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Jessica Hamzelou
來源:生輝Agri Tech(ID:SciPhi_AgriTech)
該公司生產的植物性肉類替代品,號稱與真正的肉非常相似——最著名的當屬“會出血的”漢堡。當被問及他對“基于細胞”的肉有什么看法時,布朗坦率地回答說:“我不認為他們是一個競爭對手。”幾周前,我閱讀了一系列發表在《自然·食品》上的論文,他們更詳細地探討了支持和反對實驗室培育肉的觀點(注:本文作者“我”——杰西卡,是一名素食主義者)。作為一名素食主義者,面對冬天即將到來的密集的節日,我不得不關注肉類替代品,因為我還有喜歡吃肉的家人,他們有時會十分挑剔。說到人工培育的肉,從紙面上看,很多原因讓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肉成為了一個不錯的主意。首先,我們將能夠縮減發達得有些過度的畜牧業的規模,尤其是那些殘忍和不人道的程序。在狹小的環境下飼養動物,會為疾病在動物、甚至人類之間傳播創造完美的條件。而使用抗生素來避免此類疾病的爆發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據估計,我們用于治療人類感染的抗生素中,約有 70% 也用于動物身上。任何因此而產生的抗生素耐藥性,最終都可能以微生物的形式進入農作物、土壤、河流和人體中,進而導致無法治療的、可能致命的疾病。2019 年,有超過 120 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所致的感染。生產肉類的過程也會對環境造成傷害,畜牧業占人類溫室氣體總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我們使用了地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可居住土地來飼養動物,而這些土地原本可能是消耗碳的森林。為了發展農業而破壞更多的森林,會使許多動物失去家園,甚至整個物種瀕臨滅絕,破壞本就脆弱的生物多樣性。顯然,最簡單無腦的做法是將肉類和動物類產品從飲食中剔除。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并不是一個能夠輕易接受的選項,盡管植物基的替代品已經問世多年。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研究表明,即使人們知道肉制品對環境的影響,也只有少數人愿意放棄吃肉。至于培養肉,這種提供動物基肉制品的方法是人道和可持續的,至少他們是這樣宣傳的。但實際情況是,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首先,培養味道像漢堡、牛排、雞塊的動物細胞并不便宜。2013 年,第一款由實驗室制作的漢堡的成本約為 33 萬美元。雖然其成本自那之后一直在下降,但還遠沒有達到與快餐食品競爭的程度。2021 年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如果只依賴現有技術,那么我們幾乎不可能創造出價格有競爭力的產品。另外,在生物反應器中生長的任何肉,在到達我們的盤子之前,還必須得到監管機構的批準。幾年前,新加坡當局批準了一種實驗室制造的雞塊,由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公司 Eat Just生產。但許多人認為,距離此類產品在其他國家獲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我們克服了這兩個障礙,將一種廉價的培養肉產品推向市場,真的有很多人愿意嘗鮮嗎?就我個人而言,這些產品并沒有吸引力。但是,素食是一種比實驗室培育肉更便宜、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選擇。負責開發首個培育肉漢堡的馬克·波特(Mark Post)說:“坦率地說,素食者應該繼續保持吃素,這比培育牛肉對環境更友好。”培育肉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改造頑固的肉食者。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許多吃肉的人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健康而減少吃肉,但他們卻沒有明顯的理由相信培養肉比真正的肉更健康。從技術上講,培養肉可以減少脂肪,但這樣做就會讓它的口感不那么像肉。這似乎違背了初衷。另一個問題是,很多人不太可能愿意放棄肉。2016 年,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可能或肯定愿意用實驗室培育肉替代養殖肉。但也有同樣比例的人表示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認為培育肉不會那么美味、缺乏吸引力、而且還更貴。鑒于目前嘗試過培育肉的人寥寥無幾,現在判斷它味道的好壞還為時過早。但無論怎樣,距離培育肉被端上我們的餐桌,可能還要等上相當長的時間。1.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10/28/1062327/lab-grown-m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