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小鳳
來源:35斗(ID:vcearth)
在政策端,國家把糧食安全提到壓艙石地位,大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在產業端,農業的需求和生產模式正在發生變革,人才、科技等力量加速聚集,傳統農業向生物農業和數字農業轉型升級。加之TMT、工業、互聯網、新消費等賽道遇到發展瓶頸,投資機會稀缺,不少投資人轉向看起了穩定性更強的農業,農業產業活躍度加強,農業科技迎來黃金投資期。在投資農業的社會資本里,鑒于農業長周期的特性,風險投資機構較為謹慎,農業龍頭企業及產業資本一直是投資的主力軍,沿著自身業務鏈條,尋找投資、并購機會,打造產業生態圈。而今年以來,一些VC機構及投資人關注重心開始從其他賽道遷移到農業,再加上媒體層出不窮的報道,極大提升了農業創投的話題度,讓農業投融資看起來一片火熱。關注度之外,VC還為農業帶來了真金白銀。根據35斗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2月12日,VC參與的農業領域投融資事件共57起,包含48個項目,保守估計2022年VC參與投資的項目融資總額在50億人民幣左右。因此,在2022年12月16日-17日,在35斗主辦、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聯合主辦的“2022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楊凌峰會”上,將發布年度投資機構名單。從57起VC參與投資的融資事件數及項目數來看,第一梯隊中高瓴創投、紅杉資本、IDG資本的活躍度排前三,力矩中國、食芯資本、熊貓資本等均參與投資了三個及以上的農業相關項目,毅達資本、萬物資本、順為資本參與投資了兩個農業相關項目。
(注:此表格僅統計VC參與投資的項目,若有遺漏或偏差,歡迎留言補充、糾正)
從投資金額上看,披露具體融資額度的共25起,總計大約為36.5億人民幣。另外,明康匯和鮮生活冷鏈披露融資額度為數億人民幣、博瑞迪生物透露融資近億元、12起披露融資額度為數千萬人民幣、1起融資額度為近千萬人民幣、1起融資額度為數百萬人民幣、15起未披露具體融資額度的金額。而35斗在與一些投資機構交流中得知,一些項目比較低調并不公開披露融資信息,以及一部分投資項目正在交割中。35斗基于以上情況保守估計,2022年VC參與投資項目的融資總額在50億人民幣左右。從投資輪次來看,VC投資偏向早期項目,主要集中在B輪及以前,其中種子輪7起、天使輪15起、天使+輪 1起、Pre A輪4起、A及A+輪13起、B輪及B3輪6起,以上輪次占比超80%。此外,還有C1及C2輪融資2起、3起戰略投資、6起股權投資。從融資金額上看,在所有披露融資金額的投資事件中,共有12個項目融資上億元。其中合成生物材料生產制造商藍晶微生物融資8.7億元,是目前今年最大的一筆融資;其次是黃天鵝,融資額度超6億人民幣;排在第三的是綠色環保生物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摩珈生物,融資額度超8000萬美元,人民幣超5億。在所有披露融資金額的投資事件中,共有12個項目融資上億元。從融資頻次來看,今年愛科農共獲得3輪融資,黃天鵝、德默特、戒上健康、科騰生物、嵐江科技、盈嘉合生均連續獲得兩輪融資。
與年中統計的結果一致,合成生物、育種及數字農業依然是今年最受VC青睞的賽道。從融資數量來看,合成生物類企業最受歡迎,共有16起融資事件,包含藍晶微生物、昌進生物、微構工場、微元合成、德默特、惠利生物等在內的13個項目獲得融資;其次是育種類賽道,共有12起投資事件,包含博瑞迪生物、瑞豐生物、齊禾生科、百奧云、中農美蔬、邁澤裕豐等在內的11個項目獲得VC助力;第三是數字農業,共有11起投資事件,包含愛科農、麥麥科技、中科原動力、嵐江科技、千木知微在內的8家相關企業有VC資本參與。從融資總金額來看,合成生物賽道同樣更為突出,頻現高額融資,融資總金額超24億人民幣(未統計沒披露具體金額的“數千萬人民幣”)。其中藍晶微生物融資8.7億元,是最大的一筆融資;其次是融資逾8000萬美元的摩珈生物;惠利生物融資3億人民幣排第三;此外,微構工場、昌進生物、微元合成、德默特等融資均超億元。相較合成生物賽道,VC參與的育種賽道投資額度較小,僅有齊禾生科、瑞豐生物、博瑞迪生物三個項目融資額度為億元級別,其余集中在數千萬人民幣或并未披露具體融資金額。數字農業除了愛科農的過億元融資,其余也多為千萬級別或者未披露具體融資金額。值得一提的是,VC在新蛋白賽道的出鏡率同樣較高,包含極麋生物、Avant Meats、好植健康、CellX、遇見味來、好食科技等,力矩中國參與了其中4個項目的投資。高瓴創投:密切關注農業碳中和,推出40億碳中和新基金
2022年,高瓴創投一共參與到了農業領域里的3個項目、4起投融資事件。1月份參與投資了合成生物材料生產制造商藍晶微生物的B3輪融資,投資機構還包括元生資本、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領投,中平資本、江蘇黃海匯創戰略投資基金管理、中州藍海、峰瑞資本、碧桂園創投、三一創新投資、昌發展管理基金、盈睿資本等。2月份和6月份,連續兩輪參與投資了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發商昌進生物的PreA輪、A輪融資,PreA輪融資金額5500萬元,資方還包括青島城投和食芯資本;A輪融資1.4億人民幣,食芯資本領投,跟投方還包括斯道資本、夏爾巴投資、遠翼投資、碧桂園創投、成匯股權。6月份,高瓴創投和IDG資本一起領投了農作物智能種植決策服務提供商愛科農,此輪融資過億,資方還包括線性資本、食芯資本。關于投資愛科農,高瓴創投認為,“作為覆蓋農業、環境、氣候、大數據等多領域的交叉學科,農業數字化需要有綜合研究能力的團隊多年積累與深耕,在獲取全面、扎實、可靠的農業數據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與迭代模型。”在2021年,高瓴創投參與投資了養豬產業智能化管理服務商睿畜科技,無人化農場軟硬件一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極飛科技。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投資的農業項目中,農業碳中和成高瓴重點關注和布局的方向。2022年6月16日,高瓴推出碳中和新基金,規模40億,落地南京,關注農業科技方向。在投資昌進生物生物時,高瓴表示,替代蛋白方向的技術攻堅,不僅能改變人類蛋白質的供給和生產方式,對于實現碳中和也有重大前瞻意義;在投資藍晶微生物時,高瓴合伙人李良表示,希望攜手藍晶微生物,為碳中和、綠色新材料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紅杉資本2022年一共參與到4起農業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參與投資了創新型合成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服務商微構工場的A輪融資,此輪融資金額2.5億人民幣,由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領投,其他跟投方還包括國中資本、GRC SinoGreen Fund、眾海投資、臨空興融、無限基金SEE Fund等。紅杉資本旗下紅杉種子基金領投了作物精準育種技術研發應用服務商彌生生物,知耕基金、西湖大學基金、未來光錐加速器等跟投,投資金額為數千萬人民幣;另獨家投資了微藻基產品研發生產商德默特的天使輪,投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紅杉中國與遠景科技集團成立的紅杉遠景碳中和基金,與遠景科技集團一起領投了德默特Pre-A輪融資,投資額度達1億人民幣。在2021年,紅杉資本還參與到了農業綜合服務提供商隆平生物,微生物資源服務商慕恩生物,高品質健康食糧品牌十月稻田等項目的融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談到投資十月稻田時表示,看好十月稻田在全產業鏈的積淀,大行業有大機會,農業的現代化與品牌化需要有信念感的企業家。
2022年,IDG資本公開披露了3起農業相關投融資事件,與高瓴創投一起領投愛科農外,還積極布局育種類項目,獨家投資了蔬菜水果新品種培育及全產業鏈開發商中農美蔬,以及玉米育種技術研發商邁澤裕豐。早在2012年,IDG資本董事長熊曉鴿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因涉及食品安全問題,做農業比較難,IDG資本對投資農業很謹慎,但他預測未來新農業發展潛力很大。在投資愛科農、中農美蔬及邁澤裕豐之前的近3年時間里,IDG資本鮮少投資農業項目,如今密集出手,也可看出包括IDG資本在內的風險投資機構越來越看好農業發展。
今年經緯創投領投了合成生物技術研發商微元合成,輪次天使輪,投資額度1億人民幣,其他跟投方還包括,博遠資本、河南投資集團、險峰長青、浙江紅什、廈門旌陸投資有限公司等。經緯創投在農業領域的典型投資案例,有天天學農及大豐收農資商城,二者均屬于豐農控股集團。在2018年5月到2019年8月期間,經緯創投連續參與投資了天天學農的Pre-A輪、A輪及B輪融資,Pre-A輪單獨投資1000萬人民幣,A輪與長策投資共同投資數千萬人民幣,B輪與雍創資本共同投資數千萬人民幣;在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之間,連續兩輪參與投資了大豐收農資商城的A輪和B輪融資,A輪獨家投資數千萬人民幣,B輪由蘭馨亞洲領投,經緯跟投2億人民幣。
力矩中國專注于國內新蛋白的早期投資與咨詢,此前力矩中國項目總監Lily在接受35斗采訪時曾表示,力矩看好中國新蛋白市場的潛力,基金偏向投資早期項目,投資額度比較小,一般在35萬至200萬人民幣之間,會聯合其他投資機構一起參與投資,密切陪伴項目成長,通過力矩資本追加投資或引進其他資本的方式,持續為項目提供融資幫助。2022年,力矩中國在國內參與投資了5個項目的投資,包含椰子酸奶生產商椰優格,高端植物新蛋白食品制造商好植健康,植物基產品研發商好食科技,細胞培養肉技術及產品研發商CellX,細胞培養肉-細胞魚產品Avant Meats。2022年,熊貓資本獨家投資了三個項目,大田種植管理農業機器人研發商嵐江科技,水產養殖技術開發商精漁科技,一站式有機蔬菜種植農莊類服務平臺網站五百家。熊貓資本成立于2015年,2022年其創始人李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All in農業。在此前一年的時間里,李論看了幾百個農業項目,得出結論農業投資應該只圍繞農業主體展開。年初在接受35斗采訪時分析,農業對于國家重要性高,但中國農業的發展可能比芯片行業還要落后,和國外相比還存在差距,可發展空間大,毋庸置疑也會有大量的投資機會。他還曾公開表示,農業將是未來十年最大的賽道。
食芯資本專注于中國市場農業與食品科技創新早期項目的風險投資,在以上高瓴創投參與投資的項目中,食芯資本也多次出現,領投昌進生物,跟投愛科農。此外,還與淡馬錫領投,Sento Investment、LYZZ Capital、綠動資本等參與了綠色環保生物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摩珈生物的B輪融資,融資金額逾8000萬美元。
毅達資本由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內部混合所有制改革組建,2022年獨家投資了兩個項目,包括農作物育種服務提供商科騰生物,以及甜菊糖苷生產銷售商、定位于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制造天然活性成分的盈嘉合生。而在2021年,毅達資本并未投資農業相關項目。時間再往前追溯,毅達資本還投資過中延菌業、春雪食品、豐倍生物、江蘇瑞邦、廣信股份、華綠生物、品品鮮、豐山集團、匯通達網絡等項目。其中中延菌業、華綠生物、品品鮮等為食用菌相關企業,廣信股份、豐山集團為農藥相關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毅達資本于2015年與順為資本、新天域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遠創投資、華泰證券、沿海資本等聯合投資了農村產業互聯網平臺匯通達網絡,投資輪次為A輪,金額5億人民幣。此后匯通達網絡密集的引入資本,2018年曾獲阿里巴巴集團45億人民幣戰略投資,已于今年成功在港股上市。
在農業產業變革期,龍頭企業、產業資本以及VC/PE等社會資本力量的推動至關重要。本篇文章內容主要梳理有VC參與投資的農業項目,后續35斗將推出完整版的2022年年度投融資數據分析。相較以往,這依然是一個樂觀的數據。展望明年,35斗即將在百強峰會上發布的《2022未來農業食品創新生態報告》,對農業食品龍頭企業、創新企業的生存質量展開了深度調查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農業食品科技或將再次迎來融資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