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行喵
來源:青年橫財發展會(ID:xrich666)
繼集市擺地攤之后,廣大自強不息(wú suǒ shì shì)的青年將魔爪伸向了新領域:在自己家里開咖啡館。
畢竟天冷了,擺攤兒有點吹。
6000塊就能配齊所有裝備,每天賣一杯,半年就回本了,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再不濟還能收獲一臺咖啡機,每天喝一杯,半年也回本了。
聽起來萬無一失,難怪大家都想干。
01
家庭咖啡館火了
今年以來,小紅書上的家庭咖啡館越來越多,老板們接連曬出自家咖啡館的日營業額,少則五六百,多則三四千,讓吃瓜群眾看了也很是心動。
家庭咖啡館,顧名思義,就是指開在自家的咖啡館,聽起來像一種小資的生活方式,但其實是一種小作坊的生存方式:在朋友圈吆喝著賣咖啡,來訂單了就在家制作。
家庭咖啡館沒有門店,不用交店租,買個咖啡機就能開干,因投入低廉而深受大家喜愛,很快在小紅書上走紅。
根據當地物價,一杯咖啡賣15到45元不等(大多是20元左右),熱門菜單有生椰拿鐵、橘皮拿鐵和冰美式之類的,活脫脫一個低配瑞幸。
賣咖啡的渠道是朋友圈和小區群,做好后店主親自送貨上門,完美躲避了美團和餓了么的高抽成,錢都揣進自己兜里了。
從小紅書上曬出的筆記來看,生意好的家庭咖啡館一天能賣100杯左右,生意普通的也有一天三四十杯。
按每天三十杯計算,一杯賺10塊,一天300塊,輕松月入過萬。一家叫321 Coffee的家庭咖啡館說自己開業30天收入就達到了51854元,賣了1300杯咖啡。
而且,許多家庭咖啡館都開在縣城或是三四線城市,在人均工資三千塊的地方月入一萬,簡直是神仙工作了。
要通往這份神仙工作非常容易:準備一臺咖啡機加一個磨豆機,若干咖啡豆和牛奶,再購買一些塑料杯和紙袋。
為了增加辨識度,一些老板還會花上200塊錢,找菜鳥設計師畫個簡筆畫Logo,印在包裝上,外加一些俏皮話貼紙,就算大功告成了。
菜單在網上找找模板,替換一下文字信息就行,實在不會,手寫一個也能湊合著用。
制作咖啡的技能更不是問題。很多博主的筆記分享上都寫著自己是咖啡小白,然而用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迅速進階成為咖啡店老板。
你想象中的家庭咖啡館老板:資深咖啡愛好者,在咖啡圈浸淫已久,對各種咖啡豆的區別信手拈來,開咖啡館只為了遇到同道之人。
實際上的家庭咖啡館老板:剛學會怎么打奶泡,美式冷萃傻傻分不清。
營銷號已經幫你把配方整理得明明白白,美式是冰塊加水加咖啡液,拿鐵是美式加上牛奶,再根據各家特色加些薄荷、椰漿,適當刪減分量。
基本上根據配方研究個一兩天,就能做出不算太難以下咽的咖啡了。有些人甚至直接用膠囊咖啡機做。
主要還是歸功于大家對咖啡口味的包容度比奶茶高很多,再難喝的美式也能找到自己的忠實信徒。
反正大家需要的也不是咖啡,而是咖啡因嘛。
02
真的能賺錢嗎?
家庭咖啡館老板們樂于在小紅書上分享一切,從接單到送貨,從機器選擇到豆子推薦,但他們心照不宣地回避了同一個問題:你這能辦營業執照嗎?
當好奇的網友在評論區問起時,他們要么已讀不回,要么發出靈魂反問:路邊攤也沒見有營業執照啊?
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沒有區分什么家庭咖啡館和非家庭咖啡館,反正只要賣咖啡就需要有經營許可證,這方面各地有些差異,但大體都繞不開那幾樣: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
對于家庭咖啡館來說,辦營業執照很有難度,主要是住宅性質的房屋沒辦法用作經營,光這一條就卡死了80%的家庭咖啡館。
商住兩用的公寓樓可以申請營業執照,但是否能用來做餐飲,仍然存在層層限制,沒那么容易搞定。
沒有營業執照就上不了外賣平臺,拓展客源只能靠自己,并且面臨著被舉報的風險。按照規定,無證照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的經營工具,并處罰款。
這邊多開幾家家庭咖啡館,那邊工商局都堆不下那么多沒收來的咖啡機了。
有些老板為了讓自己的店看起來比較正規,花幾十塊錢從網上買了一張營業執照,但營業執照上的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都不一樣,經營范圍也沒有餐飲,職業打假一打一個準。
拋開營業執照問題不說,家庭咖啡館本質上是社區生意,但咖啡的消費場景主要是寫字樓和聚會。
上班族早出晚歸,早上時間尤其珍貴,很少有人會在家點一個咖啡外賣,拿到了再去上班。相比之下,還是去公司帶薪點咖啡比較劃算。
如果想做寫字樓生意,首先需要社區周邊比較近的位置有寫字樓,否則光跑腿費就是一大筆開銷。
自己送也沒那么容易,一天當中,訂單會密集地集中在高峰期那一小段時間里,出去送咖啡就沒空接單了。
折騰來折騰去累個半死,掙的錢還沒上班多。
如果周邊有幾棟寫字樓,那大概率就會出現便利蜂、瑞幸和星巴克,低中高端全線覆蓋。
家庭作坊也沒啥價格優勢,靠啥和別人競爭呢?比口味的話,用從抖音學來的果咖配方挑戰別人一整個研發部門嗎?好像還挺難的。
放在下沉市場的話倒還有可能,一是連鎖咖啡品牌少或者幾乎沒有,市場沒什么競爭。
二是小城市人口少,熟人多,都是一個縣城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別人也不太好意思舉報你,而且地方小,騎個電驢一趟訂單全送完了。
當個副業干干,一天能賣個幾杯也算創收了,想賺很多錢,就要具體到你的出品、定價、人脈等一系列運營相關的細節。
當然有人能賺到錢,但一定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不想買一杯并不便宜,也不確定會不會踩雷的作坊咖啡。除非那個人是你朋友。
(但你有那么多朋友嗎?)
03
咖啡館只是幌子
其實如果按照那些博主曬出來的那樣,每天輕松賣幾十杯,月流水5萬+,這個營業額完全可以撐起一家小的咖啡外賣窗口了。
幾平米的店也不用付太多房租,手續齊全不用搞得像黑作坊一樣,還能帶來自然流量和外賣流量,干嗎非要在家里干?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并沒有多少家庭咖啡館在生意穩定后轉型成一家真正的店鋪,大家都開始忙著開直播,推薦咖啡機,招學員。
某博主自稱擁有三間家庭咖啡館,每家都在穩定盈利,但老板似乎一點兒也不忙,每天都有時間開直播,有時從下午愣是一口氣直播到晚上,直播內容就是講解自家各款咖啡機。
如果仔細鉆研,會發現各個家庭咖啡館推薦的咖啡機都驚人地一致,都是幾款網紅機。
這些機器在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看來基本是玩具機的水平,但品牌方很擅長小紅書營銷。比如他們會找到博主談合作,賣出四臺咖啡機后就把你當初買機器的錢退給你,然后每賣出去一臺再給一些分成。
所以家庭咖啡館的賺錢閉環是這樣的:購買設備—輸出內容—吸引粉絲—打著手把手教學的名義賣咖啡機。
網上的那些博主當然不會說這些,他們只會說:“只要你去做,賣垃圾都掙錢,更何況咖啡毛利70%。”“先做了再說,反正喜歡咖啡,賣不掉就自己喝。”
還會時不時在朋友圈里發上一些正能量雞湯,總結一堆自己成功的經驗,從選品到引流成功說個遍,營造出成功很容易復制的歲月靜好景象,吸引吃瓜群眾去取經。
其實仔細翻一下會發現,很多曬單圖都是重復的,而且很多命名為“一次接了××杯大單的視頻”也只是做了兩三杯咖啡而已。
但迫切想要開始賺錢的人并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而且平臺的算法所致,刷到一個家庭咖啡館成功案例之后就會刷到無數個,營造出一種大家都從中賺到了錢的假象。
當你興致勃勃地加到了熱心腸老板的微信,發現老板不僅很會賺錢而且樂于分享,你以為遇見了貴人,但等待你的只有一個淘寶口令,打開是一臺價格三四千塊錢的咖啡機。
其實就是微商那一套,只是披上了一層精致的咖啡豆外衣。講道理,這也算內容變現了。許多大冤種就這樣滿懷憧憬地交了學費,還覺得博主人好,報他名字買咖啡機送了一堆贈品。
于是冤種們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臺咖啡機,然后在失去的金錢與落灰的機器中明白:
說教你掙錢的人,毫無例外就是想掙你的錢。
參考資料:
1.安心做事情 | 家庭咖啡店 Day.2
https://mp.weixin.qq.com/s/4PBor9PSzmb_eENt_I_law
2.談談最近很火的“宿舍咖啡”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294c007000000002103f87b?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7.63.2&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type=normal&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629305650000000021026750&apptime=1668570119
3.家庭咖啡館賺錢嗎?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36c7525000000002402577d?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7.63.2&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type=video&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629305650000000021026750&apptime=1668570133
題圖來源:Unsplash