃子”的壽光,還真是魅力非凡呢。去壽光需要理由嗎?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去上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